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168|回复: 153

成功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10-201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功之道

1.交友:一,不要批评别人。因为这会伤害一个人的自尊心、损害他的威信、引起他的不满。二,要给予诚恳真挚的感谢。三,要唤起另一个人的热切需要。四,微笑。

2.要么做你说到的,要么说你做到的。

3.别害怕新事物,要知道,门外汉造了诺亚方舟,而船舶专家造了泰坦尼克。

4.治学三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被称为“华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卖冰激淋应选择在冬天开业。”经营企业成功的精髓和秘诀,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要做别人不敢做的,也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二是抢先做别人没做的,即学会发现商机和把握机会。

6.有些爱,确实是无法计算且还付的。真正的爱,亦不是写在脸上,挂在口边,或嵌在缤纷多姿的玫瑰与物质里的,它从来都是隐藏在最深处,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开,会让你泪流满面……

7.在这个世界上,毅力是无可替代的。才华无法替代它,才华横溢却一事无成的人并不少见;天才无法替代它,是天才却得不到赏识者屡见不鲜;教育无法替代它,受过教育而没有饭碗的人并不难找。只有毅力和决心是无所不能的。(麦当劳王国创立者克罗克)

8.人生路上,要是盯上目标,一直往前走,而不要左顾右盼。

9.阳光每天的初吻,肯定是送给早起的人,早起的鸟儿才能吃到更多的虫。做一个勤奋的人,与时间赛跑,这是现代社会中的成功人士必备的状态。如果成功真有捷径,那就是加快速度,时刻准备起飞。

10.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养有多大,这个企业就可以做多大,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财富,就可以驾驭多大的资产。这最需要一个“德”字。做领袖需要的是胸襟开阔,需要品德修养。没有“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又怎能“海纳百川”?

11.妈妈觉得冷时,先穿上毛衣的总是孩子。

12.很多事就“靠”一个赌字,而且无非是赌运气、赌头脑和赌胆量。

13.“给面儿”和“识趣”是两种处理关系的基本原则。

14.生命是一颗长满可能的树,一切皆有可能。

15.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6.能影响你的是你身边的人、你的阅历和你的胸怀。

17.每一个人都要比想象的坚强的多。

18.如果你对自己用充分的信心,你就能做到任何事情。

19.当有些事情无法挽救时,我们可以选择重新开始。

20.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21.做人比做工作更重要。

22.一个人的收入永远不会超过他个人的能力。

23.你不可能仅仅因为打对了一条领带而获得某个职位,但你肯定会因为戴错了领带而失去了一个职位。

24.西方谚语:你没有第二个机会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5.诚信,言行一致是成功的开始。

26.没有试过,就不要说自己不行。

27.没有人可以限制你的成功,除非你自己。

28.成功不是你有多会说,而是你有多会听。

29.海尔集团张瑞敏说过:“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30.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路远!

31.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了就不要停止;无论你在什么时候选择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了就不要后悔。

32.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叫做奇迹。

33.在人生的某些时候,你在别人的目光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34. 一个人的命运,并不是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而是取决于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

35.不要把时间放在指定漫长的计划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件事就马上去做。世界上没有固定的事物,计划赶不上变化。放弃计划,立即行动。

36.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37.巨大的成就是在巨大的期望下产生的。

38.生活中我们谁都想处第一,但是首先得明白:自己是否具备竞争第一的能力?

39.生活中需要同情和宽容,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0.穷人缺的是什么?穷人最缺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人在多么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帮助别人。也许我们并不是富人,也不是强者,但是我们同样能够对穷苦的处境感到酸楚和同情,并且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些实际的帮助,哪怕它们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足以温暖曾经寒冷的心。如同一颗星星,虽然不能改变整个天空的黑暗,但是可以照亮周围的黑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7-2007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论坛转贴文章区

基于有太多网友开新帖来放置转贴文章,这把哲学论坛弄得有点儿乱,因此以后谁要转贴文章,请放在这里,不要再开新帖。请大家合作,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7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镇静中的智慧

有一个博物馆被盗了,丢失了十件珍贵的文物,好在一枚珍贵的钻戒没有被盗。
警方经过多次努力也找不到线索,这时一直很冷静的博物馆馆长却提议让电视台采访他。
于是电视上播出记者采访博物馆馆长的镜头。记者问:请问这次失盗共丢失了多少件文物?
馆长答:共丢失了十一件文物。记者问:这些文物都很珍贵吗?
馆长答:是的,都很珍贵,特别是一枚钻戒价值连城!

