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17|回复: 115
|
谈谈喝过酵素的经验。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6-8-2007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8-2007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8-2007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部落格换了…
因为,有朋友反应yahoo只能给会员留言。
因此,小弟把yahoo部落格换成yam天空的部落格。
希望先前有来看的朋友移个驾,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7-8-2007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8-8-200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酵素的种类及特性
酵素的种类
酵素的种类,主要可以分为六种,每种各有不同的功能存在。
一、氧化还原酵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物质与氢脱离或与氧结合,例如食物在人体内产生热量。
二、水解酵素:功能为水解化合物,食物在体内被水解有助消化,淀粉水解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三、结合酵素:结合两个不同的分子成一个物质,这个酵素的功能,请想像一下日本机器人卡通节目中,常出现机器人“合体”以後,变成一个新的机器人,而所谓的结合酵素,就类似这个道理。
四、异构酵素:将同一物质重新排列组合,假设有一个工具〈酵素〉,可以把蟾蜍变成青蛙,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工具有异构的功能。也就是说,异构指的是两者很像,但是又完全不一样的物质。
五、裂解酵素:将分子中的某成份移除,使其变为另一个物质,就好像剪了尾巴的老鼠会变得像天竺鼠。
六、转移酵素:将两个物质中的成份互换,结果将变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质。每个人都希望有明星般的身材,假设有移转酵素的机器,可以将明星的优点全部移到自己的身上,那该有多好呢?
酵素的特性
另外,酵素又有几个特性,如下:
一、专一性:也如同「锁与钥匙」,每种酵素只能针对它能够作用的物质有效。例如淀粉酵素只能分解淀粉而不能分解脂肪。
二、重复利用:当酵素与其作用物质发生变化,该物会转变为另一种物质,但酵素还是原来的酵素。例如淀粉酵素分解淀粉後,淀粉已经变成麦芽糖,但淀分酵素仍然是淀粉酵素。
三、加速反应:有酵素的参与,其反应将会比原来的快上非常多。例如有些人会将青木瓜同肉一起煮,目的就是要例用其蛋白质酵素分解肉的蛋白质,使其变软,否则光要用煮的,可能就得花上很久的时间。市面上有纯化的木瓜酵素〈嫩精〉,目的就是在此。〈不过,现在很多嫩精都是化学品,非真的木瓜粹取的酵素〉
四、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酵素有其适当的作用环境,不同的酵素,则所需要的环境不同。一般最适合的温度多是在摄氏20到40度之间,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其作用能力。而酸碱值〈PH值〉对其影响也非常的大,大部分酵素适合的环境是酸碱适中的环境〈所以,保健上有人体弱碱性的说法,目的也是为了使人体内的酵素能在最好的PH值环境中运作〉,少数的酵素可以在强酸中作用,如胃酸里还能作用的胃蛋白酵素。
为何选择酵素养生
保养品的种类繁多,为什么要选择酵素呢?酵素的好处很多,单就几个比较显注的特点说明:
一、酵素是天然,至今仍无法以人工的方式合成酵素,所以酵素的来源,都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萃取。
二、酵素不同於药品,如同前述,酵素仅对特定的物质产生反应的专一性反应,因此,酵素并不会有服用过量及副作用的问题产生。而药物若服用不当,可能会引起许多的并发症或负作用。除了一开始服用酵素可能会有的正常反应〈人体体质转变的过程〉,酵素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副作用。
三、酵素的作用是全面、根本的,而不是仅就单方面的症状产生效果。例如有人为了保钙而不断的吃钙片,但是如果消化吸收不良,则再多的钙也不能吸收。而酵素则是根本的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使各种营养素能充份的被人体吸收。
四、酵素的服用没有特殊的禁忌,例如癌症化疗的人也可以配合药物治疗来达到更好的效果或减轻化疗的痛苦。
任何的保养品,都必须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养生是一种观念,即使酵素再神奇,例绝对不是万灵丹。综使有最好的保养品,但每天仍然酒池肉林、坐息不正常,那也只是浪费保养品的钱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10-8-2007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奥秘
写了三篇酵素与养生的观念,思考很久,在想下一篇要写什么。刚好在昨天看到一篇新闻,将它转贴过来:
晚婚晚育,小心癌症找上妳
更新日期:2007/08/08 08:01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停經年齡固然也有向後延的趨勢,但終究有極限,晚婚晚育自然也帶來不孕的問題,畢竟女性卵巢在35歲之後加速老化的狀況不易改變,而且這時候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可能造成不孕的疾病,也會比年輕婦女多得多。當然,高齡產婦更多也是必然的趨勢。
更重要的是晚育、少育、不育所帶來的婦女自身健康的不利影響,前面所提及的良性疾病,可以造成嚴重的經痛、出血、貧血;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乳癌,在晚育、少育、不育的婦女身上,發生率都相對提高。
另一個促使這些癌症增加的原因是飲食習慣的西化,尤其是速食文化蔚為風潮,油炸的高脂肪食物,會使得肥胖的女性日益增多,這些人正是這幾種婦癌的高危險群。
鄭丞傑 醫師表示,生殖科技與婦癌診治可能都還會再有所突破,這對晚婚晚生育的21世紀台灣人其實還只是亡羊補牢而已,畢竟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防患於未然才更重要。
首先,當然最好能在22至30歲之間開始生育,35歲之前生完兩胎最為理想。如果做不到,小心妳的月經,經痛、經期拉肚子、性交痛都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腺症的症狀,早點上婦科檢查吧!
