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7|回复: 10
|
[文艺理论] 小说评论杂感
[复制链接]
|
|
(一) 文艺评论之我见
"在所有写就的著作里, 我只喜爱作者用鲜血写成的作品. 用鲜血写成的著作: 你将因此领悟到, 鲜血即思想. 要领悟别人的鲜血殊非容易: 我所以憎恨懒惰的读者!"
- 尼采 -
读的书越多、累计的写作经验越长以后,我深感关于写作这一条路,并没有标准的路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也都是学生,需要自己努力摸索。
谷成常在这条道路上问自己:“一部成功作品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发现文艺评论是解构一部作品的成功要素和条件的一种方式。
谷成读贴作文艺评论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关于写作的零碎意念闪过,通过找出文章的问题症结,理论上,就能把握一部成功作品的要素,因为问题的反面就是优势。所以我鼓励大家经常跟帖,做自己的文艺评论,通过文艺评论来增加自己对问题的感光度,纵然我们的眼睛睁不开,看不清方向,但是至少能隐约感受光的方向,而向正确的方向走去。
基于这一些想法,我遂萌起把杂感收集起来参考的念头。因此,我把这篇帖子重新改题为《小说评论杂感》,定期加入个人的感言,让大家做综合性的参考。但是同样的也希望让大家踊跃地加入讨论,以及发表你的宝贵意见!
请各位也把杂感加在此贴下面,让大家互相切蹉和学习。谢谢!
谷成 2004 . 04. 19
(原文: 铭微论坛:小说时空)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5-8-2004 at 02:13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谈创作的驱动力
"写作的人也许都是疯子, 痛苦和劫难反而成了创作的养分"
- 张小娴 -
每个人对写作的动机不一样,基本上可分成外部和内部的两种驱动力。
前者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作者也许只想写好一篇文章、报告,甚至是求爱的情书,目标以说服外在的对象为主,我个人把这类文字归类为“工作式”的写作,其标准来自外部环境以及读者。这种写作方式恻重写作的技巧,以便提升利用文字表达的能力为主。
而后者侧重内部心灵的探索,无论散文、日记、诗作、小说,倾向私人性质的写作方式,对自身的探索比说服外在对象更为重要,因为后者的写作目的是打通内部心灵的途径,让潜在压延的想法和创见经由笔尖流露到纸上,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出那些文字,写作者更象是一位灵媒,通过检视内在心灵的过程,也帮助读者瞥见心灵的内部结构,而产生共鸣。我把这类式的文字称为“心灵式”的写作。这种写作最注重内容和流畅度,技巧反在其次。
我认为写作的努力,就是要从前者导向后者,从满足外部的期望到探索内部的宁静,从表现技巧到舒怀内观的视野,从奔波盲目转到自静澄明。
人其实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我们经年累月的忽略身体和心灵的需求,而在潜意识压积了许多混乱的意念和不满,由于藏在最深的潜在心灵内,无法清除,因此会逐步纠结成巨大的猛兽啃咬自己,所以造成焦虑、压抑以及失常,若不定期释放内在失秩的压力,身体就会因为极端压抑而导致种种疾病缠身。而写作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自我疗养,让心中矛盾的意念重整,以一种富有创意的方式来释放自己。
谷成 2004 . 04. 19
(原文: 铭微论坛:小说时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0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关于小说的气氛营造
"如果我读一本书, 而这本书能让我浑身发冷, 什么火也让我无法暖和, 我知道那是诗.如果我确实感觉到天灵盖好象好象被揭开了, 我知道那是诗."
- 美国诗人. 狄金森 -
谷成昨天在聊天室和一位初学小说的网友交流,他想描写和一个女孩在雨中相遇的真实故事,却不知如何开始。可惜我没保存交谈记录,只好在这里简单的报告交谈的内容。
经验是主观的东西,每个人都曾体验对他意义重大的事情(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情境),这时我们会渴望把那份感动,转变成文字保存下来。于是从内在产生了写作的最初的驱动力。但是经验一经转化成文字之后,就平淡得象白开水,完全失去当初的激情和“味道”,因此而困恼不已。初写者常会遇上这层挫折,于是认为自己缺乏天赋,愤而不写了。
写作的初心,不能转变成持恒的喜悦,我觉得那实在可惜。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捉到一个构思不错的开端,就能兴致勃勃的写下去,不知觉中,就完成了一篇氛围不错的小说,纵然情节不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捉住那一层意境,“味道”就出来了。“味道”是那一层感受得到,却捉摸不到的东西,就象一盘好菜,不需看到菜饰,也能吃到它的“鲜美味”一样。最重要的不是那故事(当然两者齐全更好),而是捕捉当时心情的那种“味道”,把它移到文章之中,那就成功了!
