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743|回复: 34

[生活]《白色不一定是透明》22/08『書場現形記×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4-2011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贤哉回也 于 22-8-2011 12:18 PM 编辑

《表》

  其实,我对年份并没存有大体概念。

  世纪究竟为什么非以耶稣的出世作为前后划分,我始终不能明白。但最让我不解的并不是为什么非要把2000年说成21世纪呢?2000年按观念上应当是20世纪不对吗?

  所以,我很不能理解关于世纪的划分,更让我头疼的是无数个100年里,最近为什么又非得再去一一划分。

『很麻烦对吗?』我有点不可意思地对她说道。

『似乎还相当麻烦的。』她不经意地按着手中的I phone 。

  这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午后,更没意思的是赤道国家总是有太多没有理由的雷阵雨。雨点把屋檐打得噼里啪啦直在作响。如果不是呆在这屋檐底下,恐怕只是一秒的时间,干透的衣服似乎能瞬间地湿透吧?

  我跟她就隔着一张透明的欧式咖啡桌面对而坐。她点了一杯纯咖啡,而我却选择了不加半点方糖的红茶。雨似乎没有喘气的迹象,那倾盆的雨点更是淅沥淅沥地在无处乱窜。我还在质疑世纪的划分与耶稣到底为什么而相连,但面对眼前的她却似乎没有半点头绪。

  我放弃了思索。

  这样子静静地看着她按着手里的I phone。她似乎没有说话的意思,而我也没有理由把这样子的沉默给唤醒。是的,根本没有理由打破这里凝聚的一切气氛。雨的声音是压倒性的把店里一切声音给静止。而我隐约还是能听见林俊杰的『她说』,但面对眼前的雨。除了让现有的一切失声以外,或许再也找不着一个更可以取代的什么了。

『我们分手吧。』她说。平稳,而安逸。

  我轻轻地把盛满红茶的茶杯靠近唇边,扑鼻而来的茶香似乎把时间给静止了。而我是相信这个世界并不会有太多的人存在所谓的『时间观念』。

『你有戴表的习惯吗?』我酌了一小口红茶,然后问道。

『没有。』她说。

『是应该配表的。如果,想要抓住时间。』我说。

『这个跟分手有关系吗?』她并没显得浮躁,相反的却过分淡定。

『似乎没有,但跟时间观念有关系哦。』闭上了眼睛『你是个守时的人吗?』我问。

『算吧。』她说道,轻轻地将食指摸了摸下巴。

  那场雨似乎还是没有喘气的迹象。

  压倒性的雨声。

  男人。

  女人。

  一家装潢老派的欧式咖啡店。

  我斜眼看了看手背上的表。秒针顺着右向左转着,一圈又一圈。过了好一段时间我才发现时针在不知觉地情况下移动了。是的,我是分分秒秒都盯着秒针的移动,而同一个表面上长短时针又为什么不经意地就逃离了我的视线呢?我继续看着手表里的流动,没有声音的,除了外头的雨声之外,这里的一切还是无所动静的。

  我之所以认为大多数人是缺乏时间观念的那并非即兴提起。最有利的证据既是生活,而生活恰恰证实了这点又否定了这点。一个人的生活,就顺着24个小时无止息地流动着,无限制于时差之类的,每个人就只能有独一无二的24小时。也因为24小时又被无数的人去划分,所谓的某个时段必须做些什么,该如何理由,规划出无数个时段,而一天就这样被结束了。

  一天跟着一天被规划,划分,然后一天紧跟着而来的就是一个月。一个月又是重复地被规划,然后再被划分,一个月下来尽然过了一年。

  是的,过了一年以后。很多人又开始回想。『是啊!怎么又过了一年了?』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啊?努力,彻底,拼命都几乎想不着自己这一年下来究竟做了些什么。不说是一年的光景,有时候回忆起昨天究竟都做了些什么,都还说不太清。

  人大多就这样把时间放走的。没有人有资格去责问,更没有人能所谓清清楚楚地记得这年月里都在做些什么。所以,我是相信人极大多数都是没有所谓的时间观念的。而手表呢?我们只能依靠着手表来精准地划分出不同的时段。

  最明显的既是所谓的『打卡』。

  公司一般都采取『打卡』制,而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最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了。

『我说,照这个情况而言,你是应该戴表的。』

『哦?就为了抓住时间?』她接过杯子喝了一小口咖啡。

我点了点头,并没有想继续说话的意思。

  要怎么抓住时间呢?其实,在某个议程上来说,我并不是太鼓励人们配表的。表,给人们带来守时的美德,却也残酷得将人的一天给支配,然后划分。对,你会被表的无止息的流动给限制,然后划分出一段又一段的间隔,又非得在间隔中做一些指定的事。而你说不配表,就摆脱啦!

  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世界,你还活的下去吗?

  如果是说想动了就起身走走,累了就无顾忌地倒下,那是好还是坏?

  如果突然人人都可以无所谓地随性做事,想上班就去,不想就不去,这样好还是不好?

  没有好和不好,就因为没有时间啊!

  没有时间,就没有太多的限制与划分。不会再有所谓夜晚保留给睡眠,而早晨奉献给工作的不成为规定。这就是时间的掌控力,强劲得几乎让人窒息。所以,只有表才能精准地把时间的每一个moment给捕抓下来。

  尽管你还是会日复一日地过了一个月,再是月复一月地过了一年,但至少在被限定下的你算是有了特定的作息。而作息就取决于兴趣,或是现实性的东西。所以,我还是承认,大多数人都不存在所谓的『时间观念』。

  但大多数里头又似乎有着那小部分的人存有这样的『时间观念』。

  可是,那个绝对不是会是我。

『所以,我们分手吗?』我把剩下冷去的红茶给喝了。

  她只是点了点头。

  窗外的雨渐渐平静了下来,咖啡店里又能再一次听见林俊杰的声音了。
  
=========================================================


  那次以后我们好几年没有在联络了。

  我始终还是搞不清楚究竟为什么耶稣出世那天会是世纪的划分线,也很不能明白2000年为什么非是21世纪不可?

  只是这些年里,你开始懂得如何精准地用表划分,规划出属于自己的时间了吗?

  还是,这些年里你根本没有配表呢?

  我问。

  只是赤道国家的天气又在闹情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4-2011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配表那天开始,我就有个反射性的习惯。

  或许,你也和我一样有着相同的习惯也不一定。

『你会时不时地就往表探探时间吗?』

  坦白说,就是从配表以后我就不自觉地每隔十几分钟就会往表探一探。那是很奇妙的微小动作。明明就没有很赶时间的,但莫名其妙地就会习惯性地将手背上的表打招呼,更莫名其妙地垂头丧气。这样子很神奇对吧?其实更神奇的不止这样子而已,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在短短的一天内我就足以重复这样的动作好几十次。(如果按每十分钟算一次或许不止)。可明明就配表的第一天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人类对于时间方面的存在,还真是让人不解啊!

  就像上次我提及的那样,人类对于时间概念几乎停留在被划分与规划之间,而我所提到的『反射性动作』更能表现我的观点。我也是个平凡的『打卡族』,当然稍微有点名头的公司是不允许职员迟到,早退的,就是一分钟也不行的那种。『卡机』很残忍,还记得好几次因为只差了一分钟而让整个月的薪水耿耿于怀。

  这是多么的无情啊!我一边叹气一边接过薪金单。就因为如此,我的『反射性动作』自然更为频繁了,在工作时不时会往表看一眼,在休息时也不忘一直盯着表看,哪怕又一次让薪金耿耿于怀。

  所以在已经让人快窒息的城市生活里,时不时地探表更是让人的觉得紧绷。每一天似乎都在期盼;『啊!怎么还没休息呢?』然后又是期待『啊!应该快放工了啊!』。其实我对休息时间并不特别在乎,迟了十几,二十分钟对我来说倒没觉得怎样。但要我OT,拖延了放工时间,整个人就会毛起来。

  是的。我非常不能接受迟放工的软性强制。

  24小时已经少得可怜了,怎么还因为金钱而无意义地扣押别人安排好的时间呢?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只要加班公司的业绩就会上升吗?所谓的手头工作不应该是早在规划好的时间里可能性完成的吗?居然能把『打卡制』这样精准的时间划分器给沿用,为什么就不能精准地在不同的时段做不同的事呢?

  所以,几乎放工以后的我就绝口不再提起公司。那是对心灵的一种责任,也是对时间所负的责任。

  或许你一定觉得我很莫名其妙吧?一下子又噼里啪啦说时间必须划分,然而又稀里哗啦说不能把划分好的时间给怎样,怎么样的。不是很矛盾吗?对啊!事实上人们就是这样活在矛盾里纠缠着。每一天都把全部的时间给投入在工作上,然后忙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或许他们把全部时间都划分给工作也不一定。

  只是,这样的生活好能被称呼为生活吗?

   所以所谓的『反射性动作』倒也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价值。

  只是我们总是会把无限的期待给期待,然后又拼命的,痛苦的,等待所谓的期待。时间对我来说就是那样麻烦的一回事。偏偏对此,我还是很渺小的,小得几乎是夜空里的星星。对!那种没有望远镜就没法看见的那类。

  因此,在这方面的划分,除了慎重以外,我能建议的就是不要太过在意来得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原创连载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4-2011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样的。

  打个比方吧!

『嘿!麻烦你能帮我处理这份文件吗?』A小姐。

  你不会急于回答,反倒是『反射性』地看了看手表以后才来答复。

  你不觉得这样子很奇怪吗?对方所请求的是是否愿意帮忙他/她处理某些事情,而在回答以前大多人都会先毫无需要地看一看手表。是真的因为时间ok,就ok了吗?对我来说这类事情应该是出自于个人意愿吧。

  不止如此,更让我匪夷所思的是,当某个职员离开座位去如厕的同时,才站起身子第一个动作便是看一看手背上的表。是啊!我也经常这样子。可是明明在决定上厕所以前就看过一次时间了,为什么这还会在这几秒中的间断里又看一次时间呢?

  很妙对吧?

