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481|回复: 19

为何佛陀不长生不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1-2008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钦生 于 21-11-2008 03:47 PM 发表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恕小弟佛根浅,不太明其意,可否详述?谢谢
是否说,我今生要做的都做了,所要教的也教了,要怎么做就看你们自己了,我没东西好再教的了》

[ 本帖最后由 言论自由 于 21-11-2008 04: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8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V_08 于 21-11-2008 04:15 PM 发表
神是无所不能的,但他从不在人们面前展现神通。

那起童的呢?不是在展现神通?
不过算了,我们讨论的佛法,
这个我们到道教的帖讨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8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是无所不能的,但他从不在人们面前展现神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8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再说即使佛陀不再了,还有佛陀的弟子们在传法,只要还有人愿意修习佛法,那么就不用担心佛法能否传于更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8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1-11-2008 05:34 PM 发表

就是说佛陀也没能力改变自己肉身的死亡,
不死不灭的只是他的灵魂与精神?
这样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1-2008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师傅,佛陀有神通,为何不让自己长生不老呢?那他不是更能将佛法传于更多的人吗?』

答:『要是佛陀能长生不老的话,那人们来找他,将会专注在如何长生,而不是专注在修养智慧了』







这也是佛陀不长生的一个理由吗?这理由对吗?
希望大家来讨论讨论一下,给小弟一个学习的机会。
但谢绝言词过于激烈的评论,这会可能引起争吵。那就罪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1-2008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世上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生存的众生都只是尘世过客,都是不断在演变中的,
从生到死,从死又延续生,没有间断过。
也就只有觉知这一切真相的众生,才可以找到解脱出这个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圈的方法。

佛陀为什么不永恒生存下来?
因为那永恒生存的现象根本不存在于事实真相(无常无我)里面。
那永恒生存的现象从哪里来?
那些看不清真相的颠倒想法,把无常看成常的想法,为了满足无始由来的贪念而生的想法,就是永恒存在的根源了。

神通力可以随着无常演化来改变事物发展,但绝对改变不了无常真理,因为它也是属于无常的一部分。所以那些自称能把无常变成常的神通力,根本是不存在的。任何世间法常见,都不能永久令人依靠来解脱轮回生死,他们最终也必须回到无常无我苦的认知,才能找到解脱生死的方法的。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1-11-2008 05: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8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言论自由 于 21-11-2008 05:54 PM 发表

就是说佛陀也没能力改变自己肉身的死亡,
不死不灭的只是他的灵魂与精神?
这样对吗??


可以那么说,甚至他也没能力一下子令所有人了解他的觉悟。
佛陀死后进入涅磐,灵魂和精神都解脱了所有有形有色身体的牵绊,甚至解脱灵魂精神状态局限,不再受任何有常和有我状态所影响的境界。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1-11-2008 06: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1-2008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書時有看到這個……

摘自:觉悟之路。|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

第十四章 最后的行化

佛陀虽然年老体衰,但他还是利用一切机会,方便权巧开导众比丘,而且,如果没有受到邀请,他还要时常持钵乞食。一天,和往常一样,他来到毗舍离乞食,饭后,他同阿难陀尊者一道去了重闍堂。当他们谈到毗舍离城以及城中寺院的美丽怡人时,佛陀对阿难陀说:
   “如果有人修习、发展、掌握、经历、实践、或究竟获得四神足(iddhipada),他就可以随意生存一阿僧祗劫(6)(kapa)或更长时间(kappavasesam)。阿难陀,如来修习、发展、掌握、经历、实践,究竟获得四神足,如果愿意的话,如来可以住世一劫或更长。”
   经典补充说:“世尊虽然作了这样明白的暗示,但是阿难陀尊者却不能理会,未能请佛,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出于对有情世间的悲悯,为了人天的安乐,再住世一劫。”
   经典又说,之所以造成这样一个事实,是由于当时阿难陀的心被恶魔迷惑住了。

http://www.dhamma.org.cn/books/juewuzhilu/1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8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至今都还没入灭.. 活住2500年的圣者阿罗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8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1-11-2008 09:11 PM 发表
大阿罗汉宾头卢尊者至今都还没入灭.. 活住2500年的圣者阿罗汉...


