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来自:http://ahanjing.co.cc/
经文可以从以上网址找到, 我先把所有的经文介绍陈列:
【比丘戒律】
【四波罗夷法】
1.波罗夷一〔不净戒〕
简介:有任何性行为,甚至是跟一只动物。犯 波罗夷.
2.波罗夷二〔不与取戒〕
简介:有任何盗窃的行为,或拿取未被给予的东西,在有人住的地方或在森林里。犯 波罗夷.
3.波罗夷三〔人体戒〕
简介:有意杀人,或指使人杀,或夸赞死亡的优点,或煽动他人去死。犯 波罗夷
4.波罗夷四〔上人法戒〕
简介:除了是自我评估过高以外,如果夸赞自己拥有超人类的能力,超知识,等等。犯 波罗夷.
【十三僧残法】
5.僧残一〔出精戒〕
简介:有意图的射精,除非是在梦里。犯 僧残.
6.僧残二〔身触戒〕
简介:为情欲所征服,动了心,和女人有身体接触,握她的手,握她的头发,抱她身体的一部份。犯 僧残.
7.僧残三〔粗语戒〕
简介:为情欲所征服,动了心,用猥亵的话暗示女人上床,像年轻男女一样。犯 僧残.
8.僧残四〔自赞叹淫欲戒〕
简介:为情欲所征服,动了心,用赞美他自己的感官的语言来暗示女人上床。犯 僧残.
9.僧残五〔媒嫁戒〕
简介:从事男女之间的婚姻和关系。犯 僧残.
10.僧残六〔造房舍戒〕
简介:拿由乞讨而获得的利益来建自己的小屋时 (无赞助者),地点,屋子大小,和仪式必须合律藏规定。不然犯 僧残.
11.僧残七〔造精舍戒〕
简介:为自己建大型住处时 (有赞助者),地点和仪式必须合律藏规定。不然犯 僧残.
12.僧残八〔第一瞠不懑戒〕
简介:当生气,不满,和恶意控告另一位比丘犯 波罗夷 而无凭证时,犯 僧残.
13.僧残九〔第二瞠不懑戒〕
简介:当生气,不满,恶意,只是为了娱乐控告另一位比丘犯 波罗夷 时,犯 僧残.
14.僧残十〔第一破僧戒〕
简介:动摇僧团并想其分裂,如果被训诫三次仍不改,犯 僧残.
15.僧残十一〔第二破僧戒〕
简介:一群比丘 (一人,二人,或更多) 崇尚一个比丘而不允许他人训诫他,如果这群比丘因这事被训诫三次仍不改,犯 僧残.
16.僧残十二〔恶口戒〕
简介:如果一个比丘因性格而难受他人训诫,在合乎戒律的规则下被他人训诫而不受,如果超过三次仍不改, 犯 僧残.
17.僧残十三〔污家戒〕
简介:如果一比丘是村庄或镇里家庭的腐败者,他的行为是卑鄙的。当这事被看见和听见,而那些受害家庭被看见和听见。如果他被训诫三次仍不改,犯 僧残.
【二不定法】
18.不定一〔可淫屏处戒〕
简介:任何比丘私下独自和女人坐在一起,足够可以发生性行为。而一位可被信任的女信众看到了他们,她可能将其叙述为犯了以下三种戒律:波罗夷, 僧残, 或Pacittiya. 而这位比丘承认了有坐在那里,有可能受任何这三种处份:波罗夷, 僧残, 或Pacittiya. 或者任何其它女信众所描述的情况。这件事是不一定的。
19.不定二〔非可淫屏处戒〕
简介:任何比丘私下独自和女人坐在一起,不足够可以发生性行为,但足够可以对她说猥亵的字语。而一位可被信任的女信众看到了他们,她可能将其叙述为犯了以下两种戒律:僧残, 或Pacittiya. 而这位比丘承认了有坐在那里,有可能受任何这两种处份:僧残, 或Pacittiya. 或者任何其它女信众所描述的情况。这件事也是不一定的。
【三十舍堕法】
20.舍堕一〔第一迦絺那衣戒〕
简介:当比丘完成他的僧袍制做之后,他最多只能保留一块多的僧袍布十天,超过的话犯 舍堕.
21.舍堕二〔小屋戒〕
简介:当比丘完成他的僧袍制做之后,他如果离开他的三件僧袍一晚 -- 除非被比丘们同意,犯 舍堕.
22.舍堕三〔第三迦絺那衣戒〕
简介:当比丘完成他的僧袍制做之后,如果他被赠予它季的僧袍布,他可以接受,一旦接受了,他必须马上划记 (成为他的比丘四需要中之一),如果布不够的话,他可以先将布放在一边最多一个月,等候其它的布。如果他保留这布超过时间,犯 舍堕.
23.舍堕四〔故衣戒〕
简介:任何比丘由一位和他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尼帮他洗,染,或刷他用过的僧袍,犯 舍堕.
24.舍堕五〔取衣戒〕
简介:任何比丘接受一位和他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尼的僧袍布 -- 除非是交换,犯 舍堕.
25.舍堕六〔从非亲里乞戒〕
简介:任何比丘向与他无 (血缘) 关系的男众或女众要僧袍布,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比丘的僧袍被偷了或破了),犯 舍堕.