  人们的生活好像紧跟着时间一起奔跑着。从吃顿午饭,喝一口水,甚至是走一小段路,无形中都会有看表的『反射性动作』。我一直怀疑,最近这样子是必然的吗?好像没有否定的理由,却也没有认定的意思,手表给予人类的影响似乎还真的有些不可思议喔!

  我曾经试过好几次。当然,我相信之中的每一个人一定要经历过类似的事。那就是全神投入在某个方面,一个执著下来自然而然地忘了时间。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底下似乎才会减少,或根本没有所谓的『反射性动作』。

『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快休息了!』

  那是每当我忙得入神之后的第一个感觉。但偏偏就是在放工以前不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对!在放工以前一次也不会有这样子的情况出现。好像在好几个小时之前我就告诉自己『喔!应该下班咯!』然后自然的『反射性动作』又来了,结果明明还有好几个小时才下班,可是不知为什么在那样的时间下,探表的时间就跟着频繁起来了。

  一直到放工了,也不过超出了一秒,我都会很不快乐起来!对!就像『卡机』那样的没有人情!该放工的时间就必须即刻放人。没有理由拘留一个谁,因为时间根本上就是一个人的专利,就算是一秒也是被指定的。所以,在那种情况下似乎不会有投入全神工作的意思,也自然不会有『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就快下班了!』的感觉了。

  对于手表这玩意,个人还是抱着一份感恩的心态去看待的。先不要提及关于时间的规划与划分,就单纯的表而言就足够有让我去拥有和珍惜的理由。

  对!我手上戴着的不贵重手表,那种没能防水,也不出自某个名牌的那种。可是我总有一百个理由去爱惜,珍惜,守护着它。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是我十八岁生日那年母亲给我送的礼物啊!

  为此,我还是相当感恩的。

  或许,有一天它就这样坏掉了。但无论如何我还是有充分的理由去珍藏它,保护它,就像母亲那年之所以给我买表的原因是一样的。

  她只不过希望我能每天准时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11 09: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经典》

  不晓得你也和我一样有着听旧歌的习惯呢?

  是啊!明明才将近二十,但偏偏好像在很久以前就不再听流行曲了。很奇怪对吧?之所以让我不再听流行曲的原因应该是在我听了粤语歌曲之后吧!(我想,大致是这样没错)

  那一年我是从张敬轩开始的,听了好漫长的一年啊!跟着接触了陈奕迅,后来到王菲,然后张国荣,beyond……奇怪啊!怎么歌手的资历都越来越资深呢?没有侧田,谢安琪,方大同等人吗?是啊!我也觉得相当奇怪怎么歌曲是越听越旧呢?而似乎能给予的答复也相当牵强。

  只因为那些歌曲的歌词才真正算得上词啊!

  嗯,据我所了解的流行曲当中,几乎没有几首歌词能称得上歌词的。(也许,我根本不太了解音乐这东西吧…..)对嘛!流行曲不过就是把几个中文字附和着节奏,沾点歌手的名气就唱开了,很无缘无故,更无理由地却还是很多人追捧,至于真的很好听吗?所谓的歌词真的如诗如画以至唯美境界吗?似乎还有待考量。但是,莫名其妙,就因为由某歌手的名气亮一点,唱出来的曲子都成了『很棒的』音乐了。

  我是相当不能接受的。对于旋律我并没有太多意见,然而对于歌词我却非常坚持。所谓的歌词,是由诗词所演化而伸,怎么会在这时代越写越不行呢?既是随便胡乱的写,然后分配给哪个歌手,这样没理由地就是一首流行曲了。

  流行曲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也大体是这样的关系,变得我很不喜好流行歌了。

  至于粤语流行与国语流行之间,相较歌词而言,稍微有听粤语歌的人都能了解,所谓的词的差距。那是无可否认的,粤语歌的词在比较于国语歌词下,似乎有很大的显著差距。对!也不知道为什么粤语歌都保留着某种古早味。但为此就偏好粤语流行曲,说起来也太肤浅了。

  所以,基本上我是个不怎么听流行曲的人。

  对了,你小时候也常听爸妈哼一下你觉得非常不好听的歌曲吗?

  『闪亮的日子』,『别问我是谁』,『夜来香』,『三月里的小雨』……是啊!数之不尽的的曲目啊!或许,对于那个年代里这些都算得上『流行曲』而延伸至我们这一辈却还是被小部分年轻人所拥护着,不觉得很不可思议吗?(我就是那部分)。比起流行曲,其实我大部分的听歌时间都花在在这些较经典的旧曲上。

  没有为什么,就因为真的很好听啊!

  词像词,曲是曲。没有歪曲,也没有乱七八糟让人很不愉快的意境,就这样子一路被唱下来的歌至今还能保留着,真是让人欣慰。
  
  或许,在年轻的定义下我是个『反叛者』,但在个人偏好而言,这对我来说没什么不妥。『对嘛!这些旧曲明明棒得不行!』怎么还能有人说我不成体呢?所以,好像在很久很久以前(真的好长一段时间了)我似乎不再听周杰伦,蔡依林了。甚至打开广播里面放的所谓流行歌,我几乎到了完全不知情的地步(因为少看电视)。

  啊!有点固步自封的感觉。

  可偏偏我还是相当享受所谓的旧曲的。

  是啊!那些小时候听的『不好听』的曲子,怎么在渐渐成人以后变得那么钟意呢?我真的不能理解所谓的理由何在,像似『挪威的森林』,『当爱已成往事』,『外婆的澎湖湾』….还有好大一堆都不由自主地占领了我的音乐世界。

   我朋友常对我说『贤啊!你能年轻一点吗?』

『是哦?我看起来真的那么老气吗?』

『嗯,老得不行啊!怎么没上二十岁的人都听老歌呢?』

『就很好听嘛!』

  我说完,只见友人又在一旁摇头叹气了。

  是由粤语曲一直延伸下来的,直到目前为止,我的音乐领域几乎都被这些旧曲给深深围绕。当然,也有小部分的流行曲能被我所接受,但那些真的少得实在可怕。(例如:陈绮贞)所以,在某个成面而言,我是个相当痴情旧曲的年轻人,但这不意味我很老气。音乐是音乐,年龄是年龄,这是必须被理清而分开的。

  因此,我不大在意别人嘴里常说的『老气』,『老人』。

  不过当别人称呼我『老』的时候,其实我还蛮喜欢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4-2011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所谓『怀旧经典』更让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对!就像那种咻一声,然后回到了过去。那种感觉在听着老旧经典的时候最真实,好像被什么样的力量给牵引着,一时之间穿越到过去的空间里,跟着以往的事就飘飘然地浮现。

  大多都在回忆些什么呢?

  其实,并不好交代。我也不太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联想起一些不关要紧的画面。就好像听『挪威的森林』自然而然就想到国小五年级的我坐在电视前面,看伍佰弹吉他。『外婆的澎湖湾』更经典,那时的我才国小一年级,每天一步一步往政府组屋的顶楼爬。外婆的家就在那里,但那里却不曾有过湖啊!湾啊!就只有四四方方的组屋几栋。可是就在一边上阶梯一边能记起的画面就是『外婆的澎湖湾』了。

  很奇妙吧?!我也有点不可置信地问了自己。『不是说什么人生主题曲吗?』怎么看似更像人生插曲呢?』

  我想, 怀旧经典似乎都存有这样的魔力吧!

  所以,在我平日听旧曲的当儿就像坐着过山车一样,高高低低,一路穿过多少山谷,河畔,绿源,荒漠,无数的画面就这样咻!咻!咻!的腾空划过,像流星雨那样。但这场『雨』下得好长,也没有想象中的浪漫。

  除了快乐的回忆以外,伤感的多半也紧随而来。

『Rain』,『心动』,『我只在乎你』……好几首让人感伤的歌,在我人生的背后也悄悄建立了好些画面。每次听到这些歌曲,都不由自主地失落起来。那种失落感很沉,很深,深得就快把我湮灭似的,然后又在一个人沉思,自我抱怨,世界就渐渐地,慢慢地,然后就不见了。

  醒来,又迷迷糊糊,『半梦半醒之间』,然后又是一天了。

  旧曲,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当然,也是一种折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1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记得那一个国小的时代,天真烂漫的我还在五角基玩着被骗的『Tikam』,又是一个输光了零用钱的旁晚。对,那时的我已经一毛不剩了。在踏着阶梯回外婆家的时候,比起『外婆的澎湖湾』之外,更容易让我联想起的是巫启贤的『太傻』。

  我想这几乎是连现在活泼的小朋友都会唱的歌吧!(这是相当幸运的。)

  对啊!为什么会联想起巫启贤的『太傻』呢?那时的我明明还不懂什么是『承诺』,更不懂胡乱纠缠的男女关系,只是90年代的收音机老是重复着,甚至新国的电视剧片尾曲都是同一首歌。要我怎么不记得呢?就是在夕阳下的90年代,国小的我,沉重像装满砖块的手拉式书包,还有一步一步爬上阶梯的我,就是『太傻』陪着我。

  无论傻不傻,至今想起来还是相当令我怀念的。

  想着外婆给我煮的晚餐,然后期待爸爸放工以后接我回家的光景就很是幸福。是啊!这画面过了那么多年在我的记忆中还是相当幸福的。虽然,都是一些朦朦胧胧诉说不清的成年旧事了。

  咻!

  那是前阵子的事了。不知道是否有看过一个叫『费玉清的轻音乐』的电视节目,MTV7的那个。 是啊!在一个20年代的某个傍晚,柯以敏再次唱翻唱了巫大哥的『太傻』。那种高坑而响亮的音姿让我好一段时间无法自拔地天天重复着这一首歌曲。

  为什么呢?

  『对嘛!就真的很好听啊!』

  那年的我早已十八,说没谈过恋爱连小学生都似乎不太相信了。总之那些年里我是谈过恋爱的,而似乎没有修成正果的迹象,还傻傻地给了她一个很不可思议的承诺。承诺喔!很浪漫的,也很悲哀。

  『嗯,我会等你十年的。』

  『嗯,我相信。』

  这个就是承诺了。

  也因为这样,我已经光棍地不知不觉过了两年。好漫长啊!怎么过的我都似乎摸不着头绪,反正就是在承诺的羁绊下过了两年。是的,两年里不再和谁谈恋爱,也不乱搞那女关系,不因为自认清高,就这是『承诺』啊!