有这样的事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8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das 的帖子

曾经有读过可能是北传的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8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生必有死,没有長生不老这回事。
不过有四神足的修行人可以住世(寿命)一刼的。

佛陀在世时的弟子也有些至今还未入灭,
如大迦叶尊者入定在鳼足山,要到弥勒菩萨成佛时才出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8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三法印 的帖子

请问尊者现在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8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三法印 的帖子

也是,略有所闻,据说是在喜马拉雅山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08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傳聞。佛薄伽梵般涅槃後八百年中。執師子國勝軍王都。有阿羅漢名難提蜜多羅(唐言慶友)。具八解脫三明六通無諍願智邊際定等。無量功德皆悉具足。有大威神名稱高遠。以願智力能知此界一切有情種種心行。復能隨順作諸饒益。化緣既畢將般涅槃。集諸苾芻苾芻尼等。說己所證諸妙功德。及應所行利樂有情。諸勝事業皆悉成辦。告時眾曰。自今已後無復所為。唯無餘依是所歸趣。仁等當知有疑可問。時諸大眾聞是語已。舉聲號哭不能自持宛轉於地。或起唱言佛薄伽梵久已涅槃。諸聖弟子亦隨寂滅。世間久空無真調御。今唯尊者為天人眼。如何復欲棄捨我等。願垂哀愍少留壽命。尊者慶友慰喻眾言。不須啼泣。仁等當知世間法爾有生必滅。諸佛如來降伏四魔於壽自在。隨順世故猶示涅槃。況我今者豈宜恒住。設隨汝請亦無利益。當體此意勿生憂惱。但有疑者應可速問。諸苾芻等雖承告示。猶增涕噎良久乃問。我等未知世尊釋迦牟尼無上正法當住幾時。尊者告曰。汝等諦聽。如來先已說法住經。今當為汝粗更宣說。佛薄伽梵般涅槃時。以無上法付囑十六大阿羅漢并眷屬等。令其護持使不滅沒。及勅其身與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時諸大眾聞是語已少解憂悲。復重請言。所說十六大阿羅漢。我輩不知其名何等。慶友答言。第一尊者名賓度羅跋囉惰闍。第二尊者名迦諾迦伐蹉。第三尊者名迦諾迦跋釐墮闍。第四尊者名蘇頻陀。第五尊者名諾距羅。第六尊者名跋陀羅。第七尊者名迦理迦。第八尊者名伐闍羅弗多羅。第九尊者名戍博迦。第十尊者名半託迦。第十一尊者名囉怙羅。第十二尊者名那伽犀那。第十三尊者名因揭陀。第十四尊者名伐那婆斯。第十五尊者名阿氏多。第十六尊者名注荼半託迦。如是十六大阿羅漢。一切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脫等無量功德。離三界染誦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勅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乃至世尊正法應住常隨護持。及與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報。

