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088|回复: 4
|
佛教 ( 大 , 小 , 密 )
[复制链接]
|
|
|
南传佛教(小乘)
南传佛教上座部,指现今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等地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一个派系,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这个派系由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锡兰)后发展起来。
基本属分别说部的南传上座部巴利语三藏,即律藏、经藏、论藏。南传佛教属于巴利语系,而且以戒律严格而闻名。佛灭后佛教的僧团分裂,而南传佛教属于保守派。(严格遵守佛祖的戒律)
北传佛教(大乘)
受印度教的剌激,与印度教形成相对应。佛教在公元前二世纪开始掀起了新的动态。部派佛教以出家者为中心,此从阿毘达磨的研究,并渐趋向于专门化。其后,针对此点,新的运动是以在家信徒为中心而兴起新运动。瞿昙佛陀入灭之际,荼毘的仪式委让给在家信徒之手,根据信徒要求,佛舍利被分在八处,据初期经典所述,由各处立佛塔以供奉之。管理佛塔的事是在家信徒的任务,不久以佛塔为中心的信徒成为集团。相对于出家众之遵守佛陀遗训(以佛的教法为根本)而护持教团;守护佛塔者,则以遵守教法内容,不如以憧憬释尊人格为信仰的依止处。如此憧憬与赞仰逐渐使佛陀超人化、神格化。此倾向,在大众部系统的教理可看出来,但是其背后可能有在家信徒的鼓舞。
此种信仰的佛教,与印度教的巴克提崇拜类似,不仅是特殊的出家者,即使不能出家的大众也同样得拯救为目的宗教。这种拯救依据的就是佛陀的慈悲精神,从而产生了代替佛陀而实践慈悲的理想化的人形象,即名为菩萨。菩萨原意为「求正觉者」,是对成道以前的佛陀的称呼。在本生经中,进一步的使用佛陀前生(本身)的称呼;并认为菩萨为众生行布施等善行,功德累积,结果修证成佛陀。本生经是为了教化民众而创造的故事集,而赞佛为基本论调。基于慈悲的布施,是「六波罗蜜」,以此可以不断产生新的菩萨,所谓救济众生无非是实现发心之际所立的誓愿(本誓),所谓慈悲行,即将得正觉之果德转给众生(回向)。
这种新运动思想,为表现其独特,编纂出新的经典,自称其道为大乘,而把以往的佛教则贬称为小乘。相对于利他为主的菩萨道,而以小乘为耽于自利的声闻道。基于此一名称,新的运动称为大乘佛教。
北传佛教大众部,现今盛行于中国。属于部派佛教的大众部,从印度北部向东流传进入中国。北传佛教的经典属于汉语系。
藏传佛教(密藏)
「密教」是「秘密佛教」的简称,混合复杂的因素而成立。要简单下定义是很困难的,它的特征有如下两点:一、为系统组织化的礼仪的咒术;二、为神秘主义。所谓咒术,是向神与命运及自然现象等(即对我们的幸与不幸能给予很大影响的对象),通过运用神秘的手段加持祈祷,以达到愿望实现圆满的一种意图方法。所谓神秘主义,能够感受得为宇宙中心,絶对的神等存在,与自己内心结合的心理状态;简单说,就是对神的直接感知。咒术与神秘主义虽然不是完全同一,却是彼此互相结合而难分的,无论如何,宗教无不包含这种咒术及神秘主义要素。在佛教内部中,早期的经典也可以认出这两个要素的痕迹,随时代的演进,其存在逐渐表面化。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咒术及神秘主义两个要素,密教与其根本教义密切相结合,逐渐成本质化。此事一面可说是大乘佛教对于各种的宗教立场的极其宽容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可视为反映各种大乘经典成立的社会背景。
由于佛教兴起,受到极大打击的婆罗门教,混合民间信仰,与印度社会组织结合更密切的必要,以印度教的形式复兴。印度教的宗教特征以毘瑟笯神、湿婆神为中心的一神教信仰,而与泛神论的倾向并存。此等印度教的影响下,大乘佛教从七世纪中开始急剧地密教化。传统向来的礼拜佛、菩萨之外,取入许多密教的诸尊像于佛教中,成为礼拜的对象。
密宗主要分为三派,真言乘,金刚乘,时轮乘。藏传佛教属于梵语系,所用的经典都是梵语化经典。现今盛行于西藏,不丹等地
后记: 佛教经典源自:释迦释迦牟尼佛(老师)(教育者) |
|
|
|
|
|
|
|
|
|
|
发表于 5-3-2011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传佛教(小乘)
南传佛教上座部,指现今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
fbookjames 发表于 5-3-2011 09:01 PM 
其实小, 大, 密的经典都是由佛祖亲口所宣说出来的, 并不是后期所伪造的经典.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11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教育在于向内求而不提倡向外求。
后记: 佛教经典源自:释迦牟尼佛,我们所看所闻的经书,法师/lp/喇嘛所讲的经和道理都是延续释迦牟尼佛的衣钵,教育大众。
世尊可真是大教育家。 |
|
|
|
|
|
|
|
|
|
|
发表于 6-3-2011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9-4-2011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虽然依印度佛教向外传播的时期以及流传的区域而分为南传和北传两大体系,但它们却是同根同源,皆源自印度佛教,而且在许多基本点上都是一致的,比如皆共尊佛法僧三宝,皆注重戒定慧的修持,皆强调智慧与慈悲等等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