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844|回复: 31

关于 “入静” 和 “入定”的体验和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7-2010 08: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练习静坐的习惯。

在静坐中, 只要认真练习, 很多人都能够进入 ”入静“ 的气功状态,但是对于不是真正四大皆空的的修行人而言, "入定" 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每当我静坐进入 “入静”的状态,  心中就好像静止不动的死水那样,丝毫无涟漪,也没有任何的杂念。 但是对于外界的反应, 却是比平时更为清晰,如果外面下着大雨, 雨点滴每一滴都听得很清晰, 体内的内气的运转也变得更为清晰。

在我10次的静坐中,都有最少5,6次都能够进入入静的状态,但是对于 “入定” 而言,我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是入定,100次里面只能有半次到一次大约 “几秒种” 的入定体验 (如果那算是入定的话)。 有时候当我在静坐时,会有开一些冥想的音乐,当进入 “入定”的时候, 脑袋会完全失去对于外界的反应, 就好象昏沉有睡意打盹了那样。 但是通常静坐到一半睡意来袭打盹的时候, 脑袋这时候的意识一定是浑浊不清的, 甚至带有杂念。 但是当“入定” 的时候, 意识虽然和外界失去了联络 (听不到正在播放的冥想音乐了),但是我却很肯定神识却是异常的清晰(没有睡意),而且也毫无杂念。 当我重新有了意识到时候,这时候冥想音乐已经从track1的音乐来到track 2的音乐了。 当然,如果这真的是入定,那也是非常浅层几秒钟的入定而已。 (不知道有那位前辈可以给些意见?)

在一些佛教宗教的论坛里,过于讨论或强调静坐或禅坐时候的各种不可思议的体验的时候,时常会被人加上 “邪见”的帽子。当然,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必理会这些禁忌,大家在静坐中有什么体验的话, 也不妨拿出来讨论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7-2010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浅见,无论佛教,道教,不赞同追求这些体验,那是有原因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尽相同,错误的引导会造成很多问题,倒不如当作没体验到,没看到,没听到.

我打个比喻,当你体验到入静或入定的感觉时,感觉是很舒适的,也因此会造成你会去追求这感觉,结果其实会越练越歪的.

心无杂念是最简单的,套句佛家的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练习气功最好时常记得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7-2010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18-7-2010 02:39 AM 编辑

禅修或静坐,的确需要一个导师在旁边指导, 才不会进入误区。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缘分能够有资深的导师在旁边指路, 好像我,一路来都是自己摸索的。但幸好到今天都还没有出过什么乱子。

至于境界和体验的问题, 除了导师的指引, 其实到最后还是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功力来判断是悟境还是魔境。 其实静坐中的体验,首先当然要明白很多时候是幻境,但是这并不代表拿出来讨论就是一种 “禁忌”,就以道家内丹术来说,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等步骤, 都是一些很具体的修炼方式, 而且每一个步骤的练习, 会有产生什么的体验,虽然在很多丹经上都描述得很抽象, 但是确实是把其中的体验和经验给记录下来了,也成为了许多修炼者一个很宝贵的参考。 当然, 没有真正的导师在旁边指导, 单靠几本丹书自己来修炼,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容易误解其中的含义而出岔子。

在静坐或修炼中产生境界的时候, 真正最好的方法, 其实并不是好像鸵鸟把头埋在沙里那样假假没有看见, 而是应该要顺其自然, 平常心来看待, 它来,就让它来, 它不来,也罢, 它要离去, 就让它去, 这和气功里通大小周天的时候 “忽助忽忘”的道理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7-2010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前辈介绍我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好像睡觉去但保留一些意志。
但如果睡眠不足或劳累都很容易睡觉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0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坐时候的状态可以分为alpha, theta 和 delta

就以睡眠的状态来说 :
Alpha 8Hz - 14Hz 放鬆狀態但是仍然活躍
Theta 4Hz - 8Hz 有睡意(也就是睡眠的第一階段)
Delta 0.5Hz - 5Hz 深度睡眠


在静坐的时候, 如果进入了 “入静” 的状态, 就是出于一种alpha波的状态, 当进入了“入定” 的状态, 就是进入一种theta波的的状态, 而 delta 波是深度入定的状态。

就以人脑的alpha, theta, delta 波来看, 其实 “入静” 就是一种极度放松的状态, 而 “入定” 其实就是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一种状态, 虽然在睡眠状态但却能够有神识。而在delta状态下的深度入定, 就应该是和“冬眠” 那样没有分别了,所有的身体需求都在最低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7-2010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浅见,无论佛教,道教,不赞同追求这些体验,那是有原因的,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尽相同,错误的引导会造成很 ...
lenz 发表于 18-7-2010 12:17 AM



我非常喜爱这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入静感觉如鱼得水,没时间限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8-2010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练习静坐的习惯。

但是当“入定” 的时候, 意识虽然和外界失去了联络 (听不到正在播放的冥想音乐了),但是我却很肯定神识却是异常的清晰(没有睡意),而且也毫无杂念。 当我重新有了意识到时候,这时候冥想音乐已经从track1的音乐来到track 2的音乐了。 当然,如果这真的是入定,那也是非常浅层几秒钟的入定而已。 (不知道有那位前辈可以给些意见?)
weisely 发表于 17-7-2010 08:04 PM


我也会欸。。。我以为那是睡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8-2010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the_wanderer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828438&extra=page%3D1&page=7
   