26.舍堕七〔过量戒〕
简介:(接上一个规定) 如果那男众或女众赠予比丘许多块布,他只能接受最多足够他的上僧袍和下僧袍。如果他接受更多,犯 舍堕.
27.舍堕八〔第一豫备戒〕
简介:如果一位男众或女众准备了一套僧袍给一位与他(她)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而这位比丘在还没被邀请前对他(她)说,「这是很好的,你(妳)能供养我这样的一件僧袍」 -- 只是为了好东西的欲望,犯 舍堕.
28.舍堕九〔第二豫备戒〕
简介:如果两位男众或女众各准备了套僧袍给一位与他(她)们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而这位比丘在还没被邀请前对他(她)们说,「这是很好的,你(妳)们能供养我这样的僧袍」 -- 只是为了好东西的欲望,犯 舍堕.
29.舍堕一〇〔王戒〕
简介:如果一位信众赠予比丘买僧袍布的钱,比丘不能接受,必须由他的管理员(非比丘)接受。然后比丘(如果需要僧袍布)必须提示他的管理员去购买僧袍布二或三次,如果管理员仍未去买,比丘必须安静的站着最多到六次,如果到了这种情况而管理员仍未去买,而比丘持续还再提示,则犯 舍堕. (钱必须送回赠予的人)
30.舍堕一一〔绢戒〕
简介:任何必丘拥有一条毛毯是有丝绸材料的,犯 舍堕.
31.舍堕一二〔纯黑色羊毛戒〕
简介:任何必丘拥有一条毛毯是用纯黑羊毛作的,犯 舍堕.
32.舍堕一三〔二分戒〕
简介:当比丘在做一条毛毯时,须依律藏规定,不然犯 舍堕.
33.舍堕一四〔六年戒〕
简介:当比丘在完成一条毛毯时,他最少要保留六年 (才能做新的),除非是经比丘们同意,不然犯 舍堕.
34.舍堕一五〔坐卧具戒〕
简介:当比丘在做一条坐毯时,须依律藏规定,不然犯 舍堕.
35.舍堕一六〔羊毛戒〕
简介:如果比丘在行旅被赠予羊毛,他可以接受。一旦接受了,他必须自己用手拿,不能走超过 30 哩的距离。不然犯 舍堕.
36.舍堕一七〔洗羊毛戒〕
简介:任何比丘由一位和他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尼帮他洗,染,或刷羊毛,犯 舍堕.
37.舍堕一八〔金银戒〕
简介:任何比丘拿取金银,或使人拿,或允许人放在他身旁,犯 舍堕.
38.舍堕一九〔金银买卖戒〕
简介:任何比丘作任何金银交替,犯 舍堕.
39.舍堕二〇〔物品交易戒〕
简介:任何比丘作任何金钱交易,犯 舍堕.
40.舍堕二一〔钵戒〕
简介:一个多余的钵只能被保留十天,不然犯 舍堕.
41.舍堕二二〔减五缀戒〕
简介:如果一个比丘的钵没有破五个洞并要求一个新的钵,犯 舍堕.
42.舍堕二三〔药戒〕
简介:有些律藏规定的食物可以给生病的比丘吃,接受了以后最多只能保留七天,不然犯 舍堕.
。。。待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3.舍堕二四〔雨季衣戒〕
简介:比丘只能在热季的最后一个月开始找雨季的浴布,在热季的最后半个月开始穿(作好的布),不然犯 舍堕.
44.舍堕二五〔夺衣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给予一块僧袍布给另一比丘后,感到气愤和不满,将其抢回或使人抢回,则犯 舍堕.
45.舍堕二六〔乞线戒〕
简介:任何比丘要求了织线后, 要求了缝制工缝一件僧袍,犯 舍堕.
46.舍堕二七〔大织师戒〕
简介:如果一位男众或女众使缝制工缝一套僧袍给一位与他(她)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而这位比丘在还没被邀请前对缝制工说,「这件僧袍是给我的。把它作长,作大,缝紧,缝好 ..。也许我回报你一些东西,」如果比丘说完之后给他们一点东西,甚至食物, 犯 舍堕.
47.舍堕二八〔特施衣戒〕
简介:在第三个月 Kattika 月圆的前十天,如果有块僧袍布因紧急被赠予给比丘,他可以以紧急的情况作出接受。一旦接受,他只能保留至那个季节,不然犯 舍堕.
48.舍堕二九〔有难戒〕
简介:有些地区是可疑和危险的。一个住在这种地区的比丘在第四个月 Kattika 月圆过去后,可以将他三件僧袍的一件留在村庄里。如果他有其它理由和他的僧袍分开,他最多只能分开六晚,除非被其它比丘们同意,不然犯 舍堕.
49.舍堕三〇〔回入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将给僧团的利益转为自己的,犯 舍堕.
【九十二波逸提法】
50.波逸提一〔妄语戒〕
简介:一个存心的,故意的谎言。犯 波逸提.
51.波逸提二〔骂戒〕
简介:一个侮辱。犯 波逸提.
52.波逸提三〔离间语戒〕
简介:恶意的在比丘们中捏造故事。犯 波逸提.
53.波逸提四〔随句戒〕
简介:任何比丘和不是比丘的人吟诵佛法。犯 波逸提.
54.波逸提五〔第一共宿戒〕
简介:任何比丘和不是比丘的人住在同一房舍超过二或三晚。犯 波逸提.
