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16|回复: 0

淨明道宗教史 part 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5-2008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淨明道

淨明道是道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道派;主張以忠孝為本,是淨明道的核心思想;以祖師許遜為主要核心。從歷史角度來講;淨明道也是歷經許多弟子傳承,自然產生教派思想理念;不論在淨明道產生、淨明道創立、淨明道思想理念、淨明道發展與成熟、淨明道宗派人物介紹、淨明道與各宗派關係、淨明道宮觀介紹、淨明道民間故事、淨明道經藉書文與外史或海陝兩岸淨明道交流。都很明顯表達教派的一股重要思想。尤其以忠孝倫理為傳播;對整個整個中國文化傳遞具有歷史意義;並以儒佛道來做為三教融合中心理念。淨明道從歷史另一角度上看,因為它是強調忠孝的思想;所以不論在個體家庭或國家,都是作為社會穩定的行為規範。其思想內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先祖的慎終追遠和對上輩的贍養,這是為了維持宗法血緣的延續;二是對於民族的認同和對國家的擁戴,這是為了保證文化族緣的發展。但是,推究其發展的意義,卻遠不止於此。因為其中對於祖輩的“追孝”態度,導致了中國傳統文化有了對祖先慎終追遠觀念。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與其他宗派做交流。如儒家、墨家等。產生淨明道與道教有內在交流。因此,淨明道的忠孝觀念是顯得相當豐富。
筆者參考道藏及許多眾學者論述,重新編寫一本中國淨明道宗教史希望讀者對淨明道有另一種體悟感覺。

第一章 淨明道產生
第一節歷史淵源
淨明道是漢末魏晉間在南昌西山興起的一個道教派別,【全稱淨明忠孝道”。該派奉許遜爲祖師,。據稱許遜於西晉武帝太康(二八0—二八九)年間曾任旌陽縣令,故人稱許旌陽。後棄官返歸鄉裏,以南昌西山爲中心傳道。其主要弟子有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勳、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含許遜爲十二真君。
許遜羽化後,其後代在西山許家祠建祠;之後設立遊帷祠。隨時代變遷,之後改爲觀,繼續傳道。隋煬帝時,“焚修中輟,觀亦尋廢”。至唐高宗永淳(六八二—六八三)年間,道士胡惠超重建。此時對 許 遜 真 人的敬拜開始顯著。 並將許 遜 事 跡 , 將 其 昇華 , 出 現 崇 拜 熱 。 唐 高 宗 和 武 則 天 時 , 洞 真 先 生 胡 慧 超 修 復 了 許 遜 的 紀 念 地 西 山 遊 帷 觀 , 又 著 書 宣 傳 許 遜 的 孝 道 , 為 南 宋 淨 明 道 的 形 成 作 了 準 備 。 北 宋 時 , 經 統 治 者 大 力 倡 導 , 許 遜 的 忠 孝 形 象 塑 立 起 來 , 民 間 對 其 崇 拜 日 漸 加 溫 , 奠 定 了 南 宋 以 奉 許 遜 為 開 山 祖師;並 使 淨 明 道 融入的 群 眾內心裡。自北宋開始歷代皇帝皆尊崇淨明道。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0一0),將西山遊帷觀升格爲玉隆宮,宋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誥封許遜爲“神功妙濟真君”,吳猛等十一人爲“真人”,加贈玉隆宮爲玉隆萬壽宮。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採,免除玉隆宮租賦徭役。黃庭堅等二十六人;擔任玉隆萬壽宮提點、提舉、管局、主管等職。
