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里昱 于 3-2-2010 07:43 AM 编辑
“总领事”既是中国政府在北婆罗洲最高的代表。
【聯合報╱記者江良誠 /南投縣報導】
| 2010.01.22 05:29 am |
|
|
中国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不受日軍威脅利誘,慘遭殺害殉國,當地華僑感念他維護僑胞權益,特別設立卓領事紀念碑。卓以定說,伯父為國捐軀,希望政府能將他入祀忠烈祠,讓英魂異域來歸。
卓還來犧牲時年僅三十四歲,他是燕京大學高材生,曾留學法國,精通五國語言。投入外交工作,他展露長才,獲得北婆羅洲僑胞的擁戴。
當時日軍因為卓還來精通日語,且學識淵博,很想將他納入旗下,甚至承諾他返國擔任汪精衛政權高官,但卓還來始終堅持他是中華民國外交官。擔任俘虜監視員的柯景星說:「卓領事忠勇愛國,不管日軍怎麼威脅利誘,他都不被打動,我敬佩他。」
二次大戰末期,日軍逐漸露出敗相,俘虜營守備放鬆。當地華僑想營救卓還來,但卓還來認為,他獨自脫身,可能引起日軍報復,他身繫十萬僑胞安危,因此拒絕營救計畫。未料,日軍竟不懼殺害外交官的惡名,殘殺卓還來。
兩年後,政府派專機將卓還來遺骸迎奉南京,連同在菲律賓殉難的楊光泩等八名外交官,安葬於南京菊花臺。北婆羅洲的華僑感念卓還來,主動在山打根設立「卓領事暨同難四人紀念碑」。
卓以定說,因中共奪下政權,伯父的忠勇事蹟在大陸數十年沒人敢提,直到近幾年才不再成為禁忌,她希望政府也能重視伯父為國犧牲的事蹟。
作家李展平也說,曾經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葬身拉包爾的日軍俘虜營,去年消息曝光後,政府派人將海外荒塚迎靈回台灣;對海外殉國的「中華民國外交官」,也應讓他入祀忠烈祠,得到國人的敬意。
|
旅美女子跨海了父遗愿:65年前受助 65年后谢恩 2010年1月22日 09: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选稿:唐漪薇

这张照片是卓还来(左一)派驻北婆罗洲领事前,和妻子赵世平(左六)、一双子女及弟弟等在上海合影。 
旅居美国的卓以定(中)终于找到卓家的恩人,她亲向已九十高龄的柯景星(右)道谢,对她而言这是一趟六十五年的感恩之旅。
东方网1月22日消息:“阿伯,我们找你找了六十年!”旅美多年的卓以定21日专程到彰化县,向高龄90岁的恩人柯景星道谢,情绪激动。65年前,当时中华民国政府驻北婆罗洲领事卓还来遭日军杀害,妻子及年幼的一儿一女都被监禁,监视俘虏的台籍士兵柯景星偷偷拿鸡蛋接济,保全遗孤。
“卓还来是我的伯父,我终于见到救伯父一家的恩人,也了了父亲的遗愿。”卓以定说,虽然战后人事全非,但卓家没有忘记当时帮助他们的“台湾兵”。
她说,二次大战接近尾声时,日军占领北婆罗洲,伯父一家四口都被送到俘虏营,伯母赵世平营养不良,无法哺育襁褓中的儿子卓以强;柯景星不忍,和其它台湾兵经常拿食物接济,“柯景星更省下自己配给的鸡蛋、牛奶送给伯母”。
1945年7月6日,卓还来坚持不被日军吸收,投入汪精卫政府,惨遭日军杀害。赵世平母子回到大陆,一直不忘柯景星的恩情。
卓以定说,伯父为国牺牲,父亲卓贶来感到相当光荣,1949年赴台在台大外文系任教,一心寻找恩人;赵世平曾抄下柯景星在台湾的地址,但光复后台湾地名重编,父亲曾到彰化查访,始终无功而返。
“父亲去年病逝,临终前念念不忘,但人海茫茫,不知从何找起?”卓以定说,幸好报道文学作家李展平花了多年工夫,采访当年的台籍战俘监视员,写下《前进婆罗洲》、《战火纹身的监视员》,柯景星仍清楚记得当年曾帮过“领事夫人”。
卓以定后来兴奋的找到恩人,终于踏上这条65年的感恩之旅。
定居休斯敦的她,驱车到彰化县和美镇乡下,不断合掌向柯景星道谢。另名台籍监视员85岁的周庆丰,也赶来相会,两位老人看着卓还来一家的照片,不胜欷嘘。
卓以定说,伯母赵世平高龄96岁,全身瘫痪无法行动,目前定居洛杉矶,得知找到帮助她的“台湾兵”,相当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