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057|回复: 36

成立佳礼诗坛“新复古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2008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张:
(一)以古文或今文古法为诗,遵守格律传统,但允许情趣性的变格。
(二)着重描写新近的世界,避免重复古神州之陈腔滥调。

姑且开了此帖,这里等着同好。

当前目标——

(一)合作开拓新主题:

1)乡土美食
2)洋食洋货——包含进口水果、汽车、电脑等等等
3)近现代国家、活动等等等
。。。。等等等

只要合乎派别主张,可以任意提出新主题。

(二)共同在新主题下题诗及研究。此外也可合作完成大型作品。且以合乎主张为前提,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进行合作。

例如:目前这里提出一个想要和人合作的作品是——
《杜拜赋》。如果要按主张写赋,由于花花绿绿而爱夸大的赋体对象一般上得是引人注目的大事物,近年来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杜拜须是合乎主张的大主题之一。

以上就是“佳礼新复古派”的“立派章程”。希望有兴趣者能多多响应。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3-5-2008 12: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5-2008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范例:

《国标舞》-->现代事物,少有人进行的古文主题。



弦乐初起姿妸娜,
声歌渐进影婆娑。
火辣男女掀热浪,
清凉舞池荡春波。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3-5-2008 10: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8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看不写行吗?
古体诗、词我比较倾向婉约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5-2008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shhy 于 7-5-2008 12:46 PM 发表
我只看不写行吗?
古体诗、词我比较倾向婉约派


可以,那你属于佳礼新复古观赏派.......

婉约就婉约呀!那无妨.
这里注重的是题材的创新,你婉不婉约,豪不豪放没人去理.

同样是抽像派,两个画家的风格往往一看就感觉不同.

难道用婉约的手法写不了新鲜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08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7-5-2008 05:21 PM 发表


可以,那你属于佳礼新复古观赏派.......

婉约就婉约呀!那无妨.
这里注重的是题材的创新,你婉不婉约,豪不豪放没人去理.

同样是抽像派,两个画家的风格往往一看就感觉不同.

难道用婉约的 ...


那观赏派有没有会员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5-2008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ishhy 于 9-5-2008 12:09 PM 发表


那观赏派有没有会员证?


可以,会员证有什么难?有心就可以拿...

但如果有人向你索本派作品来看,想看看你在本派的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5-2008 07: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又是一阵风 于 2008-5-3 12:42 AM 发表
范例:

《国标舞》-->现代事物,少有人进行的古文主题。



弦乐初起姿妸娜,
声歌渐进影婆娑。
火辣 ...


何必做這些不可能的事呢?古詩有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种聲調。那與我們現在的陰陽上去不同。
你要做古詩...只怕要學古人把平仄關係給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5-2008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麻瓜森 于 10-5-2008 07:16 PM 发表


何必做這些不可能的事呢?古詩有古漢語的平上去入四种聲調。那與我們現在的陰陽上去不同。
你要做古詩...只怕要學古人把平仄關係給弄好...



当然不同,但知要知道就不难办。
没什么不可能的。对中古音具一定的知识。
方言为佐,必要时再用一本《广韵》为助。

古语的阴声应是指“高”,阳声应是指“低”
平上去各是“平板调”、“上升调”及“降调”。
入声则是有非鼻化阻挡音结尾的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5-2008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我嘗試從幾個方面説明爲什麽現在“要寫”還有”要人寫”古詩是多麽不可能的事:

其一、如你所說,對“中古音”具一定認識。現在的普遍教學已經完全依照現代漢語的形式來教導每個人陰陽上去等拼音、句法了。要認識中古音的人,他才必須自己去查閲古代韻書以作爲自身先天已缺乏的古漢語知識。這和古人已有一大段距離是,他們在很小時候,若有知書達理者已經被傳授韻、平仄、古四聲、對仗、詩律等。現下我們連三字經都背不好了,那來普遍性的我們都去看古韻書等?

