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32|回复: 10
|
海龟投资法则。。。預測法與機械法
[复制链接]
|
|
最近看的一本书。。。还没有看完拉。。。不过是觉得还蛮不错的。。。
适合一些没有财经背景。。。也没有时间关注市场。。。的投资人。。。
看了之后发觉。。。其实自己之前在用的。。。和海龟的原则是蛮相象的。。。
只是一直都很难做到完全遵守自己所定下来的规则。。。所以两年的投资。。。获利只是一般。。。不过可以躲过这一波的大空头。。。又是很难得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機械式操作法(1)~預測法與機械法
http://tw.myblog.yahoo.com/randy ... prev=292&l=f&fid=29
分類:機械式操作法
2008/02/02 04:04
機械式操作法(1)~預測法與機械法
【最重要的操盤觀念!】
一、◎第二關,卻是第一個難關
每個人進入股市,都有他的因緣。有的人是誤打誤撞,有的人則是有備而來。不管怎樣,稍有一點覺悟的人,首先面臨到的第一關,就是在兩大知識系統,也就是基本分析跟技術分析之中,要做個選擇。
經過我之前的分析,我就當成大家已經接受了我的建議:『主修技術,旁修基本』。我相信:這個選擇並不太難。
這一關,我就當你過去了。從今以後,我相信您能夠大致擺脫基本教義派的陰影。
第二關,您需要知道的是:在技術派中,也有兩大主流:一個是『預測派』,另一個是『操作派(機械派)』。
通常我們講操作,如果沒有特別指明的話,是泛指在股市中一切買賣進出的行為。不過,『操作』另外一個意思,就很專門了,它是指『機械化進出法』。
為了避免混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到操作,就是專指『機械法』;其他地方,我們就不稱呼它叫操作,而換個名字叫操盤。
世界上大部分成功的專業操盤手,用的都是『機械式進出法』,而不是『預測式操盤法』。但是:在網路上或是坊間媒體所廣為傳播的操盤觀念與現成的知識,卻大部分都是預測式操盤法的徒子徒孫。
換言之:大多數人所看到的股市知識,都是暗中在指引你走上一條有危險的道路,這條路就是『預測式操盤法』。很多傳播這種知識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只是憑藉著他卓越的預測行情的能力在幫助大家獲利,卻渾然不知一般投資大眾並無法學會他這種卓越的預測能力,然而在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之後,投資人就再也難回頭去認同『機械式進出法』才是真正適合他們的系統了。
這就是股市學習面臨到的真正的第一個難關。然而,很多很多人,終其一生在股市征戰,對於預言跟操作這兩大系統,卻仍停留在模模糊糊的霧裡看花,搞不太清楚。
我個人的經驗,以及跟朋友討論過後的感想,我們大致認為可能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投資人,在這一關上選錯了路,選到預測式操盤法去了。
這一錯,大概要花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兩年的時間,才能糾正得回來。當然,也是有很多人,連糾正都無法糾正,從此自由飛翔,任他們去了。
第一關,在基本派跟技術派之間,選邊站。選了技術派之後,就要專心學技術,這點認識其實不難。
第二關,在預測派跟操作派之間,選邊站。這個……確實有點棘手。
二、◎兩種方法
以下這段話,包含了操盤上兩個最重要的觀念,是我從閱讀20世紀最偉大的投機客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相關傳記資料中看到的,我先把它節錄於下,然後,我要跟大家講解什麼叫「預言式操盤法」跟「機械式操作法」,以及敘述這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再下來,我要很嚴肅地告訴大家「預言式操盤法」危害股民的致命缺點。
