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303|回复: 15

妙法莲华经,与,提婆达多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11-2011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印度地梵本的法华经有两个体系:

1. 一是流传于小乘部国家的体系,所以提婆達多授記、龍女成佛等內容因信仰与小乘佛教的教义的差異性,將此品有關提婆達多授記與女性成佛的部分,自〈寶塔品〉中切割出來不譯,成为单本。

2. 而流传于大乘部国家的体系,都有或依梵本原典,或依諸西域方言所譯二十八品本,強調方等經諸法平等、眾生平等思想的大乘教基本宗旨. 內容包含了寶塔涌現、提婆達多蒙佛授記、龍女作佛等。


從《法華》內容在中國的譯出時間來看,早在西晉道安的舊錄中,已经有相當於寶塔品及提婆品部分內容名為《薩芸芬陀利經》的單行部分譯本行世,並且法護譯本雖未令〈提婆品〉獨立,但也在〈七寶塔品〉中已有提婆達多授記、龍女獻珠的情節。

過去中國經錄雖有《法華》凡六譯,三存三闕的說法,但若包括全譯及部分譯本,應是八譯四存。
姑不論僅存經名,亡佚的諸本,現存漢譯主要有四本。四本之中,除了《薩曇分陀利經》為《法華經.寶塔品》的單行部分譯本外,其餘三本為全譯本。而在現存的漢譯本中

失譯《薩曇分陀利經》一卷,一品,傳為竺法護於西晉泰始元年(西元265 年)所譯。
本經內容包括:寶塔涌現、調達(即提婆達多,devadatta)受記及龍女作佛,相當於現存羅什譯本
第一品〈見寶塔品〉與第十二品〈提婆達多品〉兩品的內容。

三本現存漢譯《法華》分別來自不同的體系:
         漢譯                                                  梵本
1.   闍那崛多譯本(據梵本重勘) :     尼泊爾本
2.   竺法護譯本    (據梵本) :             喀什本
3.   鳩摩羅什譯本(據龜茲文本):      不明體系


以原始佛典中身犯五逆重罪之提婆達多、以及小乘佛教視為垢穢之女身為例,
不但給予惡人授記,並肯《法華經》以一乘為思想核心,就理論內容的完備性上看來,
提婆達多授記、龍女成佛等內容是必須被納涵於本經中的。

高昌、于闐、龜茲:當時信奉小乘佛教為主的國家,如羅什所在的龜茲國,可能因信仰
的差異性,將此品有關提婆達多授記與女性成佛的部分,自〈寶塔品〉中切割出來不譯,
以符合其對一闡提不能成佛,女人五礙思想的基本立場;
而施行大乘佛教諸國,則或依梵本原典,或依諸西域方言所譯二十八品本,獨立〈提婆品〉,
以強調方等經諸法平等、眾生平等思想的基本宗旨,
故而《法華經》乃有二十七品及二十八品不同譯本的出現。

然而,從此品內容在中國的譯出時間來看,早在西晉道安的舊錄中,已有相當於寶塔品及提婆品部分內容
名為《薩芸芬陀利經》的單行部分譯本行世,並且法護譯本雖未令〈提婆品〉獨立,但也在〈七寶塔品〉
中已有提婆達多授記、龍女獻珠的情節。

天台大师智顗(538-597)《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云:
寶唱《經目》云:法華凡四譯兩存兩沒。⋯⋯鳩摩羅什⋯至(弘始)八年夏,於草堂寺譯此《妙法蓮華》,
命僧叡講之。叡開為九轍,當時二十八品。長安宮人請此品淹留在內。江東所傳止得二十七品。
梁有滿法師,講經一百遍,於長沙郡燒身,仍以此品安〈持品〉之前。彼自私安,未聞天下。
陳有南嶽禪師,次此品在〈寶塔〉之後,晚以《正法華》勘之甚相應

在天台大师智者的時代,智者到的羅什譯本是二十七品本。但智者認為羅什譯本原已譯出為二十八品,
〈提婆品〉是獨立成品的,此品雖已譯出,因遭長安宮人淹留宮內,傳於江東時是只有二十七品的不完整本。因而梁、陳之際陸續有法師講經時,私下將當時已據梵本單行的此品,重新安於〈勸持品〉之前,〈見寶塔品〉之後,
後以得竺法護譯本勘之,甚為相應。智者此處所謂的「相應」,是指品次的冥合相應。智者認為此品雖早
譯出,但因暫時流佚,梁陳諸僧重安品次於經中而冥合於竺法護譯本,而以羅什與法護兩譯本在對提婆授記品內容的位置安排上無有差異。