回到和网友的谈话,我的方法是请他放开一切想法,允许自己自由地放牧,象被催眠的人,随意说他看到的任何东西。然后他给我提了几个印象,就是:
他们在车站相遇,天空飘着雨
她向他借了一个打火机(标价一块钱那种),
他们然后走开了,直到后来公司遇到才认识 .....
综合他提出的印象,于是我给他做了一个示范。我建议他不要把全部材料都抛进锅里,先最能制造“印象”的重点来开始就可以了。与其大费周章得描写雨景到车站景观,然后他们的相遇(一般做法),更不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物上,一件大家生活中不常注意,却又存在的东西,从那里切入到想描述的主题。所以我选中了那个东西:“打火机”
我建议他不妨这样开始:
“我有一个很普通的打火机,随便一个街边都能买到,一块钱一个的那种。两年来,它一直都妥当地藏在我的裤档里,不曾想过要抛弃。
我想如果我说,即使有人出价一百块,我也不买。你一定会说我疯了!
是的,当你为一样东西倾倒时,它即使再普通,也自然会散发出一种独一无二的魅力,你会关注它对你的意义多它的价值,你会为它变得疯狂!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那种感觉也一样 ....
我想这件事应该回溯到两年前的那个雨夜 。。。。(描景,请自己填上)。。。。。。她向我借火,我冷漠地把打火机递过去。对了,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打火机.....”
就是这样,借用一种吸引人注意的焦点,慢慢切入主题。上述就是我所谓的“印象式手法”,这件事说难不难,只需要让自己的头脑一些空间放牧,再筛选出其中一个最令你产生印象的物件或事情来开始,那小说就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场,自然就有一种很奇妙的“味道”或是“气氛”开始迷漫,然后你在那种气氛中,自然就能捉住那份感觉,贴切的表达你的故事。
创作一部小说的要素是文字,但是比文字更重要的是故事。如果没有好的故事,那也不要紧,因为比故事更有价值,就是制造感染的气氛和气质,有时我们喜欢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就是为了感染他独具一格的性格和叙述的方式,往往和内容没多大的无关。
我个人认为,小说最重要的就是开场,不是因为它决定了读者是否继续读下去的欲望,而是它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你写作的气氛和心境。唯有那件事情做对了,其他的意念就自然接踵而来。
关于写作,我和商别离一样,还是文学的初学者。但是我希望和各位朋友分享我的想法。我的写作就是那么简单,经常是接借一句开场开始的,以上的描述只是一种未经修饰的示范,相信我,只要你肯开始,你一定可以把它写的更好
谷成 2004 . 04. 23
(原文: 铭微论坛:小说时空)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5-8-2004 at 11:10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关于纪实和杜撰
"文学, 单纯作为语言的艺术, 当然可以依照一般的说法, 是语言的花朵, 但这样未免有些匠气. 更重要的是, 文学是跟领会相关的, 是心灵悸动的痕迹. 离开了对生命的感受, 还有什么文学可言?"
- 载自网络文章《人文阅读的缺失》-
注: 评铭微论坛参赛小说《令人哭笑不得的真情付出》有感
有时虽然同样的一篇作品,但是否虚构或是纪实往往为它划出很鲜明的分野,因为虚构性的东西,除非有真实的情感支撑,不然就会留于泛谈或缺乏说服力。而纪实,摆明就是一部血泪史,伤口还痛苦,仍然渗出血丝来,即使一般的语言也能制造出不凡的效果。(PS :如果你的小说只是杜撰,除非属于幻想类故事,不然请把它写得真实一点,让读者怀疑它的杜撰性,因为故事可能是假的,但若心情是真的,就能感染读者!)
