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魏家祥出示教育部指南,證實巴生高級中學(SMK Tinggi Klang)校方關閉校內非回教的宗教學會,乃是錯誤的做法。
“只要是對學生有益的宗教學會都受到政府鼓勵,大馬學校設立非回教團體早有先例,不是一項大問題,我已指示雪州教育局去糾正有關學校的錯誤。”
他強調,前教育總監拿督蘇古阿都拉曾在2000年12月16日發出一項指南,釐清國內學校有權力開辦非回教宗教學會,現有的宗教學會可繼續運作,新學校或新開辦的非回教學會則需要向各州教育局申開辦。
興都基督佛學會被關閉
他說,有關中學可能對教育部指南的解讀出現不協調,“那是教育部一早定下的指南,我不明白事隔10年後,再度發生這種錯誤。”
今日(週二,7月13日),魏家祥出席大馬蜆殼獎學金頒發儀式後,在記者會上,如此回答記者提問。
早前,《太陽報》副總編輯納德斯瓦倫的評論指出,巴生高級中學在上週學校週會中宣佈立即解散興都教會、佛學會和基督教團契3個學生課外活動團體,而這是直接受到雪州教育局指示。
魏家祥稱,他剛向教育部總監阿里慕丁及雪州教育局局長查里阿茲瞭解情況,並確定學校容許非回教學會的存在,一切照常運作。
他說,學校關閉或阻止非回教團體是不對的行為,日後校內再發生類似問題,可直接咨詢州教育局。
光明日報‧2010.07.13
http://guangming.com.my/node/77901?tid=7
=========================================================
the sun 副总编辑的文章 http://www.sun2surf.com/article.cfm?id=49263
=========================================================
鄭丁賢‧小拿破崙
2010-07-14 19:10
問題解決了!噢……,是嗎?
巴生高級中學的佛教學會、基督教學會、興都教學會,在兩星期前,遭到校方和州教育局勒令關閉。
理由是:非回教的學會,不准在校內成立。
(然而,這3個非回教學會,在此校已經存在了40年。)
事情發生後,家長投訴媒體,才曝了光。
再一次,副教長魏家祥著手處理,發現這不是教育部的政策,而是校長和州教育局官員“錯誤”的指示。
於是,教育部下令恢復這3個非回教學會。
燃燒中的火藥引信熄滅,學生和家長的憂慮不滿獲得解除,歡樂重回巴生高級中學,大馬再次證明族群和宗教和諧。
表面似乎是如此,仔細想想,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
一、校方和教育局官員是“糊塗”?還是“蓄意”?
二、如果問題沒有被踢爆,這3個非回教學會是否從此消失?
三、其它學校是否也遭遇同樣情況?
四、對學生是否產生陰影?對社會是否不良示範?
五、教育部是否有明確的非回教學會政策?
六、能否確保日後不再發生這種事?
讓我們重溫巴生高級中學的事件:
――新到任的校長,重新審核校內學會,認為非回教學會的地位“有問題”,於是致函州教育局詢問。
――州教育局官員回信,指非回教學會不符合規定。
――校方迅速關閉這3個學會。
大家不免要問說,能夠擔任校長和教育局高官,至少要有正常的智商,適當的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社會經驗。
這3個要求,應該很基本。
既然如此,怎麼會不知道這是一個敏感課題?為何不考慮這3個學會已經有40年歷史,有其存在的合法和合理性?為何會“錯誤理解”教育部的規定?
如果真的缺乏能力和判斷力,至少該問一問別人,而不是走偏鋒,獨斷獨行。
也有可能,這位校長和教育部官員,是活在單元主義,偏執自大的小拿破崙,他們不能接受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族群,多種宗教並存的國家,也抗拒國民中學是全民的學校。
這種類型的國人很多;心態上,大家也必須接受他們的存在。但是,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不能不請他們離開公共服務界,尤其是教育領域。
這不是要懲罰或報復他們,而只是要表達政府的公正態度,宣示國家尊重多元文化的立場,以及給社會一個良好示範。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2010.07.14
=====================================================================
没错,最近炒到沸沸扬扬的就是我的学校
要什么详情可以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