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6151|回复: 27
|
我发现了个时间问题,请大家给各意见。
[复制链接]
|
|
|
|
在 紫微斗數 里出生的时间是很重要的。那你们还记得1982 前年东马和西马的时间是有差的。如果用错时辰那命理就打大的不同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09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怎么说有差呢?只是1982之前巴了吗?之后就没有了吗?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9-2009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小吸血僵尸 于 5-9-2009 03:02 PM 发表 
怎么说有差呢?只是1982之前巴了吗?之后就没有了吗?
做么会没差?原本1 现在是2了。是不是应该照GMT 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09 09: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09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八字論命, 時辰代表了2个字, 當然很重要, 可以有很大的分别.
這个时差问题的解擇, 叫CYLAI大大講一下吧.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09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易铭 于 5-9-2009 09:30 PM 发表 
紧张啊。。。不需紧张
其实如你有研究其他较古派和较精准的命理术数,你也会发现时辰的精准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的。。。但也不必太过担心。。。
先解释有关马来西亚,东西马的时差问题:
先看看:
http://en ...
哈!哈!哈!怪小弟学艺不精。没掌握精准的质料就乱乱发言。小弟最近正为我的将来担心。所以盲目的在参考着紫薇。 好在还没误入魔道,走火入魔。请各位大大赐几句好让小弟入会正道。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紧张Spider 的帖子
很明顯, 西馬時間已經调快了1個小時
1/1/1933-31/8/1941年出生的人,要減20分鐘
1/9/1941-31/12/1981年出生的人,要減半個小時.
1982-現在, 就要減1個小時.
其實要照GMT的, 如果從地圖上看的話, 泰國,西馬,新加坡, 都在同一個時區,就是+7GMT.
中國,台灣,東馬, 都在同一個時區,就是+8GMT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位朋友可以说说有关八字和紫微斗数所用的时间观念?
和“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与之的影响与关系?
谢谢。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就紫微斗数对时间要求做了一个研究
随便来一贴灌水 。。。。。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润月的问题
经常有人问这问题,润月在斗数上怎么处理。在子平八字上则无润月困扰,因为八字使用节气,前面已讲过,一年分二十四节气,以交节气换月法。即:立春日开始为一月,惊蛰日开始为二月,清明日开始为三月,立夏日开始为四月,芒种日开始为五月,小暑日开始为六月,立秋日开始为七月,白露日开始为八月,寒露日开始为九月,立冬日开始为十月,大雪日开始为十一月,小寒日开始为十二月。
而斗数换月法则是以初一来换月,为什么以初一换月呢?这是按月的圆缺来定的,也就是朔望的概念。
我们常挂在嘴上一句话: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阳光的一部分反射出来,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进一步说,虽然月亮被太阳照射时,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小部分重合,大部分不重合;有时大部分重合,小部分不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阳同时从东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阳光反射到月亮,然后再由月亮反射回来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辉中。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当地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时,虽然三个星球也是处于一条线上,但这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洒在大地上,这就是满月,也就是“望”。这时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差180度。
因为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东移的速度比太阳大很多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东前进13度多点,而太阳却只前进1度。 因此,朔之后,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阳的东边,一两天后,太阳一落下去,西边的天空就可见到一弯新月,两个尖角指向东方。此后,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迟,月亮也逐渐丰满起来。约在朔后七天,月亮的黄经刚好超过太阳90度,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圆弧朝西的半圆,这就是上弦月。以后月亮继续向东,更加丰满,升起的也更迟了,直到望。从朔到望,月亮离开太阳的距离越来越大。
过了望后,月亮逐渐向太阳移近,月面逐渐消瘦下去。 当月亮黄经超过太阳黄经270度时,它又变成了半圆形,但圆弧朝东,这就是下弦月。这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正高悬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们的肉眼这时是看不见月亮的。下弦以后,月亮要到后半夜才从东方出来,它的半个圆面逐渐消蚀下去,变成狭窄的镰刀形,尖角向西。从望到朔,月亮与太阳靠得越来越近,以至再次与太阳黄经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小时4分多, 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即29.5306日。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关天此“日月合朔”的内容,黄石好友游客先生对此有极深的研究,那可是足以写一本厚厚的书。
从地球上看,太阳绕天球的黄道一周的时间,即太阳中心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叫回归年,又称为太阳年。1回归年= 365.24219879日≈365日5小时48分45.5秒。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546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到第16个农历年春节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老君(342144318) 4:55:36 PM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朔日),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老君(342144318) 4:55:53 PM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1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
这是因为:两个节气和两个中气之间平均日数365.2422÷12=30.4368日,朔望月日数29.5306日。两者有将近1天的差数。
因此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迟,如此继续,必将有的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中气将移至再下一个月的月初。如下表: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表中,2001辛巳年,表征农历四月的中气“小满”排到了当月的最后一天四月二十九,而表征五月的中气“夏至”则出现在五月的最初一天五月初一,这四月二十九与五月初一之间只有一两天的长度,而实际上中间却有一个月的长度,因为这中间还有一个节气芒种,只不过这个月没有中气罢了。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从上表可看出:凡闰月的前一个“中气”均在当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这一“中气”均出现在再下一个月的月初。农历的闰月就设置在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那么下个月就是闰月。一般每过两年多(三十二个月)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必须至润月来调整。
在斗数上,对润月处理很混乱,主要如下:
1、润月按所润月份排盘,如润五月就以五月排盘。
2、润月直接按下月排盘,如润五月以六月排盘。
3、以润月中分界。如润五月十五以前按五月排盘,润五月十六以后按六月排盘。
学术有分岐不奇怪,奇的是每个大师都声明是经过大量验证所得,言之凿凿,令初学者无所适从。
从前面解释润月来历可以看出,月份是含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的,因此历法上对没有中气的月份设置润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润月是把所缺的中气补上,没有中气的月份是不完整的,那么有什么理由在斗数上把这所补的中气又划到下个月呢,那下个月不是有两个中气了吗?至于以月中分界来处理的,更是闹笑话。
根据以上理论,中气补在哪个月就润哪月,就得按哪月排盘!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09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只是一少部分。
朋友对时间的要求和对天文的知识,佩服,佩服 |
|
|
|
|
|
|
|
|
|
|
发表于 8-9-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8-9-2009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9-2009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9-2009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