  在过了一年,就那个傍晚柯以敏唱的『太傻』。我想之所以让我听上好一阵子都不腻的原因在哪了!是的,我承认自己真的是傻了点。那种年少轻狂的年代,有多少承诺可以兑现呢?如果说不好这十年里还真的不再谈一次恋爱,到十年以后谁敢保证会因为这样而让你再次爱我呢? 没有嘛!承诺的回报不是感动,而是当下的100%付出嘛!

  所以,『守住我的承诺太傻 只怪自己被爱迷惑….』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其实,至今的我还是相当疑惑的。

  反正,那就是一首让我充满感情的歌就是了。

  最近有张唱片名为『国语经典101』的,如果喜爱老歌的朋友到可以去找来听听看。里面不知道有多少首旧曲换了我好长一声沉默。不知道年轻的一辈认识一位大陆女作家琼瑶女士吗?对!写『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那个,《还珠格格》的那一个。

  《还珠格格》还是那时候新国电视的重头剧呢!一部让我掉过好多眼泪的电视剧,也是一部让好多人流过泪的小说就是了。本来我是不太怎么记起这件事的,坏在上班的时候不知道谁就放了那张『国语经典101』。忽然听见王菲的『天空』。完啦!感觉来啦!身体一阵酥麻,莫名的感动,听着听着居然还掉了眼泪。

  真糗。

  是啊!音乐就是这么让人愤恨而又让我惊呼的东西。我真的不明白当时的我为什么会这样就掉下眼泪,更无法体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很直接地把我牵引到这里。(写这篇文章)不是我特别想写喔!真的,就是很自然的让我好有感触地想把我的体会转化成文字。

  那『天空』还一直旋转在我的脑海里,小燕子啊!紫薇的,那些情节又一一地出现,然后消失,起起伏伏,我的情绪也就飘飘忽忽地跟着旋律去旅行了。

  回忆起来,每次同朋友或同事分享其老歌的时候总会被他们的表情给打压。当然啦!才多少岁的人,甚至某些歌名连他们都没听过呢!『当爱已成往事』。可是,如果给我个机会给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音乐,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旧曲介绍给大家。

  尽管大家的表情都是 ||| ,尽管大家都会不耐烦而又罗嗦地数落起我。但经典旧曲,对我来说就是这么棒啊!

  那是谁也改不了的事实,因为它们明明都是历经岁月的『经典』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8-4-2011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贤哉回也 于 18-4-2011 03:42 PM 编辑

《时间,日历与月历》

  反正我就是个数学不怎么行的学生。

  是啊!独中毕业的我,数理不行就是不行。好像只能把简单的『加,减,乘,除』给活用以外,其余的微分啊!积分啊!不定积分什么的,完全不行。所以我还是相当怀疑自己的高考成绩,高级数学是怎么考取B6的。

『嗯,反正我就是个数学不怎么的学生就是了。』

  我不知道这个是否跟数理有并同关系,但活了那么多年的我始终无法很清楚地分辨国际时与罗马式时间的区别。像似21:00是9点还是10点?我并不能很确认地回答。很奇怪啊!我每次问起朋友的时候,似乎都对答如流的样子,是因为他们的数学比我好吗?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能快速分别所谓的国际时间呢?

  为此,我还是相当疑惑的。

  因为所使用的手机上了年纪的关系,内设的时间往往都趋向于国际时,每次设定闹钟都满脑子疑问『诶!究竟6点是不是18:00呢?』我很不能明白是什么原因驱使我不能顺利地分辨罗马式时间与国际时的奥妙关系,但暂且不说国际时,有时候看罗马式时间还是存在相当多问题的。

  比如有一次,我把4.30 看错成5.30。其实这类情况不止一次,而是相当多次无间断地发生过。是啊!短针明明就很趋近与5啊!怎么还会是4点呢?

  总之,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件相当不可思议的事就是了。

(或许,读者可以来信给我怎么区别国际时与罗马式时间的意见也不坏。)

  再往下谈谈所谓的日历吧!

  你有撕日历的习惯吗?或许有,也许没有。但我很常被日期给搞糊涂,就像看时间一样。在学生时代时,我经常会不经意地问隔壁的同学『诶!请问今天是几号呢?』一问下来,不留意竟然问了整整3个学期。(几乎天天都会问)是啊!太不可思议了,时间与天数的换算明明就24小时的相互交替嘛!怎么实际情况下的我还是经常不清楚呢?一堂课接一堂课(每堂45分钟),跟着日复一日,莫名其妙的就过了一个月,离谱的是过了一个月居然还不知道。同样会问隔壁的同学

  『诶,今天到底是几号呢?』

  『1号啊!你到底怎么过日子的?』

  『是喔?又1号了吗?究竟我是怎么度过上个月的呢?』

  换来的却又是同学的无奈与叹气。

  对啊!如果换作是我天天撕日历的话,这样的『疏忽』会减少对吧?这样的情况我并不太能理解,但打卡却偏偏解决了我对日期模糊的概念。是啊!『卡机』其实是很棒的!每早到公司上班就 “嗒”一声,对嘛!今天是18号咯!(好才没迟到),然后你就很顺利地清楚今天究竟是多少号了。

  可是没有上班的日子呢?不打卡了,自然的,我对日期又开始疑惑了。

  像似没有工作的时间,我都习惯约朋友到泳池游泳。每次等友人的车子的时候,我习惯喝杯咖啡还是做点家务事之类的。忙了好一会,友人来到家门的时候就一个劲地上了车,玩了一天,睡觉起来也不知道原来过了一天。只知道明天再次打卡的时候,『诶!原来今天20号咯?』

  很多情况下的我实在没法顺利地分辨日期,尤其是那种懒洋洋的休假日,谁又会愿意想起『卡机』的提醒呢?

  再说说月历。

  嗯,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给月份定义的?在赤道国暂且不谈四季的划分,除了少部分人以季风为划分之外,我想更多的人都以『结单』为划分吧。是啊!没有比『结单』更好划分月份的曲线了。

  『是吗?我曾经这样问过自己,可是没有『结单』的人怎么办呢?』

  结果我居然以一个月只有四个星期来划分我的月份。所以,你可以相信究竟我的数学有多烂了吧?一个星期不过才7天,一个月只有四个星期也不过才28天,除了2月有可能出现28天以外,其他月份都以3031为结束。怎么我会用一个月以四个星期为划分呢?

  坦白说,我还真的不知道喔!真的,我一点也不清楚究竟我为什么会这样给自己的月份划分,就过了四个星期就是一个月就对了。(月相周期?)然后每次当我以为过了一个月的时候,满腹期待的薪金单却迟迟不来,那时候我才恍然发现。

『啊!对嘛!明明就还不到一个月啊!』

  可是,我却好像活了一月似的。就是这样的错觉感把我的时间观一并搞得乱七八糟。但我还是没有改变的意念喔!

  真的,我觉得没有必要纠正过来,也没有必要去改变我现有的时间观点。虽然说搞不清国际时与罗马式时间有点麻烦,当然不太清楚日期做起事来到也挺麻烦的,再来把月份的划分根本性的错误根本就不太对了,可是我真的没有想矫正的意思。真的,一点也不希望自己被谁给矫正过来。

  因为这样有着我很单纯的慢活哲理啊!

  对嘛!人生已经如此匆匆了,又何必把历经的时间算得那么精准呢?

  所以,我还是相当不喜欢『卡机』的提醒。

  但又或许我的数学是真的不行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4-2011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贤哉回也 于 21-4-2011 12:14 AM 编辑

《余暇时光》

  我想,我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歌了。

  是啊,人生的不同阶段是该由某首歌来代表的。还记得上几篇谈到听老歌的经验,而当中频频出现的『当爱已成往事』(张国荣)就让我心醉得『醉死梦生』。我不知道当中有没有人稍稍熟悉,或者根本就是张国荣的超级粉丝,但对于张国荣,我个人并不属于那类超级粉丝。而恰恰好不过是他有太多首歌能打动我心罢了。

  谈起『当爱已成往事』这首歌前,必须先讲讲经典电影《霸王别姬》。那是一部近期我因为上述歌曲才去观赏的经典电影。嗯,没错,那天我一直呆在电脑桌前把那整整三小时余的电影看完。而隔天我是必须做工的,但《霸王别姬》播放到最后一幕的当儿已是临晨三点。

『这个很累吧?』金发同事问我。

『对啊!可是就真的太好看了嘛!』我打着长长的哈欠回答道。

『也是啦!不过你这年纪看这部电影……』金发同事稍稍停顿一会『还真少见。』

『如果是好戏,当然不容错过。』我说,翻了翻接过手的资料『尤其是历史电影。』

  只见一旁在听我们对话刚国中毕业的年轻女孩一脸懵懂。依这样的表情看来大概有两种可能。一,完全不明白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其二,相当惊讶,为什么一个稍稍大她两岁余的青年男人会看这样的电影。是啊!怎么19岁的青年会特地因为想看《霸王别姬》而熬夜,更奇怪的居然还赞得头头是道。

  我很懂历史吗?(一点点。)

  《霸王别姬》的内容结构除了角色之间的感情戏码,更吸引我的是那部粗糙却相当能表达中国的近代史。一直从清末诉说到文革以后的中国,那是相当艰涩而漫长的。只不过对于历史它还是过分粗糙,但我不是个历史痴狂者,而是以『看电影』的角度去欣赏。确实,这是一部感情刻画得相当细腻的电影。(男同志)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但不要以歧视之眼光看待,对于那个年代是何等难事?

  整出戏有好几片段让我泪光闪闪,虽然说不上哭得比铁达尼的次数多,但看到最后还是相当沉寂的。安静了,一直看着字幕慢慢地浮现,我的脑袋还是一片空白。『究竟为什么还是自刎了呢?』我的脑袋浮现出的都是相关的问题,一直到字幕放送完了,静止了一切,我才回过意识关上电脑。

  那确实是一个相当沉寂的夜晚啊!