时隔不久,警方就查到了线索顺利地破了案。线索来源很简单,几个盗贼在殴斗时被警方抓获,
而他们殴斗的原因竟然是互相猜疑究竟是谁私藏了第十一件文物那枚钻戒。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金银细软,
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小心地藏进伞柄之内,然后把自己打扮成普通百姓,
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不料途中出了意外,他不慎打了一个盹,
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巨商毕竟经商数年,他不露声色地仔细观察,
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肯定不是专业盗贼,估计是
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应该就在附近。

巨商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做起了修伞的营生。春去秋来,
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但是巨商在修伞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些人
的雨伞坏的不值得一修的时候,就会重新买新的雨伞。巨商于是又改行「旧伞换新伞」,
并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著一把破旧的
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绕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
巨商不动声色给了那人一把新伞。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十家当,
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镇静出智慧。博物馆长的故意声张和巨商的无言等待,都是一种镇静之后的智慧。
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博物馆长和巨商都能够沉著应对,从而化险为夷。
对人生而言,学会镇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会让你懂得,一旦面前出现惊涛骇浪、
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非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而恰如其分的镇静能够让你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镇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韧性。八十多年前,一把火烧光了爱迪生的实验室,
爱迪生站在废墟上说:现在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我相信,任何知道这句话的人
都会为爱迪生的镇静发出由衷的讚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7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适时弯曲的哲学-雪松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 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

    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知所以,一直没有令人满意 的结论。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普通的夫妇。

    那是1983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 濒于破裂的边沿。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

    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 好分手。

    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撑起帐篷,望 著满天飞舞的大雪,

    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 的雪来得大,来 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

    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 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

    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是 其他的树,例如那些柘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

    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 有柘、柏和女贞这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 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丈夫点头称是。

    不一会,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吻著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

    对于外界的 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 就不会被压垮了。」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 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7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欲则刚

一天,孔子在和学生们讲道理时,忍不住感叹道:“我还没有见过真正刚强不屈的人啊!”

那些年轻的弟子都觉的很奇怪,他们认为像子路、还有年轻的申枨等,都是很刚强的人。尤其是申枨,他虽然年纪很轻,可是每次在和别人辩论时,却总是不肯轻易让步。即使在面对长辈或师兄时,申枨也毫不隐藏,总是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大家都对他退让三分。

所以,当学生们听到孔子感叹说还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时,他们不约而同的说:“如果要论刚强,申枨应该是可以当之无愧的吧!”

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多,怎么可以称的上是刚强呢?”

一个学生问:“申枨并不像是个贪爱钱财的人,老师怎么会说他欲望多呢?”

孔子回答说:“其实所谓的欲望,并不见得就是指贪爱钱财。简单的说,凡是没有明辨是非就一味和别人争、想胜过别人的私心就算是‘欲’。申枨虽然性格正直,但他却逞强争胜,往往流于感情用事,这就是一种‘欲’啊!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称的上是刚强不屈呢?”

孔子又说:“所谓的‘刚’,并不是指逞强好胜,而是一种克制自己的工夫。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不违背天理,而且始终如一,不轻易改变,这才算是真正的‘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7 0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走停停 停停走走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人生。

  有个好莱坞的歌王,曾经说了一些很感慨的话,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急急忙忙地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著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样忙,很担心的说:「孩子,别走的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我根本不听她的话,心想:一个人,既然知道要怎么走,为什么还要停下来浪费时间呢?我继续往前跑,一年年过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誉和财富,及一个我深爱的家庭。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快乐,我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

  这位名歌王继续说:「有一次,一个歌舞团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当表演完了,观众的掌声久久不停。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们都很高兴。可是这时候,有人递给我一份电报,是我的妻子拍来的,因为我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突然,我觉得很难过,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我从来没看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只有从母亲那里,得到间接的描述。我想起祖母对我说的话----。的确,我和我的朋友也疏远,我好久没去摸书本,或者看看花园里的树木。我曾经答应和妻子一起去渡假,总因为忙碌而取销了。」

  有一位哲学家说:「单凭思想而不劳动,当然不能生活,但一生像机器一样不停的转,那更加没有意义。」我们不必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的紧紧的,总要留下一点空间,来欣赏一下四周的好风景。如何做一做自己的主人,这才是重要的事。我们想走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的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既然有机会来到这多采多姿的世界里,就应该像一个旅行家,不只要爬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留连。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5-10-2007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一生 生活哲学

几天前在家里有线电视频道“清凉音”正在播一场演讲,看了以后获益良多,迫不及待的想跟别人分享,讲给老婆、同事们听,大家也都觉得心有戚戚焉。

讲题内容是最有效率的潜能开发。我是从中间看的,这位教授问现场观众三个非常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想要活到几岁?”然后把答案写下来。

第二个问题是:“你现在几岁?”,也把答案写下来。然后把第一个答案减去第二个答案,这个数字就是你还有几岁可以活。这虽是一个简单的数学,但是重点是他的问法。

接着教授问,“还有六十年可以活的人举手”,现场有不少人举手,“还有五十年可以活的人举手?”,我心里暗暗吃惊,因为照这种算法我只剩三十五年可活,跟现场的人比起来求生意志是最低的了。

教授就这样一路问下来,一直问到”只剩”
十年可活时,现场只剩下一位先生了,教授笑笑的恭喜他:“你是第一名喔!”哇,这重点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你如果”想要” 活到一百岁,你该怎么做?该不该一大早起来做运动?该不该注重养生保健?

