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731|回复: 54

大乘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7-2008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来法音一段日子,是时候离开。未走前想谈一谈大乘佛教。

1) 大乘佛教有其独有的宗旨与纲要,不需要依附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教义上,也没有必要把大乘佛教看成是原始声闻乘的演变,又或者是后期出现的教派。

从大乘的观点来看,南北传佛教皆有相同的终极目标。不过从粗略来看,却是两家之言。勉强搀杂两派的观点与思想,只会混淆学人。再说学习大乘佛教,假如根本的观念错误,修行就如同以沙煮饭,沙永远不会变成饭!

对于一些根本观点,二乘与大乘的看法不同。并没有所谓的”圆融“法,去圆满融合两个不同的知见。只有更根本的知见,能够概括建立在它之上的知见。

所以只有了解更根本的法义,才能看清楚三乘(菩萨,缘觉,声闻)个别知见的不同。


2) 读别人对佛经的诠释,尤其是后人的看法与猜测,不如看纯正的经与论。

学佛人千万不要轻视自己的能力。虽然今生不是出家人,并不表示无数世前生自己累积的善根与慧根不足以去理解佛法。所以以其学习他人的知见,不如学习未被他人知见与看法污染,原原本本的佛经与大菩萨的论典。

依法不依人,是依大乘佛经的宗旨,而不是依后人对经典的个人意见。


3) 不同根性的人对大乘佛教的宗旨有不同的看法与承受力。基本上分为以信为向导,以及以慧为向导的人。另有一种人为文句戏论者,与之讨论佛法无益。

一个人趣向三乘的一乘,都是无始以来种下的根性使然。根性不同,与之辩论佛法无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7-2008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神兄,此帖是你的因缘论,对大家都是有害无益的。。

那又何必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就之路,就算是释尊也是走了冤枉路后而觉悟的,你又何必去断他人的这一条因缘路呢?是时候点化才点化,不是时候点化就不需要多言啦。。

因果也是要靠缘来成就的,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多前个人对大乘佛教产生怀疑的时候,曾经以为有两本书能够解除个人的疑惑。这两本书分别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这两本书我只是涉及一小部份,就没有多大兴趣读下去。所以当年对大乘佛教的疑惑并没有减少。

今天我对大乘佛教不再有疑惑。不过却也没有多大兴趣读这两本书。或许将来我会读,可是现在却提不起任何兴趣。

对于佛教里面出现种种仪轨,我是很排斥的。想一想在没有佛法的时代,各种佛教仪轨与咒语都失传的时期,菩萨又该依靠什么来自处?要知道没有佛法的时代,比正法出现的时代远远还要长远。菩萨在没有佛法的时代修行,该以什么为依据,不退转的修学菩萨行?这肯定不会是仪轨与咒语,因为仪轨与咒语都已经消失,不然也不会称之为没有佛法的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1-7-2008 01:05 AM 发表
一年多前个人对大乘佛教产生怀疑的时候,曾经以为有两本书能够解除个人的疑惑。这两本书分别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入菩萨行论】。这两本书我只是涉及一小部份,就没有多大兴趣读下去。所以当年对大乘佛教的疑惑并 ...

佛性(过去的应该不叫佛性)。。

这观乎个人对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看法。。

有佛性价值观的和没有佛性价值观的,就是凡夫和菩萨的基本分别。

[ 本帖最后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1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12:58 AM 发表
海神兄,此帖是你的因缘论,对大家都是有害无益的。。


利害关系,只有一个人认真去看待,他心里知道。

我在论坛没有学到什么,也无法改变什么,所以说完了就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本來就是一體的,是因人的因緣根器而有支分,這支分不是本體而是相而已。
流傳出來的各乘法教都會依一個宗旨那就是四聖諦,每一乘都是從四聖諦出發的,這應該無可否認而且是分割不出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7-2008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1-7-2008 01:14 AM 发表
佛法本來就是一體的,是因人的因緣根器而有支分,這支分不是本體而是相而已。
流傳出來的各乘法教都會依一個宗旨那就是四聖諦,每一乘都是從四聖諦出發的,這應該無可否認而且是分割不出來的。

在四圣谛之前,就是一个不被称为"佛性"的东西在支撑着大自然的善行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16 AM 发表

在四圣谛之前,就是一个不被称为"佛性"的东西在支撑着大自然的善行一念。


那該稱之為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7-2008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1-7-2008 01:14 AM 发表


利害关系,只有一个人认真去看待,他心里知道。

我在论坛没有学到什么,也无法改变什么,所以说完了就走。

海神兄,我可以从任何地方学习到东西,就算那是一堆大便。。

基于改变,是在于你对于佛性的现证是多少,你才可以去改变任何东西。。

杯子需要放一半的水,才让别人懂这是装水的杯;也需要有一半的空间,去装另一半的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1-7-2008 01:21 AM 发表


那該稱之為何?

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22 AM 发表

不知道。。。


是在當下的不知道還是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1-7-2008 01:24 AM 发表


是在當下的不知道還是不知道?

