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79|回复: 14

佛法必须要实践才能真正明白道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5-2009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分子学东西讲究先明白道理,相信了才去做。但要想先明白佛法道理再相信却并不那么容易。若让人先念佛念经或拜佛皈依,一般都认为是迷信,轻意不愿尝试;若给人讲因果报应道理,没有四、五十年的人生经历,也很难认同,等最终确认因果道理了,人也已经老了;若直接讲无我的佛性实相,没有一定的体会,即使佛亲自给他讲,也听不懂。
    有的人就自己看书研究佛教,无论大乘、小乘,还是净土、禅宗,无论般若、唯识,还是显教、密宗,都广泛涉猎,看多了就以为明白了,也写些文章谈谈见解,或者到佛教论坛上去辩论,网上常能看到这类探讨般若、唯识的“高深”文章。
    般若讲无所住而至空性,是修行人证悟佛性实相的直接境界体会,对没体会的人来说,总是执着,总是有所住,看经典也一片茫然。
    唯识是证悟实相者根据体会,对众生心识与佛性实相的层层分析,可用来指导、验证修行人的体悟。未证得般若智慧,甚至不信佛的人把唯识学研究多了,也能鹦鹉学舌地夸夸其谈。未修习过唯识的修行人,当然没他们知道的多,这让某些研究唯识者的虚荣我慢心颇为受用,以为佛法证到最后也不过如此,似乎谁知道的多,谁就有修证。但只要看看他们那充满贪嗔痴的言行举止,就知道那都是嘴上的“了义”“实相”,并没有真修实证。
    他们与同修辩论时,常引用经典,标榜“一切佛法皆以经典为准”,却老是把佛教经典章句按自己的理解需要加以堆砌,他们不相信实证法师也具有般若智慧,其实,所有经典都是靠已开般若智慧的法师大德们记录、翻译、传承下来的。他们把“依法不依人”狭义地理解为“依经典不依人”。他们经常发现法师没他知道的经典多,经常引经据典指出某些法师们开示中的“毛病”,这就象谈论世界杯比赛的球迷,球迷知道的球坛内幕可能比球员教练还多,说起来技战术来也头头是道,但自己可能却从没踢过球。
    也许有的法师没他知道的法门多,但人家知道的一般都能切实做到,这要比光知道却做不到的人强千万倍,嘴上知道而做不到的人,其实就是鹦鹉学舌的人云亦云,并不是真知道。佛法讲的是实践、实证,不是知识,经典的本质是指导人实践、体会佛法的,只有按照经典教义中的思想精神去做了,实践了才能真正明白道理,这时经典才是佛法;若没实践体会,只是讨论经典道理,而不去做,经典就只是文字学问,并不是佛法,所谓的懂也不是真懂。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知识分子都反对传统文化呢?就是因为宋明理学这些道学文人,都只是口上要求别人行善,自己却做不到,也没有体会,这就使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变成了僵化、伪善的道学礼教。共产主义也是这样,倡导者自己若做不到,光给别人讲,就让人觉得共产主义者蒙人,实际并不是共产主义精神不好,更不是共产主义者蒙人,而是伪共产主义者蒙人。

    经常看网上有人说:“我也照着去做啊,天天念经,天天念佛,怎么就不发财啊,怎么还麻烦不断啊,佛法怎么搁我这就不好使啊?”
    一边念佛一边贪嗔痴,有时还想着如何算计别人,佛法如何能灵?佛法若对他灵,那对别人就不灵了,就违反因果了,那就成邪法了。有这种体会的人,多数都是没有真诚信奉佛法,这才是不灵的最主要原因。许多信佛老太太,因人生经历,多是先信佛,再学佛,这样才灵验,这也才是学佛的捷径。
    而知识分子学佛则常陷入一个矛盾误区:想先明理再信受奉行,但佛法妙理,若不信受奉行,却很难体会佛法妙理,不明理又很难真心虔诚去实践,于是就始终障碍着,所以,许多知识分子学佛反而没有老太太进步快。

    其实佛法道理非常简单,就是“诸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核心就是要进入无我的真心真善智慧。所谓学佛修行就是要修出真善心,但要无我才能真善,真善就是智慧。
    这无我的真善境界,说起来简单,实际却很难做到,体会到“我”皆虚妄的人,想放下“我”,他就能放下。但没觉悟的人,因为从有记忆开始就一直处在众生“我”的状态里,把妄“我”当真,总觉得行善吃亏,分不清真假,就很难出离、放下妄我,也就不能真善。但若不能先行真善,又很难进入真心无“我”的真善境界,两者既相互矛盾,又互为前提,互为因果。所以要先行善积功德,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自然而然真心行善了。
    人在“我”中,不是想无我就能无我的,之所以不愿行善就是因为“我”执业识未消,众生感受意识都是“我”,即使学习经典,即使念佛、行善放生也是“我”在行善,“我”在发菩提心,只要有刻意行善积德的心,那就还有“我”,有“我”就是业,有“我”的善结果都是人天福报。即使瞬间体会到“我”皆虚妄,在实际生活中若去除不了“我”执,那也只能算理悟,起不到真正妙用。