从女主角的昵称“简爱”, 其实早就透出她玩世不恭的爱情态度,也许是真正出现在网络的名字,也许只是楼主的苦心安排。但是有些现实就象那两个字摆在眼前,偏偏我们必须要身犯险境后才会明白现实的代价和意义。我们生活就是在这种跌跌撞撞中成长的。我个人也曾经遇到许多善心不得好报的伤害,也学乖了不再冒然地随意付出,但是生命的光辉,在于几经波折以后,仍然能够坚持向前。
感谢楼主公开自己的经验作为醒世的警惕,但是楼主的期望是什么呢?让读者因此不再相信爱情,还是要选择性的相信?似乎文中缺乏此类的交代以及结论。
虽然说,写作未必非要加上正面的论调,但是思考清楚写文的动机,是作者很重要的一个反思过程。因为写文的同时,你其实正在潜意地影响着读者,正在改造这个社会,所以必须问清自己:“你的基本期望是什么?你需要读者学到怎样的体验?”也许突然间,你的思路就会豁达了,写作因此为你的矛盾找到出口也说不定。
所以,我始终认为,写作是一种疗伤的过程,我们通过写作面对自己,通过写作来为自己找到释放的出口。
谷成 2004 . 04. 24
(原文: 铭微论坛:小说时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谈主观和客观文学
"一个人必需觉知他的思想过程, 把他作为一个整体. 不选择, 不确定, 不批判, 只是觉知它."
- 神秘家. 奥修 -
虽然说文无定法, 但还是可以针对一般性原则把文章区分成为主观性和客观性文学两种.
我个人的理解认为, 前者着重于表达自己对某一情景或事件的看法, 比较侧重表现和说服, 通常较大量引用煽情式文字或结论语来强调自己对某一事情的主观感象. 比如一般意识形态式文字, 例如政治性小说, 甚至记实小说(作者自称)或传记, 或是抒情式故事都是主观性文学的范本例子!
至于后者则侧重客观性展示, 我认为作为客观式文学,作者的责任只是把读者引入一种处境或状况,他只是抛出问题,但是不应该为他定下结论.反则, 就是主观性文学. 我的阅读发现,由于主观性的想法是有时间性的, 所以通常不能持久, 比较起来客观性文学一般比较能够超越时间而成为经典.
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客观性文学应该只是展示,引用一位朋友(我醉了)的说法就是:"分析推理批判是一种作文方式,以某种形式把现状表述出来,也应该算一种...可我认为,分析有什么意思呀,展示,本身就是作文的选择,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展示了,就够了。".
这让我想起在哈佛广场见到的一位洋老仁兄, 他把一个玩偶身首分尸置在行人潮涌的街道上, 留意路人的反应. 我问他究竟想表达些什么, 他的回答让我顿感新鲜. 他说: 他并没想表达什么, 而只是抛出问题. 我又问他:那抛出的问题是什么?他竟然回答: "我怎知道?" 然后拉低帽子又坐下了.
他的举动看似无聊却深具哲学内涵. 我赞同他的看法, 作文也可以这样, 不为表达什么, 而仅是叙述一种甚至是没有哲学的哲学思维, 因为最深层的意境总是超越语言的, 所以只能以不刻意表达的方式来表达, 才可避免最原始的意念受到意识的矫饰, 那是作文和艺术很高的一种境界.
我虽然同意这是很富有哲学内涵的写作态度, 但是却发现运作上的具有非常程度的困难.因为没有一幅画或是作品,能是绝对客观的,它最多只是对那种恍惚状况最接近的描写,企图想留下一些它的蛛丝蚂迹.它只是指向,不是终点. 再者既然为文, 就难免有隐在的主观表达存在. 所以绝对客观是不可能存在文章之中的, 充其量只是减少主观.引用另一位朋友(scaredcloud)的说法就是:
"无论是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只要完成就必定会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思想在里头。那是无可避免的,表现就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方式。而观众听众在接受了这分思想后,就会得到某程度的启发,然后经过省思而得出自己的想法。"
再进一步说,绝对客观反而对文章有害.,就拿我们身边的万物来做例子好了不得: 一片叶子正在展示, 一棵树木也在展示, 他们都在展示这世界最深层的道理, 但是平凡的人啊, 谁都看不明白, 所以才来读文章的. 所以, 一般文学的本意(纯艺术从业者除外), 应该是去引导读者去注意这世间正在展示的东西, 而不是成为象花草树木一样的客观展示品. 既为引导, 就多少要潜在的指向某种世间万象的意涵, 然后才能超出描叙之境而成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存在.
谷成 2004.08.14
(原文散置在风云论坛和佳礼论坛小说版的各评论帖中)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5-8-2004 at 11:09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谈印象式写作手法
一本小说必须能象水一样流过阅读者的灵魂, 而不需要清楚的告诉别人什么."