  然后周遭开始浮现出『当爱已成往事』的旋律,歌词,乍听之下,更让人细嚼其精髓。似乎要以很有深度的感情才能诠释整首歌曲,而我当下第一个反应既是『这是首有感情的歌』,而张国荣就是操纵那『感情』的感性者。

  嗯,我听了几个版本的『当爱已成往事』,当然最称心的非张国荣莫属。(虽然林忆莲的也相当不错。)在那个频频打哈欠的上班时间,我的意识几乎都沉浸在该首歌曲的旋律当中。当然,这是很不能接受的。(不专心)但那几天的我真的一直不断地把曲目重复放松,一遍又是一遍,还一度推介给了朋友。

  对嘛!一定是这样的情况。

『你白痴啊?!什么年代了还张国荣?』A君。

『什么什么往事?你最近傻了?』B君。

  总之,我极力推荐的结果答案都是一致的反感。

『但明明就很好听嘛!』我每次这样说,当然是不会有人理会我的。

  谈到这里,之所以我会把它喻为是我生命里的代表歌曲,也有其原因所在。像我那年天真的以为信誓旦旦许下的承诺,在两年慢熬里还真的不以为然地挨过了。只是,在细品歌词的意境与意义后才恍然,『不行喔!在这样下去肯定孤独终老的,真的。』真的,不是要给自己找『不负责任』的借口,而是,『人生已经太匆匆』,又把自己每天搞得『泪眼朦胧』,又是何苦呢?

  所谓的守承诺,会在承诺以后就达到所想的那样吗?不会嘛!真的,没有什么比时间还有现实的东西了。所以,苦苦奢求的又是为了什么呢?但这不表示我真的可以潇洒得『让往事留在风中』,我也还是那样『言不由衷』的。只是我更明白的是要懂得学会成长。对!我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长,而这种成长的最主要体现在于『看开』。

  当然,释怀与否就不得而知了。反正看待感情的事,就是不要执著,随缘则矣。

  就是这么一回事,让『当爱已成往事』逐渐代表我在爱情里的成长。爱情不是不该存在的,而是它的存在是附属于成长的一块。换言,要成长,要爱。

  而爱一直存在。

  当然,不只是爱情。这个世界被太多的爱给包容,而人们大多就分两类去抉择。一,感性,其二逞强的理性。就不过这么一回事而已。

  所以,我还是很大力地推荐这首歌给在为爱执着的男孩,女孩。尽管它是旧了点,但就像我说的

  『对嘛!因为它们都是历经岁月的『经典』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4-2011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但我想说的大体不关于『经典』的部分,而我想谈的是关于所谓的周末休假。

  嗯,我是在大马某间出名也是垄断性书籍的地方上班的。(其实不说也很好猜嘛…)当然,周末礼拜是没法拿假期的,不过好在属于五天制,而通常我的休假日是星期一与星期五。那是一个星期当中相当愉快的日子(虽然没有星期六来得愉快),但这也罢了,至少还是一个星期休息两天的。

  平日休假都做些什么呢?

  与好久没见面的老同学许久?呆在电脑桌前疯狂拼命地上网瞎谈?与爱人到外头逛逛街?躲在房间里享受文字?还是趴着就是呼呼大睡的?有太多太多写不完的事就对了,而我的假期大多把时间规划得相当完整。对!那种完整得非常充实的那种。而对于休假日第一件事就是不再理会所谓时间这玩意。

  那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尽管在不理会时间的当儿却又能毫不客气地拿捏时间,这就是我的休假之道了。得知隔天休假的我基本就是先隔离手机,再慢慢隔离一切现代科技沟通工具,然后就是一股劲地看书,跟着睡一天的自然醒。那种感觉很美妙喔!真的,睡到八点多的阳光暖暖,晨风徐徐,鸟鸣四起,喝一杯咖啡是最真实不过的了。

  在吃过简单的早餐以后我便会开始一些日常的家务。整理床单啦,晒晒枕头被单之类的,还会定时扫扫风扇。做家务确实是件挺快乐的事。(真的,其实男孩都应该去试试)一边做起家务事,一边播放着老歌曲,那个微风徐徐的清晨,就是那样静谧而安宁地度过的。非常享受,也非常称心。

  在打理好一切家务事以后,就会等待友人的电话。当然,人活着就必须动嘛!暂且不说工作之劳,而这个城市生活中又有多少个人会定期运动呢?上班族的占少数,而大多学生毕业以后就几乎不再『动』了。我个人比较偏好足球,当然那只不过是我个人爱好,其实并没有太多朋友喜欢足球,当然我也不可能一个人踢闷球,而普遍上在休假的那天我都会前去游泳。

  游泳是件在快乐不过的事了。想着一个大太阳大马来西亚,一个身子往水里跳!噗通!一阵清凉,波光粼粼,顺水而划,逆水而前,那种畅然得意的任意,简直让人松懈到了极点。

  这些大体是我在休假日会做的事。

  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是蛮喜欢约老友一同瞎掰,喝杯饮料的。只是每一次都一饮而忘返,是该检讨检讨,但毕竟是我的假期嘛!

『妈,你就稍微体谅一个打卡族的心声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4-2011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车祸》

  近日来好像非常不幸运地接二连三发生大小车祸。我个人倒是好奇,要是一个好的驾驶者,规规矩矩遵守交通规则,车祸的发生不就能降得很低很低了吗?对啊!不闯红灯,不超速驾驶,不越车,说起来要发生交通意外倒是挺困难的。

  而就在前几天和朋友相约到外庆祝生日的当儿却很没有意思地发生车祸了。对啊!我能保证自己的朋友是个安全驾驶主义,规规矩矩,怎么会发生车祸呢?但悲剧还是发生了,当下的情况很迷茫,不知所措,只能等待友人的父亲赶来支援。索性是起小车祸,全车人都无大碍。而另一起同样发生在朋友的朋友身上,当然该名司机是否安全驾驶,不得而知,但他们没有那么幸运地只是车身上的损坏,全车殉难,很是感概。

  当然,我不是新闻记者来报道相关车祸案发经过。让我觉得诡异的并不是究竟这场车祸为什么如此严重,而是为什么『我们』(包括我在内)在发生车祸以后第一句话总先是『诶!怎样?到底是谁错?』

  很奇怪啊!明明车祸都发生了,怎么第一个问题会是『诶!到底是谁错?』这个问题就像记者询问遇难家属『车祸了,当下心情如何?』

  当我告知其他人发生车祸以后,当然全数人的第一个问题都是『怎样?到底是谁错?』提问的人事后不加以沉思,而当事者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不是司机,怎知?而那种谁对谁错的问题好像在发生车祸后都应该不太重要了。

『驾驶就像十个人围绕着一个大水缸,而每个人的手上都只捧着一桶水,要住满水缸的水需要每人奉献手中的那么一点水。嗯,假若只有其中的一两人奉献,又何以为呢?』

  是啊!貌似很有道理。可是当这样现实的问题发生了(事实也是如此),若全数人都不在贡献了呢?这个交通体系又会变得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也有所谓『随心所欲』的权利,但是否因为个人的满足与欲望而不顾他人的生命垂危呢?人是相当自私的啊!

  每一次看车祸的发生都觉得毫无感触,当然自己这身下来其实并没发生过几次车祸,但看友人为车祸而掉泪,看友人父亲的体量与自心的内疚,又叫友人怎能不掉泪呢?那是一次公路上的意外,当然也是一场邂逅的父爱。

  而我的诡异始终还是觉得可疑。我想,若当下的你是那起车祸的当事者,所希望听到的肯定不是『诶!怎样,到底是谁错?』那是谁也不希望听见的,那种事不过是个为自己良心所过得去的争辩。

  或许我们可以改口关心地切问『诶!怎样?人没事吧?』

  嗯,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会美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11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一辈子也不去记的事》

  嗯,最近问了自己有哪些事这辈子大概不会去刻意记住的?

  历史,时间,恋人们所谓的『节』,爸妈的生日,还是大堆的。村上春树老爱把看月亮这回事写得出神入化,而所谓的『满月』其实背后另有高人提笔写过,也是村上春树的作品之一《海边的卡夫卡》。对,我要说的就是奥地利犹太作家——卡夫卡。

  不知道大家对村上春树报以怎么样的印象?《挪威的森林》,《1Q84》等等系列的作品,有人喜爱有人厌,但细读春上文学的人不难发现(若你有看过卡夫卡系列作品),其实村上春树的作品有很深的卡夫卡影子。我并不是个文学家,当然也就没有批评他人作品的能耐。但据我所说的『卡夫卡影子』,却又全然不能一口咬定,因为好像在某个形式上,村上春树确立了其个人风格,那是相当难人可贵的。

  当然,读了我系列作品也不难发现,其实我正是效仿着『村上文学』的影子来写生活。这也就是村上春树在卡夫卡的基层上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写实风格,以不经意的小事来诉说道理,也是人们一般不怎么愿意承认的事实。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不在于推广村上春树,而是要以『村上文学』探讨我们马来西亚的生活特写。

  嗯,回归正传。正如我问的,又有什么事比起『看月亮』来得容易被忘记呢?我不知道读者是否对自身的发型有特别偏爱,但就个人而言是一个相当不喜欢打理头发的男孩。(也就是女孩里不喜欢化妆的那类一样)对!我是个相当不喜欢打理头发的人,也很讨厌头发长得『密不通风』,所以基本上我是个频密进出发廊的人。

  嗯,谈到这里也开始顺利地切入我所要谈的课题。理发。我相信这辈子大概不会有几个人会记得上一次理发是什么时候的事吧?理发不像银行寄来的月结单,也不像杂志周刊那样准时,而究竟为什么一个人会有理发的讯号呢?

  我想了半天似乎还不得其解。暂且不谈人之所以发出理发的讯号,先来谈谈发廊吧!对!我不知道读者们是否习惯上特定的发廊给特定的理发师理发。对我而言(我看似真的很怪吧?)我是个很喜欢上发廊的人(看头发随着剪刀舞动以后的飘落,很是享受…)而所上的发廊却很不『定性』。是的,我是个不喜欢到特定发廊理发的人。而对于发型的设计,只要短且凉即可,不用奇型怪异,整齐安可。

  至于为什么喜欢上不同发廊的原因我大可分为两个。其一,我喜欢听理发师给我说故事。其二,完全依心情而定。一种很完全的『个人主义』,我就喜欢随心所欲的任意选择,不是说我『游离』事实上所谓上特定发廊的事,是真的『一定要』的事吗?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一整年,或好几年都要上同一家发廊(还是同一个理发师),你不觉得在无形中好像被剥夺了某种权利吗?而这一剪发型多变且罢,而每一次就真的很满意自己的发型吗?