「1901年春,李佛摩再次賠個精光……李佛摩一而再,再而三賠損,這教會他一件事:人必須賠上白花花的銀子,才會弄懂市場的運作方式。為了成功,他不到黃河心不死,並且繼續從本身的錯誤和經驗中學習……他對這件事深信不疑,因為他手上的資金,已經上下來回好幾趟。十五歲那年,他賺到第一個一千美元。不到二十一歲,賺進第一個一萬美元。帳戶裡的資金,曾經上升到五萬美元,兩天後,又全部還給了市場。他嘗盡市場上的酸甜苦辣,卻依然鍥而不捨,因為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將靠市場過生活。
就在此時,李佛摩定義了一件事。他把事前研判市場動向的行為,定義為賭博。尤其研判市場將往哪裡走,是很難做到的事,而且他發現機率對散戶交易人不利。他把「投機」定義為能夠保持耐性,而且只在市場狀況發出適合投機的[訊號]時才有所動作。
這段時期,他也發現大盤的重要性,認清和瞭解市場整體的表現,以及大盤如何影響大部分的股票,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必須學習如何解讀市場目前的所作所為,以及現在處於什麼階段,而不是嘗試去預測它將來會做出什麼事。」
上面第二段所講的傑西李佛摩認為的[訊號],就是「機械式操作法」的核心操作觀念。李佛摩自己所使用的,比較偏向於「突破操作法」(突破一個特定價位之後再買進,而且不惜向上加碼、愈買愈多),而「突破操作法」就是屬於一種「機械式操作法」,因為它是等到突破整理區以後再出手,就好像接收到突破訊號之後再做出機械式的制式反應。
什麼叫「預言式操盤法」跟「機械式操作法」呢?
三、◎預言式操盤法
所謂預言操盤法:譬如說現在大盤是八千點,我預測它會漲到九千點,這就叫預言。又譬如說:某支股票現在跌到二十塊,我預測它會在二十塊附近上下震盪整理「半年」之後發動攻勢,而且將會攻到五十塊──這也叫預言。
預言式操盤法的優點是:只要是還沒到我預言的那個價位(以上面那個例子來講,就是還沒到九千點),任何價位、任何時間、不需要再經過另外的詢問,就可以隨時進場、直接敲貨,甚至往上愈買愈多都沒關係,只要到了我預言的那個價位(九千點)再把它全部賣掉就好。
厲害的預言家,甚至可以縮小範圍,以便看得更精準。我們以上面的舉例繼續說明:先看出來會漲到九千點,然後,再預測出它是用什麼方式漲上去的?是一波到頂?還是三段式上漲法?每一段要漲多少點?中間要休息多少天?休息的時候會不會拉回?拉回的幅度有多深?拉回的時候可不可以買?……這一連串的問題,都須要一個偉大的預言家來回答。
市面上最流行的兩種預言式操盤觀念:就是「拉回買進(低檔布局)」跟「逢高放空(高檔布空)」。譬如說:我認為大盤會漲到一萬兩千點,所以在萬點之下,只要拉回都是買點,這樣看起來好像是「逢低買進法」,但它是在已經「認定」將來會漲到一萬兩千點的「前提」之下才誘發逢低買進的,問題是:你怎麼知道它會漲到一萬兩千點?──判斷會不會到一萬兩千點,是另一種技術,要靠另外的方法,而這個「另外的方法」是什麼?你如果不講的話,沒人知道。換言之:這裡有兩種方法(兩個階段,一前一後),第一種方法是用來判斷方向,第二種方法是在已經認定(預言)方向之後再來決定用什麼方式去佈局。嚴格講起來,我不認為「布局」有資格稱為方法,我以為那只是一種花樣而已,在已經認定未來方向的大前提下,佈局這個動作本身沒有意義可言,因為關鍵的重點是在方向看對了沒有,如果看錯了,佈局布的再好,也沒多大用處。
目前市場上流行的「聽明牌」、「預測未來景氣好壞」、以及「我認為股市會漲到多少點」的言論文章,通通都是屬於預言式操盤法。
四、◎機械式操作法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大家或多或少在電視解盤節目聽過的:「機械式操作法」。最常見的就是kd操作法(以及其他類似的統計式指標操作法),還有我們所教的均線操作法。如果是跟著投顧老師操作,遵照他的指示做進出,以及電腦交易程式操作,也都是機械式操作法。