55.波逸提六〔第二共宿戒〕
简介:任何必丘和女人住在同一房舍。犯 波逸提.
56.波逸提七〔与女人说〕
简介:任何比丘教女人超过五或六段话的佛法,除非有位博识的人在场。犯 波逸提.
57.波逸提八〔实有而说戒〕
简介:任何比丘向不是比丘的人说他的修证 (实有)。犯 波逸提.
58.波逸提九〔说粗罪戒〕
简介:任何比丘向不是比丘的人说另一位比丘的犯戒 -- 除非经过僧团同意。犯 波逸提.
59.波逸提一〇〔掘地戒〕
简介:任何比丘挖土或指使人挖。犯 波逸提.
60.波逸提一一〔草木戒〕
简介:破坏一个 (活的) 植物。犯 波逸提.
61.波逸提一二〔异语戒〕
简介:逃避的说话态度和不肯合作。犯 波逸提
62.波逸提一三〔讥嫌戒〕
简介:诽谤或抱怨一个僧团的官员。犯 波逸提
63.波逸提一四〔第一坐卧具戒〕
简介:任何比丘把属于僧团的床,床垫,或凳子放在外面,或指使他人作,然后离开时没有将其放回或指使人放回,或没告别的离开。犯 波逸提.
64.波逸提一五〔第二坐卧具戒〕
简介:任何比丘把属于僧团的寝具放在外面,或指使他人作,然后离开时没有将其放回或指使人放回,或没告别的离开。犯 波逸提.
65.波逸提一六〔挤进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为了硬塞进入另一比丘的房舍 (属于僧团的),心想 「任何人觉得挤可以离开」 -- 只是为而作这件事。犯 波逸提.
66.波逸提一七〔拖出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愤怒和不平的情况下,驱逐一位比丘离开一个属于僧团的住宅 -- 或指使他人作。犯 波逸提.
67.波逸提一八〔楼上戒〕
简介:任何比丘坐或躺在一张上面有可拆下的床或椅子。犯 波逸提.
68.波逸提-九〔大精舍戒〕
简介:任何比丘建造大房屋时,若不依律藏规定。犯 波逸提.
69.波逸提二〇〔有虫水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将有生命的水倒掉,或指使人倒。犯 波逸提.
70.波逸提二一〔教诫戒〕
简介:任何比丘未经同意勉励比丘尼。犯 波逸提.
71.波逸提二二〔日没戒〕
简介:任何比丘,经过同意,在日落后勉励比丘尼。犯 波逸提.
72.波逸提二三〔比丘尼住处戒〕
简介:任何比丘到比丘尼部勉励比丘尼,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一位比丘尼病了)。犯 波逸提.
73.波逸提二四〔利养戒〕
简介:任何比丘说比丘们勉励比丘尼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犯 波逸提.
74.波逸提二五〔与衣戒〕
简介:任何比丘给一位和他没(血缘)关系的比丘尼僧袍,除非是交换。犯 波逸提.
75.波逸提二六〔缝衣戒〕
简介:任何比丘缝制或指使人缝制一件僧袍给一位和他没(血缘)关系的比丘尼。犯 波逸提.
76.波逸提二七〔豫约戒〕
简介:任何比丘安排和一位比丘尼行旅,时间达一个村镇和下一个,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路必须以篷车穿越,而且可疑和危险的)。犯 波逸提.
77.波逸提二八〔乘船戒〕
简介:任何比丘安排和比丘尼坐船往上流或下流,除非是为了渡到对岸。犯 波逸提.
78.波逸提二九〔周全取食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 (经比丘尼激励) 吃比丘尼赠与的食物,除非给比丘尼食物的人在之前便有意给此比丘 (经比丘尼激励)。犯 波逸提.
79.波逸提三〇〔秘密处共坐戒〕
简介:任何比丘和比丘尼私下坐着。犯 波逸提.
80.波逸提三一〔施食处食戒〕
简介:一个无病的比丘可在一个公众的食堂用餐一次。如果超过一次。犯 波逸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1.波逸提三二〔别众食戒〕
简介:团体的用餐,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生病时,赠与僧袍时,制做僧袍时,要上旅程时,要上船时,在非常的情况下,当是修行者供养时),犯 波逸提.
82.波逸提三三〔数数食戒〕
简介:在不适当的时间用餐,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生病时,赠与僧袍时,制做僧袍时),犯 波逸提.
83.波逸提三四〔满二、三戒〕
简介:当比丘到达他家住宅且被供养点心时,他可以拿二到三钵 (他必须和其它比丘共享)。如果他拿更多。犯 波逸提.
84.波逸提三五〔第一足食戒〕
简介:任何比丘用过餐后并拒绝另一供养,另外又吃(不是剩下的)食物。犯 波逸提.
85.波逸提三六〔第二足食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想找他人错误,给一位比丘(用过餐后并拒绝另一供养)食物,当他吃后。犯 波逸提.
86.波逸提三七〔非时食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不对的时间进食。犯 波逸提.
87.波逸提三八〔蓄藏戒〕
简介:任何比丘吃存留的食物。犯 波逸提.
88.波逸提三九〔美味食戒〕
简介:任何无病的比丘为了自己要求上等的食物(如奶油,油,蜂蜜,糖,鱼,肉,奶,和凝乳)和吃下这些食物。犯 波逸提.