其二、若為配合現代漢語,“方言为佐,必要时再用一本《广韵》为助。”這和糟蹋古詩有何差別?爲何不直接譜寫新詩呢?現今的方言與舊時的方言差別甚大。如說白居易作詩也問過市上婦孺,問他們懂不懂自己的詩。你現下去翻閲他的詩,你會看得懂他的詩而無需翻閲任何書籍麽?我們的文化與大背景已經不同了。

其三、你對古音確實有一定的了解。可你真確定古漢語中的四聲有陰陽之分麽?古漢語的平聲是來到了後代才平分陰陽的。既然連基本的四聲劃分都分不清,何以寫古詩呢?

其四、我們的時代有大環境的配合麽?我們融入得了山水麽?我們時代的政治如何?思想與文化如何?前人的成果我們得以超越麽?就數唐末以後,宋詩也無如唐時代的恢宏。更何況元明清,乃至於現當代...你要如何突出我們現代漢語的時代,就用你的古漢語?這不是一種思想的退步麽?再者你說你要復古,你要“遵守格律传统”,可你不要“重复古神州之陈腔滥调”...這不是自打嘴巴、自相矛盾麽?

我的解釋不太好...希望盡可能對你的了解有所幫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5-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麻瓜森 的帖子

综合你以下的几点回应,我可以了解到你对我的解答不甚了解。

我嘗試從幾個方面説明爲什麽現在“要寫”還有”要人寫”古詩是多麽不可能的事:

其一、如你所說,對“中古音”具一定認識。現在的普遍教學已經完全依照現代漢語的形式來教導每個人陰陽上去等拼音、句法了。要認識中古音的人,他才必須自己去查閲古代韻書以作爲自身先天已缺乏的古漢語知識。這和古人已有一大段距離是,他們在很小時候,若有知書達理者已經被傳授韻、平仄、古四聲、對仗、詩律等。現下我們連三字經都背不好了,那來普遍性的我們都去看古韻書等?


对这一段最直接的回答是——我没叫对古语没认识来写我所谓的复古诗。我所谓成立的派别是对古文有兴趣的人。如果用古文写诗有罪,那我问你,象金文和甲骨文书法写来干什么?一般人会看吗?这不过是古文化的复活而已,还有得责难吗?

其二、若為配合現代漢語,“方言为佐,必要时再用一本《广韵》为助。”這和糟蹋古詩有何差別?爲何不直接譜寫新詩呢?現今的方言與舊時的方言差別甚大。如說白居易作詩也問過市上婦孺,問他們懂不懂自己的詩。你現下去翻閲他的詩,你會看得懂他的詩而無需翻閲任何書籍麽?我們的文化與大背景已經不同了。


我就不了解你所谓的“糟蹋古诗词”指的是什么。我是说,一般人要对古音的了解不容易,所以用方言为辅只是一种掌握古文性质的拐杖,不过是作为训诂的工具。我说的是“借方言之协助辩认古音”,这有什么好闹的?有汉学基础的都知道各个方言保留了局部古音,例如粵语非常完整地保留了入声尾,写诗时如果不知道一个字是否为入声字就可以参考粵音。我的意思仅止于此而已,何来糟蹋古文之说?更何况这也只是派别主张,哪有是非可言?

古文有古文的美,今文有今文的美,我也没叫人家不写今诗,今诗连我自己也写,你反应为什么那么大呢?说要成立这个派别主要是因为版上有不少人仿古,但在文字规格上又非古非今。但古诗的格律却实有它的美,一般人想要仿古但较没基础那无所谓,我们确实有办法磨练,这就是文人生活呀!

再说,文艺创作的东西本来就是风彩的重新配搭而已。古纹用于新装也是一种创作。你拿一首新诗去一个老太婆,你敢担保她会明白吗?对一般的她来说,我怕也只是几行重复而无意义的话而已吧!文艺的鉴赏本来就是要有知识基础的!即使是新诗,不去学过也不能通盘了解。不然,你敢叫卖菜的阿婶去评诗吗?再说诗宜浅白使“童妪皆知”也不过是一种主张而已,何时成了文学文艺的全部?难道当巴黎铁塔的建设也得顺应“让众人明白”的条件吗?有一句格言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吗?所以我说,复古派的作品不是大众作品,但这一个缺点不是它专有的。我们要这样做时也没要求让全部人明白,就如许许多多的创作人一样。《2001太空漫游》初映时,人们愤而离场,这不是新东西吗?当时谁能明白?多久之后才有人明白呢?答案是,任何时候都有人明白和不明白,那部戏是给明白的人看的。

其三、你對古音確實有一定的了解。可你真確定古漢語中的四聲有陰陽之分麽?古漢語的平聲是來到了後代才平分陰陽的。既然連基本的四聲劃分都分不清,何以寫古詩呢?