入静了!
不是睡着!
有气运行全身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8-2010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觉时脑袋是胡思乱想,所以会做梦。
入静时脑袋是一片空白,像发白日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0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利用睡前,来进入状态,是不是比较容易?静坐是不是一定要坐着,躺着可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8-2010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利用睡前,来进入状态,是不是比较容易?静坐是不是一定要坐着,躺着可以吗?
zero0tan 发表于 26-8-2010 12:12 PM



    我是躺着的。即使坐着,最后还是会躺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10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躺着的。即使坐着,最后还是会躺下。
the_wanderer 发表于 30-8-2010 12:17 AM



    坐着,最后还是躺下,为什么?也跟我一样坐着静不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10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利用睡前,来进入状态,是不是比较容易?静坐是不是一定要坐着,躺着可以吗?
zero0tan 发表于 26-8-2010 12:12 PM

我有坐着及躺着静坐,着不过目的和效果都不一样.
坐着是为了调息入静;
躺着是为了调息入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10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阵子,坐禅时,一度感到四周特别宁静,视乎时间凝集过来,头脑后顶产生了一道光芒。
这是什么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9-2010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一阵子,坐禅时,一度感到四周特别宁静,视乎时间凝集过来,头脑后顶产生了一道光芒。
这是什么现象
牛呵迪 发表于 13-9-2010 02:21 PM



眉心轮, 或者果松体(pineal gland)  开始在启动着 ? 大多数为紫蓝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0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眉心轮, 或者果松体(pineal gland)

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9-2010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15-9-2010 10:49 PM 编辑
眉心轮, 或者果松体(pineal gland)

是什么??
牛呵迪 发表于 15-9-2010 05:15 PM


   

松果体(pineal gland)

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小体。为长5~8mm,宽为3~5mm的灰红色椭圆形小体,重120~200mg,位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脑上腺(epiphysis),其一端借细柄与第三脑室顶相连,第三脑室凸向柄内形成松果体隐窝。














瑜伽七轮脉图



眉心轮就是七个轮脉中的第六脉, 位于眉毛间。 相对颜色为紫蓝色, 也就是所谓的third eye chakra.

如果你静坐冥想注重是对于七个轮脉的的练习, 冥想的时候, 对于每个轮脉, 都会有相对的光的出现。 而如果是眉心轮的话, 就是紫蓝光。 不知道你看到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说眉心轮是第三眼的 “穴道”, 那么 “松果体” 就是那只第三眼了。 有关于松果体的功能, 现在科学家也都还在研究当中。

之前我也有一段时间静坐到心无杂念的时候, 有一团接近深蓝色那样的光团凝聚在眉心间。 但是现在就没有了, 我也不再刻意去追求。  当眼前有境界出现的时候, 虽然我们不应该好象鸵鸟那样, 去逃避这些境界或者不敢跟别人分享, 但是, 我们也不应该去刻意追求眼前会有什么光什么光会出现的。 刻意去追求境界, 或者刻意去逃避境界的产生, 都是不正确的。 就算有光出现, 那也是眉心轮刚刚才开始被 “启动” 而已, 要走的路, 还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10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果体(pineal gland)

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小体。为长5~8mm,宽为 ...
weisely 发表于 15-9-2010 10:02 PM

师兄,如果经常追求类似的境界,会不会走火入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9-2010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16-9-2010 12:53 PM 编辑
师兄,如果经常追求类似的境界,会不会走火入魔?
hoko 发表于 16-9-2010 12:06 PM




“走火” 和 “入魔”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

“走火” 是指练功出偏差,伤到了身体。 其实不管练什么样的气功, 都会有出偏的机会。

“入魔” 是指偏离了练功原本的目的。

我个人认为, 入魔还是不入魔, 其实本来就在于你练功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练功原来的目的只是为了健身养生, 但是到最后却一直跑去搞神仙修炼的东西,这又算不算是入魔了呢 ?    有的人, 本来就是为了要搞神通, 和通灵之类的功能, 而跑去练功的, 当然就会在练功的时候, 拼命去追求各种功能和境界。  当然在世俗的眼光中, 这种练法不入流, 是走火入魔的现象,  但是人各有志,实在勉强不得。

再说, 不同的功法心得, 也有各自的练功法门, 实在是很难说是不是 “入魔”。 别的不说, 就拿道家的内丹术来说, 道家的丹道主张修炼 “阳神”, 以达到 “身外身” 的神仙境界。 对于修炼道家功的人来说, 这是一种上乘和能够得道的真功夫。  但是对于佛家来说, 修炼阳神, 其实就是 “我执” 的现象, 因为无法放下形体, 无法看破空相, 不能入道。 所以对于佛家来说, 拼命去追求练内丹, 修炼阳神, 本身就是一种 “走火入魔” 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10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火” 和 “入魔”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

“走火” 是指练功出偏差,伤到了身体 ...
weisely 发表于 16-9-2010 12:52 PM

感谢师兄解答!
我是有看过有位朋友打坐后而精神错乱,所以有感而发.
有些人可能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而去追求某些冥想世界,那是危险的.

我本身是跟一位出家师父禅修,做慈悲观.
在我看来,气功打坐会比较容易入静(不过最好有师傅教导);
禅修就比较容易入定,不过需要更长的时间.

入静或入定对我都不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12:41 AM , Processed in 0.15142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