  其实我大体可以理解为什么会一整年,或好几年都上同一家发廊。

『因为就忽然心想就自然而然地踏进去了』甲君是这么告诉我的。

『就安心啊!』乙君。

  对!大体上就因为以上两个理由而分别不自觉地踏入一家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与否的发廊理发。我是很能了解那样的心情的,因为好几次我就因为『自然而然』还真的踏进了某某发廊,又给某某特定的理发师理发。

  在理发师问我是否依旧的时候我又在暗自后悔。『诶?!为什么我会进来这家发廊呢?』

  很矛盾,也很扯,但始终没有答案。就因为太容易的『自然而然』照成我们日常走的路,吃的饭,听的歌,甚至是喜欢的事物都相当的『自然而然』。但这种『自然』却又不叫你记得,就是一辈子好像顺时而行的事。

『做就对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我是很不得其解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5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5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4-2011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在回过头谈谈所谓的『动机』吧!

  好像在很小很小的时候,之所以理发全然因为师长的逼迫。嗯,那时的我都会那么认为『干嘛呢?头发长点不行吗?这样很酷嘛!』嗯,而今看回来酷不酷我倒也到不上个缘由了,但如果头发真的长得让我很不自在我还真的很想哭。

  是的,我很不能接受自己被身上所拥有的而让自己心情浮躁。『浮躁的心是写不出个什么好作品的。』这句话是我的老师留给我最精悍的名句,但在较这以前,暂且不说『浮躁』而让自身拥有的惹得自己一身不方便,对此我是很难理解及原谅的。

  那个头发长就代表酷的时代,彷佛离我太远。回想起来,有些不真实却很能够表态现代人的心理思维。至于真的头发长就比较酷吗?这类似的问题还是留给年轻的朋友们给予答复吧!就我个人立场,『男帅不靠头发,女娇不再化妆』一种出自内心的美比起外在更为重要。当然,我要谈的不是关于美学的,而是关于一件容易被遗忘,或是根本不会记得的事。

『对吧!我就说为什么会想理发呢?』

  是的,我承认头发明明也长不到哪去,但就是想理发嘛!

  嗯,就因为心想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上了发廊。也理所当然不会有人刻意记得之所以上一次上发廊的时间是几时的事了。对啊!一种出自于心里的驱使,往往会叫人遗忘,或者毫不关系究竟那天之所以怎样怎样是为什么。然后回想起来却怎么也记不起时间,好像也没有必要记得似的,因为那个原本就是应该做的啊!

  所以,在『理发』之上,其实还有太多的事情如此同类。我们容易冷漠,不关心地做了一些莫名其妙只因为心想的事。而那些事又真的是心理所想的那些吗?比如说刻意记得与某某第一次遇见的日期,第一次牵手的日期,初吻,约会之类的,如果把这类似看成像『理发』那么一回事,那所谓的记不记得又会成怎么样子呢?

  有朋友反应我的想法很莫名其妙。成日想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更有人批评我活得过分『哲学』会很痛苦。我欣然地接受,是的,我过分极端了与莫名其妙,但至于『哲学』我个人到不觉得这点谈论哪点像哲学了?

  而我所要表达的不过是一种人们不愿去在意,或刻意避开的事实罢了。一种避开,或不在乎也许出自于这个社会,又或者完全是个人因素,但当你觉得这些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事对你不会有任何影响的当儿,往往麻烦就出自于这里。

  是的,我们才被世态的心理给同化。

  这种同化会渐渐使人麻木,就像友人说的『槟城人往KL看,而我们新山人往新加坡看!』对嘛!不觉得奇怪吗?怎么看来看去都是看好的方面呢?就自身自在的问题却可以如此潇洒的一了百了,这个很酷吧?

  而我们之所以存在的问题就是这个。

我们不敢,或不愿意面对自己所发现或不曾发现的问题。就如此简单的『理发』我们都还是被世态的心理给牵着走。这个就叫愿景吗?读商科毕业叫『未来富裕』,你不做『直销』就等于不会富有,没有保障,『读文学院出来等饿死』…..

太多太多被否定的,是不是也只是我们世俗的认知呢?

  我还是坚信,喜欢什么就随心所欲地追逐吧!毕竟人生是自己的,世俗的眼光全然只是一种否定,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们』的预言。

逐流而波那种事,见鬼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5-2011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

『他很好 他多好 这些我并不需要知道…….』

  我相信这首歌大概并不陌生。当然,这次之所以借由品冠的『爱情不能做比较』作为开头也并不意味我要谈谈关于爱情『可比性』之类的。我想大概让我感兴趣的是,『比较』最初的本质吧。

  嗯,上一次比较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从前从前,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开始争班长啦!抢干部的,虽然谈不上勾心斗角的,但现实的考试分数往往容易学生掀起比较的心态。对此,我也是可以非常理解的。人嘛!哪有一个不喜欢被称赞,能以压倒性的分数傲视群雄呢?我是个相当钟情历史的学生。当然,这不会是我谈话的中心,而事实上往往学校的历史考科分数有好长一段时间让我久久无法自拔。当然,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执着的,只是当一个人爬到『顶峰』的时候,自然而然的竞争心就会随之而来。

  高一,是。高二,那年也是。一直到了高三,接近期末了我才明白,其实根本没什么好比的嘛!为什么老是看不开呢?算一算,历史科在同届的考生中自己也拿下无数次第一了,又何必为此担心被他人超越,又或者不甘愿被其他人超越呢?是的,我不可能理所当然在每一次的考试中荣获第一,我被超越,我会失败,我会耿耿于怀。但这些又意味什么呢?不就是无所谓的成绩嘛!

  嗯,这样的心理纠结我玩了好一段时间还是无法自拔的。一直到期末了,高考结束了我才明白其实没什么吧?就算这一辈的我已经是第一了,又有什么权利扼杀后背的崛起,而被无数的人超越呢?越想越没有意思,渐渐地我把所谓的『成就』淡化了。

  是的,我以为我真的看开了。也因为毕业的缘由再也不会有人和我竞争历史学科考的第一名了。我过着相当安逸的毕业生或,到外头打打工,过生活之类的。有些朋友到office工作的常常会抱怨所谓的勾心斗角啦!老板员工的不好啊!我总是听之则忘,好像习以为常的样子,但其中我又发现一件比起勾心斗角更让人觉得可耻而黑暗的事。

  是啊!事实上人还是喜欢做比较的。

  我真的以为我已成与世无争了。可是当几个工作的朋友出来聚聚时都会不自觉地谈起工作。对嘛!这个很平常的对吧?可是谈着谈着上司的问题,抱怨抱怨工作的问题,跟着会很不经意地各自又在炫耀其自己的工作有多好多赞的。

  真的,我是后知后觉才发现自己也存在这种相当可耻也更为黑暗的陋习。对啊!这个为什么呢?我很不得其解,好几次我意识不该这样子炫耀的,可是又按奈不住心里的那份悸动。好像自己得利啦!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似的心理根本问题。

  这个事端很严重喔!真的,好像一直都存在,但怎么人们都还是习以为常地自得其乐呢?或许在形式上,像我这样的个案是极为渺小而不值得一提的。但是从问题的衍生,演变谁不敢保证以后的比较不再是『得利』,而是较车,较房,较妻子呢?

  这些很严重吧?对嘛!我个人就觉得问题的严重性,可是每次想提出观点却又不被看重的样子。好几次我是想开口告诉身旁的朋友,但大多换来的却是朋友常说的『自以为是』。好吧!我承认自己是有那么点『自以为是』的,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不对自身的存在而感到骄傲呢?人都是需要舞台的,而人最喜欢的莫过于出众自己。对嘛!事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啊!可是这种事总是不太好的,为什么我们却非得如此不可呢?

  还是相当让人苦恼的,不是吗?

  为此,我很长的一段时间试着从各方面探讨。但得出的答案似乎一致,没有一个人不为自身的骄傲而想人周遭的人知道的。也对!一方面能让朋友了解自己现在的境况是好的,但如果把这样的『比较』建立在逆向的思维上这下来的发展会是怎样呢?

  很严重对吧?

  已经毋庸置疑地能看见我们大家熟悉的城市影子了。

  个人也好几天不再写文字,对此并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触。只是,好像忽然生活中没有特别可以记录的,而也作罢不写。可是每当想写的时候又再犹豫不决,其实有时候不要把事实写得太出神也是好的。

  为什么呢?

  因为那样子的掩盖才是生活啊!

  对吧?!

  我就知道你们会认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5-2011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日》

  就像我说的那样,至今为止我仍是没法理解为什么关于世纪的划分非得已耶稣的出生为准,而所谓的耶稣受难日之类的宗教纪念日到能理解。在中国也曾出现过《夏小正》之类的时间系统,而回教世界也有其特别的回教历,俄罗斯也曾有俄历,在那么多又那么多的时间系统里为什么偏偏就已耶稣为准呢?

  是啊!我相信怎么争论都还是没有一个缘由,就像我们为什么出现在这个世界是一样的。

  之所以为什么存在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绣品,那个谁也不能替代,也没法替代的主体存在。但在这个大酱缸时代里的人又有多少个真正地活得『存在』呢?

  某个夜晚忽然收到朋友的信息。信息是这么写道的『唉!我想大概没人记得我的生日吧?』我看了信息的当下反应很奇怪,奇怪的是为什么偏要让人知道不可呢?对于个人而言,生日不过就像耶稣所谓的受难日,但毕竟如果每个人都能像耶稣那样作为某种界线上的划分,那该会是件多头疼的事呢?

  对嘛?!因为不可能都像耶稣那样所以又何必在意别人是否记得你的生日呢?