- 安妮宝贝-
前文我谈到没有一幅画或是作品, 能是绝对客观的展示品(颠峰之作除外), 谈它最多只是对那种恍惚状况最接近的描写,企图想留下一些它的蛛丝蚂迹. 我没学过纯文学理论的技术语,所以引用我的语言,我把那种近客观性的恍惚效果定义为"印象式"写作手法.因为这种方法侧重气氛,或是某种模糊印象,的多过语言式的清晰表达;侧重心理的模拟多变,多过井然有秩的文章进程;
因为我发觉更多时候,当记忆模糊了,其事情的真意才会渐渐的浮现出来。就象海明威说当他身在巴黎时,才能描绘伦敦.我想那是因为身在某事情的近处时,难免被身边主观的琐事影响,无法清晰的思索其接近客观真实的意涵,就象站在华丽的外表面前,无法观察某人的真实内涵一样.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就有那么一段经典的开场白:
"很久以前, 当我还年轻, 记忆还清晰的时候, 我就有过几次想写下直子的念头,著作却连一行也未能写成. 虽然我明白只要写出第一行, 往下就会文思泉涌, 但就是死活也写不出那一行. 一切都清晰得历历如昨日的时候, 反倒因过于详尽而不便于使用. 但我现在明白了:归根结底, 我想, 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 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念. 并且发现, 关于直子的记忆愈是模糊, 我才愈能更深入地理解她 ..."
所以画家不用常人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他们用一种类似近视的失焦,透过模糊的布幕,来捕捉藏在现实布幕后那种迷人的本质,而那种本质散发着光辉,象莫奈的画一样,也许那些才是最真实,接近本质的形象。印象就是那一种说不出来的东西,象记忆的萤光一样,用一种非语言的面貌来记录下我们对某种本质的记忆.
所以一流的导演用气氛空间述说故事,二流的导演用对白表达思想。凡是曾经刹那洞察永恒本质的人,都知道任何语言和辩证法无法指向他们抽离的体验,所以他们通过抽象画,印象派表现手法,和文学家通过语言营造的氛围中,引导读者浅尝那种恍然豁达的超感象。
因此,好的作家应该是观察敏锐的"生物", 能把近乎动物性的感官印象,通过想象加以放大, 以突破沉闷平面气氛,进到一种层次丰富的意象世界里.那种文字有一种自然景观的层次感, 静止之中有生动的无形物在移动,仿佛流动的空气似穿越布帘潜入到深层的记忆去,目的就是唤出读者似曾几何相似的记忆或印象,然后引起同理和共鸣.
简单地说,印象手法就是借助一种看似朦胧的氛围,让最真实的东西自己浮出来, 那才是内涵的本质.作者通过语言复制一种超语言的印象,把你推入一个超越表象的空间,让你在半空漂浮的抽离状况中,进入一种客观的思想状况.这种手法必须先把"自我意识"悄悄的消除, 读者才能近乎透明地融入故事的对话或景局中, 而暂时脱去思想的评断 (因为任何评断都是属于自我的,象一层毛玻璃,迫你从所观之物分开来),而达到类似恍惚的体验!
所以我认为后现代小说主要功能是复制体验(而避免说教,因为说教是主观的).因为能够转为语言的,必有其局限,而且语言说教的东西,也许会沉重所以没人要看, 但是加以印象化了,它就变成一种很自然渗入灵魂的东西.因为印象是一种思想真空,无重量的恍惚感,所以比语言和思想去得更远,它能够脱离作为第二手经验的语言而把读者直接推进意象的海洋,进而达到客观的感性世界中(接近实象).
通过那种手法制造的体悟/洞察,由于是超语言的,因此能更深地打入潜意识的空间里.所以你仿佛体悟到什么,却又说不出究竟是什么......而那说不出的内涵, 才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就象神秘家奥修家说的"如果你能够理智地理解我所说的话, 那么你也能够理解我没有说的话!"
我写作时尽量把哲学隐形化,因为我想专注在气氛的营造,虽然被迫放弃许多片面觉得不错(但是耐不住推敲)的主观式结语.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透过气氛,我才能传达一些超越语言意象的体验(虽然还不成功).诚如村上说现代的作家应该学习超印象式的写法,(而不重直叙),所以我们读他的文字时总会得到双重的感象,语言和超语言的,我认为后者才是他成功的地方,虽然我们并说不出那是什么!
