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44|回复: 34
|
佛珠断了,掉了,碎了。。怎办?
[复制链接]
|
|
我的水晶六字大明咒手链佛珠今天因为动作太大从手中滑出去掉在地上。。。线断,水晶破碎。。。好伤心。。 有何预兆吗?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10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就是你需要买过新的手链佛珠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2-2010 05: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就是你需要买过新的手链佛珠了。
NightM4r3 发表于 16-12-2010 05:39 PM 
高明!这样也想到?我怎么想不到。。。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10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隨緣。
斷了的確是買新的道理,明天太陽還會起來的。還吃飯做工睡覺。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10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事,看你能从里面领悟到些什么才是最重要。
或许你只领悟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断了烂了也没办法,唯有去买新的。
或许你只领悟到-提醒自己,以后小心一点。
或许你只领悟到-破财挡灾,破了佛珠,可能当做挡了一个灾劫。
或许你领悟到-人生无常啊~物品有坏和烂的一天,人也有病老死,没必要伤心,随顺因缘。
每个人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至少把握现在这一秒,
保持着正念,修行的心态。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10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2-2010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水晶幫你擋了一劫~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要傻傻去想會有什麼事情~過去了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10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2-2010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回复和建议,小弟在这谢过了,感恩, 阿弥陀佛。 |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0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0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12-2010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告诉你。。世上的东西是无常的。。
前一天好好的念珠,今天就没了。。
人生也可能一样。。所以修行要趁早。。 |
|
|
|
|
|
|
|
发表于 21-12-2010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1-12-2010 12:02 PM 编辑
只要记得, 这些外物其实跟你能成佛成圣没有关联的, 只是方便权益之物来引你去修自己的圣心性质。 念珠本来没有力量的,是你自己的正确修行影响它有力量的 (色心不二的法理) |
|
|
|
|
|
|
|
发表于 21-12-2010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色心不二的法理属于附佛外道创价学会的歪理,希望版主关注。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0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真神弥赛亚
不学无术, 没有作佛学功课就乱说就是毁谤正法
佛学大辞典:
【色心不二门】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证色与心不二之法门也。
【十不二门】
(术语)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于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