如果只剩十年可活你想怎么活?还会这么执着于这些身外之事吗?还会乱发脾气看不开心吗?如果早知自己的死期,是否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大家都不愿意老,但是岁月不饶人,时间还是无情的消逝。

教授接着说,一般人的一生不外乎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工作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退休后享受人生阶段。

他问现场的人想不想赶快退休?现场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赶快退休。教授又问,退休之后要做什么?

有人回答去旅行,环游世界;也有人答说做义工、志工。教授提到,有很多人拼命赚钱,以为等到赚到几千万后退休后再来好好享受人生,结果一朝检查出来得到不治之症,什么都没有享受就不甘心的离开了。也有人退休后天天出国旅行,玩了一阵子之后又觉得人生失去了目标,好像一直玩乐也欠缺一点什么。那么应该要怎样来面对人生呢?

他提出了的观念。

也就是每天都要学习,保持学习的动力;每天都要工作,维持生活的目标;每天都要享受人生,而不是等到退休之后才来享受人生。我听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当一个人不想学习新的事务时,就是心态老化的开始。当工作已经熟练,没有什么人生目标时工作就提不起劲。常常乐于学习新的事务,时时订定一个小目标,或者用某件工作或任务当作一个指针,激励自己完成目。我也从当天开始就来享受人生,做几件自己最快乐的事,每天都享受人生,即使明天就走也没有遗憾。

教授举了一个例子,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退休,退休之后了无生趣,每天就是等死。他鼓励他父亲和母亲来听他两天的演讲活动,听完之后他父亲讲了一句话,让他和他母亲感动到流眼泪\。他父亲说:“我要活到一百岁。”

接着问他母亲说:“你每天几点起床?”因为他母亲每天清晨五点半就起床做运动,而他父亲则是睡到自醒,所以虽是一起生活了这多年却完全不知枕边人何时起床。第三句话则问他母亲说“存款还有多少?”因为他父亲从不管钱,薪水完全交由老婆处理。他父亲决心开始为自己以后的三十年好好健康的活着,好好的享受人生。他母亲很高兴,几十年唠叨竟然比不上儿子的几句话有效。

所以,朋友们,马上行动吧,每天都要找时间给自己一些小快乐,好好享受人生,像我预定七月五日要和学校同事一起去登玉山,这些日子就开始游泳慢跑健身培养体力,我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指标,;说实在的我蛮感谢这位提议要去登玉山的同事,因为我的生活作息改变了,让我下定决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7 0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巧言乱德

孔子说:“巧言乱德”,即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对巧言狡辩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是孔子说话的准则。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非常谦虚谨慎,说话恭敬有礼;在宗庙或朝廷中,他说话就明白流畅;在与下大夫说话时,他表现的从容不迫,和气而快乐;在与上大夫说话时,则是直言相告,和颜悦色。

学生子张询问行为准则时,孔子回答说:“言忠信,行笃敬。”就是说。说话一定诚实不欺,避免偏颇夸大、胡说搪塞的言词;行为必须忠厚严肃,避免放纵邪恶、肆意妄为。子张非常信服孔子的话,将这句话写在腰带上,以便能常常看到它。

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辱。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他还说:“古代的人不轻易把话说出来,认为说出却做不到是可耻的。”

有德行的人,与人交谈时掌握适当的分寸,以诚实为准则,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足够了,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说话比较少,好像很迟钝,实质上言语谨慎的人,在孔子看来最具有君子器质。

“非礼勿言”,言语出于口中,如果不合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孔子还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能说会道的人同人家顶嘴,嘴快话多,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不满。”《诗》告诫人们说话要小心谨慎,不恰当的话一出口就会招来悔恨。据说天上就有主管言语的卷舌之星,用来警戒那些说人坏话和花言巧语的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白玉缺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使其平整;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0-2007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以柔克刚

  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又说:“守柔曰强。”这些教诲也是老子让人们成功的法宝。

  今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怎么样给女儿、儿子教诲呢?我们常对
子女说:“儿子女儿,你们要勇敢地前进!”对不对呀?对呀。老子一看就笑了:“你这个爸爸妈妈还不到位,就知道前进,如果碰到了南墙还前进?那只会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子女说:能够前进就前进,但也要学会后退再后退,如果向前走不通的话,就应该及时后退啊,就智慧得多。

  我们现在的爹妈还这样教育孩子:“要刚强、要坚强。”如果老子来了会说:“孩子是要刚强、坚强,但是还必须学会柔弱再柔弱。”为什么大学生、中学生会有很多的人跳楼、出走啊?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柔弱胜过刚强的道理,受不了挫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弱胜刚强,以坚韧面对人生的困惑。

  我们还这样教育子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有问题,你往高处走,走走走,走到高处不胜寒啊!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人是要往高处走,但还必须学会往低处行。”那么你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前进就前进,能后退就后退,能刚强就刚强,能柔弱就柔弱,能往低处走就往低处走,能往高处行就往高处行。

控制欲望

  老子告诉我们,人生要找到成功的道,想要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还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

  比如,人人都想富,那么怎么算富有呢?老子讲财富不是用数字来衡量的,他说:“知足者富。”

  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华丽的别墅、高档的小车,这真的很富有吗?相反,有些下岗的家庭,一个月就只有几百块钱,还要供孩子读书,就真的不富有吗?