P、S:突然想到以毕加索为代表人物的超印象画家,应该不是近视眼。我个人觉得他们看东西的角度更象蜻蜓的复眼,把本来清晰的物质分隔、击破并重新拼凑的,完全颠覆了我们素来建构已久的概念,达到解构的反思目的 。。。。
谷成 2004.08.14
(原文散置在风云论坛和佳礼论坛小说版的各评论帖中)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5-8-2004 at 11:04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谈小说的素材和应用
"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所能做的就是寻找那些在现实灰烬中重生的词语, 用这些词语去覆盖生活本身. "
- 卫慧 -
有人曾问我,文字运用的华丽与否是不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抑或故事的结构才是灵魂??谷成虽然资格尚浅,但是愿意抛砖引玉,对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愚见,欢迎大家参与评论!
首先让我们谈谈故事的素材及应用吧:
谈到素材,我喜欢烹煮来形容一部小说的创造过程.构成一道美味的食物,首先选材当然要好,内容才有重心,就象厨师选用上等的材料一样.
虽说选材要好,但也未必然,因为一位好的厨师,往往不需要最上等的素材,也能煮出清香质朴的食物,所以我也觉得一部好的作品,未必非要情节入胜(作为故事是必要的,但是作为小说却未必,因为有些小说并不重视故事,而是在叙述某种感官的思维经验,譬如村上春树的小说就是)。
所以与其说是好的素材,不如说是适当的材料和适当的份量.常见许多写作者就象手忙脚乱的厨师,不愿割舍,急忙把所有珍贵的材料都投入锅里去,其结果期然可预知,不旦糟遢了好不容易搜集来的上好素料,也动摇了写作的信心.所以一位严谨的写作者,不止要学会说他要说的东西,也必须学习忍着不说,非不向说,而非适当时候不说也!
所以作者应该严格控制内容的密度,上菜的间隔不能太长,也不能太频密,更不能重复菜式.所以我建议一段文字,只能表达一两个重点,内容空虚或是太质密都不好,当过介的画面太多而且挤压在一个段落,就会对眼睛造成压力。应该让主线的轴和接合点有些伸缩的空间,才能灵活的转动。
再说,每个人接收讯息的速度有限,要不是集中性的处理某个画面,不然就加长篇幅,让读者渐渐化入情境。许多好的帖子虽然质料不错,但是阅读之后总是莫名的感到厌烦,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表达内容的方式,造成压力。因此排版方式最好不要太质密,不然读起来就象读文学课本一样,眼睛发痛!
其次,还要仔细经营文字的“味道”,就象火生了,材料也齐了,还要上菜的良好环境,如果缺少灯光和气氛,无论重心再好,读者的阅读印象难免打折.(见前文:(三) 关于小说的气氛营造 )
接下来,就是文字的经营:
关于文字是否需要“华丽”,我个人觉得那要看如何的“华丽”法,缺乏意涵的“华丽”只是旧酒新瓶,过多反而撩目,分散了对主题的注意力。
记得文学家沙特(SATRE)的话说,他就是上帝,他创造词汇.既然小说由文字组成,是否文字美、或是词汇新鲜,当然能够勾起读者的胃口和加重印象.但是为了避免出现斧凿痕迹,而让人觉得矫揉造作,我还是不主张大量抄袭他人的词汇描绘,除了自己原创性的丰富词汇例外.
经常见到许多帖子虽然故事铺局稳实、语言纯熟,但是刀斧的痕迹总觉得刻意了,而且故事的设局呈线行结构,庞大但是僵化,反而失去好作品的要素,就是“轻灵”。所以许多写作者后来并不如初学时的文句清新,原因就是匠气太重,顾全了文词细节,魂却不见了。
所以我认为流畅度比文字的华丽更重要,就象制造一架飞机,你可以用好具有重量的词汇,但是不能以牺牲轻盈度为代价.因此设计必须呈流线型,更重要的是能飞起来,不应出现让读者感觉太沉重的感觉.因此建议不要过分雕凿文字,让其自然就好.
我的建议是第一篇稿尽量不要润色,让文意自然流过就好,把想表达的内涵写好了,再回来推敲文字的润色,但是适可而止.因为不当修辞的代价经常会影响文字的流畅度。依照一位美国作家的看法,作品的抑扬顿挫,其实结合了写作时的气息吐纳,修辞后的文藻虽然更华丽眩目,往往会影响阅读的通畅度,应该小心斟酌,
说了那么多,还是同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文无定法.每个作者都有其个人写作的特点,最好还是专攻于自己的长处,拉长补拙,有写看似平凡的场景,如经过作者巧妙的布局下,很自然的逐渐孵化出一种让感情自然流露的浪漫氛围。虽然文风还算一般,但是文字、构局和细节的掌握到位,没有一丝多余的旁枝杂叶,还是能登大殿之堂的.