所謂機械式操作法,就是「順勢而為」,不論是上漲或下跌,只要順著這股勢力去做就好了。當我發現這股勢力開始發動的時候,也就是訊號出現的時候,我就進場做單,然後,如果這股勢力一直沒有消失,我就一直抱著單子,等到這股力道消失了(賣出訊號出現),我就把單子出脫了結──就這麼簡單。
換言之:我不知道它會漲到哪裡或是跌到哪裡,我只知道漲勢還沒結束之前,我就一直抱多單就對了;或是跌勢還沒結束之前,我就一直抱空單。
舉例而言:如果是使用[十日線操作法],在突破十日線的時候買進,買進之後,只要它不跌破十日線(或五日線、或三日線,或其他認何一條你設定的短期均線),我就一直多單續抱,抱到它跌破十日線的那一天,我就賣。至於跌破十日線的那一天,股價是多少?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反正到時候要賣就對了。
機械式操作法的優點是:你可以遵守一套比較固定的法則來操作,不需要顧慮到太多的心理因素,所以它比較簡單。
機械式操作法的缺點是:因為不知道高點在哪裡,也不知道低點在哪裡,所以不能隨便進場,或者說:它的買進訊號(或放空訊號、回補訊號、賣出訊號)不是那麼經常出現,操作者必須耐心等待,而且,一旦等到了,就必須像機械人那樣立刻反射行動,不能有太多猶豫,否則就不叫機械式了。
「機械式操作」等同作戰,完全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不容許猶豫或灌水,不能有太多自己的主觀判斷,因為自己的判斷往往受到當時市場瀰漫的騷動情緒所影響,容易偏離理智。
機械式操作是等買賣訊號出現以後再出手。既然訊號已經出現,那就要毫不遲疑地動手,不能想太多。如果考慮太多,就表示你對你自己的操作法感到懷疑,或者是你根本就沒有忠實地在執行自己的方法。如果是對自己的操作法感到懷疑,那就要很慎重地研究是否要更動當初所制定的操作法規,或是乾脆換另一個操作法,這是大事,不能馬虎。
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是不能忠實地執行自己的方法,這真是很糟糕。最常見的狀況,就是不執行停損,任由窟窿愈捅愈大,到最後全軍覆沒。
[ 本帖最后由 江百虎 于 5-1-2009 02:29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喜歡用機械式操作法,因為太死板,操作起來很不爽!所以他們都想要自己來。問題是:自己的預測功力差、而且又很容易受到市場的情緒影響,所以到最後還是做不好。所以:如果你已經決定採用「機械式操作」,那麼,在執行的時候,就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該衝就衝、該退就退,不要想太多。
五、◎預言式操盤法很難
那麼,預言式操盤法的缺點呢?
預言式操盤法的缺點是……沒有。預言式操盤法沒有缺點,天下無敵。
因為預言式操作法的關鍵是在前面那個預言,而不是在後面那個操作法。如果預言正確(方向看對),那麼,不管你怎麼做都是賺,只是賺多跟賺少的差別而已。
譬如說:如果你預測(預言)盤勢將從九千點漲到一萬點,那麼,在現在九千點這個位置上,你要怎樣布局呢?如果你只買指數期貨而沒買股票,這是一種操盤方式;如果你指數期貨跟股票各買一半,這也是一種操盤方式;如果你買選擇權的買權,這又是一種操盤方式;如果你先買指數期貨,等到它真的上漲以後,你把賺來的錢再繼續買進新的口數,然後一路買上去,愈買愈多,好像滾雪球一樣,這叫[滾雪球操盤法]。這些操盤方式(或是操盤方法),都是在已經決定盤勢有上漲一千點的空間之後,所構思出來的佈局,或是動手執行的操盤法;換言之:只是賺多跟賺少的差別。如果是用[滾雪球操盤法](而且能夠在適當的高點及時出脫),賺的當然比固定口數一路抱上來都沒有加碼的人要多,甚至是多好幾倍的利潤!──但是,這些佈局的策略跟操盤的方式,都是錦上添花,散戶絕對不能誤以為這些東西就是所謂的操盤法的全部!