爾時苾芻苾芻尼等。復重請言。我等不知十六尊者多住何處。護持正法饒益有情。慶友答言。第一尊者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與自眷屬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北方迦濕彌羅國。第三尊者與自眷屬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東勝身洲。第四尊者與自眷屬七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北俱盧洲。第五尊者與自眷屬八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南贍部洲。第六尊者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耽沒羅洲。第七尊者與自眷屬千阿羅漢。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鉢刺拏洲。第九尊者與自眷屬九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與自眷屬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在畢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與自眷屬千二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與自眷屬千三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廣脇山中。第十四尊者與自眷屬千四百阿羅漢。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與自眷屬千五百阿羅漢。多分住在鷲峯山中。第十六尊者與自眷屬千六百阿羅漢。多分住在持軸山中。諸仁者若此世界。一切國王輔相大臣長者居士。若男若女發殷淨心。為四方僧設大施會。或設五年無遮施會。或慶寺慶像慶經幡等施設大會。或延請僧至所住處設大福會。或詣寺中經行處等。安布上妙諸坐臥具。衣藥飲食奉施僧眾。時此十六大阿羅漢。及諸眷屬隨其所應分散往赴。現種種形蔽隱聖儀。同常凡眾密受供具。令諸施主得勝果報。如是十六大阿羅漢。護持正法饒益有情。至此南贍部洲人壽極短至於十歲。刀兵劫起互相誅戮。佛法爾時當暫滅沒。刀兵劫後人壽漸增至百歲位。此洲人等厭前刀兵殘害苦惱復樂修善。時此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復來人中。稱揚顯說無上正法。度無量眾令其出家。為諸有情作饒益事。如是乃至此洲人壽六萬歲時。無上正法流行世間熾然無息。後至人壽七萬歲時。無上正法方永滅沒。時此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於此洲地俱來集會。以神通力用諸七寶造窣堵波嚴麗高廣。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所有遺身馱都皆集其內。爾時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繞窣堵波以諸香花持用供養恭敬讚歎。繞百千匝瞻仰禮已。俱昇虛空向窣堵波作如是言。敬禮世尊釋迦如來應正等覺。我受教勅護持正法。及與天人作諸饒益。法藏已沒有緣已周今辭滅度。說是語已一時俱入無餘涅槃。先定願力火起焚身。如燈焰滅骸骨無遺。時窣堵波便陷入地。至金輪際方乃停住。爾時世尊釋迦牟尼無上正法。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永滅不現。從此無間此佛土中有七萬俱胝獨覺一時出現。至人壽量八萬歲時。獨覺聖眾復皆滅度。次後彌勒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時贍部洲廣博嚴淨無諸荊棘谿谷堆埠。平正潤澤金沙覆地。處處皆有清池茂林名花瑞草及眾寶聚。更相輝映甚可愛樂。人皆慈心修行十善。以修善故壽命長遠豐樂安隱。士女殷稠城邑隣次鷄飛相及。所營農稼一種七穫。自然成實不須耘耨。諸仁者於彼時中。國界莊嚴有情果報陳之難盡。具如彌勒成佛經說。彌勒如來成正覺已。為聲聞眾三會說法令出生死得證涅槃。第一會度九十六俱胝聲聞眾。第二會度九十四俱胝聲聞眾。第三會度九十二俱胝聲聞眾。若諸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男女一切施主。於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能為佛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謂以七寶金銀真珠璧玉香材鍮石銅鐵木石泥漆。或以繒縷或以綵畫。作佛形像及窣堵波。若大若小乃至最小如指節量。或以香花諸妙供具。若多若少而為供養。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覺時善得人身。於彼佛第一會中以淨信心捨俗出家剃除鬚髮披著法服既預聖眾。隨宿願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一為佛事故種善根者所得果報。若諸國王及以臣庶一切施主。於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能為法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謂於大乘素呾纜藏。所有甚深空性相應諸大乘經。謂般若波羅蜜多經。妙法芬陀利迦經。金光明經。金剛手藏經。首楞伽摩三摩地經。幻喻三摩地經。大神變三摩地經。集諸功德三摩地經。還如來智印三摩地經。具諸威光三摩地經。寶臺經集諸菩薩三摩地經。諸佛攝受經。集請問經。梵王問經善吉問經。勇猛問經。能滿問經。海龍王問經。無熱惱龍王問經。樹幢龍王問經。寶掌問經。寶髻問經。虛空音問經。虛空吼問經。幻網問經。寶女問經。妙女問經。善臂問經。師子問經。猛授問經。金光女問經。說無盡慧經。說無垢稱經。未生怨王經。諦實經。那羅延經。佛花嚴經。蓮華手經。十佛名經。無量光眾經。極樂眾經。集淨華經。大集經。入一切道經。寶幢經。寶聚經。寶篋經。彩畫經。高頂王經。如是等大乘經。有百俱胝部。黨差別復有大乘毘柰耶藏。阿毘達磨藏眾多部類。一切皆是菩薩藏攝。復有聲聞三藏。謂素怛纜藏。毘柰耶藏。阿毘達磨藏。素怛纜藏。有五阿笈摩。謂長阿笈摩。中阿笈摩。增一阿笈摩。相應阿笈摩。雜類阿笈摩。毘柰耶藏中有苾芻戒經苾芻尼戒經。分別戒本諸蘊差別及增一律。阿毘達磨藏中。有攝六問相應發趣等。眾多部類。復有本生鬘讚獨覺鬘讚。於如是等正法藏中。或是佛說或菩薩說或聲聞說或諸仙說。或諸天說或智者說。能引義利乃至有能。於四句頌。若自誦若教他誦。若自讀若教他讀。若自持若教他持。若自解說若教他解說。或於法師恭敬供養。或於經卷恭敬供養。謂以種種香花幡蓋伎樂燈明而為供養。或於經卷以諸雜綵囊帊縷帶而嚴飾之。由如是等善根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覺時善現人身。於彼佛第二會中。以淨信心捨離家法。出趣非家。淨除鬚髮披著法服既預聖眾。隨宿願力便得涅槃。是名第二為法事故種善根者所得果報。若諸國王及臣庶等。一切施主於今釋迦牟尼佛正法中。能為僧事自種善根。或教他種。謂諸苾芻苾芻尼眾。或次第請或隨緣請。於月一日或月八日或十五日設齋供養。或往寺中若供養佛。若供養眾或作給侍。或有供養修靜慮者。或有供養諸說法者。或見有人欲於正法學習流布。從師聽受不作留難。施其所安無令怯退。或設五年無遮施會。或施四方僧。或施寺舍及坐臥具。或施鍾磬或施園林。如是等類供養僧眾。彼由如是善根力故。至彌勒如來成正覺時善得人身。於彼佛第三會中。以淨信心捨離家法出趣非家。淨除鬚髮披著法服既預聖眾。隨宿願力便得涅槃。是第三為僧事故種善根者所得果報。