  不一定!因为富有是不能一律用金钱来计算的,健康能用金钱计算吗?爱情能用金钱计算吗?儿女之间的感情能用金钱计算吗?而且就算有很多的钱财,若是不知足的人,永远觉得自己比不上更富有的人,老是觉得还不够富。当然“知足者富”,也并不是说越穷越好,而是你有多大本领致富就到什么档次,能在这一点上知足也就是富。

  老子还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多藏必厚亡(藏得多,丢失得也多。)”。清东陵慈禧太后的墓里陪葬物特别多,但正是她“多藏”,所以盗墓的人也马上盯住不放过,就盗挖,结果死了也不得安息啊!如果慈禧太后能看到后来这样盗挖她的墓穴,还会多藏吗?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强调,要成功,就要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举个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岁就开始做女王了,一直做到82岁,她干的事情就是结婚、生孩子,生了 9个孩子。但是在“无为”之中却是“无不为”,创造了一个神话,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她做女王不随便去发号施令。她做事情能顺其自然,而恰巧没有妨碍、干扰那“第三只看不见的手”去自由地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就又应和了老子说的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个大国和煎一条小鱼是一样的,不能胡乱折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看到这句话被感动了,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中。老子的智慧,没有国界,没有时限,只要能正确地理解与运用它,就会产生效益。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神气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0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8個笑話 頓悟8個人生道理

1、建建築
夫人對建築師說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床就會搖動。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1建築師回答說,「我來看看。」
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床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
建築師剛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
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幹什麼?」
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頓悟】
有些話是真的,卻聽上去很假;有些話是假的,卻令人無庸置疑。



2、引誘
英國紳士與法法國人同乘一個包廂,女人想引誘這個英國人,
她脫衣躺下後就抱怨身上發冷。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給了她,
她還是不停地說冷。
「我還能怎麼幫助你呢?」先生沮喪地問道。
「我小時候媽媽總是用自己的身體給我取暖。」
「小姐,這我就愛莫能助了。我總不能跳下火車去找你的媽媽吧?」

【頓悟】
善解風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風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3、調羹
麥克走進餐館,點了一份湯,服務員馬上給他端了上來。
服務員剛走開,麥克就嚷嚷起來:「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重新給他上了一個湯,他還是說:「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只好叫來經理。
經理畢恭畢敬地朝麥克點點頭,說:「先生,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
深受顧客歡迎,難道您……」
「我是說,調羹在哪裡呢?」

【頓悟】
有錯就改,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常常卻改掉正確的,留下錯誤的,結果是錯上加錯。



4、穿錯
飯廳內,一個異常謙恭的人膽怯地碰了碰另一個顧客,
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對不起,請問您是不是皮埃爾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氣,「那我沒弄錯,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頓悟】
要做到理直氣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聲下氣;
而理歪的人,卻是氣壯如牛。



5、回電
一個蘇格蘭人去倫敦,想順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卻忘了他的住址,
於是給家父發了一份電報:「您知道托馬的住址嗎?速告1
當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電:「知道。」

【頓悟】
當我們終於找到最正確的答案時,卻發現它是最無用的。



6、傷心故事
有三個人到紐約度假。他們在一座高層賓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服務員安排他們在大廳過夜。
他們商量後,決定徒步走回房間,並約定輪流說笑話、唱歌和講故事,
以減輕登樓的勞累。
笑話講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層,大家都感覺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來講個幽默故事吧。」
彼德說:「故事不長,卻令人傷心至極:我把房間的鑰匙忘在大廳了。」

【頓悟】
我們痛苦,所以幽默;我們幽默,所以快樂。



7、賣書
一個很有名的作家要來書店參觀。書店老闆受寵若驚,連忙把所有的書撤下,
全部換上作家的書。作家來到書店後,心裡非常高興,
問道:「貴店只售本人的書嗎?」
「當然不是。」書店老闆回答,「別的書銷路很好,都賣完了。」

【頓悟】
「拍馬屁」是個奇怪的詞:你像是在奉承他,又像是在侮辱他。



8、幫忙
在郵局大廳內,一位老太太走到一個中年人跟前,
客氣地說:「先生,請幫我在明信片上寫上地址好嗎?」
「當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說:「再幫我寫上一小段話,好嗎?謝謝!」
「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話寫好後,
微笑著問道:「還有什麼要幫忙的嗎?」
「嗯,還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著明信片說,
「幫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跡潦草,敬請原諒。」