如我之前所言,這些佈局跟操作方式,只是整套預言式操盤法後面的一部份而已,前面的那一部份,也就是「為什麼會漲到一萬點?」,這個判斷才是真正的重點!很多業內的分析師,都是用基本面去預測這個會上漲的理由,而不是用技術面去分析這個會上漲的理由。於是,預言式操作法的缺點到這裡才顯露出來,那就是:它很難學。難學到什麼程度了呢?難學到我沒有看過幾個人能夠學得好。(也許筆者孤陋寡聞,沒有見過真正的高手,在此請各位恕罪。)請注意:我說的難學,是說「判斷它會漲到一萬點」的這個判斷方法很難學,而不是說「已經知道會漲到一萬點所以我使用[滾雪球操作法]買進指數期貨」的這個[滾雪球操盤法]很難學。
預言式操盤法的「預測」是如此難學,以致於一般散戶根本學不會(這就是預言式操作法唯一的缺點,也是最大的缺點),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市場上,尤其是檯面上的分析師,使用預言式操盤法的,多如過江之鯽。為什麼呢?
因為隨著消息面起舞是人性的通病。也就是說:在開始上漲的時候,這些預言家從新聞中去尋找散戶愛聽的利多消息編出一套理由,然後就依照這個藉口說「股市將會漲到一萬點」。另外還有一派的人,是以技術分析當藉口,從技術面的眾多紛亂的多空訊號中,片段的、武斷的、局部的找出幾個會上漲的理由,然後就預言說「股市將會漲到一萬點」,至於他找的這些理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理由,還是他亂猜猜對的?只有老天爺知道。
儘管如此,現在市面上的主流,還是預言式操盤法佔了絕大多數的版面。因為散戶在茫茫股海中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所以只有預言家能夠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至於那些教導人家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的機械式操作者,很難受到一般投資人的青睞。
我跟各位講這些事,是想告訴大家:在我們的操作生涯中,如果環境跟心情都許可的話,當然是兩種操盤法都要學,但是在學習做預言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地方很好預言、有些地方很難預言、有的時候一連好幾個月都很好預言,有時候一連好幾個月都無法作任何預言,這些都是不一定的──這些狀況,你必須要知道。
六、◎機械式操作法才適合散戶
真正適合散戶學習的方法,是機械式操作法,而不是預言式操盤法。
但是,機械式操作法(或直接簡稱為『操作法』)在等待訊號的過程中,會蹦出一個大問題,就是:當他在等待的時候,你問他今天的盤會漲還是會跌?或是明天的盤會漲還是會跌?甚至一個禮拜以後、一個月以後、明年以後的盤會漲還是會跌?……他可能一概通通都回答說「不知道」。這樣一來,問題就大了,因為:如果操作者的身分是像我這樣的分析師,一定會有很多散戶去問他這個盤未來要怎麼走,如果你的回答是「不知道」的話,別人會怎麼瞧你呢?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失望,認為你身為分析師,竟然說不知道,那就是浪得虛名、太差勁了。
以目前市場上大家最喜歡、也最普遍的中短線操作來講,如果使用機械式操作法,往往一個月之中只有幾天看得懂,於是就做那幾天,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在觀察(等待)等訊號,所以每當別人問我對盤勢看法的時候,我常常不知道(而且是真的不知道,不是假的不知道);因為:通常一個月之中,只會出現一兩次真正有價值的訊號(絕對不是天天都會出現訊號!絕對沒有天天過年的),譬如說:2007年的十一月,我只看的懂十一月一號、二號、十一月八號、九號、十二號、十三號、十五號、三十號這八天而已。
