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3529|回复: 56
|
一世的十二因缘?三世的十二因缘?听听看另一种的见解
[复制链接]
|
|
|
之前在另一帖中有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这其中有佛使尊者的一世的解释,也有传统上的三世解说。在这里,我想要介绍达摩悟陀长老的另一种的解释。这解释不像三世的解说以前二支为前一世,中间的八支为今世,后二支为下一世。对于这种的解释,长老有些意见。他说,以前二支为前一世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他跟接下来的今世和下一世有矛盾。
三世解说的前一世和今世的关连在于,前世的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从行到识多数被解说为前世的行(身、口、意的业)而产生今世的结生识,从识而产生名色(身和心)。从这里看来,从前一世到这一世的结生是因为业的缘故了。不过在接下来的今世和下一世却又不一样。从今世到下一世的结生是依次以受、爱、取、有然后才生。
在佛陀的教导里,业并非轮回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人可能完全消灭他的业来停止轮回。但是,在佛陀的教导里,贪爱才是轮回的原因。所以,以三世的前世轮回以身、口、意的业而产生下一世的轮回和接下来所说的有冲突。同时,也不符合佛法。这就是三世解说的弱点。
对于一世解说,它的弱点很明显的就是不能符合阿含经、巴利文经里对于生、老、病、死的解说。因为,这些经典很明显的说明了生、老、病、死。就是指我们众生所说的出生、年老、疾病、死亡。
在长老的解说中,会有三世的解说主要是因为行、识、名色方面的误解。
在这里大约的把长老的解说列出(详细的解说,请听连接里的AUDIO FILE)。
名色,在长老的解说里,这并非是说我们的身(色)和心(名)。
在相应部里,因缘篇里,名色的分别如下。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在这里,如长老指出的,这里的名并没有包括识。所以,它并非指我们的身和心。它指的其实是物质、心理的现象。可以说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全部现象。当然,在长老的解说中提到了很多的经文来支持这看法。有兴趣,可以自己去听听看。其中之一的经刚好曾在另一帖里引用过如下。
杂阿含经二九四、愚痴黠慧经:本经叙述愚痴或黠慧,并不是自始就有差别,都平等,都由有身心才会有受苦。唯修梵行而尽苦,而解脱。反之则不尽苦,不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愚痴无闻的凡夫,都被无明盖覆,都被爱缘所系缚,而得此意识。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以此二因缘而生触。
在这里,很有趣的,身内的是识,身外的却是名色。所以,这很符合长老的解说,这名色是指物质和心理现象呈现给我们的识。
识如同下面的解释指的是六识。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长老也提到有一经说,识和名色是互相依赖的。
接下来的是行。这也是一支被误解而成为三世解说的。
行(Sankara)
Sankara在经典里有很多的意思。长老指出在经典里有两组的Sankara。
一个是Kaya Sankara, Vaci Sankara 和Citta Sankara。
另一个是Kaya Sankara, Vaci Sankara 和Mano Sankara。
第二组是讲身、口、意的业。
第一组的Kaya Sankara指的是身的条件,也就是呼吸,
Vaci Sankara指的是语言的条件也就是Vitaka和viccara(应该是说最初的动念和想的持续)。Citta Sankara指的是意的条件,也就是感受和知觉。这些条件就是支持我们的身、口、意持续的操作。
在因缘篇里的Sankara是Kaya Sankara, Vacci Sankara 和Citta Sankara而非如同第二组的Kaya, Vacci, Mano。
从这里,可以有很好的连接。从无明,我们有了这身心。而身、口、意的条件也支持着这身、口、意的持续运作。从这持续运作的身、口、意才可缘识。从六识就缘外在的名色(名色现象和识应该也是互相依赖)。。。。。。。。。
这种的解说或可以说是二世的解说。
以下是长老Audio file的连接。
http://www.vbgnet.org/download-tracking.asp?ItemId=16929&Download=audio/DV/Eng+Adv/Dependent+Origination+(E).zip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20-10-2008 09:54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贪爱-->-行--->识--->名(受、想、思、触、作意)和色(四大)-->...
五蕴= 行+ 识 + 名(受、想, 思、触、作意)和色? 不错有道理... |
|
|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8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7-10-2008 10:34 PM 发表 
无明/贪爱-->-行--->识--->名(受、想、思、触、作意)和色(四大)-->...
五蕴= 行+ 识 + 名(受、想, 思、触、作意)和色? 不错有道理...
怎么说有道理?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peggy_str 的帖子
有人说名色(NAMA-RUPA)就是五蕴, 但依经再详细的看, 名色只是指受、想、思、触、作意, 的心理功能和色身四大.