南宋初,由於民族矛盾尖銳,兵連禍結,生靈塗炭。相傳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在宋高宗紹興元年宣稱:(一一三一)八月十五日時許真君會自天而下,降臨玉隆宮降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並建翼真壇,傳度五百弟子余人,消禳解厄。何真公假托許遜降授經典,建立了五百人的龐大教團,實爲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從歷史考據何真公在淨明道傳承中並未被確立,在宋代也無完整他的傳記資料;甚至神話傳說也未見。祗有在〈太上靈寶淨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序〉出現,相傳在南宋中期紹興辛亥年〈一一三一〉由何守証撰寫;他自稱是何真公弟子。另外在〈淨明忠孝全書;西山隱士翼真劉先生傳〉黃元吉也有撰寫何真公事蹟。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劉玉又重新進行淨明道創教活動。根據《西山隱士翼真劉先生傳》記載: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劉玉二十五歲時,自稱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淨明大教將興,當出八百弟子,汝爲之師”,此時劉玉並立騰勝道院,以善道勸化,自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至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十四年間,自稱先後得許遜降授《翼真壇記》《中黃大道》《八極真詮》和郭璞《翼真立壇疏》及胡惠超道法和三五飛步正一斬邪之旨,並另行開創淨明道。
淨明道以許遜爲第一代祖師(旌陽公一傳),劉玉爲第二代傳人(旌陽公二傳)。元武宗至大三年(一三一0),劉玉去世,傳法于黃元吉,爲旌陽公三傳。黃元吉於西山造玉真、隱真、洞真為三壇以授弟子,並在元英宗至治三年(一三二三)挾其學遊於京師,“公卿士大夫多禮問之,莫不歎異”。其後有旌陽公四傳徐異、五傳趙宜真、六傳劉淵然等。
在《逍遙山萬壽宮志》卷五及《淨明嗣教四先生傳》有黃元吉、徐異、趙宜真、劉淵然四人的傳記。在《淨明忠孝全書正訛》附載了劉海蟾、白玉蟾、許邁、許穆、呂洞賓、傅大師、朱真人、張真人等七人的傳記。其中傅大師爲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詳,爲鐵柱宮道士,小有名氣,曾得朱熹贈詩。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代子孫名叫朱權,因對封藩不滿,轉而學習淨明道法,後被明成祖封爲涵虛真人。張真人,稱張逍遙,河南杞縣人,慕淨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於清世祖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據《逍遙山萬壽宮志》卷十《人物志》記載:明末清初之際,有全真道龍門派邱祖處機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誠於清世祖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入南昌西山研修淨明忠孝道,感歎玉隆萬壽宮的荒廢,曾致力於宮觀的修復。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徐守誠死後,淨明道的法統就由其弟子譚太智、張太玄、熊太岸繼續維持。以後,淨明道的歷史已難查考。淨明道的“淨明”二字應作何解釋?,據《翼真劉先生語錄》內集稱:“何謂淨?就是不染物;何謂明?就是不觸物,不染不觸,忠孝自得。”劉玉認爲:“淨明只是正心誠意。忠孝只是扶植綱常”,“本心以淨明爲主,行制貴在忠孝”。《太上靈寶淨明法序》亦稱:淨明者,無幽不燭,纖塵不染,為升真之路。以孝悌爲之准式,修煉爲之方術,修持爲之必要。淨明道認爲修煉首先要達到內心一塵不染、不觸之思想境界,忠孝則是日常行爲活動的準則,二者缺一不可。倡言淨明,旨在教人清心寡欲,使心念和行爲符合封建倫理規範,做忠臣孝子良民。
淨明道的宗教倫理據稱以許遜所謂忠、孝、廉、謹、寬、裕、容、忍的“垂世八寶”爲依據,尤以忠孝爲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認爲恪守淨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淨明大道說》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並不在參禪問道,入山煉形;貴在忠孝立本,方寸淨明。四美俱備,神漸通靈,不用修煉,自然道成。” 淨明道的基本宗旨是“以忠孝爲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爲事。”忠孝是儒家的傳統思想,可見淨明道和儒學之間的密切思想淵源。它還融合儒、釋、道,倡導三教合一。