異常出血、長期的下腹不適感,也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的初期症狀,別因為還是處女,而以為婦科腫瘤與妳無關。
口服避孕藥使用半年以上,就可以減少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不妨在比較健康的二、三十歲時,用來避孕兼防癌。
高纖維食物取代高脂肪食物,不但防癌,也有利於生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410
这篇新闻,令小弟觉得,了解酵素与养生的关系之前,不能不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
生命的奥妙,有时候非常难解释。人体的某些机制,会随著需要而启动。如果人的自觉性够强,则很容易发现身体正在告诉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营养。例如渴了会想喝水、饿了会想吃饭、或是某天没来由的就是想吃某种水果…。当缺乏酵素的时候,身体也会告诉我们。只不过,人的主观意识有时候太强烈,而没有去补充。
这些行为,在刚学会走路的小孩身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人是有这个本能的。这个时候的小孩,如果你发现他对某个食物爱不释手〈除了甜食〉,吃了还会再要,那可能就是这项食物中有他所需要的营养成份。
生孕,也可以反应这种现象。一个女人怀孕了以後,她的身体会开始产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可以强化母体。因此,以前的女人,生的小孩比较多,但反而身体比较强壮。前阵子也在网路上看到一则新闻,40岁生了17个小孩,而且还表示要继续生。
而在某些吃素或只爱吃肉的人身上,也常可以见到一些健康上的问题。人为主观意识,选择性的只吃某些食物造成的健康问题履见不鲜。
因此,在选择保健食品之前,也须要充份的检视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才是根本之道!
|
|
|
|
|
|
|
|
发表于 11-8-2007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与酵素
在之前的文章有谈到,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就一定有酵素。而现在人的火食习惯,会破坏酵素。既然是如此,只要适当的生食即可,为何要酿造酵素?
酿造型酵素最大的功臣-微生物!