日本學者渡辺照宏認為法華經諸品乃同時成立的,尤其駁斥〈提婆達多品〉晚出的看法,認為早於羅什譯本百餘年竺法護的《正法華經.七寶塔品》中已有提婆品內容,且在早期漢譯單行的《薩曇分陀利經》中已有寶塔湧現、調達授記及龍女成佛的情節,且內容古樸,顯見此品呈現的即是維持自古已有之內容

這個觀點的基本立場是:
雖然羅什本並未譯出〈提婆品〉,但早在西晉竺法護譯本中,已有相當於此品的內容,由此間接說明羅什譯本雖無此品,但不妨礙此品內容早已存在的事實。
最早,在西晉太始元年(西元265 年)已譯出相當於《正法華經.七寶塔品》
單行本的《薩曇分陀利經》,此經末已有相當於〈提婆品〉內容。
又,竺法護於西晉武帝太康七年(西元286 年)譯出的《正法華經.七寶塔品》中,
也已包含相當於後來獨立的〈提婆品〉的內容。

主張〈提婆品〉與其他《法華》各品同時成立者,則是根據〈提婆品〉內容早在羅什之前的《正法華》
譯本中已具備此品內容,所提出的觀點。

此間的推理容有可議之處,〈提婆品〉的內容早已於西晉時的《正法華》即譯出,
但獨立成品的〈提婆品〉則要到隋代才在中土譯出。
不同於西晉失譯的《薩曇分陀利經》是〈七寶塔品〉的單行,內容包含了寶塔涌現、
提婆達多蒙佛授記、龍女作佛等

部分學者認定〈提婆品〉是後人添入,根據的理由是羅什原始譯本並無此獨立之〈提婆達多品〉,而謂此品晚出,然而,這樣的判定基準卻由於太過度重視羅什譯本,以致無法客觀看待竺法護譯本已有此部分內容的事實。

考之現今出土諸梵本未經轉譯過的《法華》經本,其與〈提婆品〉相當之內容皆與
最早的竺法護譯本一樣,雖未獨立成品,但可見於〈寶塔品〉之末。可知僅據後出的羅什譯本即判定此品
晚出的論據,並不夠周延。


梵本
﹙1﹚尼泊爾本(Nepalese Manuscripts):在尼泊爾發現不同時代之梵文寫本,是三系梵本中發現數量最多的。約為西元十一、十二世紀寫本,部分更晚至十八世紀。此系梵文寫本,共分二十七,合寶塔與提婆為一品。

﹙2﹚基爾基特本(Gilgit Manuscripts),又名克什米爾本,發現於克什米爾基爾基特北部佛塔遺址,分屬五、六種不同寫本,內容
與尼泊爾本相似,故而學界將此二者視為相近的系統。約為西元五、六世紀寫本,是目前所發現最古的梵文寫.

﹙3﹚中亞本(Central Asian Manuscripts),又名西域本、喀什本。十九世紀末開始,陸續於新疆省喀什、于闐、庫車、吐魯番等地發現以梵、漢、于闐、回鶻等語言抄寫之《法華經》殘本,其中以在喀什(kashgar)發現的梵文寫本較為古老,卷帙較多,且保存良好,很受學界重視,約為七、八世紀寫本。此系梵文寫本,亦合寶塔與提婆為一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1-2011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出文中的出处是为了防止自我傲慢起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鳩摩羅什譯本(據龜茲文本):      不明體系
--------------------------------------------------------------------------------------------------------

请问,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的原本都是龟兹文的吗?
龟兹国没有梵本的佛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昌、于闐不是小乘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11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11-2011 03:11 AM 编辑

回复 3# Svaha


   请问,鸠摩罗什翻译的佛经的原本都是龟兹文的吗?
龟兹国没有梵本的佛经?