89.波逸提四〇〔杨枝戒〕
简介:任何比丘放进他的嘴里一个未被给予的食物 ,除非是水和牙齿清洁用品 。犯 波逸提.
90.波逸提四一〔裸形外道戒〕
简介:任何比丘给裸修行者和流浪者食物。犯 波逸提.
91.波逸提四二〔驱出戒〕
简介:任何比丘对另一比丘说,「来,朋友,我们一起去托钵,」 然后不管他有没有得到食物 -- 彻走他说,「走开,朋友。我不喜欢和你一起坐或说话。我想自己一个人,」 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理由而这么作。犯 波逸提.
92.波逸提四三〔食事家戒〕
简介:如果一个比丘坐着而打扰到一个家庭的(有色的)情趣。犯 波逸提.
93.波逸提四四〔屏处与女坐戒〕
简介:任何比丘和女人私下坐在无人之地。犯 波逸提.
94.波逸提四五〔独与女坐戒〕
简介:任何比丘和女人私下独自坐着。犯 波逸提.
95.波逸提四六〔请食访他家戒〕
简介:任何比丘被邀请供养时,没告别便离开,在供养前或后,除非是在适当时间 (给予僧袍,制做僧袍),犯 波逸提.
96.波逸提四七〔摩诃男戒〕
简介:无病的比丘可接受一个 (四个月的) 遥请被供养。如果他接受更久,除非邀请被更新或遥请是永久的,犯 波逸提.
97.波逸提四八〔观出征军戒〕
简介:任何比丘去见在执行的,除非有恰当的理由,犯 波逸提.
98.波逸提四九〔宿军中戒〕
简介:如果有任何理由一位比丘和军队连续在一起二或三晚,如果他待更久,犯 波逸提.
99.波逸提五〇〔观模拟战戒〕
简介:如果一位比丘和要去打仗的军队连续在一起二或三晚,听军令,军队阵形,或去看军队的单位,犯 波逸提.
100.波逸提五一〔饮酒戒〕
简介:喝酒或发酵的酒类饮料。犯 波逸提.
101.波逸提五二〔以指骼肢戒〕
简介:骚另一比丘痒。犯 波逸提.
102.波逸提五三〔水中戏戒〕
简介:玩水。犯 波逸提.
103.波逸提五四〔轻侮戒〕
简介:无礼或不尊重。犯 波逸提.
104.波逸提五五〔令恐怖戒〕
简介:任何比丘惊吓另一比丘。犯 波逸提.
105.波逸提五六〔燃火戒〕
简介:任何无病的比丘,为了取暖,起火或指使他人起,除非有适当的理由,犯 波逸提.
106.波逸提五七〔沐浴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半个月内洗两次澡,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之下 (热季的最后一个月和热季的一半,雨季的第一个月,生病时,工作时,旅行时,有风或有雨时),犯 波逸提.
107.波逸提五八〔坏色戒〕
简介:当接受新僧袍时,必须用以下颜色划下记号: 绿,咖啡,或黑。如果比丘在作记号前使用新僧袍,犯 波逸提.
108.波逸提五九〔净施戒〕
简介:任何比丘将一件僧袍和他人共享 (非可使用的僧袍,目的只是为了存放多余的僧袍),然后在此共享权﹑彻消前使用,犯 波逸提.
109.波逸提六〇〔隐藏衣戒〕
简介:任何比丘隐藏另一比丘的钵,僧袍,坐垫,回针,或皮带 - 或指使他人隐藏 -- 就算是玩笑,犯 波逸提.
110.波逸提六一〔故意杀有情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杀害一只动物的生命,犯 波逸提.
111.波逸提六二〔饮虫水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使用水里有生命的水,犯 波逸提.
112.波逸提六三〔发诤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用煽动来唤起一件已正确处理过的争论,犯 波逸提.
113.波逸提六四〔粗罪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隐瞒另一比丘的严重犯戒,犯 波逸提.
114.波逸提六五〔二十岁未满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给一个未满二十岁的人出家,那个人等于没出家,比丘该被责备,而比丘犯 波逸提.
115.波逸提六六〔贼队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安排和一车的贼一同出行,甚至只有一个存镇和下个的时间,犯 波逸提.
116.波逸提六七〔与女人期行戒〕
简介:任何比丘安排和女人一同出行,甚至只有一个存镇和下个的时间,犯 波逸提.
117.波逸提六八〔阿利吒戒(恶见违谏)〕
简介:任何比丘误解佛法而被训诫三次仍不改,犯 波逸提.
118.波逸提六九〔随槟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和一个观念不正确而未摒弃那观念的比丘结伴,同伙,或住在同一房舍里,犯 波逸提.
119.波逸提七〇〔骞荼戒(随摈沙弥)〕
简介:任何见习比丘误解佛法而被训诫三次仍不改,而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支持那见习比丘,接受服务,与其结伴,或住在同一房舍里犯 波逸提
120.波逸提七一〔如法戒〕
简介:任何比丘被依法训诫后,如不依法,犯 波逸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1.波逸提七二〔疑惑戒〕
简介:任何比丘,当律藏被重述时,批评较不重要和较低的戒律时,犯 波逸提.
122.波逸提七三〔无知戒〕
简介:任何比丘,当律藏被重述时,提出意见 (如律藏不全),而却不实,犯 波逸提.