十一月一號跟二號這兩天是感覺上攻氣勢受阻,不對勁了,所以在十一月一號收盤跌破五日平均線的時候,把多單賣出或賣光(至於為什麼在這裡是設跌破五日線賣出而不是十日線或是其他的指標?這個講起來就長篇大論,不是我們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以下提到的操作也是如此,不再贅言),等到第二天十一月二號大盤跳空大跌,於是我就確認我在一號賣出是正確的,但是我在二號並沒有去放空,因為季線還沒有被跌破;然後,我就觀望,在觀望的時候,我對於盤勢大概有一個暸解,但是我並沒有依照這個「大概的、隱約的瞭解」去動作,因為訊號沒有出來。
其中:十一月八號、九號、十二號、十三號這四天是看空,於是我就做這四天(八號放空,空單抱到十三號)。
接下來,十一月十三號的第二天:十一月十四號,我又看不懂,但是等到十一月十五號我就懂了,於是再做個短空(十六號就回補了);要是有人在十一月十四號問我 我那時還不知道,於是他失望了,十一月十五號他就不會再問我了,但偏偏我就是十一月十五號進場的;但是,如果十一月十五號早盤問我,我還是不知道,因為我是等到快收盤的時候確認日K線之後 才動手去空的。(因為在當天收盤之前,日K線還不停地在變化,無法根據K線學來判斷我該不該進場,所以必須等快收盤的時候再講。)
那麼,十一月當中,扣除掉這八天之外的其他二十二天我在幹什麼呢?答案是:我在觀察(有時候是抱著單在等出場訊號),或是在休息,甚至在睡覺。總之:看不懂的時候,就不要出手,保持空倉,這樣才能神智清醒,維持客觀的觀察;表面上來看,觀察盤勢好像是天天在尋找機會,其實不然,天天觀察是在等待機會,是處在被動的等待狀態,而不是主動積極地去製造機會。
七、◎一般散戶無法認同機械式操作法
如果使用機械式操作法,那麼2007年十一月當中,除了看得懂的八天,其餘的日子幾乎都在觀望。但是幾乎大部分的散戶都不認同我這種操作觀念,他們認為贏家應該天天都能夠看懂盤勢,這是天大的錯誤觀念。天天都能看懂盤勢,有時候連上帝都做不到(上帝如果是預言家,就不會預料不到夏娃會偷吃禁果)。
為了避免在不應該出手的時候貿然進場,操作者必須更忠實地面對自己,坦白承認自己在大多數的時候是看不懂盤勢的。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換言之:就是要誠實,不懂的時候不要裝懂。但是,這個「不知道」的哲學,一般散戶卻把它當成是「無知」或「無能」,連帶瞧不起使用機械式操作法的人,這都是被傳播媒體害的,因為有些分析師天天解盤之後都能夠預言明天是漲是跌,這才是真正的荒謬現象。如果是正確的操作觀念,天天解盤之後的結論大概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不知道」,只有少數幾天才知道。
很多學習預測的人,都是因為不知道這種「不一定」的狀況,以致於陷入乩童式的胡言亂語,把自己塑造成有求必應、有問必答的超級天才,以便掩蓋自己心中做不出預測的徬徨,這是自欺欺人,自己騙自己。
在我們的操作生涯兼學習過程中,初期應該是使用機械式操作法比較多,然後等經驗漸漸累積、知識漸漸豐富、心態漸漸健全、預感(盤感、第六感)也漸漸成熟之後,此時,整體的智慧才可以說有了初步的成就,如此才可以進入預言的境界。
在股市實戰的時候,很少人能夠完全單獨使用一種方法,絕大部分的人,在操作的時候,都會有預感(靈感)的發生,同時也會依照某種固定法則作進出。大家都是混雜使用。
不要瞧不起機械式操作法,也不要迷戀預言式操盤法。當我們的預感從心中升起的時候,照顧它、觀察它,最重要的是:實驗。預感必須經過很多次的實地驗證,才會真正成熟。
我不否定人性的潛力可以作出某些玄奇奧妙的預測,但我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記使用機械式操盤法來約束自己的性格中蠢蠢欲動的貪婪慾望。
潛力要謹慎呵護,邪慾要努力節制。至於感覺到自己身體裡那一股騷動不安的力量到底是潛力?還是邪惡的欲望?這就要靠不斷地經歷過機械式操作法的洗禮,才能磨練出來那個智慧去分辨。換言之:智慧是在機械式操作法當中磨練成熟的,有了這個智慧以後,才有資格進入預言家的境界。*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2-02, Taipei
