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一个人在密林里面登山那样,登山者即使诚实,也很难确定自己到底在山的哪一个阶段。或者他们能够看到顶,而知道自己还没有登到山顶,或者他们能够看到底,就知道自己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在坚持正定的时候,他们也想自我印证自己处于哪一个阶段,不过多数了知,相当多人无法有效确定。而确定是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持续正定,关键在于坚持三昧。坚持三昧,即为正道。精进于正定,未得能得,已得者增进。在四阿含里面,有多篇经文说明禅定的方式和境界,那就是正道。看那些经文就已足够。禅定层次高低,在于信心,决意,坚持和专注。
在二禅最大的喜后,对于这个带有压迫式的喜产生了厌离心,在舍去喜的途中,会不断进入用想舍喜,想心一起,喜受即退的道路。这不是正道。在想心一起,喜受即退,而又让自己复入初禅,进入二禅,再舍二禅之喜。用专注意念,若生念头则注意出入息方法镇定自己。逐渐喜受消退,这时候喜受消失,身心只有乐受。而由于缺乏喜受,则更能感受到乐受。这个乐不是初禅离欲的乐,也不是二禅定中起踊跃的乐,而是三禅的妙乐。在妙乐中,由于喜受消失,人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喜的感受上面,人的意识开始清醒,清醒,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想心很多,所以在这澄清清醒状态,容易生起想心,而导致退出三禅。如果从三禅退出,则复入初禅,进入二禅,复进入三禅。久习则成就三禅而住。
在三禅的妙乐后,对于乐受起了厌离心,这时候,内心生起一念,当追求不苦不乐的绝对镇静状态。这个禅定需要很长的时间(3-4小时,开始者连续几天必须处于长时间禅定状态,收摄一心,在日常生活也不策划未来,不忧愁过去,不想当前事)去进入。如果常修四禅的人,能够于肢体活动状态中进入,而且进入四禅速度很快,就如同对初禅熟悉者,能很快离生喜乐。
对于初学者来说,四禅需要相当久的坐禅时间去进入,这中间一样,需要经历禅定中所经历的身体不适,劳累,昏睡的过程。必须克服这些过程才能进入四禅。这些都不是成就四禅的主要障碍。四禅如同其余三禅那样,每一个禅定,都有不同的感受。而正因为很多人因为这些感受,错误以为这是错误路径,而导致他们停止了正定,而住于那个境界不再前进。
在进入三禅后,想心已经越来越少生起,由于舍去了喜,而处于澄清,觉醒,一心,妙乐的状态。由于已经不再摆注意力在乐,不追求乐,而舍去乐受,将会导致处于更澄清,觉醒,一心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意念是摆在眼的时候,心里有我要看东西的微细念生起,在黑暗室里面则能够好像白天那样看东西,这不是说黑暗室的东西变得好像白天的颜色,而是那时候,会发觉到东西其实有它自己的颜色。如果心里生俗想,日常想,我要看前面那个东西,要看清楚一点,日常生活就靠近去看,而这时候要看的东西会变得好像显微镜看的那样,如果看的是手帕,则手帕上的纤维结构,种种小虫都看得清楚。如果意念是摆在耳朵的时候,突然外面有马路汽车声音,念头生起,那是汽车声音?而生起俗念,和往常习性那样,去注意听,这时候听到的声音就如同置身于汽车行驶声中,马路正中间那样。
如果心生念头,不知道那人内心如何,想知道,这时候己心就了知他心,如同他心,但是感受却是观察的确实了知,而不是感受的确实了知。广修这个状态,能够明了众生的想法和情绪状态。
意念放在哪里,那一方面就没有限制。
这时候,心容易起想,我是否是产生幻觉?我是否是获得神通?这是否就是书本上说的天眼清净,天耳清净?这是否就是四禅境界?想心一起,四禅即退,这时候,就必须从初禅起,复入二禅,再进三禅,以至居于非苦非乐的四禅。
由于在四禅里面,心已脱离了身体的束缚,就如同昏睡的骑马人丛昏睡中起,调御野马,最终成功调御野马,指示野马往东,野马就挪一挪往东,指示野马往西,则野马挪一挪往西。
在四禅状态中,一心就是正定,这时候出入息已经变得细微,甚至专注于非苦非乐的正受,而忽略了注意出入息,如果想心一起,依然注意出入息收摄念头。收摄放在眼的意念,这样就不会看到东西,分散注意力,生世俗的想心而引发退禅,收摄诸根意念,专注正定。久而成就四禅而住。
在修习四禅中,由于会有不同的体验,而产生很多疑惑和想心,往往会导致退出四禅状态。在四禅中,如果不具备正见者,很容易沉迷在试验自己的能力,尝试观看其余众生,验证世间所学是否正确,由于定力不深,往往疑惑一起就会退出四禅。
修习禅定的目的,就是脱离束缚,帮助脱离束缚。不断思考刚才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就是增加束缚而不是脱离束缚。
在此基础上,如果广修四神足,能够使用各种神通。前提是定慧均等。因为世俗的人开始进入四禅的时候,往往慧大于定,很难维持自己的定力,自然也无法维持因为四禅定力引发的各种神通。
进入初禅,不是为了享受初禅喜乐,而于初禅喜乐中思考东西。
进入二禅,不是为了享受二禅喜乐,而于二禅中思考东西。
进入三禅,不是为了享受三禅妙乐,而于三禅中思考东西。
进入四禅,不是为了享受四禅非苦非乐之境界,而于四禅中意念于种种处思考东西。如同前三禅,如果在前三禅中不专注于正定,势必退出禅定,并且无法精进更上层次。
最后,用杂阿含第407经共勉之。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思惟世间而思惟
尔时。世尊知诸比丘心之所念。往诣食堂。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间思惟。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不顺涅盘。汝等当正思惟。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所以者何。如此思惟则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过去世时。有一士夫出王舍城。于拘絺罗池侧正坐。思惟世间思惟。当思惟时。见四种军。象军.马军.车军.步军。无量无数。皆悉入于一藕孔中。见已。作是念。我狂失性。世间所无。而今见之。尔时。去池不远。更有大众一处聚集。时。彼士夫诣大众所语言。诸人。我今发狂。我今失性。世间所无。而我今见。如上广说。时。彼大众皆谓士夫狂发失性。世间所无。而彼见之
佛告比丘。然彼士夫非狂失性。所见真实。所以者何。尔时。去拘絺罗池不远。有诸天阿修罗兴四种军。战于空中。时。诸天得胜。阿修罗军败。退入彼池一藕孔中。是故。比丘。汝等慎莫思惟世间。所以者何。世间思惟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非智.非觉。非正向涅盘。当思惟四圣谛。何等为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
|
|
|
|
|
发表于 26-1-2010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