123.波逸提七四〔打比丘戒〕
简介:任何比丘因生气和不满重击另一比丘,犯 波逸提.
124.波逸提七五〔举手戒〕
简介:任何比丘因生气和不满升起手攻击另一比丘,犯 波逸提.
125.波逸提七六〔无根戒〕
简介:任何比丘无凭证的指责另一比丘犯 僧残, 犯 波逸提.
126.波逸提七七〔故意戒〕
简介:任何比丘恶意的使另一比丘忧虑,心想,「这样他就没有平静」 -- 如果只为此而作 -- 犯 波逸提.
127.波逸提七八〔屏处听戒〕
简介:任何比丘窃听其它比丘讨论,争论,辩论,心想,「我会无意间听到他们,」 如果只为此而作 -- 犯 波逸提.
128.波逸提七九〔羯磨不平戒〕
简介:任何比丘接受了依法而行动作后,之后抱怨,犯 波逸提.
129.波逸提八〇〔不同意而去戒〕
简介:任何比丘,当僧团在进行仪式时,从他座起未被允许而离开,犯 波逸提.
130.波逸提八一〔沓婆戒(与衣后言不平)〕
简介:任何比丘给予另一比丘僧袍,之后抱怨,「比丘们依朋友关系分摊利益,」 犯 波逸提.
131.波逸提八二〔转施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将给僧团的利益转为给一个人的,犯 波逸提.
132.波逸提八三〔王宫戒〕
简介:任何比丘,未经通告,经过一个崇高的国王的寝室,而国王和王后还未离开,犯 波逸提.
133.波逸提八四〔宝物戒〕
简介:任何比丘拣起或使人拣起一样贵重物品或被认为是贵重物品的东西时,除非是在僧道院和屋子里 (他拣起后想他人来认领),犯 波逸提.
134.波逸提八五〔非时入村落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没告知一位比丘的情况下在不当的时间进入村庄 -- 除非是适当的紧急事故 --- 犯 波逸提.
135.波逸提八六〔针筒戒〕
简介:任何比丘用骨头, 牙,或角作针,针必须被打碎和犯 波逸提.
136.波逸提八七〔卧具戒〕
简介:当比丘在做一张床或板凳时,须依律藏规定,不然犯 波逸提.
137.波逸提八八〔入绵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床或板凳上装垫子,垫子须被拆下和犯 波逸提.
138.波逸提八九〔尼师坛戒〕
简介:当比丘在做一张坐布时,须依律藏规定,不然犯 波逸提.
139.波逸提九〇〔覆疮衣戒〕
简介:当比丘在做一张出疹子要盖的布时,须依律藏规定,不然犯 波逸提.
140.波逸提九一〔雨衣戒〕
简介:当比丘在做一张雨季沐浴要用的布时,须依律藏规定,不然犯 波逸提.
141.波逸提九二〔难陀长老戒〕
简介:任何比丘不照律藏的规格作僧袍,僧袍须被剪掉和犯 波逸提.
【四提舍尼法】
142.提舍尼一〔在俗家从非亲里尼取食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有人住的地方从和他无 (血缘) 关系的比丘尼手中接受食物并进食,犯 悔过法.
143.提舍尼二〔在俗家挑食受食戒〕
简介:如果比丘被邀请到他人家里用餐,而如果有位比丘尼站在那里给予指示,如 「那里给饭,那里给菜,」 比丘必须叫她离去,如果没有任何一位比丘叫她离去,犯 悔过法.
144.提舍尼三〔学地之家受食戒〕
简介:有些家庭是被指派为修行的。如果任何比丘,无病,没被遥请,从这些家庭接受食物并进食,则犯 悔过法.
145.提舍尼四〔恐怖阿兰若受食戒〕
简介:有些郊外地区是可疑和危险的。如果任何比丘,无病,住在这种地方,在那里吃未被通告的食物,则犯 悔过法.
【众学法】
146.众多学法
简介:
147.七灭诤法
简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我引用这一片:
【比丘戒律】121.波逸提七二〔疑惑戒〕
简介:任何比丘,当律藏被重述时,批评较不重要和较低的戒律时,犯 波逸提.
--------------------------------------------------------------------------------
南传巴利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摩诃僧祇律 十诵律 四分律 五分律
波逸提 七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世尊为诸比丘以种种方便说律、
赞叹律、赞叹通达律者,再三赞叹具寿优波离。诸比丘曰:“世尊以种种方便……
赞叹优波离。友!我等当至具寿优波离处学律。”彼等众多之上座、中座、下座比
丘至具寿优波离处学律。
其时,六群比丘作如是思惟:“友!今众多之上座比丘……学律。若彼等精通
戒律,不论何处、何事、如何小事将要对我〔说:〔有罪。’〕而引出。然,友!我
等当诽谤律。”于是,六群比丘至诸比丘处,而作如是言:“说示此小小戒有何用?