我要引用
我要回應
[ 本帖最后由 江百虎 于 5-1-2009 02:3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1-2009 0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我看过这本书。。。
的确很不错。。。
他又说到每一种指标的成功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dylim0000 于 5-1-2009 02:37 PM 发表 
哦。。。
我看过这本书。。。
的确很不错。。。
他又说到每一种指标的成功率。。。
这个方法其实基金,股票和外汇都一样可以用。。。
成功率要先经过至少 10 年的背景测试才可以断定有效。。。
不过更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规则。。。长期持续的操作。。。
因为没有一个规则是 100% 准确的。。。长期持续的操作。。。亏少赚多。。。最后就是赚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龜的退出
http://turtletrade.blogspot.com/2008/02/8.html
系統一退出對於多頭部位為10日最低價,對於空頭部位為10日最高價。如果價格波動與部位背離至10日突破,部位中的所有單位都會退出。
系統二退出對於多頭部位為20日最低價,對於空頭部位為20日最高價。如果價格波動與部位背離至20日突破,部位中的所有單位都會退出。
海龜在進場時一般不會設置退出停損指令,但會在日間盯著價格,一旦交易價格穿過退出突破價,就開始打電話下退出指令。
[ 本帖最后由 江百虎 于 5-1-2009 06:09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难理解的一段文章。。。。
~~~~~~~~~~~~~~~~~~~~~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海龜交易法則》中文版[第三章 部位規模] (5)
http://turtletrade.blogspot.com/2008/02/5.html
第三章 部位規模
海龜將一個基於波動性的常數百分比用作部位規模風險的測算標準。
部位規模是所有交易系統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也是最不為人理解的部分。
海龜所用的部位規模測算標準在當時非常先進,因為通過調整以市場的美元波動性為基礎的部位規模,該測算標準使部位的美元波動性標準化。這意味著在以美元表示的數量相同的特定交易日,特定的部位往往會上下波動(與其他市場的部位相比),不考慮特定市場根本的波動性。
這是實際情況,因為在每張合約上下波動劇烈的市場中的部位與波動性較低的市場中的部位相比,會抵消較少的合約數。
這種波動性的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意味不同的市場中不同的交易對於特定的美元損失或特定的美元收益往往具有相同的機會。這就提高了在多個市場間進行多樣化交易的效果。
即使某個特定市場的波動性較低,但是,任何明顯的趨勢都會帶來相當大的贏利,因為海龜會更多地持有這種低波動性商品的合約。
波動性n的含意
海龜用一個理查德.丹尼斯和比爾.埃克哈特稱之為n的概念來表示某個特定市場根本的波動性。
n就是tr(true range,實際範圍)的20日指數移動平均,現在更普遍地稱之為atr。
從概念上來看,n表示單個交易日某個特定市場所造成的價格波動的平均範圍,它說
明了開盤價的缺口。n同樣用構成合約基礎的點(points)進行度量。
每日實際範圍的計算:
tr(實際範圍)=max(h-l,h-pdc,pdc-l)
式中:
h-當日最高價
l-當日最低價
pdc-前個交易日的收盤價
用下面的公式計算n:
n=(19×pdn+tr)/20