    到底怎么突破“妄”我之迷惑,其实捷径就是先相信佛说,先相信“我”乃虚妄,然后虔诚恭敬地多做功课,多行善,多积功德,功德累积够一定程度,我执业障慢慢自然就消除了,人就会自觉自愿地真心行善,本来面目也自然显现。
    世尊演说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众生先“诸善奉行,诸恶莫作,自净其意”,以消除我执,等切实体会到无我的真心智慧以后,会自觉自愿地奉行诸善,自然就脱离苦海。禅宗教修行人放下感受意识,要「大死」才能「大活」,就是进入无我状态,话头、偈子都是无我智慧状态的一种直心表述。
    因为世人难除我执,总把妄我当真,所以,佛法才强调出离、出世、放下,就是让人从所扮演的世间“我”这个角色里出来,看看所扮演的角色“我”,认清“我”之虚妄。等真去除了我执,不但不需出世,还要入世,要入世度众生,在工作、生活中随时随缘地真心行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5-2009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平常心是道 于 14-5-2009 07:54 PM 发表
到底怎么突破“妄”我之迷惑,其实捷径就是先相信佛说,先相信“我”乃虚妄,然后虔诚恭敬地多做功课,多行善,多积功德,功德累积够一定程度,我执业障慢慢自然就消除了,人就会自觉自愿地真心行善,本来面目也自然显现。


要信佛才是最难的。妄见存在着,就很难发起相信佛法的愿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9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9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16-5-2009 06:04 PM 发表
佛法讲信行学。

如果不能实践(行)的,就不是佛法。


佛法是讲很多事物的。要说有信行学也行。重点中的重点是这个 = 如何摆脱妄想的执着。

要做到这个,就必须拥有方法。假设你是回教,而你却可以做到,那么你基本上是一个实践佛法的人。这样来说,你明白了吗?

记得,是要如何摆脱妄想的执着,除了这个,没有其他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9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花生包 的帖子

尊驾讲到很有道理,但是本座就真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被版主隐蔽??

难道信行学不是佛教的???

幸好尊驾把本座的话quote起来,不然别人还以为本座骂粗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9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16-5-2009 11:18 PM 发表
尊驾讲到很有道理,但是本座就真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被版主隐蔽??

难道信行学不是佛教的???

幸好尊驾把本座的话quote起来,不然别人还以为本座骂粗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范围原则,须怪他不得。他已经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值得体谅。

鉴于版规不允许在此讨论创价学会,所以他采取了行动。

不过,这一切都不要紧的。重要的是,大家互相明白,实践,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7-5-2009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16-5-2009 11:18 PM 发表
尊驾讲到很有道理,但是本座就真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被版主隐蔽??

难道信行学不是佛教的???

幸好尊驾把本座的话quote起来,不然别人还以为本座骂粗话。


我也看不出你的话有什么问题,看来某人说版主的谣言有点可信度。

我们一起搜集证据吧,够证据时就找超版理论。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6-5-2009 10:50 PM 发表


佛法是讲很多事物的。要说有信行学也行。重点中的重点是这个 = 如何摆脱妄想的执着。

要做到这个,就必须拥有方法。假设你是回教,而你却可以做到,那么你基本上是一个实践佛法的人。这样来说,你明白了吗?
...


我在很多贴子都听你提到“摆脱妄想执着”。

你能说出你对“妄想”和“执着”见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心中仍把妳思念 的帖子

请到其它的宗教发表你信行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5-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三法印 的帖子

本座觉得三法印才是其他宗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16-5-2009 11:39 PM 发表 每个人都有自己范围原则,须怪他不得。他已经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值得体谅。鉴于版规不允许在此讨论创价学会,所以他采取了行动。不过,这一切都不要紧的。重要的是,大家互相明白,实践,就可以了。

这就是本座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信行学不是创价学会独有。

正确的佛法不是都讲信行学的吗?
这楼的主题是讲佛法实践的重要性,
整篇文章讲的就是信行学。


难道版主的佛法不是信行学的???


看来有人投诉版主不是没有理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有学习次第,不同阶段的人起步点会有所不同,不能单单因为初学的还无法深入实践就指谪甚深的佛法为非佛法。

所以,”不能实践的就不是佛法“并不是很好归纳。

另外,在网络搜索”信行学“一词,几乎都指向创价学会,因而依版规给予屏障。

关于这两点理由,在屏障时已通知该贴作者。
-----------------------------------
以佛教常用的次第,是信、解、行、证;
或者具体化就是四预流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
另,请网友们不要凭空造谣,违规者依版规处理。

所有屏障贴都是为了日后对证而保留,这一点,网管、超版和本版其它版主皆可对内容及操作理由进行查证。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7-5-2009 01: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7-5-2009 01:00 PM 发表 佛法有学习次第,不同阶段的人起步点会有所不同,不能单单因为初学的还无法深入实践就指谪甚深的佛法为非佛法。所以,”不能实践的就不是佛法“并不是很好归纳。 另外,在网络搜索”信行学“一词,几乎都指 ...

这样喜欢找网络,找一下印顺大师,太虚大师讲的“信行学”才来讲本座不对。
尤其是太虚大师现代话佛教之研究一书。
奉劝版主读过后出来当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心中仍把妳思念 的帖子

在我所看到的资料里,印顺法师、太虚大师等提到的是”信行“、”学行“、“信行人”、“法行人”等等,还没看到有“信行学”的用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17-5-2009 01:00 PM 发表
佛法有学习次第,不同阶段的人起步点会有所不同,不能单单因为初学的还无法深入实践就指谪甚深的佛法为非佛法。

所以,”不能实践的就不是佛法“并不是很好归纳。

另外,在网络搜索”信行学“一词,几乎都指 ...


或许是角度的问题吧,当我读到“不能实践的就不是佛法”我只意识到“佛法不能沦为空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09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同意,予我而言,只有亲自实践的佛法才能真正给自己仍至他人带来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5-2024 07:41 PM , Processed in 0.08457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