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274|回复: 13

一心不乱的故事,很有启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7-2010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m_missing 于 9-7-2010 11:35 PM 编辑

一心不乱的故事,很有启发

20100609吉祥法师的博客


从前有个国王,他看见出家人整天没有事做,只是不断的念佛,觉得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道:我听说修行的人,必须刻苦,方能成就道果,你们整天清闲没有做事,只是念佛,那里会有成就?那出家人说:修行并不在刻苦不刻苦,而是在生死的心切不切;出家人虽然整天清闲,只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他求了脱生死的心很切;因为生死心切,所以虽整天六根对境,但他眼不见美丽的色相,耳不听宛转的声音,鼻不嗅芬芳的香气,舌不尝可口的美味,身没有适意的感触,意不起胡思与乱想。


国王听了这些道理,将信将疑,他对出家人说:你的话虽然说得有理,但是你能够用事实来证明你的话吗?出家人说:可以!请国王明天派两班能歌善舞的宫娥彩女,一班在东街跑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外从监牢里面放出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拿一个罐子盛满着油,叫他小心拜着;告诉他说:你的罪本来是判死刑的,现在给你一个求生的机会,你捧着这一罐油,绕过街道一周回来,如果罐里油没有倾溢出来,就赦你无罪。此外,又命令四名兵士,拿着大刀随行,吩咐他们说:注意那犯人手上所捧的油,如果油在那里倾出,就在那里立刻斩首。大王这样一试,便能得到证明了。


到了第二天,国王照出家人的指示去做,那犯人心里想: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必须一心专注这罐油,不可让它溢出。果然,那犯人绕过了东西街道一周,丝毫不敢疏忽,手上所捧的油,一点也没有溢出来;回到国王的地方,国王实现诺言,赦他无罪。那出家人请国王问那犯人绕街一周的所见所闻。国王就问犯人:你在东街所看到的东西,什么最好看?犯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没有看到!国王又说:你在西街所听到的声音,什么最好听?犯人答道:大王!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国王骂犯人说:你胡说八道!东街彩女跳舞,西街彩女唱歌,你既不是瞎子,又不是聋子,那里会不见不闻?犯人答道:大王!今天是我生死的关头,我一心只顾着这罐油,那里还有心去看跳舞去听唱歌呢?所以绕过了街道一周,真的是不见不闻。国王听了这些话,才领悟到那出家人所说的话,一点也没有差错!念佛的人,因为生死心切,虽然六根对境,不被六尘所迷,等於不见不闻,这是事实。


各位!我们念佛的人,每个人能够像那犯人的生死心切,对外境不见不闻,那样的念佛,才是真正的专心。专心念佛,就一定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了。


要知道,光阴迅速生命无常,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一息不来便成隔世;切勿磋跎岁月,应该要把生死大事,常常记在心头,那么,你就会不怠不惰,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0-7-2010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如此

謝謝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6: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说:看是看,听是听
但不是要我们不见不闻,不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11-2010 11:26 AM 编辑

自心不能了脱生死的因缘环节是因为心识中 有我执,有我见 等见思惑 所以中道智慧涌现不出来
了脱生死不是说了脱生死轮回,而是说了脱六恶道的无明轮回 ,上升到四圣道(。。, 菩萨,佛)的智慧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脱生死不是说了脱生死轮回,而是说了脱六恶道的无明轮回 ,上升到四圣道(。。, 菩萨,佛)的智慧修行
---------------
你是说佛也要轮回?? 邪见..
你是菩萨吗? 你觉悟了?? 还是鹦鹉学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11-2010 12:32 PM 编辑

回复 5# 三法印

你不知大乘十法界的学理,就不用乱说
- 在十法界学理【四聖】 是指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成就佛身有大自在,能自由进出各十界以渡众生, 大成就的菩薩也能以大愿力乘愿再来十界以渡众生

这是大乘教法,你可能不懂
在这边,聲聞是指聲聞修習四諦法而得證聖果。聲聞極果為阿羅漢。
你可能还不在聲聞级,可能算是凡人在学聲聞教吧


十法界

【前言】
  十法界分為四聖與六凡,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聖者的果位,乃聖者之悟界;六凡則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及地獄等六界,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輪迴的世界。
  