不是的,鸠摩罗什师承西域沙车(Yarkland)国王子须利耶稣摩(Shuryasoma,4th century),学习法华经的,
须利耶稣摩是大乘空宗的正统法脉和大乘法华经的权威,鸠摩罗什在他那里专弘般若性空之教,为四方学者所宗
在当时龟兹国(Kucha)等中亚国土都是受印度文化影响深刻的地带,那里的佛教僧人很多都是直接读印度梵本的经典的,
鸠摩罗什本身在来汉地之前就精通各种印度和中亚的语文,所以他在汉地翻译的是从梵文,其他古印度文,和各种中亚文的佛经。

在当时有很多不同编本的梵本和诸中亚文法华经,但须利耶稣摩(Shuryasoma)有正统的法华经法脉,所以最全面和讲解最深解。
但其法脉比较独特和全面,可能属于古时不外传的单传法脉。

在须利耶稣摩(Shuryasoma)对鸠摩罗什传正统的法华经法脉后,对罗什说,这本大乘经与东北方有缘,你要负命把这部经传布到那里。

  沙勒国(Yarkland)


龟兹国(Kucha),

背景1:
(转)鸠摩罗什 - 求佛经历
http://www.hudong.com/wiki/%E9%B8%A0%E6%91%A9%E7%BD%97%E4%BB%80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国(Kucha)的公主。鸠摩罗什7岁时,信奉佛教的母亲就带着鸠摩罗什出家。鸠摩罗什从小天资极高,能“日诵千偈”,即每天可以背诵1000首诗。为了修行的需要,母亲在鸠摩罗什9岁时,又带着他来到印度学习,师从佛学名师盘头达多。

3年以后,12岁的鸠摩罗什随母亲回国。在龟兹,鸠摩罗什跟从一位名叫佛陀耶舍的僧人学习《十诵律》。这段时间他学习的《中论》、《百论》和《放光般若经》,都是大乘重要的经典,后来传到汉地,有很大的影响。

背景2:
(转)佛国的背影——鸠摩罗什与佛学东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4b0b301000alu.html

在沙勒国(Yarkland),罗什法师有幸遇见莎车王子须利耶跋跎、参军王子须利耶稣摩两兄弟,须利耶稣摩是当时西域有名的佛法大师,专以大乘佛法行化众弟子,在西域诸国有众多的大乘弟子。
    罗什法师向须利耶稣摩学习大乘佛法,才知道大乘“博览五明诸论及阴阳星算,”大乘才是佛法的精要所在,不禁感叹说,“学佛的人不学大乘,就好比凡人们看到黄金却不认识一样,真是太可惜了。”
时有莎车王子、参军王子兄弟二人,委国请从,而为沙门。兄字须利耶跋陀,弟字须利耶苏摩。苏摩才技绝伦,专以大乘为化。其兄弟及诸学者皆共师焉。什亦宗而奉之,亲好弥至。苏摩后为什说《阿耨达经》,什闻阴界诸入皆空无相,怪而问曰:‘此经更有何义,而皆破坏诸法。’答曰:‘眼等诸法非真实有。’什既执有眼根,彼据因成无实。于是研究大小,往复移时。什方知理有所归,遂专务《方等》。乃叹曰:“吾昔学小乘,如人不识金,以输石为妙。”因广求义要,受诵《中》《百》二论及《十二门》等。(见《僧传》)
    从以上《僧传》的记载可以看出,罗什法师在最初接触到大乘佛教的时候,他还是心存疑虑的,他认为大乘学说是对其它经典的否定和破环。但很快,他就明白并领悟出大乘佛法的精要所在,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由小乘而转习大乘,受《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成为佛家三论宗的开山祖师,也被以后的大乘弟子尊为先师。
     由小乘而习大乘,是鸠摩罗什法师学业史上开划时代、大放异彩的一页,他终于高举起大乘菩萨的火炬,完成了开化群论的宏愿。
     鸠摩罗什法师二十岁那一年,他和母亲耆婆一起回到龟兹国(Kucha),在那里开坛说法,行化大乘佛法。他七岁随母亲出家求学,但一直没有剃度受戒,在结束了长年漂泊和云游之后,龟兹国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受戒仪式。他在卑摩罗叉大师门下剃度受禅,又跟随卑摩罗叉研习《十诵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11 0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11-2011 02:33 AM 编辑

回复 4# susupapaya


    高昌、于闐不是小乘国家

佛国的背影——鸠摩罗什与佛学东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4b0b301000alu.html