  我曾经相当疑惑,究竟为什么不能让卫塞节成为世纪的划分?同样是世界主流宗教的传教日,按常理而言,莫哈默德参透创立回教也有资格竞争,但为什么就是由耶稣出生为界线呢?我相信这个世界有太多没法解释的事,但偏偏有人就是有解释的癖好,也许那就是所谓的『价值』吧!

  生日是否被谁记得,实际上不过就是一种心灵的安慰。有没有人想过,要别人记住你的生日倒不如让别人记得你的祭日更为实际呢?只要活着,还能呼吸,年年都会过生日不是吗?同样的,不存在了,没法再呼吸了,从那天开始为界线,一个人的死被纪念。这不是更美好吗?

  对啊!生与死的发生不过就是谁也不能解释的存在,而为此我们又何必在意有谁记得以否呢?我能说在无数的交际圈子里,就算是所谓朋友的能记住每一个谁的生日都是件难事了。在记忆中能被记得的生日除了是男女朋友,妻子(还是丈夫)的以外,最能记得的应该就是双亲了。而相对的,人死了并不会有太多人记得那个谁是哪天离开的,我们会的只是在清明节『形式』上的表现罢了。

  真的,就不过如此罢了。

  已经没有必要再去追究是谁的责任了。被覆盖的始终是层层泥土,而一个存在的个体不过就是被生一直到死而划出了一道又一道的界线。这就是生存,而在界线里的活动简单就被称呼为生活。

  所以,一般上有朋友给我庆祝生日我是觉得相当纳闷的。有什么好纪念的呢?生活赋予我的不过就是为了完成我『形式上』的事,出生的定义对我来说除了世纪的划分以外并无可言之处了。

  虽然,我不排挤那场面的温馨,但事实上一个人的生日是否被记得,那似乎不太是个令人伤心的理由。因为不会因为是你的生日,而朋友会特别的爱你。也不可能是因为你的生日,而这个世界都必须附属于你。我们能左右的其实很渺小,渺小得就连时间自己也难于掌控,却又无法让它停止。所以,一个人的出生又何必看得如此重要呢?

  当然,我要说明的并不是『轻生』。真的,没有什么比起活着更好的。因为每个人都背负起他特定的使命为这个世界活着,而活着就是体现出生命的价值。那是在美好不过的事了。只是我们常常会为了一些很久很久以前传下来的『旧章』给约束。

  是的,我至今也还没头绪究竟『庆生』是哪个家伙发明的?而这个也就像我说的很久很久以前就一直存在了,而它真的有必要存在吗?谁也没去定义,也许根本无法定义。但事实上我们又何必为此而懊恼伤心呢?

  伤心的事多着,为自己又何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5-2011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有说再见》

  嗯,又是一个难得的休假日。我似乎已经习惯在没有工作的清晨不赖床了。同样刷着牙,一大杯白开水,煮着咖啡的同时一边吃早餐。不时往窗外望了望。虽然都知道其实并不会出现什么的。

  你知道吗?当我手握那份『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吗?那个,绝对比拿统考文凭还期待。那个绝对比统考文凭来得更实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嗯,我似乎就是为这一张纸努力到现在的。真的,没有比这个更能给我安慰了。虽然,这天的主角不会是我。当然,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想你开口的。

  你知道的。我很不善于表达自己,就连写也未必能全然地像你坦白。我甚至还不知道该给你怎么样的定位。随着那一晚的落幕,各奔东西的,我也忘了自己送走了多少朋友,又期待着,缅怀着多少相聚的时光。有的事变了。人会变得,时间在流,可是我再也找不回那些过去的什么了。可是我还是会期待喔!真的,只是我的期待已经不会再有任何回报了。一点也不留的同情叫残忍,贴切说来就是真实。

  很矛盾吧?明明自己就坚持着那份诚实。但又为什么呢?在路边捡到钱包还会不会交到警察局我已经不清楚了。在餐馆拾到手机会不会还给顾客我也不太清楚了。只是我真的很想留下的,怎么都一一消失了呢?

  我很少很少,也很久很久没有这样的随性写作了。当然,这是相当感性的事。坦白说,真的,我很少会给人这样写文章的,就连上一段恋情都少有这样的情况。但谁又知道我写的是不是真实呢?

  因为没人懂啊!所以要你怎么相信呢?

  如果非要给你个定位。是的,我始终不能顺利地找出确切的方向。虽然我们相处的时光多是『无意义』的。当然,在某个层面上我们都是需要而才去做的,只是这种需要在回头看来却很荒唐,很不可理喻。可是为什么我们能持续几个月逃了补习班到网咖打机呢?而好像没有一次例外的出门都是不知不觉地踏入网咖,而这种动作是极为自然的,像不这样就没法结束似的。

  我同情。同情自己,也同情你。但你能说明这样的发展不能称作为友谊吗?嗯,我已经变得没办法在定义所谓的『朋友』了。因为我是个相当不喜欢握手的人。真的,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相当的厌恶握手。表示友好礼仪无伤大雅,但那种握手说做朋友的我始终没法理解。真的,就世界握了握手就是朋友吗?朋友是握手握出来的?我就是不明白那握手称呼的朋友是友谊还是在谈生意,但事实上那些事也不太重要了。那些,不过就是我个人一直那么认为的事罢了。

  可是我真的还是很不可思议地相信自己是没错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握过手啊!对啊!我不会就冒冒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然后面带『客户性似』地伸出右手『嗨!那个那个谁的我们做朋友吧!』

  那种事究竟会发生在什么情况呢?坦白说我自己也遇过好几次,只是都是对方提出的。当然也不是我故意不联络,还是拒听电话之类的。只是那种『利益性』的问候,对我来说实在承受不起。就像要我忽然间大富大贵一样的虚无,所以请不要对我说『嗨!贤君我们做个朋友吧!』

  嗯,没意思。真的,你不觉得这样太肤浅了吗?也当然,之所以能跟我顺利融洽的人并不太多。很大部分还必须相互包容彼此的『自以为是』。而我们就像在容器里的空间,固定却似松懈,松懈却似融洽。那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喔!认真回想起来才发现这『容器』里的全部都似乎是不已『嗨!那个谁那个谁的我们来做朋友吧!』这样的方式来交友的。真的,没有一个是以这种方式认识的。

  只是为什么我们能是朋友呢?这是我一直无法理解的事实。

  嗯,今天又在拿到分发书的同时得看你就此在我的圈子里消失。不难过。真的,谁也没有为此而不舍不得还是伤心难过的。我们就如同往日的吃饭,嬉闹,瞎掰,然后看时间不慌不忙地从我们身边溜走。我们依旧到网咖打了几个小时的游戏。但又似乎不再打游戏的样子,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我不知道在下来的日子会不会为此而后悔。也许是会的,当然也有可能是不会,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有那么一个画面就是一起逃课,一起打机,然后荒废时间的荒谬。我不清楚为什么你选择读到高二就辍学而报读学院。我也不晓得究竟为什么这样的我能顺利地考上师大。但那些也不过是题外事了,就像老早安排好的剧场,留不下的是雨,而人还是得撑伞的。

  一直到我们连最后都没好好给彼此祝福还是寒暄的。对!我们连一句『再见』也没说出口。当然的,不会有人想听到这句话。是的,在我们的认知中也不太可能有这样的词汇会存在。但无论如何你还是北上了,而我们目前见过对方的也就剩下那些都回不去的『刚刚』了。我不知道你是否会为此而失落。同时,我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为此而觉得内疚,但又有什么好内疚的呢?

  那些事不就是我们平常做的事吗?而那样的我,那样的你不才会比较真实吗?

  这个焖得快受不了的世界社会,不会有太多像『我们』这样乱七八糟的人。当然的,谁也不会用打机来践行朋友的。只不过就像我说的,『不打,就似乎无法结束的样子。』当然,说到底我还是没能顺利给你定位的。

  因为你的画面在我印象就是那段打机的时光。当然,我还是相当记得你讲过的那句话的。

『那是我的选择』

  嗯,如果是真的这样就让它继续吧!毕竟这个世界太少有那么多潇洒的人了。恰恰好『我们』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那种无关要紧却拼命坚持自己的人。或许不太好的样子,但无论如何那个就是最实在,最真实的『我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11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

  我一直相当疑惑。

『奇怪啊!怎么不做什么是都还是会累呢?』

  对嘛!我的工作明明就不过是打个价钱,整理书籍,再不然就是包装书本,一天下来不过只做九个小时的工,为什么还会觉得累呢?更让我羡慕的还是坐在office 里的那些朋友。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除了处理一些数据与账目看似比较麻烦以外,其实说起来也蛮轻松的,甚至偶尔还能上『Face book』透气,不然大搞公司关系,这样子不是很美妙吗?为什么累呢?

  我还是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就回到我刚说的吧!我的工作规范不过就是上述提及的,其实更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看书的。一天从头看下来确实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没有事做的日子反而更累,更难过吧?对嘛!你也一定试过在某某季节里的事务总是特别清闲,表面看似好得不行,可是时间过起来却相当难过。真的喔!我一直都是一个习惯探表的人,在被『限制』的时间内无所事事之际尤其频繁。因为本身而言既是毫无作业可行,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是这样的时间最叫人头疼的。

  而大部分面对这样的时间我较他人幸运得多。多时我是在这样空档的时间内阅读的。读些什么?大多读些《唐诗》再不然就是关于文史之类的书籍。有时一天看下来好像一整段工作时间都在看书似的。有点目煞旁人的意味,但每当回到家中吃了晚饭,就会有种莫名其妙的倦意。

『对嘛!可是我一整天下来除了看书以外都没别的事可做了啊!为什么会累呢?』

  不能理解,更不能明白缘由何在?那种事不是肢体上的累,不是规范上,制度上的累,好像是一种在垂死边缘上的挣扎。是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认为工作是对人的最基本扼杀。(除非所属的工作是自身兴趣。)但绝大部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没有太多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心属地事,可是偏偏为肩上的负担而羁绊,纠结,然后大半辈子结束了,回首看来却好像过得好虚无。

  其中是有人觉醒地意识的,但更大部分的人都属于后知后觉。我也没有万分的把握笃定我这样的观点是对的,但我有很强烈的意思告诉我这样的事不会是我想要的。而对于那些我根本没有想要的(工作),我更是敏感得不可理喻。

  我曾经试过喔!真的,那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行径。我曾经在一家餐馆的厨房做过工,理由不是因为我特别爱煮,而纯粹是为了帮亲戚。这个表面看来很有理由,也很有义务,但实际上却麻烦得让我很不自在。即便是亲人也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是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也因为寄主亲戚家里我更能体会相互包容的重要。

  我大概这样子,每一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不去探讨薪金与剥削的问题。而实际的事是我究竟是怎么度过那漫长的三个月的?我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每天工作至两点,三四点就寝隔天两点起来又是工作。当然,因为是亲戚关系做起工作量上到不刁难,所以工作的时间也蛮轻松的。

  可是还是会累!不是时间长的累,不是因为工作繁重的累。而是确确实实心理的那份强烈渴望。我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大家都有。或许,像我这样直接了当的人不多,但我绝对相信有大部分人是压抑着自己的那份渴望的。就因为我实在无法忍受那样的生活模式,我绝然留下一封离职信就此一个人去背包旅行了。

  父母难以理解,亲戚有点气又无法解释,朋友觉得我似乎疯了,而就像我说的那样大部分人是无法理解的。可是在我看来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因为我要做的不过就是我自己嘛!那种事谁不想呢?

