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46|回复: 35

删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6-2011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4:5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4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4:5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4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沉重的就不是佛法。沉重的属于是非。沉重的不属于善巧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6-2011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30-6-2011 07:50 PM 编辑

回复 8# 白衣


   
要不要玩些游戏?


其实你静下来想一下,在我们当今与未来的世界,有这样高的科技方便,超快的网络资讯,如真的三维虚境,
上面所讲的末法世界的九易事 - 都能容易实现的。。
若从古代的俗人来看的话,那是如天众神通之事,佛法也说天众难自修成佛。。
但要引导一人有那勇气去面对修法的现实教义,却是很难很难的,如你所说的连佛第子。。[  我也要逃。为什么?太沉重了。]  -  都会止步不前了。。

只能说佛语不虚。。


〔餘經說法易、九易1〕
〔虛彌擲置易、九易2〕            
〔世界足擲亦、九易3〕
〔有頂說法易、九易4〕      
〔把空遊行易、九易5〕
〔足地昇天易、九易6〕            
〔大火不燒易、九易7〕            
〔廣說得通易、九易8〕
〔大眾羅漢易、九易9〕



〔廣說此經難、六難1〕
〔書持此經難、六難2〕
〔暫讀此經難、六難3〕
〔少說此經難、六難4〕
〔聽聞此經難、六難5〕
〔受持此經難、六難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11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1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4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08: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234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1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7-2011 10:17 AM 编辑

学佛就是跟随佛陀的德行,若一件事发生了,要想若佛陀他老人家在这里,他会如何去做。。
佛陀他本身不是只坐不动等人们来供养他的,而是他以行动行万里弘教宣正风气, 这是他成佛后的心境。

之所谓大乘教与声闻教的不同,在于大乘的重修于佛陀的六度德行的菩萨道过程,
各大乘的法师都拿菩萨道的四大弘愿为出发点,那时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在修菩萨道而言,发的是四弘愿:

1。 众生无边誓愿度,
2。 烦恼无尽誓愿断,
3。 法门无量誓愿学,
4。 佛道无上誓愿成。


分别对应对象、前提、方法、目标四者,普度众生、了断自身烦恼、勤学博闻,从而达到佛道的终极目标。


四无量心 :

1。 慈无量心
2。 悲无量心
3。 喜无量心
4。 舍无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34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1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7-2011 03:41 PM 编辑

回复 14# 白衣


    以上肯定属于是非。为什么?若是实践以上道理,必定是以善导引度。名菩萨道。非直接说明,无善巧方便。


外在的各法门,各宗派,各经教,就是善巧方便
但到了拿菩萨戒,入菩萨道,发菩提心,发菩萨愿,自佛说以来,各时代,各国土,的大乘第子都是一样的,

若你不相信,不服气的话,可以找你法师问一问,看他自己有没有都作过。。。


何谓菩萨道?
修六度波罗蜜(ṣaṭ-pāramitā)也,

何谓六度?
布施(Dāna)到彼岸;持(菩萨)(Śīla)戒到彼岸;忍辱(Kṣanti)到彼岸;精进(Vīrya)到彼岸;禅定(Dhyāna)到彼岸;智慧(Prajna)到彼岸

何谓波罗蜜?
持菩萨六度到彼岸 - 圆满也

何谓彼岸?
圆满清净佛界的心境也

何云六度为佛教积极之法?   
菩萨第子修六度,不独自度,亦为度他。且以度他为自度,所谓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是也。
既以度人为务,岂非积极之法乎。

又观菩萨所发誓愿,
1。众生无边誓愿度,
2。福智无边誓愿集,
3。佛法无边誓愿学,
4。如来无边誓愿事,
5。无上正觉誓愿成,

岂非积极之行乎。然此诸行不出六度,故六度为积极之法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11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白衣


  如此是非为心,如何可能名菩萨道?


不,修菩萨道的心境因该是-
四无量心 :
1。 慈无量心
2。 悲无量心
3。 喜无量心
4。 舍无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124234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11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删除233123123 本帖最后由 白衣 于 22-7-2013 05:0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0-2025 10:17 AM , Processed in 0.14369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