发酵食品,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东西。目前世界上对发酵技术研究最多的国家,当属日本。但是,中国人其实也是发酵食品酿制的专家,只是没有如日本那样加以系统化的研究。近年来,中国大陆的相关文献也开始有增多的趋势。发酵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发现,如酒、醋、优酪乳、Yakult、酱菜、酱油、豆鼓…,都属於发酵食品,做面包、馒头也需要经过发酵的阶段。
发酵〈fermentation〉原本的含意是指沸腾,用来形容发酵的情形有如沸腾一般,相信有做过酵素DIY的人一定会见到气泡翻涌的现象,但有些发酵的情形却不一定会有这个现象。因此,发酵在後便被指微生物利用醣或相关物质後释放出能量的一种情形,例如有机堆肥,也可以发现产热的现象,便是一种发酵的现象。
微生物,只是一个统称,其实它还分很多种。可能看到这边,有些人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微生物。不过,如果说细菌或病毒,相信很多人就会晃然大悟。是的,发酵的现象,正是这些小家伙在“吃”那些食物所引起的一种反应。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习习相关,有些还会致病,如之前非常闻名的SARS。
微生物不像人,有手、有脚、有嘴巴…,很多还不能动。那它们到底怎么样“吃”呢?答案就是酵素了!它们会利用酵素或是制造酵素,来分解食物,变成他们的养分或是废弃物。有些微生物还能分解农药或毒素,这是食物直接生食所无法取代的。
酿造型酵素与食物酵素的不同
曾经有一段时间,发酵食品被冠上不健康的污名,甚至有人指其含有致癌的成份。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现代的发酵食物常常会添加防腐剂,又发酵成功与食物腐败,常常仅是一线之隔,如果不谨慎,可能会有细菌毒素或徽菌毒素的产生,轻则食物中毒,重则累积成慢性病〈如黄麴毒素会致肝癌〉,不过,大多数有系统制作的发酵食品,是不太会产生毒素的。
日本人的长寿是世界闻名的,他们的饮食中就有非常多的发酵食品,如酱油、味噌、醋、味啉、酒酿…等。因此,开始有人对发酵食品中的营养成份感兴趣,加上对微生物的研究技术进步,许多研究报告也纷纷出炉,同时也为发酵食品洗清了不健康的污名。简单的说,经过发酵後的食品,往往会有许多与原来食物不同的养份,如纳豆菌在发酵黄豆後所产生能溶血栓的纳豆激酶,而日本也是酵素保养品的先驱。因此,酿造酵素之所以能盛行及有一定的地位,微生物实在是功不可没。
另外有一个例子,虽然酵素没关系,但是可以说明微生物发酵後的营养变化。在印尼有一种世界闻名的食品叫“天贝”〈Tempeh〉,也是一种很好的发酵食品,现在已经盛行於欧美国家,在马来西亚的马来档里也买得到。不过,它的卖点不是在酵素,而是黄豆经过发酵後的B12含量非常高。B12缺乏是素食的人常引起贫血的原因,因为B12存在肉类中,在蔬果中没有,除了一些坚果类如核桃,如果您身边有吃素的人,可以把这个消息与他们分享,天贝在东南亚是很便宜的食物,在别的地方可身价可是翻倍的哦〈小弟日前在巴刹买一块手掌大小的天贝,才一元马币,在台湾可能要5~10元〉。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11-8-2007 02:1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2-8-2007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酵素与DIY酵素
在市面上有许多的酵素商品,的确让人眼花了乱,到底要怎么择才好。再看到价钱,不得了,每种都要上百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酵素的商品会有这样高的价钱呢?也因此,有人开始了DIY的酵素,而这中间的差别又在哪里,大概也是很令人好奇。更有一些商品,假酵素之名,以提高其价值。姑且撇开这些琐事不谈,小弟认为有必要为优质的酵素商品做一番澄清,以免劣币驱逐良币,使得好的商品沦为牺牲品。
现在的商业酵素,以其形式可以分胶囊、锭状、粉剂和液状,各有各的优缺点,端看需求。胶囊和锭状,大多偏向医疗用途。而粉剂和液状,则多属於保健品,至於此两者的优劣,所属的厂商其实各执一词。小弟所属公司所生产的,主要为液状产品。
酵素产品的产生,是要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蕴酿及研发,更要有许多临床的验证。酵素的酿制过程,有其专属的菌种及流程,大体可分为一次发酵及阶段发酵两种。市场上较多为前者,主要方法为将所有原料一次置入发酵而成,尤以日本商品多用此法。本公司的产品,属於阶段发酵,制程上依各种原料的特性,选择其适合的菌种分别发酵,在制作上较为繁琐,但酵素的种类会较为丰富。
小弟在大马所见的DIY方式,仅使用原料及糖〈片糖、冰糖或蜂蜜…〉。与商业酵素最大的不同,便是少了“菌种”的加持。各家的商业酵素,各有其秘方,而这个秘方便是菌种。据小弟所知,日本也有DIY酵素,但其中一个步骤是大马这里没有的,便是拌入菌种来发酵。也因此,商业酵素与DIY不同的地方,是来自於商业酵素所取的是菌种身上的酵素,而非仅是原料本身。
仅用糖来萃取果物的酵素,如果以专业的角度来看,不能算是酵素,仅能是含有酵素的果菜汁〈蔬果糖液〉。发酵这个现象〈比较明显的是产气,但是也有不产气的〉,是微生物所造成的。因此,有特定的菌种,才能保证成果是安全的〈微生物有些会产生毒素〉,若仅以糖来发酵,则会有不明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而商业酵素在成为商品之前,便是不断的在研发、纯化、培养菌种,还要做临床上的验证,这中间可能要耗费十年的光景才能达成,这正是商业酵素之所以维持在高价的原因之一。 |
|
|
|
|
|
|
|
发表于 13-8-2007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大马的DIY酵素
在友版的另一篇有关酵素DIY的文章,里头有不少对此怀有热忱的朋友,小弟也曾在里头发表一些看法提供交流。在此,小弟想再整理一下对大马酵素DIY的见解。
只要是生的食物,就会有酵素!