(转) 那时候的龟兹

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统治者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后不久,佛教就流传到中亚西亚和中国西域地区。
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西汉宣帝年间,汉朝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下辖西域三十六国,其中就有龟兹国。
    后来的佛学研究者在讨论龟兹佛教文化时,一般分“罗什法师以前”、“罗什法师时代”和“罗什法师以后”三个时间界线:罗什法师以前是初创时代,也是小乘佛教风行的时代;

从这一记载中,可以得出四个结论:
    一,当时龟兹国佛教已经非常普及和繁荣,寺院遍及全国,国家在佛教投入上下了很大的力气。当时龟兹国道行最高的佛法大师是佛图舌弥,他宣讲的是小乘教法,是罗什法师早期的启蒙老师。
    二,在“五新僧伽蓝”的注解中有这样一句话:“有年少沙门鸠摩罗,才大高,明大乘学。”在该经文中,罗字下面缺少一个字,但肯定是指三藏鸠摩罗什法师。由是可见罗什法师在稍稍年长的时候,在龟兹国的尊贵地位已经无与伦比。
    三,早期的龟兹国佛教戒法谨严,门派林立。
    四,比丘尼出家之风盛行,尤其是达官显贵家庭出身者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5-11-2011 03: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们的分享,我能够学习得更多。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清池
从以上《僧传》的记载可以看出,罗什法师在最初接触到大乘佛教的时候,他还是心存疑虑的,他认为大乘学说是对其它经典的否定和破环。但很快,他就明白并领悟出大乘佛法的精要所在,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由小乘而转习大乘,受《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成为佛家三论宗的开山祖师,也被以后的大乘弟子尊为先师。

如同现在某些的南传弟子那样,认为大乘经是伪经、西游记的心态。不知南传几时才能领悟出大乘佛法的精要所在?希望有这么的一天。

谢谢你的解答及资料分享。

那么以前中亚反而是小乘流行,并不是流传般是大乘的发源地了。鸠摩罗什的译经原本,应该是印度本土大乘梵本,先译成龟兹文,再译去汉文,也有从梵文直接译去汉文了。

龟兹国那么靠近Kashmir,想必应该是【说一切有部】为主的吧?因为Kashmir【说一切有部】的重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1-2011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11-2011 04:42 PM 编辑

回复 8# Svaha


    龟兹国那么靠近Kashmir,想必应该是【说一切有部】为主的吧?因为Kashmir【说一切有部】的重地。


对的,这一脉也影响汉地的佛教,所以汉地出家人用的声闻戒就是依说一切有宗的, 这是比南传还原始的上座部派。 大乘世亲也都是原出身与本说一切有宗的大论师,所以他的大乘论的反驳论辩对小乘很有力道。


鸠摩罗什的译经原本,应该是印度本土大乘梵本,先译成龟兹文,再译去汉文,也有从梵文直接译去汉文了。
对的,这也所以汉经藏的语音很多比较接近中亚文多过梵文。 如南无,佛陀,等其实是直从中亚文翻译过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池

如同现在某些的南传弟子那样,认为大乘经是伪经、西游记的心态。不知南传几时才能领悟出大乘 ...
Svaha 发表于 5-11-2011 01:55 PM

你这句杀很大的说--首先我自己也说过--北传佛教中目前为止唯独~金刚经~显然是没有被大乘乱相附佛妖道下毒手的--再来其他你我熟悉的北传佛教经典中几乎大部份都被证据鉴定出现前后矛盾的经文解释转述【这个辩证不是南传佛教去辩证的说--在本论坛早期的北传佛友分享帖和在网络大乘思想为主轴的网站中--北传佛教正信弟子加以揭发的--比如闹得最激烈华严经和妙法莲华经以及楞伽经。。。】

很多经文出现前期与后期的很多不同--这是北传佛教正信弟子自己求证出的--所以后期伪经指的是那些被加料和更多篡改歪曲解读的经书-前期的华严经-法华经-楞伽经是受到尊重的说【至少我本身不排斥
还不时研读】--很多为了方便因此在搜寻经文时是通过已经编辑收入的大藏经里面寻找--但是大藏经也有很中国大藏经和日本大藏经的说--日本大藏经一直强调自己的被国际认可【然而最多前后矛盾也是他】--中国大藏经大部份经文收入会比较前期经文--因此被篡改的几率偏低【这个有赖北传弟子去用心】