"名色"和"识"相依---> 就有情生来病死的五蕴.. 解答十二因缘和五蕴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8-10-2008 03:24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10-2008 03:22 PM 发表 
有人说名色(NAMA-RUPA)就是五蕴, 但依经再详细的看, 名色只是指受、想、思、触、作意, 的心理功能和色身四大.
"名色"和"识"相依---> 就有情生来病死的五蕴.. 解答十二因缘和五蕴的关系...
你说的跟以下有何分别?不就是五蕴咩?
名(受、想、行、识)和色(色)
"名色"和"识"相依---> 就有情生来病死的五蕴.. 解答十二因缘和五蕴的关系...
怎么解答法?请详细解说~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peggy_str 的帖子
十二缘起,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若说名色是五蕴(受、想、行、识)
"识"缘受、想、行和"识",
不就说识缘"识", 识缘"行"
1)行缘识, 识缘"识"....
2)行缘识, 识缘"行"...
以上二点你能解释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10-2008 04:19 PM 发表 
十二缘起,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若说名色是五蕴(受、想、行、识)
"识"缘受、想、行和"识",
不就说识缘"识", 识缘"行"
1)行缘识, 识缘"识"....
2)行缘识, 识缘"行"...
以上二点你能解释吗?
这样说,识是独立于五蕴咯?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das 的帖子
没有, 识和名色相依组成五蕴
行乃无常, 所生起的识也无常, 识无常所缘的名色也无常.....
独立以五蕴之外, 会是什么? 你要自己去找.....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8-10-2008 05:42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8-10-2008 04:19 PM 发表 
十二缘起,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若说名色是五蕴(受、想、行、识)
"识"缘受、想、行和"识",
不就说识缘"识", 识缘"行"
1)行缘识, 识缘"识"....
2)行缘识, 识缘"行"...
以上二点你能解释吗?
你忘了还有心~
十二因缘的结果不是解说从出生到死亡(轮回),而是心在当下执著的结果。
佛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无明-->行-->识-->-------->生、老、死、痛苦、悲伤等。
这些都是各种苦生起的法则。
无明灭-->行灭-->识灭-->-------->生灭、老、死、痛苦、悲伤等皆灭。
这些都是各种苦寂灭的法则。
请问灭苦了的圣者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peggy_str 的帖子
我是在讲五蕴....
心留给你讲...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8-10-2008 06:08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09: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三法印 的帖子
你不是在讲十二因缘法咩?
要讲就讲完整点嘛~
不打扰你继续讲五蕴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0-2008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8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7-10-2008 10:34 PM 发表 
无明/贪爱-->-行--->识--->名(受、想、思、触、作意)和色(四大)-->...
五蕴= 行+ 识 + 名(受、想, 思、触、作意)和色? 不错有道理...
我想你误会了。
在这里的行跟五蕴中的行是不一样的。
行(Sankara)是多义字。
长老的意思是说,“行”是Kaya Sankara也就是身的条件。维持身的条件是呼吸(在四禅中,身的条件被止熄)。Vaci Sankara 口的条件,也就是语言的条件。当我们想要说一句话的时候,最开始它是在脑海中形成初想和维持的想,也就是在二禅中被止熄的Vitaka Viccara。所以,在二禅中,语言的形成条件也被止熄了。意的“行”(Citta Sankara)就是受和知觉,在灭尽定里,这Citta Sankara也将会被止熄。
如果缘“行”Sankara而有识,那么在灭尽定里,识也将会止熄。
识的止熄会是如何呢?那么外在的名色也会被止熄。因为,缘名色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如果名色止熄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等等的物质、空间的世界都将会止熄。因为,这里指的“名色”包括了所有物质上的和心理上所知觉的世界。
如,前面所引用的经文所说的,都被无明盖覆,都被爱缘所系缚,而得此意识。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以此二因缘而生触。可见,“名色”指的是外在的“名色”。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20-10-2008 09:55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0-10-2008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德源 的帖子
若说在因缘篇里的Sankara是Kaya Sankara, Vacci Sankara 和Citta Sankara而非如同第二组的Kaya, Vacci, Mano。
不过, 有一些问题, A的大前世(五蕴)---前世(五蕴)-->今世小时后(五蕴)--现在(五蕴)--->
过去五蕴中的行蕴是不是有Kaya Sankara, Vacci Sankara 和Citta Sankara?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0-2008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0-10-2008 03:42 PM 发表 
若说在因缘篇里的Sankara是Kaya Sankara, Vacci Sankara 和Citta Sankara而非如同第二组的Kaya, Vacci, Mano。
不过, 有一些问题, A的大前世(五蕴)---前世(五蕴)-->今世小时后(五蕴)--现在(五蕴)--->
过去五蕴中 ...