古人的“字典”已经很清楚地记载了这些差别。它的表达是如何并不重要。我们之所以取古的原因后面再解释,是为了在较广大的场合保持一种装饰性。

其四、我們的時代有大環境的配合麽?我們融入得了山水麽?我們時代的政治如何?思想與文化如何?前人的成果我們得以超越麽?就數唐末以後,宋詩也無如唐時代的恢宏。更何況元明清,乃至於現當代...你要如何突出我們現代漢語的時代,就用你的古漢語?這不是一種思想的退步麽?再者你說你要復古,你要“遵守格律传统”,可你不要“重复古神州之陈腔滥调”...這不是自打嘴巴、自相矛盾麽?


你问的几个问题都是无关重要的问题。纯文艺创作的东西为什么要理会大环境?我们又不卖诗?从以上文字看来,我想你是文学实用主义者,或至少是较偏向这个想法的那一派。但我不是,在文学上,我们只是持有不同哲学理念的人,我认为文学无需受到环境的约束,也不为了要引合市场需求而进行。价值观的辩论是无聊的,你可以成立自己的新派别,我们可以成立我们的新派别,这种东西没有是非。有人喜欢就好。

前人的成果能不能超越?我们没需要超前人的成果,但我们可以突破创新,就是古文今用而已呀!而且这问题我甚至可以问成“我们就算写新诗好了,能超越既有的新诗吗?”艺能的东西无所谓超越,只有求新。古文有它的价值:

(一)古文有它的韵律美,这是今诗较难相比的。
(二)应用古文写成的诗词较能通用于各种方言,而且是正式而文雅的语言,这一点今文差太多。
(三)古文寓意于单字的能力强,今文较弱。

在认何艺术都好,在创作之时都应尽可能把甲处的美应用到它处。东西当然可以用今文来写,但那个韵律能达到那种让人朗朗上口的美吗?因为新诗的美是不同的,讲求较多的是亲切感。新复古派不过是一次的服装秀,我们把今装和古装中的元素重新配搭,登台演出,如是而已。那你为何不去巴黎时装秀大骂那些复古大师?而实际上,文艺的东西不必求实用,只要有同好就可行。

这里所谓的“陈腔烂调”是指题材过于重复,新主张是古文今用。举个例子:我敢告诉你,中国的古人一定没用过钢笔。但现在如果有人告诉你,这钢笔有中国风味,你要不要大骂对方自打嘴巴?叫人家要中国风味就用毛笔去?那些穿旗袍的女人你不去骂?旧中国从来就没有旗袍这东西,这就是古风今用而已。

反之,如果用古文去写古事,那才叫做“思想上的退步”,因为表现出的东西和思想都和古人一模一样。矛盾的一方是谁呢?新复古派求的是“古风格”,要的是中华古文古语的装饰性,仅此而已。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1-5-2008 11: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8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文字争辩。。。。。。。。。。

我听古典音乐,也听摇滚音乐。。。。。。可但是不喜欢古典和摇滚瞎掺和
破坏古典味也破坏摇滚味。。。。。。。
要就全古典,要就全摇滚

以现代话题却采用古诗体裁,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也像是在太阳底下暴晒过的水,不冷不热不痛快,喝了却想吐出来。。。。。

唉。。。。。。。。只是个人观点。。。。我知道风兄绝对可以做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必这么个样来糟蹋自己。。。。。

为了避免陈腔滥调而陈腔滥调。。。。。。。。。这是我在复古音乐里发现到的。。。。
(注:个人观点就是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因为不想把个人观点套在他人身上。。。。也不想因为个人观点而起文字争辩(也有人说是据理力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08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文字争辩。。。。。。。。。。