而日本大藏经收入的到底是哪里来的经就不知晓--虽然此经一出后很多佛教弟子都看到更多的加料内容【某些人强调这就是重要的佛法】--但是这些年经过北传佛教区以大乘思想为主轴的各大小网站中【包括台湾和中国】都陆续有提出后期伪经嫌疑证据。。在论坛这里则大家讨论的会比较被有心人士标签化--就跟政经论坛哪里的风气一样--你说民联有做错你就国阵的走狗--你说国阵那个不对你就就是民联枪手等等。。。在座大家很多时候都被有心人士挑拨甚至最近你看到的做贼心虚-做贼喊抓贼的大红字问候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1-2011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风起云涌


    1。 你讲话不负责任,连基本功课都没做,就用自己想当然的幻想就信口开河。
    2。 请你看实据,在大正藏的疑经部,和不收的经,在其他藏经都还是属正经,
    3。  在大正藏所收的经文,都能有依据的跟据前藏的内容,一字不漏的保留,还有保留和陈列出在各经藏的异字

    4。 你这种不负责任乱造谣,不做基本功课, 我按报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1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句杀很大的说--首先我自己也说过--北传佛教中目前为止唯独~金刚经~显然是没有被大乘乱相附佛妖道下 ...
风起云涌 发表于 5-11-2011 05:10 PM

1.有哪个北传佛教弟子会挑剔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以及楞伽经?好像只有南传弟子吧。
2.经典流传久了,难免会有增减的,但是变化的都是支末,大乘的主轴思想还是保持佛陀的本怀。
3.南传弟子应该虚心地去了解大乘经典,就像马鸣、龙树、世亲及鸠摩罗什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都兼通两方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1-2011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11-2011 12:44 AM 编辑

《大正藏》以《再刻高麗藏》為底本,修訂時參考《開寶藏》、《契丹藏》整合而成,全部100卷(冊),85函,共收集13520卷,80634頁。分為正藏55卷(冊)、續藏30卷(冊)與別卷15卷(圖像部12卷、昭和法寶總目錄3卷),是當時收錄佛教資料最多的一部大叢書。
其學術地位,為各佛教寺院與圖書館必備之大藏經版本。1960年,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發起重印,對初印本的若干錯誤作了校正修訂。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AD%A3%E6%96%B0%E4%BF%AE%E5%A4%A7%E8%97%8F%E7%B6%93


大正藏 在線閱讀

結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还是要接受事实摆在眼前--不想在刚平息的南北传事件后又在陷入另一个漩涡--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在谷歌找找各大论坛社区或者大乘思想为主轴的网站。。。在此若觉得有得罪之处请不必包涵的说--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1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vaha 于 6-11-2011 02:18 PM 编辑

回复 11# 风起云涌

你这句杀很大的说--首先我自己也说过--北传佛教中目前为止唯独~金刚经~显然是没有被大乘乱相附佛妖道下毒手的--再来其他你我熟悉的北传佛教经典中几乎大部份都被证据鉴定出现前后矛盾的经文解释转述【这个辩证不是南传佛教去辩证的说--在本论坛早期的北传佛友分享帖和在网络大乘思想为主轴的网站中--北传佛教正信弟子加以揭发的--比如闹得最激烈华严经和妙法莲华经以及楞伽经。。。】



《法华经》、《华严经》及《楞伽经》有什么问题了?
不要再说大乘乱相了,在质疑大乘经的前后矛盾之前,有先去了解什么是昆勒门了吗?

1.《法华经》是鸠摩罗什翻译,之前学上座部说一切有部,起初质疑大乘经,后来却译大乘经。

2.《华严经》是佛陀跋陀罗翻译,释迦族后裔,也是原属于上座部,遵守保守学风,弟子数百人,也翻译大乘经了。

3.《楞伽经》的译师,求那跋陀罗(菩提达摩老师,禅宗/楞伽宗始祖),还是北传《杂阿含》的译者呢。

4.北传还有个《解脱道论》,比《清净道论》年份还早,译师僧伽婆罗属于锡兰上座部,觉音后来还参考《解脱道论》写出《清净道论》。译师僧伽婆罗除了翻译《解脱道论》,还不是兼译《孔雀王陀罗尼经》、《文殊师利问经》、《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菩萨藏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0-2025 04:51 AM , Processed in 0.13069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