比如思考型或创意型的作者,往往不太側重文字的应用,而侧重在布局上,他们的视角有一种特别的弯度,能从平凡的场境中发掘较深层的思考面,而且切入点直接,即使没有一般作品的左拐右弯,所以读起来有循序渐进的掘洞感,最后突然看到光明一样让人豁目。
写的很乱,其实都是自己经常发现的弱点,自己反思之余也顺便提出来让大家参考,至于文意表达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谷成 2004.08.14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5-8-2004 at 02:29 PM ] |
|
|
|
|
|
|
|
发表于 15-8-2004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令在下領悟良多,多謝了您~
在下看了別人的小說後,也想寫些評論.
其目的為---希望別人也"回報"在下,對在下的作品多加評論.
那在下才能學習.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的.
自己的眼睛,只能看見自己的高度.
我的文采只有若螞蟻一般小,怎能看見自己有什麼太多的錯誤呢.
更何況,看見了,也不知怎麼更進.
所以懇求大家,多在下多一點評語唄.
無論是褒,還是貶~我更希望是狠狠的批評.
存在的瘡疤不會莫明消失,需要外人提點才行.
在下也明暸"文無定法"的道理.
但認為,在自己的文風程度尚未到達隨心所欲的境界.
先摹仿他人的優點,風格......
才能集大家所成字我風貌.
我是這麼認為.
所以,我作為一名在文字里牙牙學語的嬰兒.
我學習大人的話語.
不是自己隨口胡說.
你的見解令我獲益不淺,謝謝.
回信:
感謝你的回應,若是你不嫌棄在下文疏學淺,就請您多多指教.
希望不止在佳禮,而是我國,甚至全世界,華文的文壇能大大的振作!
要比盛唐的文風更鼎盛!
就讓我們盡一點棉力吧.
衷心渴望,在座的各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每一場革命總須有發起人,希望有志之士能夠帶領我們前進呀.
想要激發人們向上努力,惟有金錢與榮耀.
在此,論金錢應當不是一件易事.
但說榮耀,可不難唄.
只要壇主多多幫忙.
還有大家的踴躍參與,一定可以呈現百花齊放的盛況.
[ Last edited by l7943416 on 16-8-2004 at 07:43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4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7943416 于 01-01-2004 20:07 说 :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令在下領悟良多,多謝了您~
在下看了別人的小說後,也想寫些評論.
其目的為---希望別人也"回報"在下,對在下的作品多加評論.
那在下才能學習.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的.
自己的眼睛,只能看見自己的高度.
我的文采只有若螞蟻一般小,怎能看見自己有什麼太多的錯誤呢.
更何況,看見了,也不知怎麼更進.
所以懇求大家,多在下多一點評語唄.
無論是褒,還是貶~我更希望是狠狠的批評.
存在的瘡疤不會莫明消失,需要外人提點才行.
谢谢楼上的认真回帖. 如果不嫌弃谷成的唠叨直评,咱们可以交个文友,开诚布公,互相学习, 这里不乏许多认真研究的朋友, 我个人就欣赏 SCARECLOUD, 美子,FUJI 版主他们对学问的认真态度.我相信本地的文坛要有所作为,应从塑造风气开始.
我想强调的是评论不同等批评, 因为阅读者必须拿出认真的态度来研究对方的作品, 真实地向对方反映自己的阅读印象, 以及回馈建议. 如果对方是认真写作之辈, 一定会感受阅读者的诚意, 而认真的回帖讨论, 甚至可以针对不同意见辩析.这样才能建立一班认真交流的文友, 借对方之优势提高自己的上跃潜能, 何乐而不为 ....
来, 咱们握手! |
|
|
|
|
|
|
|
发表于 23-8-2004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11-2009 04: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向来用的方式就是以重复来强烈表达,
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死!!!!!!!!!!
这样的。虽然很简单,不过还是有点用。
没想到其实还有很多。
好吧....有空我再重看我自己的文,看有没有流得顺畅。
喜欢楼主以厨师来比喻作家。
感谢谷成大大,我终于明白了流畅度,感谢谷成大大!感谢谷成大大!
[ 本帖最后由 kpkpkp 于 8-11-2009 08:24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