当我懂我过去世是叫什么名字时,我才告诉你。。

不过我相信,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本性是一样的。。

同样的,四圣谛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26 AM 发表

当我懂我过去世是叫什么名字时,我才告诉你。。

不过我相信,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本性是一样的。。

同样的,四圣谛也是。。


能說說原理嗎?就是「当我懂我过去世是叫什么名字时,我才告诉你。。」這句的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8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今晚最后一个贴。

有时我想,是否要把整个大乘佛教的纲要都列出来,让大家掌握根本大方向,这样那些还在大乘佛教寻不到出路的人就不会再迷路。

虽然很想这样做,不过一想到人们会随意的去曲解大乘佛教。假如让他们掌握了纲要,以这个为基础去曲解大乘佛教,会让更多人误解大乘。将来要去指正他们的错误就更困难。基于这个原因,对于大乘佛教的纲要,我都没有透露。

比如说【楞严经】的宗旨,我就没有透露半个字。不过一个人假如非常认真去读经,非常认真去思考,他一定会获得他所想要知道的事。有志者一定成功。一个人没有这个心志的话,跟他说什么都是白废。

或许有人以为海神之风修证到很高的程度了,其实是没有。我只不过是把大乘佛教的纲要都搞清楚了。这就是我在一年多前,默默向弥勒菩萨发愿,想在今生滤清大乘佛教的疑惑。这些日子以来,我每天都研习经典,思考大乘佛法,观察身心与世间现象,依据菩萨的造论与教诲,渐渐的才掌握大乘佛教。所以说有志者一定成。

我鲜少在贴里面透露大乘佛教的宗旨,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对大乘佛法抱有强烈欲望与心志,比学习佛法更加重要。在现今的世界,一个人很容易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可是一个人是否能客观去分析这些知识,去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就是一大问题!所以有志者于佛法的人,不管他处于何种劣境,只要坚持下去最终都能成功。没有志与佛法的人,就算给他最纯正的教育,他也不懂得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21-7-2008 01:32 AM 发表


能說說原理嗎?就是「当我懂我过去世是叫什么名字时,我才告诉你。。」這句的原理。

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空相",我在这里是网络侠客,我在现实生活却是另一个名字,但是本质和智慧是一样的。"命名",只不过是让脑袋容易在未来认识事物的一种举动而已。

同样在"四圣谛"和"佛性"或者"佛界"或者"阿摩羅識"或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所有的"命名",只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空相"而已,最重要的却是那种其实"不能用语言去形容"的实在真实的东西。

所以,我现在是叫"网络侠客",过去我不是叫"网络侠客",未来也不会叫"网络侠客",不过我的本性和"阿赖耶识"却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22 AM 发表

海神兄,我可以从任何地方学习到东西,就算那是一堆大便。。

基于改变,是在于你对于佛性的现证是多少,你才可以去改变任何东西。。

杯子需要放一半的水,才让别人懂这是装水的杯;也需要有一半的空间,去装 ...
因为他只看他想看,只答他想答,他有明确的思想,明确得不能偏之毫厘。

说白点就是固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7-2008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41234 于 21-7-2008 01:55 AM 发表
因为他只看他想看,只答他想答,他有明确的思想,明确得不能偏之毫厘。

说白点就是固执。

你不能这样说的,他有他的成就方式,他找到了,他也要出发了,至于该成就之路遥远不遥远,他自己是知道的。。

而我们就需要抿心自问,自己找到了吗?该方法正直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呢?这些答案,自己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59 AM 发表

你不能这样说的,他有他的成就方式,他找到了,他也要出发了,至于该成就之路遥远不遥远,他自己是知道的。。

而我们就需要抿心自问,自己找到了吗?该方法正直吗?有什么证据证明呢?这些答案,自己知道。。。

我也没有说他不对,这种执念就是他对佛法的追求不是吗?他现在就跟以前苦修中的佛陀一样。

只是这种人,不适合作为教化的人。因为他太容易否定别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21-7-2008 01:51 AM 发表

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空相",我在这里是网络侠客,我在现实生活却是另一个名字,但是本质和智慧是一样的。"命名",只不过是让脑袋容易在未来认识事物的一种举动而已。

同样在"四圣谛"和"佛性"或者"佛界"或者"阿摩羅識"或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所有的"命名",只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空相"而已,最重要的却是那种其实"不能用语言去形容"的实在真实的东西。

所以,我现在是叫"网络侠客",过去我不是叫"网络侠客",未来也不会叫"网络侠客",不过我的本性和"阿赖耶识"却是一样的。


那一你的見解,四聖諦和菩薩乘的如來藏是否一樣的?

那可有可無的空相和那種其實不能用語語言去形容的實在真實東西,是否一體兩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7-2008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普通会员或版主的咖啡豆,我都不想看到这种局面。这不是逃避佛门的问题,而是很心痛看到法音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都是在学习中的人,或许机遇、因缘的不同,认知上自然也会有些许偏差。我们该善用法音来交流、探讨有利于修行的佛教思想课题,但讨论的当儿我们是否始终保持佛教徒该有的素养呢?

我个人不否认大乘确实有些较争议的地方。然而我一直强调,世尊是怎么 “引导“ 婆罗门和行迹有偏差的入室弟子呢?除了佛理,我们是否也该向世尊学习,用柔软的心、优雅的字句来交流呢? “” 一定是对的吗? 即使认为 “” 一定是对的,那么我们也该学习世尊 “引导“ 的方式,而非 “打倒“、“压倒“ 或 “击倒“ 的方式。我们是否让大部分的人觉得,某某派系很极端、某某派系很迷信等误解呢?当我们在论坛上发言时,我的言行举止是否也遵从佛陀的教导?嗯,我们大家都要省思。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其他法音版主或许不认同。然而,我会为我的言行负全部责任。如有任何冒犯之处,恳请大家多多包涵。

咖啡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1-2025 08:29 AM , Processed in 0.12199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