  爾時慶友大阿羅漢。為諸大眾廣說如上事已。以神通力於大眾前身昇虛空。高七多羅樹。示現種種不可思議雙神變事。令所觀眾增進勝道。時彼尊者現神變已。即於空中結跏趺坐。捨諸壽行及諸命行。入無餘依般涅槃界。先定願力火起焚身。於虛空中雨身遺骨。時諸大眾悲歎希有。競收遺骨起窣堵波。以諸香花寶幢幡蓋伎樂燈明常為供養。此法住記古昔諸師展轉相承誦持不忘。為令一切國王大臣長者居士諸施主等。了達因果厭生老病死芭蕉幻焰泡沫之身。修諸勝業於當來世逢事彌勒。解脫煩惱得大涅槃生愛樂故。於佛正法護持建立令久不滅。

http://ccbs.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20/T49n2030.pdf


中國的十八羅漢是由十六羅漢加上兩位羅漢,乾隆所欽定的十八羅漢。分別是:

   1. 賓度羅跋囉惰闍(Pindolabharadvaja)
   2. 迦諾迦伐蹉(Kan-akavatsa)
   3. 迦諾迦跋厘惰闍(Kanaka-bharadvaja)
   4. 蘇頻陀(Suvinda)
   5. 諾距羅(Nakula)
   6. 跋陀羅(Bhadra)
   7. 迦理迦(Karika)
   8. 伐闍羅弗多羅(Va-jraputra)
   9. 戍博迦(Svaka)
  10. 半託迦(Panthaka)
  11. 羅怙羅(Rahula)
  12. 那伽犀那(Nagaena)
  13. 因揭陀(lngata)
  14. 伐那婆斯(Vanav-asin)
  15. 阿氏多(Ajita)
  16. 注荼半託迦(Cuda-panthaka)
  17. 嘎沙鴉巴尊者(迦葉尊者)
  18. 納答密答喇尊者(彌勒尊者)
另有一種說法:

   1. 降龍羅漢:慶友尊者,傳說曾降伏惡龍。
   2. 坐鹿羅漢:賓羅跋羅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宮勸喻國王學佛修行。
   3.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隋閣,是一位托化緣的行者。
   4. 過江羅漢:跋陀羅尊者,過江似蜻蜓點水。
   5. 伏虎羅漢:賓頭盧尊者,曾降伏過猛虎。
   6. 靜坐羅漢:諾距羅尊者,又為大力羅漢,因過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無窮。
   7. 長眉羅漢:阿氏多尊者,傳說出生時就有兩條長眉。
   8. 布袋羅漢: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開。
   9. 看門羅漢:注茶半托迦尊者,為人盡忠職守。
  10. 探手羅漢: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舉起伸懶腰,而得此名。
  11. 沉思羅漢:羅怙羅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 騎象羅漢: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馴象師。
  13. 歡喜羅漢:迦諾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辯家。
  14. 笑獅羅漢:羅弗多尊者,原為獵人,因學佛不再殺生,獅子來謝,故有此名。
  15. 開心羅漢: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覺知佛於心中。
  16. 托塔羅漢:蘇頻陀,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他因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17. 芭蕉羅漢: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用功。
  18. 挖耳羅漢:那迦犀那尊者,以論「耳根清淨」聞名,故稱挖耳羅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85%AB%E7%BE%85%E6%BC%A2


[ 本帖最后由 佐竹 于 23-11-2008 09:1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1-2008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漫谈罗汉
(一)十六罗汉