我听古典音乐,也听摇滚音乐。。。。。。可但是不喜欢古典和摇滚瞎掺和
破坏古典味也破坏摇滚味。。。。。。。
要就全古典,要就全摇滚

以现代话题却采用古诗体裁,给我就是这样的感觉。也像是在太阳底下暴晒过的水,不冷不热不痛快,喝了却想吐出来。。。。。

唉。。。。。。。。只是个人观点。。。。我知道风兄绝对可以做古诗和现代诗的,不必这么个样来糟蹋自己。。。。。

为了避免陈腔滥调而陈腔滥调。。。。。。。。。这是我在复古音乐里发现到的。。。。
(注:个人观点就是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因为不想把个人观点套在他人身上。。。。也不想因为个人观点而起文字争辩(也有人说是据理力争)。。。。)


所以我说人们对题材的意义不甚了解。你的立论无法成立原因如下:
1)“文”只是语言,是“音符”,古文新题在表达上不见得是类同“古典乐”加“摇滾”,因为“古典”加“摇滾”这是“风”的传换,不是“题”的转换。古典乐讲的东西都是远古的吗?才没有,《彼德和狼》里的动物园有多古典?‘约翰敦巴主题’(《与狼共舞》),‘拉娜主题’(《齐瓦哥医生》),这些都不是古题,但都是古风名作。

2)再来,古体和近体诗歌传了千年之久,到了元明时代,文言就早已不是民间白话,清代则更不必说。但当时人们写起诗词仍是多写当下的情境,怎见得这些是J君所谓的“古典”加“摇滾”?唐伯虎诗中的妓女对他来说是古人还是今人?

很明显地,古文可以按时代表达当下时事。完全没有古文须言古的说法。

最起码就这两点,我说J君的理论完全不能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8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又是一阵风 的帖子

还是文字争辩=)

飘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8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一段最直接的回答是——我没叫对古语没认识来写我所谓的复古诗。我所谓成立的派别是对古文有兴趣的人。如果用古文写诗有罪,那我问你,象金文和甲骨文书法写来干什么?一般人会看吗?这不过是古文化的复活而已,还有得责难吗?

-----你很浪漫。你為自己構造了一個理想囯。因爲你“没叫对古语没认识来写我所谓的复古诗”。這和古神州的陳腔濫調有何區別?你把你的詩學之門給關閉,不和外面交流。最終的下場也會如同清朝。另外,我必須聲明我沒有把罪名強加在以古文寫詩的人身上。不必如驚弓之鳥般四處嘎嘎其路過的好奇的人。至於有關于書法的問題。我相信你果真如你寫的古詩般脆弱。就如一個溺水垂死的人般在水中掙扎。遇上什麽就亂抓什麽以保全性命。我以爲書法是表現現代人個人生活與精神上的充實。書法的一筆一劃閒都充斥著他個人的執著或某种信念。因此所謂的象金文與甲骨文只是某种表現他們感覺的形式。與你的古詩相同的是,這都是以形式表達内容的部分;可與你古詩不同的是,你必須嚴謹挑選你的用字來達到你的表達目的。可你做到了麽?就如你的《國標舞》一詩,用詞雖已盡力,可卻看不見詩人的氣度與風範。純粹之歌詠不如無詩?又或我們說,這並無藝術上的價值。


我就不了解你所谓的“糟蹋古诗词”指的是什么。我是说,一般人要对古音的了解不容易,所以用方言为辅只是一种掌握古文性质的拐杖,不过是作为训诂的工具。 我说的是“借方言之协助辩认古音”,这有什么好闹的?有汉学基础的都知道各个方言保留了局部古音,例如粵语非常完整地保留了入声尾,写诗时如果不知道一个 字是否为入声字就可以参考粵音。我的意思仅止于此而已,何来糟蹋古文之说?更何况这也只是派别主张,哪有是非可言?

-----我相信你的實力已有基礎。說你糟踏了古詩,純粹是我誤解了你引用之方言。況我以爲,現下的方言已不如以往有脈可循。各方言閒的混雜容易造成誤解與誤讀。可以說,現在的方言俗不可耐,常有難登大雅之堂的尷尬場面。何以找尋其正確的古音?(一時代有一時代對於某字某詞皆有不同的讀音。這你應該懂。)


古文有古文的美,今文有今文的美,我也没叫人家不写今诗,今诗连我自己也写,你反应为什么那么大呢?说要成立这个派别主要是因为版上有不少人仿古,但在文 字规格上又非古非今。但古诗的格律却实有它的美,一般人想要仿古但较没基础那无所谓,我们确实有办法磨练,这就是文人生活呀!