唯导致疑惑、苦恼、混乱而已!”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诽谤
戒律耶?”乃至……“诸比丘!据云,汝等实诽谤戒律耶?“实然!世尊!”佛世
尊呵责:“愚人!汝等何以诽谤律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
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于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若作如是言:‘ 说示此小小戒有何用?唯导
致疑惑、苦恼、混乱而已!’而诽谤戒〔律〕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说示波罗提木叉时”者,诵或令诵或学习时。
“若作如是言”者,言:“说示此小小戒……唯导致……。”〔又言:“凡是
学此者,有疑惑、有苦恼、有混乱。不学此者,无疑惑、无苦恼、无混乱。不诵此
者胜、不取此者胜、不学此者胜,律〔宜〕消灭之!此诸比丘应不通
晓律。”如此对受具戒者诽谤律者,波逸提。
(二) 于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诽谤律者,波逸提。于受具戒者有疑想……
于受具戒者有非受具戒者想……波逸提。诽谤其他之法者,突吉罗。对未受具戒者
诽谤律或其他之法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
者有疑想,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突吉罗。
(三) 非欲诽谤而言:“来!汝学经、伽陀或论,〔而〕后学律。”痴狂者、最初
之犯行者,不犯也。
佛在舍卫城。尔时世尊种种赞叹比尼。赞叹诵比尼。赞叹持比尼。赞叹优波离说。持律比丘有五功德。一自坚护戒品。二能断惭愧者疑。三自住正法中。四于僧中所说无畏。五降伏怨敌。时诸比丘作是念。佛为我等作如是说。我等云何而不勤修诵问比尼。即苦诵习昼夜不懈。时六群比丘作是念。今诸比丘昼夜勤受诵问比尼。必大聪明解诸罪相。见我等过终为我损。我今当共毁呰比尼学比尼者。令其废业不复诵习。便往诸比丘所问言。汝诵习何等。答言比尼。六群比丘言。何用诵习杂碎戒为。何不诵习五阴六入等诸义经耶。诵比尼不过四事十三事二不定法。何用多知。多知多见增益人疑。诸比丘言。多知多疑我亦谓尔。便不复诵习。六群比丘自相谓言。彼诸比丘不复诵习比尼。我等泰然快得安乐。诸比丘闻。问言。汝等何所说。即如实答。时诸长老比丘种种呵责。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作是语。何用是杂碎戒为。说是戒时令人忧恼。作如是毁呰戒者波逸提。戒者。波罗提木叉半月布萨所说戒经。若比丘发心作念。欲令人远离比尼不诵不读而毁呰戒波逸提。若比丘发心作是念。我当毁呰令波罗提木又不得久住。而毁呰戒偷罗遮。若教人远离佛所说诸经。而毁呰者波逸提。若欲令法不久住。而毁呰者偷罗遮。若比丘毁呰比丘戒波逸提。毁呰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戒突吉罗。若比丘尼。毁呰比丘比丘尼戒波逸提。毁呰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戒突吉罗。若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毁呰五众戒皆突吉罗。若五众毁呰优婆塞优婆夷戒皆突吉罗。若恐新受戒人生疑废退心。教未可诵戒。不犯(十事竟)。
杂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南传相应部 南传中部 南传长部 南传增支部 南传小部
————————
看来“小小戒可舍”,只能针对某些特殊情形如生病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2.僧残八〔第一瞠不懑戒〕
简介:当生气,不满,和恶意控告另一位比丘犯 波罗夷 而无凭证时,犯 僧残.
13.僧残九〔第二瞠不懑戒〕
简介:当生气,不满,恶意,只是为了娱乐控告另一位比丘犯 波罗夷 时,犯 僧残.
14.僧残十〔第一破僧戒〕
简介:动摇僧团并想其分裂,如果被训诫三次仍不改,犯 僧残.
15.僧残十一〔第二破僧戒〕
简介:一群比丘 (一人,二人,或更多) 崇尚一个比丘而不允许他人训诫他,如果这群比丘因这事被训诫三次仍不改,犯 僧残.
16.僧残十二〔恶口戒〕
简介:如果一个比丘因性格而难受他人训诫,在合乎戒律的规则下被他人训诫而不受,如果超过三次仍不改, 犯 僧残.
以上这几篇,应该关系到如何才属于毁谤“僧”,
如果恶意责骂,应该是不对,
如果不准他人责问,也是不对。
再看:
58.波逸提九〔说粗罪戒〕
简介:任何比丘向不是比丘的人说另一位比丘的犯戒 -- 除非经过僧团同意。犯 波逸提.
以上这一片就说了,比丘不可以未经犯错的比丘许可之下,把对方的错误告知“非比丘”。
当然是可以告诉其他比丘。
所以,
看了,以上的律藏,我们不可以随便使用“毁谤僧”的文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戒律】53.波逸提四〔随句戒〕
简介:任何比丘和不是比丘的人吟诵佛法。犯 波逸提.