如同小弟在前几篇所提的,酵素酿造是由特定的菌种来发酵。但在大马所见的方法比较接近《糖萃法》,也就是没有菌种发酵,而以糖来萃取蔬果的汁液。
大家是否还记得酵素是存在哪里呢?是的,只要是“有生命”的食物,就会有酵素!这个观念,小弟个人认为对想要以糖萃法来萃取蔬果酵素的朋友来说,更为重要。
为何说很重要?其实,DIY酵素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法则,简单的说,只要糖能够萃取出蔬果的汁液,那些液体里面就会有蔬果酵素的存在。当掌握了这个概念,那就会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开封饮用DIY的酵素,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有种菌,那就会讲求一定的发酵时间,甚至还要视温度、糖度来决定是否要再延长或缩短发酵时间,如此才能控制菌种的生长情形〈这道理就跟放酒饼发酵做酒是一样的〉。
但是,大马的DIY是属於无菌的一种方式,因此,时程上是没有一个法则可以依循的。
既然没有菌种,为何会发酵?
其实,酿造有时候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为何这么说?试想一下,我们酿造要用的蔬果是从何而来的呢?大地、农田、泥土里种来的。而蔬果又为何能从大地吸取养份?养份又从何而来?
“尘归尘,土归土”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过这句话,生物只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任你再怎么样的做防护措失,终就还是要回归大地的循环,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担任这个“资源回收”角色的,便是微生物。
蔬果所赖以生存的泥土里,含有非常多的微生物。所以,一般人会有一个观念,觉得只要东西掉到地方,尤其是沾到了泥土,最好就不要吃,就是怕被不洁微生物污染。
因此,蔬果再任你怎么洗,微生物还是会存在的。我们使用的刀、毡板,我们的手、吐纳的空气,我们生活的环境。既然微生物的踪迹,无处不在,那封罐後所带来的发酵情形,是一定会有的。在友版看到许多人在谈污染所产生的霉,但是,既然没有养一只特定的菌种,又何来的“污染问题”呢?
如果没有把握,建议不要尝试发酵
大地的万物是包容的,她不会因为是害菌或有毒性的菌,就不让它生存。所以蔬果上的微生物存在益菌,但也有害菌,例如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杆菌就普遍存在蔬果中。
当把蔬果切片、放糖、封罐,这些过程,已经塑造了一个微生物生存的天堂。因此,在那一个小小的发酵罐,又是充满养份的地方,对益菌或害菌来讲,就是他们要攻城掠地,看谁能胜出了。如果有特定菌种,就像是派了一只武装部队,强制占领发酵罐。例如做米酒,就是在米煮熟变冷,再拌入酒饼,酒饼就像美军派驻伊拉克的士兵,用武力占领。
因为没有种菌,所以害菌和益菌的机会是平等的。也因为如此,没有把握的话,建议不要让发酵的情形过度旺盛,则能避免一些问题。至於该如何控制?提早开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前所述,只要是生的蔬果,就一定有酵素,因此提早开封并不会就这样失去了酵素。尤其大马的气温高,微生物的作用通常会比较旺盛,放越久就越有风险〈除非是要酿酒〉。所以,如果制作过程想要静置封罐,则建议不要超过14天并且能放入冰箱中,冰箱可以缓和微生物的发酵,是比较安全的作法。 |
|
|
|
|
|
|
|
发表于 15-8-2007 03: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DIY酵素〈一〉-糖量的控制
此篇刪除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15-1-2008 06:0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8-2007 09: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Y酵素〈二〉-宁做多不做少,做少不如不做
此篇刪除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15-1-2008 06:1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9-8-2007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上了宝贵的一课。获益匪浅。
之前做过一两次,苹果酵素,成功了,可是会产生一层透明的菌类膜,不知道是好还是坏菌?