一、色心不二,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为心。
二、内外不二,众生诸佛及依报名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为内。
三、修证不二,修治造作之功,名为修,本有不改之体名为证。
四、因果不二,能生之行,名为因,所生之德,名为果。
五、染净不二,无明之用,名为染,法性之用名为净。
六、依正不二,此为依正之二报,众生所依之国土资具,名为依报,能依之心身,名为正报。
七、自他不二,此就三法而论。佛法众生法名为他,心法名为自。
八、三业不二,身之发动名为身业,口之发动名为口业,意之发动名为意业,
九、权实不二,九界七方便之法名为权。佛界圆实之法名为实。
十、受润不二,此从喻之名也,受即领纳,三草二木藏通别圆五乘之机,名为能受,润即沾润,如来所说前四时三教之法如云之注雨,名为能润。
此十门皆名为不二者,盖法华已前四时三教所谈之色心等,一一隔异,是名为二。至法华而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平等一如,为中之一法,无隔历不融之法,故总名为不二也。出十不二门。
【又】(书名)唐荆溪尊者述。本是释签中结释十妙者。然为妙观之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之。其注解多至五十余部其著名者,○科十不二门。一卷,唐湛然述,宋知礼科。○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唐湛然述,宋知礼著,○十不二门义。一卷,唐道邃录出。○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二卷,宋宗翌述,○十不二门文心解。一卷,宋仁岳述,○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宋处谦述,○十不二门枢要。二卷,宋了然述,○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0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神弥赛亚 于 22-12-2010 12:24 AM 编辑
不学无术, 没有作佛学功课就乱说就是毁谤正法
佛学大辞典:
【色心不二门】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证色与心不二之法门也。
【十不二门】
(术语)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于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
一、色心不二,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为心。
二、内外不二,众生诸佛及依报名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为内。
三、修证不二,修治造作之功,名为修,本有不改之体名为证。
四、因果不二,能生之行,名为因,所生之德,名为果。
五、染净不二,无明之用,名为染,法性之用名为净。
六、依正不二,此为依正之二报,众生所依之国土资具,名为依报,能依之心身,名为正报。
七、自他不二,此就三法而论。佛法众生法名为他,心法名为自。
八、三业不二,身之发动名为身业,口之发动名为口业,意之发动名为意业,
九、权实不二,九界七方便之法名为权。佛界圆实之法名为实。
十、受润不二,此从喻之名也,受即领纳,三草二木藏通别圆五乘之机,名为能受,润即沾润,如来所说前四时三教之法如云之注雨,名为能润。
此十门皆名为不二者,盖法华已前四时三教所谈之色心等,一一隔异,是名为二。至法华而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平等一如,为中之一法,无隔历不融之法,故总名为不二也。出十不二门。
【又】(书名)唐荆溪尊者述。本是释签中结释十妙者。然为妙观之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之。其注解多至五十余部其著名者,○科十不二门。一卷,唐湛然述,宋知礼科。○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唐湛然述,宋知礼著,○十不二门义。一卷,唐道邃录出。○法华十妙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宋源清述,○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二卷,宋宗翌述,○十不二门文心解。一卷,宋仁岳述,○法华玄记十不二门显妙。一卷,宋处谦述,○十不二门枢要。二卷,宋了然述,○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
创价学会提供