  而我有着的资本叫青春,所以我是更应该出走的。对此,我要声明这样的走并不意味离家出走。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放空。因为在很多的时间我们被世俗里的太多给牵就,羁绊着,而在不断的纠结中我们只能沉默。对!除了沉默我们再也不能做些什么了,所以沉默长久下来也就成了麻木。

  但要我按这样的规范来走是不可能的!因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再也不愿意被某些事务,形态给束缚了。不是我浪荡,而是很多时候我真的不太明白为什么每天拼了命就是要做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当然随着成家以后的负担,链锁就越来越繁重,所以我们不是更要趁着年轻而出走吗?

  近日来工作显得出奇平淡。我那颗沉寂得难耐的心又时不时给我发出讯号了。我一直以为我这样的心态是不成熟的,但我又不能否定那就是打自我心底的渴望,欲望。因为我是需要的。嗯,没有什么比走更重要的了。

  可是这又为什么而感觉到累呢?

  城市人。我之所以说的城市人,你们不觉得自己成天非忙似忙,却必然的累深感诡异吗?虽然我还没办法解释这样的『累』出自于哪个层面,但我可以强烈感受那份累是很黑暗很幽深的。

  不管忙不忙,都是累的。

  为什么呢?

  你的心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发出呼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5-2011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坏话说》

  其实那种事都是逼不得已的。

  嗯,或许事实上就是那么一回事也不一定。因为有的事开了口就很难再叫它停止了。

  最近在上班的时候常听同事对公司制度的抱怨,对某某上层人物的不满。或许,我们可以探讨的并不是为什么而抱怨,而所谓的上层人究竟哪里哪里怎样了。只是,这样的事是为什么而开始的呢?对啊?!我又开始觉得相当奇怪了,或许真的出现所谓的『不公平』现象,但怎么每当说起别人的『坏话』就没法在停下来了呢?

  是真的!(我自己也意识过的)当你不知不觉说起别人的『坏话』就很难在克制自己了。而且会越说越得意,越陷越深,好像分明就是对方的不对,怎么都不满意。因为这种事太平常了,好像完全自然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不去怀疑,不去顾虑,因为好像不说『坏话』日子就很难过了。

  我曾经也向同事抱怨公司的制度,然后对某个员工觉得很有必要检讨。大概就说了这些,可是当我觉得怎么自己突然变得好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是啊!我并不是个擅长说话的人,但在心里面对只要对所谓的『不公平』现象有所顾忌就会滔滔不绝地说。说话的人说得兴致勃勃,听话的人又会是怎样的情绪呢?

  因为这样的事确实太过平常了,有时候我还恨不得不说的好。因为毕竟说起别人的『坏话』怎么样都不会是件好事。而往往大多是在『第三者』不在场时说得最起劲,说得最不可理喻。

『好像就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喔!』

  虽然这些实际上也不过是我看见的,也不晓得外边的世界是不是也这样。但在我的表面看来这样的事真的太容易被人们给接受,也过分地将它现实化了。所以流言就在无间断的进行中产生了『仇视』心理。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上最直接的『直觉』伤痕了。

  其实会是有很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可以避免的。真的,不说话其实也不过是这么一回事罢了。可是偏偏我们就『贪说』,好像不彻底把一个人说得一文不值就不甘罢休似的。所以每次在埋怨,说起别人的『坏话』就会变得很快了似的。这样子说了很长一段时间也不感觉『诶!应该够了』反而持续性地,或许在离职那天,临终那天印象中都还是觉得『对啊!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那样还是怎样的….』

  那会是件多可怕的事情啊?!

  我是那么觉得的,只是有时候好像少了这一块的话,生活就会变得太不踏实了。也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的样子。因为当没有流言存在的时候,感性之类的事也就变得不富有意义了。

  当然,我也不可能鼓励谁都去说说别人的『坏话』。毕竟说起坏话来既没有口德,也很容易地把别人的一生给毁掉。(真的,阮玲玉最经典代表就是——人言可畏了)可是我们还是不会有意识的察觉流言,坏话是多么可怕的事实。也因为我们不曾经历像似『文化大革命』之类的历史进程吧…..

  对啊!当你活在一种超现实的社会环境里,彷佛一切的真实变得虚伪,而一切的虚伪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那些事被颠倒得畸形却还是被欣然接受的样子。所以,人们自然在那个时代不断的『揭发』,好像很得意的,为求自保的,就这样过着生活。而当文革结束以来,又似乎不太愿意打开历史档案的样子,把一次最惨痛的教训永远的囚固,而成就的后果又显然得若无其事地让它顺其自然。

  我想所谓的『坏话』或许不再文革时期才出现的。我想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那么一回事了。只不过时期不对,没能像文革般的致力发挥。所以一直到文革以前都还是相当安逸的。只是历经文革以后的我们似乎还是学不会。(也因为我们这里从来也没这种事。)

  为什么还是不知道事实的严重性呢?因为有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小说无伤大雅,说大只要制止留点口德即可。』应该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只是,我们个人的良心底线又设在哪里呢?

  而所谓的口德,又会把一个人彻底地诋毁到哪个程度才可能罢休呢?

  也许,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其实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的』对!我还是相信有大部分时候我们是没有恶意地抱怨罢了。只是这种事不是不说了就能结束的,而是它会像风中的火那样,越烧越烈,不可收拾的。

  而流言,还是坏话的大致不过就是这么一回事罢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2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5-2011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歌续谈—中西80年》

  虽然我对世纪的划分有所偏见,但对实际年代的事倒也还算是分明的。当然,有绝大部分原因是读了很多史料的关系。嗯,前几篇文章都有间接,或直接地讨论过怎么样的经典歌曲。而很大部分都一直谈论着『爸妈年代里的歌』。当然,除了中文的经典歌曲以外,其实在这个无界限的时代,西洋曲也占有相当大的一块的。

  先来谈谈『英文』。大致上我个人的英文造诣看下去还是相当悲观的。因为上英文课的时间很大部分都在读小说,而马来西亚也没有台湾类似『托福』之类的英鉴制度,所以好像你无论会还是不会都很ok。大致上,很大部分原因是出现在教育的分歧上。嗯,我是独中出生。当然,也不能由我个人来做代表。其实,独中里也有很大部分的学生英文水平都挺赞的。当然,也有某些部分的学生与我同类,英文是不怎么行的。

  大多数学生好像只为了学好英文而学英文。我是相当不能理解的。首先,就是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学英文?』嗯,我最常听闻的答案有两种『就为了钱途着想啊!』而另一个则也是大致相同的『不会英文就不用活了。』

  对啊!是可以这么认知的。这样的答案对我来说是相当敷衍的。为了英文而学英文的实际价值不大。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其一,会不会说英文与为什么学英文明明就是两码事。而喜欢不喜欢英文,又与学不学英文是不能一个理论说到底的。我的英文之所以不行,部分原因是出自个人没有意愿。但要是说不学好英文,前途渺茫之类的,我由始至终还是不怎么相信的。

  对!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不在于告诉大家『英文不学好,一样行大道。』而我之所以要体现的是关于学习语文究竟是要以怎么样的出发点为始呢?对!出发点极为重要,而大部分人的学习都只为了『钱』作考量。顺理成章,现今一大把一大票的人开始学起中文只为了开通中国市场。而我们大部分早已熟悉中文的人又拼命搞好英文,为的是打开欧美市场。这里为此而努力,那头见利而不弃。学习语文究竟对我们来说就纯粹是“利”吗?

  我学习中文,基本前提是我是华人。而也有大部分原因是我对中华文化的热忱。想要了解一种语言,其文化就是最先前的根基。而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没法接受英文的,其根本是我对西方文化没有认同。觉得所谓西方文化就是自大,蛮横,英雄主义。而开通思维以后才发现,中华文化的最根本就是包容。

  为此,我给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检讨。当然,我所说的检讨也没严厉得过分,只是尝试对西方文化打开一条思路。我的第一步就是一头栽进西方古典文学看个究竟。确实得出了相当实用性的哲思。而我最喜欢的也就是苏格拉底常说的『认识自己』。而也有很大部分是受到卡夫卡,托洛斯基等人的小说影响。

  大概为此,我也尝试去包容吧!