淨明道與正一等符籙派一樣,道士不一定出家。黃元吉說:道由心悟,玄由密證,得其傳者,初不拘出家。雖然如此;但淨明道因與全真派有往來密切關係,出家觀念也受影響如諶母就是出家道士。元明時期淨明道在社會上頗有影響,元代官僚士大夫對其教義極爲讚賞。如知經筵事張珪、國子司業虞集、國史院編修滕賓和曾巽申、建昌路儒學教授彭野分別爲淨明道基本經典《淨明忠孝全書》作序,稱讚“大道至德之要其在茲”。明代陽明學派的王龍溪、羅近溪、高攀龍、屠龍等人與淨明道士過從甚密,對其學說評價甚高。高攀龍認爲“仙家惟有許旌陽最正,其傳只淨明忠孝四字”。實際上,淨明道的忠孝教義也頗具理學色彩。元明統治者對淨明道也頗重視。元英宗至治三(一三二三)黃元吉赴京師講學,極得公卿的讚譽。徐異遊學京師大行祈禳,得淨明配道格神昭效法師”之賜號。劉淵然於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被明太祖稱爲“高道”;並在明成祖永樂(一四0三-一四二四)年間擔任道錄司。 淨明道所存經典頗多,主要的有《太上靈寶淨明洞神上品經》《淨明樞真經》《淨明正印經》等。《淨明忠孝全書》還載有劉玉、黃元吉語錄,是研究淨明道教義的重要資料。

第二節歷史傳承
從歷史的傳承角度,人們對許遜的敬拜由來已久。在唐代已有張蘊、胡慧超等高道重振西山道教,宣揚“淨明靈寶忠孝之道”。到了南宋初期,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周真公、何守證等利用人們對許遜信仰,進行積極傳教工作。相傳許真君施法,用六真降神于渝水,出示靈寶淨明秘法。入元,遂有劉玉重振旗鼓,謂之“新淨明道”。據《淨明忠孝全書》卷一、《西山隱士翼真劉先生傳》,及《逍遙山萬壽宮志》,有介紹劉玉生平。劉玉字頤真,號玉真子。生於南宋理宗寶佑丁巳一二五七年)八月二十日,後隨其父遷居新建縣忠孝鄉。“先生夙有卓識,五歲就學讀書。宋端宗”景炎丁丑〈一二七七年〉,“弱冠,父母雙亡居喪盡禮。家貧自力耕而食,視透塵世事無常,學習神仙之學。元世祖至元壬辰(一二九二年),是年秋,先生經行西山舄油崗遇洞真天師胡慧超真人,胡告之龍沙已生,淨明大教將興,當出八百弟子,汝為之師。元世祖至元癸巳(一二九三年),先生于玉隆禁山複遇胡慧超真人,胡傳真君之旨:“可尋西山中黃堂烏晶原,建玉真壇以棲隱。當知真君即太陽帝君化生。先生自是益加精進,於孝行裏建立騰勝道院,“以善道勸化,世人聞之,景仰者甚眾。元世祖至元甲午(一二九四年),又遇水府仙伯郭璞,“教以經山緯水之術。遂遊黃堂山烏晶原,果得修真之所,蔔築而定居。元世祖至元乙未(一二九五年),先生神遊玉真府,遇許遜、胡慧超、郭璞傳授真理。後與弟子王真定、方公成等往紫清縣拍洪樓,焚香默禱時,聞硫氣鬱烈,倚闌候望,感覺倏有流光,飛隧爐間;胡慧超真人授以《大道說》。元成宗元貞丙申(一二九六年),許真君降臨先生之舍,“授《玉真靈寶壇記》。胡慧超真人授以道法說及三五飛步、正一斬邪之旨。由是開闡大教,誘誨後學。其法以忠孝為本,敬天崇道,濟生度死為事,簡而不繁。元成宗元貞丁酉(一二九七年),郭璞授以《壇疏》,許真君又授以中黃大道、八極真詮。並曰:“吾八百弟子,汝為首。英名氏悉在華林八百洞天久矣,刻書青琅,高揭丹崖,更當勉勵弟子,不昧心君,不伐性命,忠孝存心,方便濟物,異日功滿,胥會洞中,顧不樂歟!元成宗至大戊申(一三0八年)正月,投烏晶于洪井。曰:緣重者得之。即以傳教之任付黃元吉。謂曰:吾此生為大教初機而來,異時再出,當與八百弟子俱會。”二月而逝,享年五十二。其弟子評述說:“先生之學,本於正心誠意,而見於實踐,不矯亢以為高,不詭隨以為順,不妄語,不多言。有《玉真語錄》、《淨明秘旨》,凡一百三十七品雲。自劉玉以後傳黃元吉;出身於豫章豐城名族;十二歲就入玉隆萬壽宮師事清逸堂朱尊師及王月航尊師。王尊師乃是嚴潔清儉之人,且有醫藥心得;黃元吉便希望學醫;王師不允;叫他須學凊淨之道;後隱西山遇劉玉真人傳法其弟子有陳天和、劉真傳、黃通理等。元英宗至治五年〈一三二五〉羽化後傳徐異。徐異生於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祖先其與黃元吉同是豫章豐城名族。他自幼有超群之才,恥與俗子交,一心讀書,努力修養。耳聞黃元吉道長德行高操;並前往崇真宮拜訪;黃元吉遇見;便知此人是繼承衣鉢傳人。就告知修真之要,於是徐異深深受教決定追隨修行。之後傳趙宜真再傳劉淵然。淨明道自祖師許遜傳承;代代都有許多修真事蹟可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5-2024 01:13 AM , Processed in 0.06268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