【頓悟】
你若不肯幫忙,人家會恨你一個星期;如果幫得不夠完美,還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7 03: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您天天是好日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要能跳出来看自己,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自己,认识自己;不苛求自己,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因为好好生活才有希望。令你生气的人已经走的老远了,你还为他生气,何必呢?哲人康得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跳出来看自己,你不妨换个角度觉照自己,你就会认识到生活的苦、累或开心、舒坦,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感受。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再也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了。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勇敢地面对这多舛的人生,再忧伤的瘠土上寻找痛苦的成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让灵魂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作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

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自己就会在过日子中获得快乐,「天天是好日子」,心灵就会豁亮,没有困境烦恼。

话说,有位老妈妈生养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卖伞的生意人,二女儿在染坊工作.这使这位母亲天天忧愁.天晴了,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阴了,她又忧伤二女儿染坊里的衣服晾不干。她这样晴天也忧愁阴天也忧愁,不多久就白了头。一天,一位远方亲友来看她,惊讶她的衰老,问其原由,不觉好笑,那亲友说:“阴天你大女儿的伞好卖,你高兴才是,晴天你二女儿染坊生意好也该高兴才是。这样你每天都有快乐的事,天天是好日,你干嘛不捡高兴专十忧愁呢?”老妈妈换个角度想:“言之有理!”从此,她笑口常开,幸福每一天。

人的一生,总免不了磕磕碰碰,遇到不快而生气,或遇到天灾人祸而痛不欲生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是怎样去处理的呢?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这话很有哲理,它引导我们要会解脱。说到这里,我想到另一个故事:

话说,夏天的傍晚,有一美丽的少妇投河自尽,被正在河中划船的白胡子艄公救起。艄公问:“你年轻轻,为何寻短见?”“我结婚才两年,丈夫就遗弃了我,接着孩子又病死了。您说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艄公听了沉吟有顷。说:“两年前,你是怎样过日子的?”少妇说:“那时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呀……”“那时你有丈夫和孩子吗?”“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两年前去。现在你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请上岸去吧……”

话音刚落,少妇恍如作了一个梦,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便离岸走了。从此,她没有再寻短见。少妇回心转意。是因为她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从而看到一种生的曙光。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力度。在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苦难与烦恼都是自己依靠过去生活中所得到「经验」做出的错误判断,这时,我们不妨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就不会为战场失败、商场失手、情场失意而颓唐;也不会为名利加身、赞誉四起而得意忘形。换个角度看待自己,是一种突破、一种解脱、一种超越、一种高层次的淡泊宁静,从而获得自由自在的乐趣。转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 愿你天天是好日!

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事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7 03: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交在孩子手中。男人可能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婆婆说:「我的媳妇不孝顺,我真命苦!」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老板服务态度恶劣,真把我气炸了!」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

当我们容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个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一个讯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此时我们就把这一项重大的责任,托付给周围的人──即要求他们使我快乐。我们似乎承认自己无法掌控自己,只能可怜地任人摆布。这样的人使别人不喜欢接近,甚至望而生畏。

一个成熟的人能够掌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必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情绪稳定,能为自己负责,和他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

修行人教我们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被环境、物欲左右;圣经教我们要「常常喜乐,凡事包容,凡事感恩。」你的钥匙在哪里?在别人手中吗?快去把它拿回来吧!

** * * * * 快乐的源泉来自自己,而非他人!* * * * *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神气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7 03: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败哀怨,对现实不满也是无用之举,一切当以心宽化解之。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此人生岂不让人伤心透了?否。有句话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失意是一种磨炼的过程,心即使在冰冻三尺之下也不会凉的。有瑞雪兆丰年之说,雪愈大,年愈丰。

「比海更宽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心灵的视野没有藩篱,无比宽广,任你驰骋。来去自如,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如果一生无挫折,未免太单调、太无趣、太乏味。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你自己还会遇到,那就当它是横亘于面前的一块石头吧。摆正它,蹬上去!也许视野会更开阔、心胸会更豁达呢!

人很善良,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温柔给了爱人,却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有一句话很有用,叫「没什么」。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善良,或出于故作潇洒,或出于无可奈何;或是真不在意,或是别有用心。不管出于什么,谁让生活有那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果你要劝解自己,也要学着这么说。缺少阳光的日子很忧郁,你要学会说「没什么」,失去朋友的生活很寂寞,你要学会说「没什么」。自己已经很累了,需要一种真诚的谅解,说句「没什么」,对你自己,对自己疲惫的心灵。这么说着,并不是让你放纵所有的过错,只是渴求自拔;也不是决意忘怀所有的遗憾,只是拒绝沉溺。自己劝慰自己才管用。



人有同情心,见别人伤心——除了敌人和仇家——自己也不会快乐,总要上前劝一劝。劝告是出于善心,言语也很有哲理,然而听的人未必都能听得进去,听进去了也未必照此行事,因为剧痛使人麻木。有位女作家说:「我不劝任何人任何事。解铃还需系铃人,自己心上的疙瘩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方可解开,朋友的话,善良人的话都只是催化剂。自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总之,失意在所难免,权且把心放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7 03: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挫折时要怪自己没有选择好