这就是创价学会毁谤正法的方法。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0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12-2010 12:42 AM 编辑
回复 16# 真神弥赛亚
你不学无术就不学无术,连-[唐荆溪尊者述/科十不二门。一卷,唐湛然述,]都不会读懂, 之义是说是唐朝时的天台九祖-荆溪大师湛然的作品。
你不学无术又不是第一次这样子, 没有人对你有很高的要求。
--------------------------------------------------------------------------------------------------------------
大正藏. X0931_56_0401 十不二门 (四卷),〖宋.可度详解明.正谧分会〗
大正藏 No. 2178 天台宗章疏天台宗
大正藏 No. 2178 天台宗章疏
日本 玄日录
1卷
天台宗章疏
延历寺玄日大法师奉 圣王敕录上 · 法华玄义十卷(天台智者大师说)
· 法华玄义释签十卷(荆溪湛然大师述)
· 法华玄义科文一卷(湛然述)
· 华法文句上卷(智者说有序神迥述)
· 法华文句疏记十卷(湛然述)
· 法华文句科文一卷(湛然述)
· 法华经疏二卷
· 法华观音品玄义一卷(智者说)
· 法华观音品疏二卷(智者说)
· 法华观音品科文一卷(湛然述)
· 法华大意一卷(湛然述)
· 法华大意一卷(明旷述)
· 法华忏法一卷(智者说)
· 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湛然述)
· 法华疏四卷(上宫王御制)
· 法华文句私志记十五卷(智云述)
· 法华文句记六卷(定林述)
· 法华五百问论三卷(湛然述)
· 法华三周图一卷
· 安乐行一卷(南岳大师述)
· 十不二门义一卷(止观和尚述)
· 释十如是义一卷
· 法华辅照三卷(传教述)
· 法华去惑四卷(传教述)
· 法华疏记三卷(传教述)
· 法华注释十四卷(传教述)
· 法华疏二卷(竺道生述)
· 圆顿止观十卷(智者说)
· 摩诃止观十卷(智者说)
·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十卷(湛然述)
· 摩诃止观弘决搜要记十卷(湛然述)
· 摩诃止观文句二卷(湛然述)
· 摩诃止观义例一卷(湛然述)
· 摩诃止观心要一卷
· 摩诃止观注释三十卷(广智述)
· 摩诃止观音义一卷
· 摩诃止观大意一卷(湛然述)
· 摩诃止观八教大意一卷(明旷述)
· 摩诃止观科文一卷
· 摩诃止观三德图一卷
· 八教图一卷
· 略止观六卷(梁肃述)
· 小止观二卷(智者说)
· 止观记中异义一卷(道邃记干淑集)
· 禅门修证十卷(智者说)
· 禅门章一卷(智者说)
· 禅门要略一卷(智者说)
· 修禅六妙门一卷(智者说)
· 六妙门文句一卷
· 略释六妙门一卷(智者说)
· 口决禅法一卷(智者说)
· 四念处四卷(智者说)
· 观心论一卷(智者说)
· 观心论疏二卷(灌顶述)
· 觉意三昧一卷(智者说)
· 觉意三昧文句一卷(湛然述)
· 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南岳述)
· 杂观行一卷(智者说)
· 观心诵经记一卷(湛然述)
· 金光明经忏法一卷(智者述)
· 修三昧常行法一卷(智者述)
· 大乘止观一卷(南岳述)
· 四十二字门二卷(南岳述)
· 法界次第三卷(智者述)
· 大乘坐禅法一卷(达磨述)
· 随自意三昧一卷(台山述)
· 圆教六即义一卷(智者说)
· 六即义一卷(行满述)
· 维摩经玄疏六卷(智者说)
· 维摩疏二十八卷(智者说)
· 维摩略疏十卷(湛然述)
· 维摩疏记六卷(湛然述)
· 维摩疏私记三卷(道暹述)
· 维摩玄疏记一卷(道暹述)
· 四教义十二卷(智者说)
· 三观义二卷(智者说)
· 判断天台四教诤文一卷
· 维摩疏三卷(上宫王御制)
· 维摩科目一卷
· 维摩疏六卷(法铣述)
· 涅槃经疏十五卷(灌顶述)
· 涅槃再治疏十五卷(湛然述)
· 涅槃疏记九卷(道暹述)
· 涅槃疏私记五卷(行满述)
· 涅槃私志记百十五卷(未到智云述)
· 涅槃玄义一卷(灌顶述)
· 涅槃玄义文句一卷(道暹述)
· 涅槃科文五卷
· 涅槃后分科文一卷(湛然述)
· 涅槃音义一卷(行满述)
· 涅槃音义一卷(法宣述)
· 涅槃疏钞五卷(道暹述)
· 涅槃疏钞一卷(法宣述)
· 金錍论一卷(湛然述)
· 金錍论记一卷(明旷述)
· 金錍论科文一卷(传教述)
· 金錍论注释一卷(传教述)
· 金光明经注释五卷(传教述)
· 金光明文句三卷(智者说)
· 金光明疏三卷(智者说)
· 金光明玄义一卷(智者述)
· 华严经骨目一卷(湛然述)
· 华严法界观一卷
· 梵网经义记二卷(智者说)
· 梵网疏一卷(明旷述)
· 请观音经疏一卷(智者说)
· 观无量寿经疏一卷(智者说)
· 阿弥陀经疏一卷(智者说)
· 阿弥陀经决十疑一卷(湛然述)
· 仁王注释三卷(传教述)
· 仁王疏一卷(传教述)
· 仁王私记三卷(灌顶述)
· 仁王疏四卷(灌顶述)
· 仁王疏二卷(道液述)
· 金刚般若疏一卷(智者说)
· 弥勒成佛经疏五卷(智者说)
· 大智度论疏二十四卷(惠影述)