--------------------------------------------------------------------------------
南传巴利律
波逸提 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
因此,优婆塞不尊敬比丘、不随顺、不互相敬礼而住。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
“何以六群比丘,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耶?因此,优婆塞……而住。”于是,诸
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于是,
优婆塞……而住耶?“实然!世尊!”佛世尊予以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令优婆
塞逐句同诵法语,于是,优婆塞……而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
增长……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令未受具戒者逐句同诵法者,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他名为未受具戒者。
句(注9) 随句 随字 随味
句者,共始共终也。随句者,别始而共终也。随字者,如言“色是无常也”,即
言“色”而止。随味者,言“色是无常也”,即出其音声“受是无常也”。句、随句、
随字、随味皆是名为逐句之法。
a“同诵”者,依句而诵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诵者,字字波逸提。
a‘“法”者,佛所说、声闻所说、仙人所说、天人所说而具义、具法者。
(二) 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疑
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
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
有受具戒者想者,不犯也。
(三) 与〔未受具戒者〕共受学时、共修习时,通达大部分之读诵经偈(注10) 者(于
彼落诵一偈时)止之而教〔如是〕诵时,〔于大众中高声读诵时,畏怯而〕停顿时,
〔催促而〕同诵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佛在舍卫城。与五百比丘僧至阿荼脾邑。时彼居士作是念。佛久乃来此。寻当复去。我等应亲近诸比丘学诵经偈问所不解。世尊去后得有所怙。即到诸比丘所作是语。大德教我诵读经偈。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教白衣诵经。以是白佛。佛言。听教白衣诵经。时诸比丘种种国出家。诵读经偈音句不正。诸居士便讥呵言。云何比丘昼夜亲承。而不知男女黄门二根人语及多少语法。诸比丘闻各各羞耻。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即遥责诸居士。汝愚痴人。如何讥呵异国诵经音句不正。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诵经波逸提。后复有诸居士求受诵经。诸比丘言。汝之等辈嫌我音句。不从我受。汝今复来徒自劳苦。答言。大德我不毁佛法。不求余福田。岂可以彼人有过而不教我耶。复有诸沙弥亦欲受经。诸比丘言。须受具戒当教授汝。诸沙弥言。我等出家应诵经偈。如何受具戒乃当教授。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教未受具戒人诵经不得并诵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足人经。并诵者波逸提。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已诵。或彼诵未竟此复授。句句皆波逸提。先应教言。待我语竟然后诵。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六事竟)。
————————
以上的经文,不是很懂,
对照五分律
波逸提 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
因此,优婆塞不尊敬比丘、不随顺、不互相敬礼而住。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
“何以六群比丘,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耶?因此,优婆塞……而住。”于是,诸
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实令优婆塞逐句同诵法语,于是,
优婆塞……而住耶?“实然!世尊!”佛世尊予以呵责:“愚人!汝等何以令优婆
塞逐句同诵法语,于是,优婆塞……而住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
增长……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令未受具戒者逐句同诵法者,波逸提。”
二(一)“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未受具戒者”,除比丘、比丘尼外,其他名为未受具戒者。
句(注9) 随句 随字 随味
句者,共始共终也。随句者,别始而共终也。随字者,如言“色是无常也”,即
言“色”而止。随味者,言“色是无常也”,即出其音声“受是无常也”。句、随句、
随字、随味皆是名为逐句之法。
a“同诵”者,依句而诵者,句句波逸提;依字而诵者,字字波逸提。
a‘“法”者,佛所说、声闻所说、仙人所说、天人所说而具义、具法者。
(二) 于未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疑
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未受具戒者有受具戒者想而逐句诵法者,波逸提。于
受具戒者有未受具戒者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有疑想者,突吉罗。于受具戒者
有受具戒者想者,不犯也。
(三) 与〔未受具戒者〕共受学时、共修习时,通达大部分之读诵经偈(注10) 者(于
彼落诵一偈时)止之而教〔如是〕诵时,〔于大众中高声读诵时,畏怯而〕停顿时,
〔催促而〕同诵时,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佛在舍卫城。与五百比丘僧至阿荼脾邑。时彼居士作是念。佛久乃来此。寻当复去。我等应亲近诸比丘学诵经偈问所不解。世尊去后得有所怙。即到诸比丘所作是语。大德教我诵读经偈。诸比丘言。佛未听我等教白衣诵经。以是白佛。佛言。听教白衣诵经。时诸比丘种种国出家。诵读经偈音句不正。诸居士便讥呵言。云何比丘昼夜亲承。而不知男女黄门二根人语及多少语法。诸比丘闻各各羞耻。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即遥责诸居士。汝愚痴人。如何讥呵异国诵经音句不正。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诵经波逸提。后复有诸居士求受诵经。诸比丘言。汝之等辈嫌我音句。不从我受。汝今复来徒自劳苦。答言。大德我不毁佛法。不求余福田。岂可以彼人有过而不教我耶。复有诸沙弥亦欲受经。诸比丘言。须受具戒当教授汝。诸沙弥言。我等出家应诵经偈。如何受具戒乃当教授。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教未受具戒人诵经不得并诵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足人经。并诵者波逸提。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已诵。或彼诵未竟此复授。句句皆波逸提。先应教言。待我语竟然后诵。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六事竟)。
初步看法:不能向在家居士教导经文??
难道还怕这些还没受戒的居士们讥讽出家人的错误??
暂时看不明白这片经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佛陀时代,经文是使用背通的方式流传,
所以,当时的背通经文的任务是由比丘负责,
如果教导在家居士背通,会造成这些不具足戒律的在家人讥讽出家人的错误,又或者是害怕这些不是发心出家修行的人随便记录佛法,因而改变经文。
所以,我觉得:
比丘可以向在家人教导经文,不可以教导在家人背通经文。
这是在佛陀时代的情形,
现在的经文,已经不需要背通,而是写下来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3: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突然有了一个看法,如果佛经从来就是使用背通方式流传到现在,
“伪经”还能如此泛滥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4-2011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我一直问自己,为何佛陀早期的经典是口传?难道当时的文明连文字都没有吗?