遇到挫折,无论怎样怪别人,最终都是徒劳无益的。那么我们也只能是怪自己没有选择好,因为任何时候只怪自己,始终是最明智、正确的生活态度。

小时候,每当我们不小心摔倒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找找看是什么东西绊了脚,我们总是怪别人乱放东西,实在找不到什么还可以怪路不平。尽管那样做对于疼痛的减轻并没有直接效果,但能找到一个可以责怪的对象多少算是一种安慰,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责任。

长大后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也总是不自觉找出许多客观原因来开脱自己,实在找不到原因时就说自己的命不好。我们并不认为这样开脱自己其实是一种绝对的幼稚,因为我们总在想方设法地一次又一次欺骗自己。

有一个早几年就下海开公司的朋友近来走了「霉运」,原本蒸蒸日上的业务突然间屡屡失败,公司里多年来一直忠心耿耿跟随他左右的两个业务副总管离开了他,甚至“跳槽”到他竞争对手的公司去了。

在内外交困之中,这个朋友并没有认真、及时反省自己,反而一味地责怪过去的战友背叛了自己,因此沉湎于愤怒和伤心之中,不再相信别人,动不动就发脾气,结果是恶性循环,整个公司上下人心涣散,陷入了更大的困境。

其实公司经营上出现了问题,作为公司老总的他,理所当然首先就不可能推卸自己的失误,即使是别人背叛也首先是他用人不当,如果老是怪东怪西,把所有的过错归咎于他人,那么必将面对更大的危险。所幸的是这位朋友在家人的提醒下终于醒悟过来,开始承认自己过去各方面的失误之处,并客观总结因为自己的固执已经带来的失败和教训。

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懦弱,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还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复辙的隐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只怪自己。

只怪自己是一种解脱。因为我们不肯认错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所有自我的包袱和面子在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误之时就已经悄然放下了,他会因此变得轻松,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善于总结自己的人就会把失败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

只怪自己是一种力量,而习惯于责怪他人的人迟早招致怨恨,一个勇于律己的人无疑是高尚的,他会因此有包容整个世界的力量,让所有人钦佩其不凡的风度并乐于交往。

只怪自己是一种境界。其实就算别人真有可以谴责之处,过分地责怪也是于事无补的,生气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从自身检讨才是一条惟一可行的道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最难以战胜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对手时,实际上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07 03: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的风度

社会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小人”。怎样的人才是“君子”?君子行事光明正大、诚而有信,能够成人之美,也常常雪中送炭。《佛光菜根谭》说:“君子能用忍耐的力量处众,担当的力量负责,亲和的力量待人,禅定的力量安心。”除此,君子的特性还有四点:

第一、遇到横逆来而不怒:一般人在受了冤屈、侮辱时,常常表现得暴跳如雷。但做一个君子,当他遭遇到一些事故、横逆时,虽然也会觉得不称心、不如意;不过他不会表现在外面,他能够接受、反省、担当、处理,甚至将之视为“当然的”逆增上缘。如富楼那尊者赴蛮荒地区布教,虽遭野蛮迫害却能谦冲自省,而甘之如饴,不减弘法悲愿。

第二、遇到变故起而不惊:我们在世间求生存,对外必须忍受自然环境的困难与考验,内心也必须面对生离死别、忧悲苦恼的试炼。身为君子,当他遇到变故时,不会恐慌、惊惧,因为他平时遵守纲常纪律,待人处世慈悲正直,而且能以超然的智能,见到因缘的生灭无生与世间实相。因此一旦变故来了,他能起而不惊,临危不乱,不会因险遇而改变心情,时时泰然自若,显现出处变不惊、庄敬自强的气度。

第三、遇到非常谤而不辩:君子遇到非常的事情,如别人突然毁谤他、打击他,他都能谤而不辩,因为他明白“是非以不辩为明”,不辩才能止谤,如果辩解,反而“愈描愈黑”;谤而不辩才是君子之风。

第四、遇到苦事做而不怨:君子不论从事多辛苦、多困难的工作,都能任劳任怨、做而不怨,他不会发牢骚,更不会怨恨。因为他深知“先耕耘而后有收获”的因果,而能够“吃苦当作吃补”。他不但从血汗、劳务或人所不欲的委屈忍耐中,点滴累积个人的福德因缘,也因广结善缘而成就了自他两利、福国济人的事业。

一个君子、一个能干的人,他对于人间的各种好和不好,幸与不幸的事情,不会有太大的起伏与拣择,因为他能明白因果,具有正知正见的智能。所谓“君子的风度”有四点:

第—、遇到横逆来而不怒,
第二、遇到变故起而不惊,
第三、遇到非常谤而不辩,
第四、遇到苦事做而不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7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

一位名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每天徒步奔走在乡村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再走。可是他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样子十分奇异。他十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便有些爱不释手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人们好意地劝他:"把它扔了,你每天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他却取出那块石头,炫耀着说:"你们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说:"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的。"