· 观心释一切经义一卷(智者说)
· 释一切经玄义一卷(智者说)
· 七觉人义一卷(智者说)
· 七方便义一卷(智者说)
· 观心诵十二部经法一卷(智者说)
· 般舟三昧行法一卷(智者说)
· 一二三四身义一卷(智者说)
· 五方便义一卷(智者说)
· 受菩萨戒文一卷(南岳述)
· 受菩萨戒文一卷(湛然述)
· 发愿文一卷(南岳述)
· 请四十二贤圣仪一卷(湛然述)
· 天台国清百录五卷(灌顶述)
· 显戒论二卷(传教述)
· 显戒论缘起二卷(传教述)
· 决权实论一卷(传教述)
· 照权实镜一卷(传教述)
· 天台依凭集一卷(传教述)
· 金刚顶经疏七卷(清净金刚述)
· 苏悉地羯罗经疏七卷(清净金刚述)
· 因明入正理论注钞二卷(清干述)
· 守护国界章九卷(传教述)
· 肇论疏三卷
· 肇论私记一卷
· 胜鬘经疏二卷(上宫王御制)
· 胜鬘经疏义私记一卷(明空述)
· 天台灵应传一卷(传教述)
· 天台宗大意一卷
· 大乘入道观一卷(罗什述)
· 罗什大义三卷
· 无量义经注钞三卷(传教述)
· 金刚辨宗三卷(道暹述)
· 观心游心口决记一卷(智者说)
· 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一卷
· 南岳天台山记一卷
· 佛陇道场记一卷(梁肃述)
· 十四科义疏二卷(清干述)
· 十四科义疏钞一卷(清干述)
· 佛受苦决义一卷
· 四教科文一卷
· 略明开朦初学坐禅止观要门一卷(净辨述)
|
http://chanz.5d6d.com/viewthread.php?tid=3119
---------------------------------------------------------------------------------------------------------------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0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等你查明出处再来发表,还有不敢出示身份和电邮,可见居心不良。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0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不二门
为十种不二法门,为汉传佛教天台宗所立,以显示观心大纲。为天台宗高僧湛然的《十不二门》所讲述,十不二门为相互圆融,一念三千即可领悟十妙。 指天台宗所立十种不二法门,以显示观心之大纲者。湛然据智顗之法华玄义所说之十妙,赋予实践之解释,即由迹门十妙立色心不二乃至受润不二等十门,称为十不二门。一般认为十不二门是互不相容、对立的,但由法华圆教来说,十不二门系显示相互圆融,一体不可区分。故从凡夫现实之一念而言,一念本自圆满具足宇宙之一切,观自身为无实体之空,但为虚假之现象,即可悟入十妙之理
唐代荆溪湛然(711~782)撰。为湛然法华玄义释签(略称释签)卷十四中之一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另有抄录自释签之单行本普遍流通,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又作十不二门义、十不二门论、本迹不二门、本迹十妙不二门、法华本迹不二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法华十妙不二门、妙法莲华经本迹十妙不二门、法华玄记十不二门。 天台大师智顗撰法华玄义(略称玄义)来解释妙法莲华经经题之‘妙’义,共立迹门十妙与本门十妙,以阐释佛陀成道之修行与成果两方面。智顗又曾讲说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之观心法门,由门人灌顶记录成摩诃止观(略称止观)一书。玄义与止观二书,可视为天台大师之佛教概论,其后并为天台宗教相与修观方面之经典著作。本书即针对玄义一书所说本迹十妙而作之注解,共立色心、内外、修性、因果、染净、依正、自他、三业权实、受润等十项相对关系之法门,于每项下又援引止观之论点以阐明三千、三谛之要旨,确立十项法门本迹不二、教观一如、解行双修等之真义。故本书可谓总括玄义与止观两大天台要典教观相资之宗趣,而成为天台群籍之枢要;于有宋一代,天台宗隆盛,本书更为各方推重,如义寂、源清、宗昱、知礼等天台名德皆多次讲布之。 本书之注疏极多,较著名者有道邃之十不二门义一卷、源清之十不二门示珠指二卷、宗昱之十不二门注二卷、知礼之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等。
百度 -
http://baike.baidu.com/view/556397.htm |
|
|
|
|
|
|
|
发表于 22-12-2010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不懂出处
结果原本来源又是台湾创价学会出版的大辞典。
哈哈
果然又是居心不良
你的电邮,不敢出示?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