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23-7-2011 11:07 PM 编辑
回复 5# 凡夫不能解
不客气, 我写下来希望可以静心谛听的人可以静听然后思维。 佛陀曾经说过如果自己领悟到的法 一定要去说给别人听。 佛陀曾经教他的孩子 当你听闻法之后再去说法给人。 实际上是说给自己听。 因为透过和别人讨论与分享自己对佛法的理解会更深入 这对后面的修行非常有用
这里送给同修这个佛陀对罗睺罗(佛陀的孩子)的开示
羅睺羅向佛陀求法之後,依據《雜阿含200經》的記載:
爾時,世尊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慧未熟,未堪任受增上法,問羅睺羅言:「汝以授人五受陰未?」羅睺羅白佛:「未也,世尊!」佛告羅睺羅:「汝當為人演說五受陰。」爾時,羅睺羅受佛教已,於異時為人演說五受陰。
此時佛陀觀察出羅睺羅的「解脫慧未熟」,這是指羅睺羅還不具足長期如理聽聞和思考的智慧,也就是佛法的背景知識不夠,必須加強義理的訓練。這猶如一個學童的算數尚未成熟前,不適合就去做生意。解脫的智慧要從身心或色、受、想、行、識等五取蘊(五受陰)下手,所以佛陀要羅睺羅去對別人教導五取蘊,藉由教學相長的訓練,掌握五取蘊的詳細內容和性質。過了一些時日,羅睺羅已經對別人教導了五取蘊,便來拜見佛陀,再次請求佛陀傳授法要並允許獨自專修。經上說:
爾時,世尊復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問羅睺羅言:「汝為人說六入處未?」羅睺羅白佛:「未也,世尊!」佛告羅睺羅:「汝當為人演說六入處。」爾時,羅睺羅於異時,為人演說六入處。
同樣的,佛陀看出羅睺羅的「解脫慧未熟」,所以要他再去對別人教導六處(六入處),了知六處的詳細內容,這是由於六處分內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及外六處(色、聲、香、味、觸、法),此中涉及個人身心和環境的互動。經由教學相長的訓練,過了一陣子,羅睺羅已經教導了內外六處,又來拜見佛陀,再次請求傳授法要並允許獨自專修。經上說:
爾時,世尊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未熟,不堪任受增上法,問羅睺羅言:「汝已為人說尼陀那法(缘起法)未?」羅睺羅白佛言:「未也,世尊!」佛告羅睺羅:「汝當為人演說尼陀那法。」
同樣的,佛陀看出羅睺羅的解脫的智慧還是未熟,所以要他再去對別人教導緣起法(尼陀那法),了知緣起的詳細內容,這是由於緣起的流轉和還滅,涉及眾生的輪迴和解脫,想要滅苦就要熟悉這一過程。經由教學相長的訓練,過了一陣子,羅睺羅已經教導了緣起法,便來拜見佛陀,再一次請求傳授法要並允許獨自專修。經上說:
爾時,世尊復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未熟,廣說乃至告羅睺羅言:「汝當於上所說諸法,獨於一靜處,專精思惟,觀察其義。」爾時,羅睺羅受佛教敕,如上所聞法、所說法,思惟稱量,觀察其義,作是念:此諸法,一切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同樣的,佛陀看出羅睺羅雖然教導了五取蘊、六處和緣起法的道理,但是還未融會貫通,解脫智慧還是未熟,所以佛陀要羅睺羅獨在靜處,將前面所說的法,專心思考。羅睺羅接受佛陀的指示後,回去觀察思考,有一天終於豁然貫通,體會到佛陀所教導的這一切法都是順趨涅槃、流注涅槃、導向涅槃。羅睺羅想通之後,便來到佛陀跟前,詳細報告心得。經上說:
爾時,世尊觀察羅睺羅心,解脫智熟,堪任受增上法,告羅睺羅言:「羅睺羅!一切無常。何等法無常?謂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爾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經過這一番的教學訓練後,佛陀看出羅睺羅的解脫智慧終於成熟了,可以接受更深的法要,於是向羅睺羅教導下一階段的修行重點:「一切都是無常。什麼法是無常的呢?眼睛是無常的,眼根所接觸的色境,眼根接觸色境產生的眼識,以及眼根、色境、眼識三者和合而生起的眼觸都是無常的……」羅睺羅聽聞佛陀的法要,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禮敬後,回去繼續用功。
心得分享。。从这里的次第来看
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五蕴(色、受、想、行、识)。
再来是內六处(触)(眼、耳、鼻、舌、身、意)及外六处(触)(色、聲、香、味、觸、法)
第三是缘起法
最后就是於上所說諸法,獨於一靜處,專精思惟,觀察其義。
一切皆順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輸涅槃。
这些都是解脱之法 可惜现今的佛学都太过于注重世间善行(世间法)。
古诗,佛陀很少教导他的弟子去社会帮助人都是叫他们守护6根
佛陀自己也没有鼓吹慈善机构那样的活动。
相信这里面一定有很重要的含义在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