请前辈指点。 |
|
|
|
|
|
|
|
发表于 19-8-2007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jimlim 的帖子
嗨
醋酸菌属和乳酸菌属都会生膜,不过,醋酸菌的膜通常是在去渣的汁液上静置一段时间後才会生成。而如果您是用寡糖,则可能是乳酸菌。乳酸菌会产乳酸、醋酸和溶菌素,可以抑制甚至杀死杂菌。Yakult、优格或酱菜就是乳酸菌发酵而成,我们常提的肠道好菌,也是乳酸菌。
但是,好菌或坏菌则无法完全用肉眼判断,因为微生物的种类并不是那么单纯,小弟并无法回答您该菌是好是坏。
不过,就如小弟所提,只要糖量够,通常是不会有问题。
另外,可以用小弟提到的,做完後在上面洒一层糖,则不较不容易产生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如果糖溶完了,还是会有的〉
提到乳酸菌,如果有在市面上看到“含活菌”的优酪乳,那可以买回家加到一般牛奶中,就可以自己做优酪乳了。^^
另外,可以麻烦您到我的部落格里发帖吗?
因为这样会方便其他的网友搜寻。
谢谢您罗。 |
|
|
|
|
|
|
|
发表于 20-8-2007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已经在你的部落格发表我的疑问了。
我也有时常做优酪乳,我是用乳酸菌粉加在加热过的牛奶中,保持它的温度,晚上做,隔天早上就完成了。我尝试用全脂牛奶,低脂牛奶,豆浆来做,发现还是全脂牛奶做出来的效果比较好,味道也比较顺口。
不知前辈有何高见?
我也会在你的部落格发表此帖。 |
|
|
|
|
|
|
|
发表于 20-8-2007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jimlim 的帖子
嗨,我已经在我的部落格回覆罗。
不过,小弟我有个疑问,可否请教您的乳酸菌粉在何处购买?因为小弟非大马人,不太清楚此地的乳酸菌粉可以从何购得。 |
|
|
|
|
|
|
|
发表于 20-8-2007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IY酵素〈三〉-依原物料特性调整方法
此篇刪除
[ 本帖最后由 astcws 于 15-1-2008 06:1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8-2007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虽是大马人,可是人在新加坡工作。我是在新加坡有机商店乳酸菌粉的。一罐可以做四五十次呢。可是价钱也不便宜。
不好意思,现在我人不在新加坡,我在日本受訓。
在日本的超级市场可以看到很多乳酸菌产品。乳酸菌又可以分成很多种类, 如LB81... 不知真得有如广告里所说得那么好吗?
请问前辈是哪里人? 为什么现在人在大马? |
|
|
|
|
|
|
|
发表于 21-8-2007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jimlim 的帖子
嗨,Jim
小弟是台湾人,来大马发展健康食品的事业,酵素是目前公司的取向。
您可以试看看用发酵中的优酪乳加入鲜乳中,如果该菌粉中没有特殊的营养成份做类似锁码的动作,那理论上是可以不需要用粉来做。
当然,缺点是必需持续做下去,不能间隔太久,否则菌可能无法再工作。
优酪乳中的乳酸,根据研究,的确是有对肠道抑制害菌的功能。
而经过微生物发酵过後的养份,往往会比较容易为人体吸收。
也有一些论点,是说要补充乳酸活菌,使肠道中的益菌能多过害菌,不过,此论点未有研究根据。
其实,人体的健康是要均衡的,这个均衡不单只是饮食营养上的,还包含生活坐息、运动甚至是心灵上的舒缓。 |
|
|
|
|
|
|
|
发表于 22-8-2007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尝试过你所说的方法:用发酵中的优酪乳加入鲜乳中,可是也正如你所说的缺点是必需持续做下去,不能间隔太久,否则菌可能无法再工作。
如果太依赖这些食品的话,是不是不好? 身体可能产生依赖性,而停止制造益菌和酵素呢?
小弟有点好奇,你所发展的酵素健康食品的事业,指的是什么产品?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