现在,看了【比丘戒律】53.波逸提四〔随句戒〕 ,
我有了这样的看法,佛陀希望比丘使用口传方式记录三藏,而且不可以对在家人念,
我又比较佛陀时代,当佛陀说法的时候,在家人也在场,这又如何贯通呢?
想了想,佛陀制立这个戒律的目的,是否就是为未来的三藏只能够让比丘以口传的方式流传?
如果比丘们说法的时候,只能借用经典内容来教导在家人。。。
这种情形下,只有真正想出家修行的人,才能有机会听闻三藏的内容。。。
不过现在,看回头,已经是木已成舟,经文已经被文字记录了,这个波逸提四〔随句戒〕戒律还能生效吗? |
|
|
|
|
|
|
|
发表于 19-4-2011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supapaya 于 19-4-2011 08:35 PM 编辑
我突然有了一个看法,如果佛经从来就是使用背通方式流传到现在,
“伪经”还能如此泛滥吗?
wusen 发表于 19-4-2011 03:24 PM 
或许吧,那些伪经多是很长很长的,根本不适合背,一段时间后会自己消失
背诵还有个好处是学习者不会钻文字牛角尖,现在好多人都这样,以为研究经典就能开悟,更甚的是认为经典有种种不可思议威力功德可以加持他们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4-2011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即遥责诸居士。汝愚痴人。如何讥呵异国诵经音句不正。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诵经波逸提。后复有诸居士求受诵经。诸比丘言。汝之等辈嫌我音句。不从我受。汝今复来徒自劳苦。答言。大德我不毁佛法。不求余福田。岂可以彼人有过而不教我耶。复有诸沙弥亦欲受经。诸比丘言。须受具戒当教授汝。诸沙弥言。我等出家应诵经偈。如何受具戒乃当教授。诸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教未受具戒人诵经不得并诵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足人经。并诵者波逸提。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已诵。或彼诵未竟此复授。句句皆波逸提。先应教言。待我语竟然后诵。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六事竟)。
经文的后半段,佛陀因为两件事而重新定夺这个戒律,
居士给的理由:大德我不毁佛法。不求余福田。岂可以彼人有过而不教我耶。
沙弥给的理由:我等出家应诵经偈。如何受具戒乃当教授。
佛陀因此而说:今听教未受具戒人诵经不得并诵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教未受具足人经。并诵者波逸提。并诵者俱时诵。或授声未绝彼已诵。或彼诵未竟此复授。句句皆波逸提。先应教言。待我语竟然后诵。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六事竟)。
佛陀最后的决定:
不能“并诵”
最后这一句“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六事竟)。”,这个还不大懂。。。 |
|
|
|
|
|
|
|
发表于 21-4-2011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式叉摩那:未受比丘尼具足戒之尼众。受具足戒前须学四根本戒(淫、盗、杀、大妄语)和六法(与男染心相触、盗四钱、断畜生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以二年时间验知是否有孕,藉修行戒法磨练其性情,因女人多烦恼,故须行此渐次受戒法,使习惯出家生活,以坚固其道心。
沙弥: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七岁以上之男子。
沙弥尼:初出家受持十戒之女子。
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合称出家三小众。
突吉罗:戒律之罪名,即恶作、恶语等诸轻罪之总称。
六事竟:此篇第六条戒到此结束。
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如犯到此戒,称为犯突吉罗;如比丘、比丘尼犯此戒则称为犯波逸提。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1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吉罗:此罪很轻,只须对一人(故作之时)或对自己责心忏悔(非故作之时);
於比丘戒中,属二不定、百众学、七灭诤。
波逸提:乃轻罪之一种。谓所犯若经忏悔,则得灭罪。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1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susupapaya
或许吧,那些伪经多是很长很长的,根本不适合背,一段时间后会自己消失
当今佛教界也与科学的方法把疑伪经分开来了,在北传的大正藏就有疑经部,把有疑的经和论全放在那里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1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居士研究出家众戒律来做什么?知道就可以了,要深入了解吗?楼主要出家了?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1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4-2011 01:01 PM 编辑
回复 17# 良仔
我们居士研究出家众戒律来做什么?知道就可以了,要深入了解吗?楼主要出家了?
不,
1。 大乘的菩萨戒是没有分在家居士或出家第子的,这些菩萨戒都是共同的。
2。 只有声闻戒才是出家第子所专用的
3。 再说不是全部北传的大乘出家人都有拿声闻戒后拿菩萨戒,有的只拿菩萨戒;
大多数的南传出家第子只拿声闻戒,不拿菩萨戒
4。 声闻戒不太让在家人知道得很清楚,因为不要让在家人出口业,对出家人指指点点的不尊重
5。 那些给在家人的八戒十戒 - 本只是给小沙弥/沙弥尼的,只是简易版 |
|
|
|
|
|
|
|
发表于 27-4-2011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清池
我不觉得搂主所放的是菩萨戒。
如果这论坛是给出家人那么放戒律,我不觉得有问题,但是这论坛是居士看得,那么放戒律,我觉得不大妥,加上看了对我们有什么帮助?难道要出家了吗。如不出家那么我们去研究戒律来做什么? 不如放些如何尊重出家人或对待出家人的礼节不是更好吗? |
|
|
|
|
|
|
|
发表于 27-4-2011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恐怖的戒律 =_=
僧戒,在家修的也要守吗?
好夸张...动到手,头发,就犯了戒 =_=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