-----很好的動機,可惜不曾考慮大環境的驅使。我似乎反應過大了,但我以爲若要使人認識古詩,不必誇言創宗立派。名位“新復古”,實則使自我的思想走進末路。就如前提你把自己的四周給建立圍牆,最終只會死在裏頭而如井中之蛙,不知天下之大。

再说,文艺创作的东西本来就是风彩的重新配搭而已。古纹用于新装也是一种创作。你拿一首新诗去一个老太婆,你敢担保她会明白吗?对一般的她来说,我怕也只 是几行重复而无意义的话而已吧!文艺的鉴赏本来就是要有知识基础的!即使是新诗,不去学过也不能通盘了解。不然,你敢叫卖菜的阿婶去评诗吗?再说诗宜浅白 使“童妪皆知”也不过是一种主张而已,何时成了文学文艺的全部?难道当巴黎铁塔的建设也得顺应“让众人明白”的条件吗?有一句格言说“酒逢知己饮,诗向会 人吟”吗?所以我说,复古派的作品不是大众作品,但这一个缺点不是它专有的。我们要这样做时也没要求让全部人明白,就如许许多多的创作人一样。《2001 太空漫游》初映时,人们愤而离场,这不是新东西吗?当时谁能明白?多久之后才有人明白呢?答案是,任何时候都有人明白和不明白,那部戏是给明白的人看的。

-----這就是你給你自己證實了古詩已死,請讀下文:
“旧诗和新诗的社会基础其实是很不相同的。在中国古代,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主要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而是 少数所谓读书人。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不少大诗人有钱有势或在宦海沉浮。从屈原开始,到魏晋的曹氏父子、陶渊明、谢灵运,唐代的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 白居易,以至宋以后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元好问等,都是做大官的居多。晋代的陶渊明据说比较贫穷一些,他的同代人颜延之在《陶 徽士诔》中说是“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似乎也没有贫穷到没有饭吃的地步。这样的社会基础决定了古代旧诗的闲适基调,也决定了旧诗只能是少数人写给少数人 的作品。用今天的话说,旧诗的社会基础其实是那时的统治阶级而不是劳动人民,是为少数人的而不是为大多数人的。这一点恐怕无法否认。过去在大讲阶级斗争的 时代曾把这样的社会基础强调到极端,以至完全否定统治阶级集团中的成员的作品也可能包含人民性,自然是不合理的。但完全忽视这样的社会基础也不是实事求是 的态度。相比较而言,新诗的社会基础则是社会的大多数人,同时更有一种积极的现实态度。这与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和民主的扩大是一致的。因此,新诗是民 主的,也是大众的。这是新诗的社会基础所决定了的。所以,虽然新诗的发展一直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人们始终无法回到旧诗。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 社会原因。”

你自己忽略了一個文體的社會基礎與文化背景:

“新诗的文化背景与旧诗也不尽相同。概而言之,旧诗的文化背景是传统农业文明,而新诗的文化背景则是现 代城市文明。旧诗中的理想是自然和田园、朴素的和谐,然后还有诗人在其中悠闲自得,因此旧诗是宁静和谐的世界。新诗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黑沉沉的海湾, 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郭沫若《笔立山头 展望》)。显然,新诗是世俗的和矛盾的世界。剧烈的社会动荡在诗人心灵中的投影以及在市场带来的大开放大融合中产生的异质文明的激烈冲突,往往是新诗人所 无法回避的内容,即使也是写个人的沉思,主体觉醒之后的内在矛盾也在所难免,典型的如戴望舒的《乐园鸟》:“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到乐园里去的?/华 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若干年前,一位现代诗歌的鼓吹者曾把“古典+民歌”称作是小生产歌吟者汪洋大海中的典型标志,致 使这位评论家受到严厉批评。但平心而论,旧诗的文化背景的确是农耕时代的小生产者。也正因为如此,旧诗可以创造空灵的境界。这是世俗的矛盾的新诗所无法或 难以达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历史不能倒转,后来的人和诗歌都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空灵的悠闲的世界。假如我们仍然把空灵和悠闲当作好诗的标志,我们便会无比 怀想逝去的过去和过去的诗。但是为什么要把诗的理想固定在过去呢?”