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迷人。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每天总是带回一块,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建造城堡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他中意的石头都会往独轮车上装。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乐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送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维来垒造自己的城堡。

对于他的行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的偏僻住处,出现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The Ideal Palace ofCheval the Mailman)"。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倒过薛瓦勒的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1-2007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在“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与蔡国之间,

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有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就下锅煮饭,

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

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就去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

“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

“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

一些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自己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怀疚,

抱歉地说:

“我平常对颜回已经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

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

内心的自我判断,有时还会错误,

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

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

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能说是片面,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

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这个故事! 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

还是你只会从一个面, 一个点 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 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

更何况! 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 拥有高学历 高知识

但往往却过度养赖高知识 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7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说故事》 杨望远

某人很吃力地在锯一堆木头,因旧的尚未锯完,新的又送来,致愈堆愈多,不得已只有再三延长工作时间。

有人好心提醒他:「因为锯子钝了,所以效率甚差,只要将锯子磨利,即可改进日益恶化的情况。」

该人头也不回答: 「工作都忙得做不完了,那有时间磨锯子?!」

好心者仍不死心,问道:「那你何时有空磨利锯子?」

该人有气无力应道:「等我锯完这堆木头再说。」

看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在企业内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某企业总经理慨叹现有干部多不胜任,必须加强教育训练,乃责成人事单位筹办。人事单位如火如荼地赶出了课目、讲师、时程送核。结果总经理批示:目前旺季赶货,为免影响产销,宜延至淡季再办。

到了淡季,人事单位又原案送呈。孰料,总经理只批示:缓议。并末说明理由,人事单位由高阶主管心中隐约得知原意竟是:生意不好,获利衰退,那有閒钱办训练?原来,许多企业对教育训练的重视,不过是心血来潮的口号罢了,又如何能怨人才不济与不继呢?某工厂一直延误交货,但订单不但末超过产能,每月实际产量不过产能的60%多,令老板十分不满。而厂长一贯的理由为「机器故障率太高」。

老板终于按捺不住,责问厂长:「为何不彻底检修机器,降低故障率?」

厂长一副无奈状,摊手道:「赶货都来不及了,连假日都在加班,那能停机检修?」

老板质疑道:「不是可利用夜间下班时閒检修吗?」

厂长委屈道 : 「白天连加玨已累了一天…」老实说,就算白天班断然停机检修也值得。症结在有没有心根本解决交期延误的问题;否则,所有解释都是自欺欺人的藉口。

不少人为了进修,买了不少好书,也希望能静下来详细批读,故置于书柜,并下定决心:「有空时,要好好读一些书。」于是,书愈买愈多,时间却愈来愈少,永远抽不出空读书。有什么事比先磨利锯子更重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必为未来忧心

何必为未来忧心回顾今天,在短暂的路途上充满各式各样的生存事实--行动、爱与短暂无常。昨天已成梦忆,而明天则是个未知数,为现在而活吧!

有人问释尊,为何德行崇高、修身养性的人总显得如此平静与洋溢着喜悦的光芒?释尊答道:

他们不为过去的事悲伤,

他们不渴求尚未到来的事,

当下对他们而言是足够的,

因此,他们会显得喜悦洋溢。

不追求未来,

不为过去而黯然神伤,

不像砍下来的芦苇般逐渐干枯。

毋须为未来担忧

人常为自己的未来担心,有位算命的江湖术士在参观寺庙后问一位僧侣:“师父,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呢?”僧侣早已知道是怎么回事,便答道:“身为一个修道者,我们不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那算命术士看到坐在打字机旁的两位女孩,又问了她们相同的问题。由于事先女孩已无意中听到僧侣的回答,当下即表示她们也不担忧自己的未来。既然没有人愿意听他剖析命理,算命术士便怏怏地离开寺庙了。他一走后,僧侣说:“似乎你们也错失了为自己未来赢些东西的机会。”

快乐的秘诀与成功的生活均在于做现在必须做的事。毋须为过去担心,为未来忧虑,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早已消声匿迹,亦无法预测日后可能会发生的每件事,毕竟世事多变难料。然而有一刻的时间是我们有意识并可控制驾驭的,那便是“现在”。

这个道理总被世界伟大的思想家认可,认为活在过去的记忆或未来的梦想中,而错失此刻及误失良机是徒劳无益的。时光之河淙淙的流着,我们不应呆站着,眼睁睁的看成功的希望变成失败的记忆。今天是使我们的力量为人类带来建树时候。佛陀指点我们,满足可以使我们保持喜悦的心,把握此时此刻,选择完全在于己。

伟大印度诗人及剧作家卡利达沙用梵文表达把握时机的简单道理:

昨日宛如梦境,

而明日只是幻想,

然处于今日,要好好的活,

使每个昨日成为愉快的梦,

每个明日是希望和喜悦的幻想,

好好把握今日吧!

