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至圣先师,中心思想是“仁”讲究道德伦理,教育学子们要有仁道,懂得尊师重道。我在想:若有一天孔子重入学堂会有何反应?会惊叹不已?欲或是默默忍受?
先看看现今的教育吧!在这功利主义的先进社会,每个人
都要赢,每个人都怕输。所以,学校董家协都会向校方施压,希望他们的学校能在各方面吐气扬眉, 绽放光彩,特别是在各个政府考试中交出佳作。该校才能标榜为“名校”,家长才会把孩子送到该校求取学问。
校长在上头的施压下,不得不命令老师们加把劲,好让他能向董家协交代。现代的教师还不好当,常常要漂洋过海,攀山越岭上课程、开会等的。回到学校还得面对繁重的工作,如:电脑输入学籍资料、开会报告、上了课程再给学校的老师课程等。光是这些工作就会花费不少时间。手头上的工作还没做完,新的工作又得在限期内完成。。。。。。所以时下的老师非要万能不可!我想:孔子就算再世,受尽这些压力,会否也一样言累?一样有无尽的压力?
现今的教师都很伟大,造就莘莘学子的当儿,还得做这一大堆的工作,被搞得焦头烂额的!在加上上司施压,要他们交出好成绩,老师们不得不善用仅有的时间,在班上赶课业,将课程赶完,好让学生们都能交出好成绩,一个“A”也不能少!
不难发现,每次政府考试成绩公布时,考获全科特优的状元们比比皆是,成绩一年比一年标青。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道德”已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翻阅报章不难发现凶杀、犯罪案件层出不穷,让人振叹的是造案者多半是白领阶级者。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教师在赶课业的当儿忽视了灌输道德价值?是不是老师们去了课程后,被逼用副科如:道德、生活技能、地方研究等的节来上主科?这都是大家须省思的问题,不然,问题可会更严重。
刚投入教育工作的时候,我被派到郊外执教;现在我重返校园求学,那时的学生有些已成了我的同学,一起求取学问。小丫头们看到我还很恭敬地向我打招呼,连声感谢,好象他们进大学是我帮上什么大忙似的,其实不然。可是,偶尔在街上遇到后期教育过的城市“状元”,在街上碰面或在购物广场擦肩而过,却没试过向老师投个笑容;相反的,乡区的小孩随着父母到广场购物时,却远远的呼喊老师,搞得众人都投来异样的目光,当下的我有感尴尬,但却是温暖我心房。
我曾与同事谈过这课题,他们的教学经验比我深,都告诉我别太介怀,他们老早就习惯了。只是,我真的很纳闷,人类在追寻进步的当儿是不是非要放弃“道德”不可?超越了自己,就目中无人?大家都会在道德考卷中仔细作答,考取佳绩,却不会学以致用?别让社会生病,别让师长感到心灰意冷,别让孔子哭泣。。。。。。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