式中:
pdn-前個交易日的n值
tr-當日的實際範圍
因為這個公式要用到前個交易日的n值,所以,你必須從實際範圍的20日簡單平均開始計算初始值。
價值量波動性的調整
確定部位規模的第一步,是確定用根本的市場價格波動性(用其n值定義)表示的價值量波動性。
這聽上去比實際情況更復雜。價值量波動性用下面簡單的公式確定:
價值量波動性=n×每點價值量
波動性調整後的部位單位
海龜按照我們所稱的單位(units)建立部位。單位按大小排列,使1n代表帳戶凈值的1%。
因此,特定市場或特定商品的單位可用下面的公式計算:
單位=帳戶的1%/市場價值量波動性
或 單位=帳戶的1%/(n×每點價值量)
示例
燃油(ho03h):
我們來看2003年3月份燃油的價格、實際範圍及n值:
日期 最高價 最低價 收盤價 實際範圍 n
20021102 0.7220 0.7124 0.7124 0.0096 0.0134
20021104 0.7170 0.7073 0.7073 0.0097 0.0132
20021105 0.7099 0.6723 0.6723 0.0176 0.0134
20021106 0.6930 0.6800 0.6838 0.0130 0.0134
20021107 0.6960 0.6736 0.6736 0.0224 0.0139
20021108 0.6820 0.6706 0.6706 0.0114 0.0137
20021111 0.6820 0.6710 0.6710 0.0114 0.0136
20021112 0.6795 0.6720 0.6744 0.0085 0.0134
20021113 0.6760 0.6550 0.6616 0.0210 0.0138
20021114 0.6650 0.6585 0.6627 0.0065 0.0134
20021115 0.6701 0.6620 0.6701 0.0081 0.0131
20021118 0.6965 0.6750 0.6965 0.0264 0.0138
20021119 0.7065 0.6944 0.6944 0.0121 0.0137
20021120 0.7115 0.6944 0.7087 0.0171 0.0139
20021121 0.7168 0.7100 0.7124 0.0081 0.0136
20021122 0.7265 0.7120 0.7265 0.0145 0.0136
20021125 0.7265 0.7098 0.7098 0.0167 0.0138
20021126 0.7184 0.7110 0.7184 0.0086 0.0135
20021127 0.7280 0.7200 0.7228 0.0096 0.0133
20021202 0.7375 0.7227 0.7359 0.0148 0.0134
20021203 0.7447 0.7310 0.7389 0.0137 0.0134
20021204 0.7420 0.7140 0.7162 0.0280 0.0141
20021205 0.7340 0.7207 0.7284 0.0178 0.0143
2002年12月6日的單位大小(從12月4日起用n值0.0141)如下:
燃油
n=0.0141
帳戶規模=1,000,000美元
每點價值量=42,000(以美元報價的42,000加侖合約)
單位大小=(0.01×1,000,000)/(0.0141×42,000)=16.88
因為我們不可能只交易部分的合約,所以,這一結果取整數為16張合約。
你可能會問:"需要多久計算一次n值和單位大小?" 每週一,我們為海龜準備一份單位大小表,上面列出了我們所交易的各種期貨合約的n值和單位大小。
部位規模的重要性
多樣化就是努力在諸多投資工具上分散風險,並且通過增加抓住成功交易的機會而增加贏利的機會。適當的多樣化要求我們在多種不同的投資工具上進行類似的(如果不是同樣的話)下注。
海龜系統用市場波動性來度量每個市場有關的風險。然後,我們用這一風險量度標準以表示風險(或波動性)的一個常數的增量來建立部位。這提高了多樣化的收益,並且增加了贏利交易彌補虧損交易的可能性。