你还是误会了。Sankara在五蕴里面的意思为“决定”的心理作用。
Sankara在另一种的用法是“组成条件”。不要把它当成五蕴里的行。如以下MN44经所说的。
“又,圣尼!有几何之行耶?”--“居士毗舍佉!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口行、心行也。”--“圣尼!云何为身行?云何为口行?云何为心行?”--“居士毗舍佉!出入息为身行也;寻、伺为口行也;想及受为心行也。”--“圣尼!何故出入息为身行耶?何故寻、伺为口行耶?何故想及受为心行耶?”--“居士毗舍佉!出入息为属于身者也,此等诸法为系缚于身者也,是故出入息为身行也。居士毗舍佉!寻、伺于先而后发语,是故寻、伺为口行也。想与受是属于心,此等诸法为系缚于心者也,是故想及受为心行也。”
如法句经
Sabbe sankara anicca ti
'All conditioned things are impermanent'
这里的Sankara的意思就是“条件组合”的东西。跟五蕴的行(Sankara)是不一样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0-10-2008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ankhāra =Karmic activities
sankhāra kandha=mental formation
发觉到"行"和"行蕴"是不一样的.
若说Sankara是业 / 条件的话
1)这样Kaya Sankara, Vaci Sankara 和Citta Sankara和Kaya Sankara, Vaci Sankara 和Mano Sankara存在什么不同?
--------------------------------------------------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在这里,如长老指出的,这里的名并没有包括识。所以,它并非指我们的身和心。它指的其实是物质、心理的现象。可以说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全部现象。当然,在长老的解说中提到了很多的经文来支持这看法。有兴趣,可以自己去听听看。其中之一的经刚好曾在另一帖里引用过如下。
杂阿含经二九四、愚痴黠慧经:本经叙述愚痴或黠慧,并不是自始就有差别,都平等,都由有身心才会有受苦。唯修梵行而尽苦,而解脱。反之则不尽苦,不解脱。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愚痴无闻的凡夫,都被无明盖覆,都被爱缘所系缚,而得此意识。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以此二因缘而生触。
----
这里可以发现名色一样不等于五蕴, 五蕴等于"名色"加"识", 这点很重要.
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身内有识蕴,身外有色蕴,受蕴,想蕴和行蕴.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0-10-2008 11:56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0-10-2008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tanhā-->行(sankhāra)/KarmicActivities/身口意的业-->识(Consciousness/Vinnana)(识蕴)-->名色的四蕴={受蕴/Vedana/feeling、想蕴/Sanna/perception、行蕴(Sankhara kandha/mental formation=思、触、作意), 色蕴/Rupa}---->六入/Six sense doors (sadayatana, salāyatana) ---->觸/Contact (sensory stimuli)/phassa--->受/Sensation /vedanā---->欲/Craving and Aversion/tanhā==行(sankhāra)KarmicActivities---->取/Clinging/upādāna, ---->有/Becoming/bhāva----->生/Rebirth/jati---老死/Old age and death/jaramarana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0-10-2008 11:42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0-2008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ankhāra =Karmic activities
sankhāra kandha=mental formation
除了以上的两者外,Sankhara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像下面所用的,
Sabbe sankhara anicca ti
'All conditioned things are impermanent'
在这里,Karmic activities 和mental formation都不适合。这里指的是“条件组合”、“因缘和合”的东西。
我觉得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听听看长老的AUDIO FILE,这样,你应该可以更了解。
发觉到"行"和"行蕴"是不一样的.
若说Sankhara是业 / 条件的话
1)这样Kaya Sankhara, Vaci Sankhara 和Citta Sankhara和Kaya Sankhara, Vaci Sankhara 和Mano Sankhara存在什么不同?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Kaya Sankhara, Vaci Sankhara 和Mano Sankhara在经典里多用于讲身、口、意的业。
Kaya Sankhara, Vaci Sankhara 和Citta Sankhara多用于指身、口、意(心)的条件。如以上所引的MN44经。
身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身内有识蕴,身外有色蕴,受蕴,想蕴和行蕴.
那么,这身是什么身呢?为何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在身外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0-2008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0-10-2008 11:09 PM 发表 
无明/tanhā-->行(sankhāra)/KarmicActivities/身口意的业-->识(Consciousness/Vinnana)(识蕴)-->名色的四蕴={受蕴/Vedana/feeling、想蕴/Sanna/perception、行蕴(Sankhara kandha/mental formation=思、触、作意), ...
如果身口意的业是--》识--》四蕴。。。。。。。。。
那么,解脱就无望了,不是吗?因为每一个人很难有机会把他的业归零。
Angulimara也不可能解脱了。因为,他造的恶业不可能在当下归零。
四圣谛里说的是“爱执”是苦的集。这符合后部(爱--》取--》有--》生)。但是,却不能符合前部(无明--》行(业)--》识。。)不是吗?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