四聖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間,最究竟圓滿的聖者,度眾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是出世聖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薩
  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菩薩發大慈悲心,除了轉化自己的煩惱,並廣修六度萬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漸圓滿一切功德。
三、緣覺
  又稱「辟支佛」,分為二種:一種是生於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修證成道,稱為「緣覺」;另一種是生於無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觀自心、外境的變遷而悟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證到緣覺果,稱為「獨覺」。
四、聲聞
  聲聞修習四諦法而得證聖果。聲聞極果為阿羅漢,羅漢含有三義:一、殺賊義,謂殺盡煩惱賊。二、應供義,謂已斷盡三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三、不生義,謂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眾生,沉淪三界之內,由其所造作之罪業不同,因而輪迴六道當中。六道有善惡之別,天、人、阿修羅屬於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屬於三惡道,亦稱三塗,即血塗、刀塗、火塗。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謂十善即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言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行貪、瞋、癡。若修十善,又修四禪八定,將來所感的果報,即是在色界天和無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來世得生為人。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受上品五戒,則大富大貴,若只持少分戒,雖得人身,卻感貧窮或六根不具的果報。由於每一個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將來所得的果報就有貧富、壽夭、智愚、美醜、高矮……等不同。
三、阿修羅
  過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種種善事時,心存瞋恚、傲慢……等惡念,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遂感修羅的果報。
四、畜生
  眾生因貪欲癡想心,造作下品十惡,而感畜生的果報。畜生道常為他所宰殺,或彼此弱肉強食,互相殘害,故又稱為「血塗」。
五、餓鬼
  若慳貪不捨,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惡事,造諸惡業,則感餓鬼的果報。餓鬼道又有勝劣之別,有福者為神,無福者常在飢餓當中,經常受刀杖驅逼之苦,稱為「刀塗」。
六、地獄
  六道當中,地獄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惡、謗法破戒,皆招感地獄果報。在地獄當中,隨個人業力所感,苦報與壽命各不相同。地獄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地獄道眾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稱為「火塗」。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於遊樂,修羅道雖有天之福卻瞋心重,三惡道多苦難、多愚癡,故此五道皆難修行;惟有人道,苦樂參半,智慧較高,最適宜修道。

【結論】
  十法界不離吾人當前這一念心,悟者為聖,迷者為凡,所謂「三點似星相,橫勾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它」,每起一念,即落一道。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能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從善如流,依聖者之路,從因上努力,人生必定愈來愈光明,終而超凡入聖,果證菩提。

【註解】
  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11-2010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9-11-2010 02:23 PM 编辑

清池:了脱生死不是说了脱生死轮回,而是说了脱六恶道的无明轮回

依经:【四聖】 是指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就是"了脱生死轮回", 不来出生六道(天, 修罗, 人, 恶鬼, 畜生, 地狱).  

了脱生死不是说了脱生死轮回--错解
不復往返六道,就是永远不来天,人等道...  话说"不復往返六道", 不过人都以为菩萨往返六道渡众生, 那是自相矛盾??
所以只能说佛、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而菩薩未證解脫聖果往返六道为渡众生...那较样就合理
---------------

四圣是四種聖人但不是四圣道, 既然是聖人不用修行(道), 所以没有四圣道,

佛还有修佛道???
有菩萨道和佛道之说--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11-2010 02:42 PM 编辑

回三法印,你要看清楚一点。。。

我们是在谈十法界, 界是指心境,心界
四圣是指四种佛教圣人的心界

这和六道是互具的。
如佛陀在世时,他的心界是佛界
但他的物理身体是在人世间上。
佛时的亲第子也一样,他们的心界是声闻界的阿罗汉
但他们的物理身体也是在人世间上。

六恶道生死轮回- 是指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恶业力,一直在这六恶道内不能控制的生死轮回。

但佛教圣人的心质以得解脱了,不会这样的无控制的在六恶道生死轮回。
他们(佛菩萨)有大自在身,能自由自在的在各道进入渡他人。


还有一点,在座的修佛第子,不管是在学声闻的,还是学菩萨的,
严格的说都只是在人道上在习声闻道和在习菩萨道,心境/心界若还没解脱当儿,很多时候是还在六道的心境/心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1-2010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s123 于 9-11-2010 03:38 PM 编辑

回复 8# 清池


   
他们(佛菩萨)有大自在身,能自由自在的在各道进入渡他人


这是新兴教派的说法!
比印度初期佛教十八部派的说法更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9-11-2010 05:04 PM 编辑

经:【四聖】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
清池:他们(菩萨)有大自在身,能自由自在的在"各道进入"渡他人。

难到清池不明白"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的意义, 又说在"各道进入"渡他人??

清池爱用经, 而自己后来又反其说, 这种人真是怪载....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代的天台大师就是讲十法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清池


    你说旳是对的!
    那绝不是佛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cks123

奇了,人家楼主是以大乘经出题,我也以大乘教理回应,人家也不说什么,你的杂声是为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0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s123 于 9-11-2010 04:14 PM 编辑

回复 13# 清池


    希望你能像KALAMA 人一样!
    醒醒吧!
   清池BOLE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8-2025 08:32 PM , Processed in 0.14080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