注意:這種多樣化在資金不足時很難實現。考慮上面的例子,假定我們所用的是一個10萬美元的帳戶。單位大小可能就是1張合約,因為1।688取整為1。對於較小的帳戶,調整的間距太大,這樣會大大削弱多樣化的效果。
作為風險量度標準的單位
因為海龜把單位用作部位規模的量度基礎,還因為那些單位已經過波動性風險調整,所以,單位既是部位風險的量度標準,又是部位整個投資組合的量度標準。
海龜被給予限制我們可以在任何特定的時間在四個不同的級別上持倉的單位數目的風險管理法則。本質上,這些法則控制著交易員可能帶來的全部風險,這些限制在虧損延長期間以及價格異常波動期間使損失最小化。
價格異常波動的一個例子是1987年10月股票市場崩盤的第二天。頭一天晚上,美聯儲將利率調低了幾個百分點,用以提振股市及國民的信心。海龜在利率期貨上滿倉做多:歐洲美元、短期國庫券及債券。第二天損失慘重。在某些情況中,20%-40%的帳戶凈值在一天之中就蒸發了。但是,如果沒有最大部位限制,這些損失會相對更大。
最大部位限制為:
級別 類型 最大單位
1 單一市場 4個單位
2 高度相關市場 6個單位
3 低度相關市場 10個單位
4 單向交易-多頭或空頭 12個單位
單一市場每個市場最大為4個單位。
高度相關市場對於高度相關的市場,在一個特定方向上最大可以有6個單位(即,6個多頭單位或6個空頭單位)。高度相關市場包括:燃油和原油;黃金和白銀;瑞士法郎和德國馬克;短期國庫券和歐洲美元,等等。
低度相關市場對於低度相關的市場,在一個特定方向上最大可以有10個單位。低度相關市場包括:黃金和銅;白銀和銅,以及很多因部位限制而海龜不能進行交易的穀物組合。
單一方向在一個多頭方向或一個空頭方向上全部單位的最大數目為12。因此,理論上你可以同時持有12個單位的多頭部位和12個單位的空頭部位。
海龜用滿倉(loaded)這個詞表示在特定的風險級別下持有所允許的最大數目的單位。因此,"滿倉日圓"就表示持有最大4個單位的日圓合約。完全滿倉表示持有12個單位,等等。
調整交易規模
有時候,市場會好多個月沒有趨勢。在這些時候,帳戶凈值有可能損失一個很大的百分比。
在大幅贏利的交易結束後,你可能會想增加用於計算部位規模的凈值規模。
海龜不使用以起始凈值為基礎的、連續結算的標準帳戶進行交易。我們得到一個起始凈值為零、有明確的帳戶規模的虛擬帳戶。例如,1983年2月,當我們首次開始交易時,很多海龜得到100萬美元的虛擬帳戶規模。然後,這個帳戶規模在每年年初進行調整。根據里克主觀判斷的交易員的成功與否對帳戶規模進行上下調整。規模的增大或減小一般近似地反映了該帳戶前一年運做的贏利或虧損的增加。
每當原始帳戶虧損10%時,海龜就得到指示,將虛擬帳戶的規模減小20%。因此,如果某個交易100萬美元帳戶的海龜曾經虧損10%即10萬美元,那麼,我們就開始交易好像只有80萬美元的帳戶,直到我們達到每年的起始凈值為止。如果我們再虧損10%(80萬的10%即8萬美元,總虧損為18萬美元),我們就要再減小虛擬帳戶規模為64萬美元的帳戶規模的20%。
隨著帳戶的增長或下降,對於減小或增大凈值還有別的或許更好的策略。這些就是海龜所用的法則。
[ 本帖最后由 江百虎 于 5-1-2009 06:2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9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文章说的其实是资产的配置。。。
不过说的比较复杂就是了。。。
简单的来说。。。风险越高的基金所投资的数额就要比较小。。。风险越低的基金所投资的比重就可以比较大一些。。。
例如以下的安排。。。
货币基金 40%
债卷基金 30%
马来西亚股票基金 20%
中国基金 10%
当然每个人的风险承受度不一样。。。自己安排罗。。。不过上面的配置就算是遇到大空头也不会一下子就损失太大的。。。
 |
|
|
|
|
|
|
|
发表于 18-12-2010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