  消除极端以后,我也接纳性地将『爸妈年代』的岁月经典给衔接到我的世界。那真的是个浩瀚的区域。首先是『yesterday once more』很自然而然地打开了时光的钥匙。跟着有披头四,还有一些经典电影的主题曲。像似北非谍影的『Casablanca 』还有一系列的曲目,旋律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我甚至有好一段时间都沉溺在西方的经典旧曲里无法自拔。(就像当初沉迷中文经典的那样)嗯,能穿越时光的音乐就是那么一回事。而我的生命就好像是附属于那块领域的。是我怎么都无法接受现代曲的轻佻,散漫,激情,荡漾。当然,现在西洋乐的强劲旋律又一段时间是很让我着迷的。可是听久了,就失去了当初的感觉了,而在一段时间就很不快乐了。

  反而是那种划时代的旧曲,像似 Turn Back The Clock ,  Moon River, Close To You, Yesterday, Because I Love You之类的更令我欣喜。而这些的唯一共同点就是都是划时代的歌。西方的,中文的无论是邓丽君,还是Carpenters都好,那些对我来说都是相当好的音乐。  

  而有时,我还是相当的疑惑的。就像这样把中西乐曲混而为一,有时让我有一种很深的时空错觉感。这种感觉往往在一个人的午后最为强烈。

  慢慢的旋律翩翩起舞。我煮的咖啡还来不及回味,就仿佛被迷茫在空气里的青春给攻陷了。这种错觉感会让我沉沦,很不愿意再回到现实里的一切。不要喧嚣的,激情的,不要激动的,震撼的。以一种柔和而和谐的音乐一点一点地放到耳边,我可以不喝咖啡,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法停止那些刻上青春的旋律。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认同西方文化了。而更大部分的层面是我也开始欣赏中华文化本身兼具的包容性。

  暂且不去谈论文化之类的事。无论是中华,还是西洋的音乐,若是经典的自然百听不厌,而我的世界仿佛也
为此而深深缠绵。有爸妈的歌,给我开启无限而自然与和谐。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5-2011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聽夜黑歌唱》

  我一直幻想著。

    幻想那天的午後絢麗。微微的風從我身邊劃過,隱約能聽見細微的風聲。四下瀰漫著青草的芬芳,可以想像,這樣子的週末下午外頭是一片熱鬧的。熱鬧的夜市,熙攘的人,無關要緊地擦肩而過,重複再重複。而像這樣子的午後,安靜得很。或許有情侶在散步,也許有著一群熱血的大學生正打著球,有的人喧囂,有的人沉著。

嗯,我是背靠一顆大樹的。至於大樹得怎麼稱呼我卻從來也不知道。我只能曖昧地說這看似就是一顆很有年齡的老樹。鬱鬱的綠葉遍布着老大的範圍,樹幹豐碩而結實,大概就是這樣子的大樹。我將雙手放在腦勺后,背緊貼著樹幹。那是一個相當安靜的午後。我就這樣將眼睛給閉上,不聽歌,卻隱約能聽見復古而輕快的旋律。就像是Waiting For A Girl Like You 還是Turn Back The Clock 之類的英文曲子。是啊!迎面的風輕輕觸碰著我的全身,就像似每個細微的毛孔都被淨化似的,完全沉溺在一種清幽的狀態裡。

沒有人來打擾。也沒有要和誰說話的意思。我就這樣讓時間悄悄地從我身邊溜走。不去追,不著急,以一種極為自然而淡定的神情漠视。沒有執著的,思緒浮游得就想出竅的靈魂,悠然自得。

  一直這樣子坐了好久。我也沒認真計算時間,只知道天色漸漸地暗,而四下的一切彷彿都失了聲。我知道他們在吶喊,吶喊著,奢盼著,哪怕僅留下最後一道餘暉也罷。他們是迫切的希望,夜黑永遠不要再來。是的,他們害怕的黑夜終究還是要來。來得徹底,不留痕跡,只留下霓虹照耀的空虛城市。

『在夜黑以前得回宿舍。』我心裡暗想著。

   我稍稍睜開雙眼,視線一時間不能鎖定任何方向。模糊,而有些暈眩,好像貧血的患者,更像在森林走丟的人。夜黑以前總是可怕的。可怕在它來得徹底,卻總不留痕跡,而壯烈的夕陽往往最容易叫人着迷。

  走在回返宿舍的路,因為長時間久坐而步调有些凌亂,惚恍。回去的路總是漫長,却長不過黑夜,長不過恐慌。只是我離家太遠又怎麼去害怕?聽見心底按著澎湃著的旋律,有順子的『回家』,一閃而過的還有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

  是的,我不能確定那晚的天空是否掛著月亮。我沒有身感一絲月光。除了風以外我再也沒法記得了。而那晚的我走得特別慢,慢在步步驚心,漫不經心。一個人走在長長的公路上,沒有車,沒有人,四下仅有叢叢的草再也看不見什麼。有街燈,街燈依舊是亮著的,亮著為了情人的浪漫,為着安抚夜行者的恐慌。

  『根本沒有天堂,天堂只是為怕黑的人而作的童話。』就像霍金說的那樣。

  我才发现,自身根本沒有信仰。

  可今晚是有月亮的。月亮再夜黑的天空獨個燦爛。沒有星星,也因為城市不會有太多星星。所以大家都像似非常絕望地來往在不知去向的公路上。我剛聽過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聽過自個內心的聲音。

  不悅耳,更沒讓人覺得動聽。我聽到的只是一片孤寂,死寂。

  90後的我們習慣於麻木。不再暗戀,奢戀,眷戀。我們不再去追求心屬,只願等待結果。那是在心底暗暗敲響的频率。沒有人複合,或許根本不需要有誰來複合。因為大家終究是怕黑的。夜黑時分才最叫人驚心動魄,也容易叫人淡定思索。

    恰恰現在的我正寫著一篇不怎麼樣的文章,心卻也为而此格外沉静。這個夜晚似乎不再需要任何音樂,耳熟能詳的,激情高昂的,還是幽幽暗暗的,都不需要了。需要的是一杯熱而溫暖的牛奶,是支能聽着声音的筆。

這樣也就夠了,就複合著夜,用筆桿來唱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不再嗥月 + 10 更新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5-2011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哭與誠實》

  我一直都是那麼認為的。對!從來也不曾否定過。因為人之所以被稱之為人,當然也就有著哭的權利。

  也當然,那不過是我個人認為的事罷了。

  我倒是個極為容易哭的人。真的,雖然我實實在在是個男兒身,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無法克制著自己不哭。我會獨個看電影看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會一個人無所事事在沒有工作的日子裡無端端地躺在床上想著想著,又哭了。有時候走在以前走過的路,坐著看著那時過境遷的,看著不知不覺一陣心寒,滿懷感慨,又哭了。

  因為哭對我來說從來都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沒有必要掩飾,還是遮蓋的。因為我一直都覺得這樣子絕對再舒服不過了。

  而很多時候我也還是覺得挺奇怪的。就一部《泰坦尼克號》而言,就讓我哭上好幾次了,而偏偏我常以為自己會哭的時候往往都哭不出。我不曉得大家是否也有這樣的時候?明明在認知上就覺得那樣的場面,那個舉動,那個就一定會哭得稀里嘩啦的嘛!可是一直到最後連一滴眼淚也沒有喔!

  是啊!我在和她結束了那段感情以後確實是沒有哭過。心裡明明是多麼的不捨得,多麼的不願意,這樣就哭了吧!可是一直到我說出口以後都還是愣著,而沉默的。心寒是有的,難過是有的,只是就是不哭,即使怎麼都要叫眼淚滴下那是怎麼都不行的。而一直到了分手的兩年以後。那一次我一個人住,住在城市公寓裡的小房間,就是那樣忙了一天的夜晚還是睡不著的,睡不著想著想著,想著了她,那時我終於哭了。

  然後我決定放下工作,一個人潛逃到刁曼島。我原以為那是相安而和平的。在悠悠的島上晃了三天,每一天寫詩,讀書的與大海過日子。奇怪的是我還真的不想起她的。直到回返的那天,那個清晨的我一個人坐在碼頭旁。晨曦的海風冷颼颼的,停泊在海面上的三板搖搖晃晃,浪聲灑灑,晨光還不見亮。嗯,那時的我才想起了她。

  然後又是哭了。

『為什麼老是這樣子呢?』

  其實我時常都會這樣地反問自己。明明就是一定會讓我難過傷心的事,可是眼淚卻遲遲不來,而每次在最不經意,最不覺得的時候傾盆而下。畢業典禮也多是那麼一回事。一直到驪歌奏完為止,我是一滴眼淚也沒流過。一直到畢業過了大半時間,當日子閒了下來以後,我才又懷念起大家的歡鬧了。然後一個人獨個難過,回憶著那大半些時間一起做的事,然後自然而然的淚流了。

『還是不能明白啊!這個究竟是為什麼呢?』每次我如此反問的時候,就會有好些人對我的懦弱批判。

  實際上,流淚能說是懦弱嗎?對此,我個人是相當不同意的。我不曉得那種『男兒有淚不輕彈』到底是那個傢伙為掩飾而出口的話。或許這句話在某個議程上是為了鼓勵人們從失敗中站起來,而歷經時間的考驗後卻歪曲得被認為是男人就不應該流眼淚。

  這個是怎麼一回事啊?眼淚就只保留給女生嗎?

  所以,我到至今為止也無法接受眼淚只保留給女生這麼一回事。因為人原本就應該有他(她)所保留的最基本權利,而為此又何必加以掩飾,或遮蓋呢?居然做人都如此不能誠實坦然地面對自己,那麼你有還有什麼樣的資格給別人什麼承諾呢?

  對此,有時候我還是覺得自己能哭是相當好的。好幾次我都難接受別人說我哭怎樣怎樣的,可是在我看來自己確實是相當幸運的。畢竟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活在虛偽裡了。而他們所強加掩飾的不過就是讓他人看不見自身的弱點。而更讓我們覺得反感,憤怒的是,往往就會有人利用人性來攻擊他人的弱點。
但歸根究底,掩飾又能維持多久呢?一生到死為止都能維持著這表面的和平嗎?這樣子無形間又被自己所約束,而變得歪斜不再誠實了。

  所以,我一直都是那麼認為的。如果想哭,就哭吧!沒有必要在誰的面前強顏著,掩蓋著,因為那種事畢竟辛苦的還是自己啊!就算如此被別人利用也罷了!對於誠實完全是極為個人的事,就像我說的那樣。

『我們之所以憤恨只因為他們善於利用我們的弱點。而當我們為此而防禦,卻同時也失去了我們的優點。』

    所以,請無論如何都任由自己去吧!不是自欺欺人的。而是學着怎麼讓自己誠實,那足以算是活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2:33 AM , Processed in 0.240245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