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古代译品中如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守护佛法。」但是未列举出十六罗汉一一的名字。此外,西晋竺法护译(一云失译)《弥勒下生经》云:「所谓大迦叶比丘、军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上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东晋失译《舍利弗问经》也说:「我去世后摩诃迦叶、宾头卢、君徒般叹、罗睺罗四大比丘住不泥洹,流通我法。」隋智顗《法华经文句》卷二即根据此说云:「佛敕四大罗汉不得灭度,待我法灭尽。由是住持于今,未得入无余涅槃。」而唐湛然《法华文句记》解释此文却云:「准《宝云经》第七,佛记十六罗汉令持佛法,至后佛出方得入灭。彼经一一皆列住处、人名、众数等。故诸圣者皆于佛前各各誓言:我等以神力故弘护是经,不般涅槃。宾头卢、罗云在十六数,却不云迦叶。」今勘本《宝云经》有两译,一是梁代曼陀罗仙译,一是梁代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都无此文。只是僧伽婆罗译本卷七末没有一般经典惯例的「信受奉行」的文句,或者现本的经文有所缺失,这就难以考定了。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的典据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难提密多罗,此云庆友,是佛灭后八百年时师子国(即今斯里兰卡)人。
《法住记》中说: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Pindolabharadvaj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西瞿陀尼洲;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与自眷属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方迦湿弥罗国;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Kanaka-bharadvaja),与自眷属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东胜身洲;第四尊者苏频陀(Suvinda),与自眷属七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北俱卢洲;第五尊者诺距罗(Nakula),与自眷属八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南赡部洲;第六尊者跋陀罗(Bhadr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耽没罗洲;第七尊者迦理迦(Karika),与自眷属千阿罗汉多分住在僧伽荼洲;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钵刺拏洲;第九尊者戍博迦(Svaka),与自眷属九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香醉山中;第十尊者半托迦(Panthak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三十三天;第十一尊者罗怙罗(Rahula),与自眷属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毕利颺瞿洲;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Nagaena),与自眷属千二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半度波山;第十三尊者因揭陀(lngata),与自眷属千三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广胁山中;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Vanavasin),与自眷属千四百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第十五尊者阿氏多(Ajita),与自眷属千五百阿罗汉多分住在鹫峰山中;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Cuda-panthaka),与自眷属千六百阿罗汉多分住在持轴山中。
自《法住记》译出以后,十六罗汉受到佛教徒的普通尊敬赞颂。现存敦煌唐人写经中还存有《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第十尊者罗护罗颂》二首,每首七言八句(见《敦煌杂缀》下)。此外还有《十六大阿罗汉因果识见颂》一书,题云「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迦译」而不记时代。前有宋范仲俺序云:「庆历中宣抚河东,宿保德冰谷传舍,于堂檐罅间得之,因于府州承天寺命僧别录藏之。于戊子岁(1048)有江陵僧慧哲又出其藏本,称得之于武陵僧普焕,宝之三十余年云云。」书中记十六阿罗汉,各各为摩拏罗多说自所证「因果识见」,各有七颂,总有一百十二颂。唯文义浅薄,其为宋代汉地民间伪造无疑,就此亦足见当时民间对十六罗汉崇奉之广。在《秘殿珠林》还载有唐人画十六应真图,卷后附宋姜夔跋,完全引用了此颂,可见这《因果识见颂》在宋时是相当流行的。
关于十六罗汉的图像方面,《宣和画谱》卷二载梁张僧繇有十六罗汉像一幅。他是否根据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或者如湛然所说《宝云经》的记载而画,难以考定,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佛教界对十六罗汉的崇奉并不普遍。唐玄奘译出《法住记》以后,到乾元中卢楞伽特爱好作十六罗汉像,《宣和画谱》卷二记载他有这类作品多种,又同书卷十中记王维也有十六罗汉图四十八幅。到了五代时这类绘画就更多起来,如南唐的陶守立(见《式古堂书画考》二)、王齐翰(见《宣和画谱》四、《清河书画舫》五、《秘殿珠林》九),前蜀的李升(见《宣和画谱》)、张玄(见《宣和画谱》三、《清河书画舫》五),吴越的王道求(见《式古堂书画考》二),都有此类作品,而以前蜀贯休为最知名(见《清河书画舫》五、《妮古录》、《式古堂书画考》十),宋代孙知微(见《清河书画舫》六)、李公麟(见《珊瑚网》二三、《弇州四部稿》一三七、《式古堂书画考》二、《秘殿珠林》九、十、《书画鉴影》二、《宝绘录》十、《平津馆鉴藏书画记》、《江村书画目》、《好古堂家藏书画记》上、《三秋阁书画录》二)、颜博文(见《式古堂书画考》二)、李时择(见《式古堂书画考》二)、梁楷(见《书画鉴影》三)、孙必达(见《秘殿珠林》九);僧中如梵隆(见《珊瑚网》二三,《弇州四部稿》一三七、《式古堂书画考》二、《大观录》一四、《江村销夏录》一、《春霞阁题画绝句》)、月蓬(见《式古堂书画考》二)、海仑(见《秘殿珠林》九、十);元代赵孟頫(见《秘殿珠林补编》十)、钱选(见(盛京故宫书画录》三),明代吴伟(见《秘殿珠林》二集)、仇英(见《过云楼书画记》四、《江村销夏录》一、《盛京故宫书画录》三)、吴彬(见《石渠宝笈》三)、丁云鹏(见《石渠宝笈》二、三)等,都有名作见于历代的著录。
关于十六罗汉的雕刻方面,最早的有杭州烟霞洞吴越国吴延爽造十六罗汉,计右璧内部二尊、前部四尊。左壁十尊。此十六尊的雕刻技巧同一手法;阮元《两浙金石志》曾载有烟霞洞吴延爽造像功德记。吴延爽是吴越王钱元瓘妻吴夫人的兄弟。宋代曾在此洞补刻僧像一、布袋和尚像一,作法浅陋,远不及前十六尊。可见《咸淳临安志》所记:「原有石刻罗汉六尊,吴越王感梦而补刻十二尊,成为十八」之说,全出于附会。
从以上所述绘画和雕刻两方面来看,十六罗汉的尊崇是从五代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江南一带地区,并且由十六罗汉而演变成十八罗汉。
http://www.buddhism.com.cn/fjcs/tancong/fytc0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啊...
要去想知為何佛陀不長生不老?
倒不如去想什麼是佛...
連何謂佛都不了解...
也就不要問佛陀的生死...
若了解何為佛...
那自然就曉得佛陀的生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1-2008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不长生,是因为随顺因缘而入灭。不长不短,刚好80,正是标准的人类寿命。这是最完美的演出,告诉我们,在人的一生里,跟着正确的方法就绝对可以得到解脱。就是这样而已。其他的不要想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08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智者长生,愚者一定会选择依赖;那么愚者将无法成为智者。
一样东西,如果永恒,愚者就会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
恰好,这两个都是众生的坏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5-2024 05:57 PM , Processed in 0.09099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