为未来烦恼

许多人一想及自己的未来,便忧心不已。倘若人学会随日常生活的情况而调整自己,是没有理由为未来担忧的。而且,也应好好利用此刻可能发生的任何情况,一个人对生命的塑造在于目前,而非依赖过去或仰仗未来,也只有此时才能决定开始或停止做任何事。无论人如何在空中建筑城堡或心中有何梦想,如果他现在不马上做点事,光说不练的话,一切都将变得毫无价值。

屈从未来的人,易被未来所玩弄。有些人一面临困境或麻烦时,习惯找算命师或占卜家,纵使有些占星士可以预测未来,然仍有太多泰然行恶的人假藉拥有预知的神力而信口开河、招摇撞骗。而会去算命的人潜意识里多少有点自虐狂,且喜欢听未来噩运将降临在他们身上,算命师很能揣测、摸清顾客的性格,并大方的告诉人们即将来临的噩运诸等可怕的情节。这些容易轻信且过于肤浅的人,为避开噩运,大花钱财于仪式、及所谓的咒语与护身符上。然而,在另一方面,若人得知会有好运,便开始把白花花的钞票投注于赌博或奖券上。不管是哪一种情形,“愚者容易失去钱财”说得一点也不假。

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人常没来由的为自己的健康、家人、收入、名声及财产烦心,他们想掌握变化万千的事物,愈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愈会对自己生活失去信心,养成自私的欲望。一个老是想改变自己生活状况的人是无法领悟何谓平静安宁的心。

相信命运的人会想:“这是上天注定的,是上帝对我的安排,因此,我必须向上帝祈祷并祈求他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于是,花许多时间去作祷告,反而忽略了自己每日应尽的责任。

假如我们相信佛,便可悟出下列的道理:此乃我前生或今生种的因,我须藉由努力行善及以冥想坚固心灵、尽力修持正行。如此一来,不愉快的影响可以减轻,而成功就更容易了。

没有一颗星星是值得信赖的,

也没有一盏领航的灯,

我们只知道要

善良、公正、正当。

勿循原路回头寻求过去的事,

珍惜尚未到来的将来。

有洞察力者可清楚看见

现今就是此处、目前,

如此的智者渴求成功,

对于任何事均不会落空或动摇。

与其浪费多馀的精力为将来担忧,不如把握此刻可以做的事以充分发挥潜能。记得,现在是过去的孩子、未来的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1-2007 03: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的价值

安详、明亮的月光洒向平静的海面。

但空中突然响起了枪炮的轰鸣,海水成腥的气息立刻被硝烟的辛辣所中和。折断的桅杆、圆木和风帆的碎片漂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拼命挣扎的人们。

其中一条船上的枪炮突然静了下来——这条船的帆已经没了,桅杆也只剩下了参差的杆子。在水面以下的船体已经裂开。它的船长是不是已经决定投降了?毕竟他能有的选择只是一条沉船和葬身海底。他或许认为该投降了。

另外一条船的船长注意到了这突然的平静。投降了吗?他想着,
如果他们已经弃械的话,他们的舰旗应该已经降下来了。但是透过烟雾看不清他们在做什么。因此他朝对面的船喊了过去:“你们降旗了吗?”

从那正在碎裂的船上传来了回答,充满了挑战:“我还没开始战斗呢!”

那是约翰·保罗·琼斯, 美国海军的英雄。他远远不是要承认失败,他在想着进攻的新计划。

因为他自己的船正在下沉, 他取胜的唯一办法就是登上对方的船。在英国人的船上与之作战!  

慢慢地他把自己那艘已经难以驾驭的船靠近了敌船。船帆刮了下船帆, 然后又滑开了。保罗·琼斯的船试了几次要靠牢敌船, 但都没有成功。然后,
很巧的, 他的船只的锚钩钩住了对方船上的铁链。抓到敌人了!很快水兵们就熟练地把两条船用绳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到他们的船上去! 到他们的船上去!”约翰大喊。这些勇敢的美国水兵游到了对方的船上——开始了战斗。

很快, 唯一幸存的英舰的船长降下了自己的旗帜,
而约翰和他英勇的士兵们则成了英舰“萨拉匹斯”号的主人。当他们驾船离开时。他们自己的那条无望的船, 慢慢地沉没了。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远比我们自己所认为的更能够坚持。如果不是因为坚持,
约翰不会驾着萨拉匹斯回国而很可能已经和他的船一起葬身海底了,或者已被英军抓获, 被作为海盗在桅杆上绞死。

我们都很能坚持——但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这种坚持。在两个人当中,一个聪明, 但不甚坚持:另一个只是一般聪明,
但却极能坚持。第二个人取得巨大成就的可能性肯定要比第一个大得多——无论是在科学、艺术还是商业领域。均衡的法则总是偏爱那些执著的人。坚持是一个人生命意志的表达。如果最初你没有成功,
就用不同的方法再试一次。我们或许可以借助这一力量来排除障碍、取得自由或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8:53 PM , Processed in 0.14882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