你问的几个问题都是无关重要的问题。纯文艺创作的东西为什么要理会大环境?我们又不卖诗?从以上文字看来,我想你是文学实用主义者,或至少是较偏向这个想 法的那一派。但我不是,在文学上,我们只是持有不同哲学理念的人,我认为文学无需受到环境的约束,也不为了要引合市场需求而进行。价值观的辩论是无聊的, 你可以成立自己的新派别,我们可以成立我们的新派别,这种东西没有是非。有人喜欢就好。

-----這些話只是顯示了你對詩學的懦弱與無知。我們不是爲了迎合市場而寫詩,而只是這都是詩發展的必然趨勢。古詩已經寫老了。自唐以後,宋元明清的詩歌並無法達到唐時大時代所給予的恢宏基礎。之後如宋詩的説理,明詩的狹隘,清詩的兼容,你能如何地說他們超越了前代?這發展不是一霎那的。文學受到環境的驅使是必然的。如果無開放的政治,王維何來樂於山水;李白何來飄逸的詩風?若無逢亂世,杜甫何來的沉鬱頓挫?你說:有人喜歡就好,證明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看詩。這對於建立你的詩派太薄弱了。


前人的成果能不能超越?我们没需要超前人的成果,但我们可以突破创新,就是古文今用而已呀!而且这问题我甚至可以问成“我们就算写新诗好了,能超越既有的新诗吗?”艺能的东西无所谓超越,只有求新。

-----所以你的突破是?我並不覺得你的《國標舞》帶了什麽新的創舉。反而只是延續舊風,道出什麽婀娜多姿等句。唯一罕見的就是“火辣男女”等字。可這就是藝術的構造?平白無實的表現就是你新詩派的表現?你似乎低估了文言的美感與白話的自由。胡亂參雜只是一堆ABC,恐怕連吃也叫人害怕。何以成詩?


後面的話我更不想說下去了,因爲這令人很無力。其實我反對的是你無故的成立詩派。可你已審視過古詩的必然存在是在於偶然一看還是無限制的產生?我也不反對些古詩啊!我還常寫古詞。只是你的説法太使人疑惑新詩是否已經停滯不前而致使有人跑囘來時路。這不正和這全球化的時代相衝突麽?你怎麽又不喊你想找回中國的皇帝來治理國土?(我的知識有限。還時無法加以完備的給你敍述你想法之浪漫與薄弱的内涵。我會再加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8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停。。。。。。。。。不要文字争辩了。。。。。说是为事实争辩也好。。。。。。
看了我很心痛。。。。。。怎么为己见而执着???

诗不在于谁强。。。。。。。谁是强者谁就是弱者。。。。。。
诗在于体现诗道。。。。。。。就如武有武道(幸好不是武士道。。。。汗个)

所以,我之前都只说“个人意见”。。。。。。。。算了。。。。。。

网上一时间说不清呢=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5-2008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很浪漫。你為自己構造了一個理想囯。因爲你“没叫对古语没认识来写我所谓的复古诗”。這和古神州的陳腔濫調有何區別?


你这一句的逻辑叫人摸不着头脑。我们是用古文来写新事物如是而已,语文本身基本不换,换的是被描写的事物。如果连语文也换了还复什么古呢?我一再强调,以上“陈腔烂调”指的是“古题材”,什么山山水水,风花雪月。前人写得太多了,我没说这诗不好,只是一味地跟着跑已经没有意义。如果要有新意,那就只能换题材。

你把你的詩學之門給關閉,不和外面交流。最終的下場也會如同清朝。


把诗学之门关闭的是你那一方。人家在开辟新的空间你便开始封杀。说穿了,我也只是开一个分支来走而已。

另外,我必須聲明我沒有把罪名強加在以古文寫詩的人身上。不必如驚弓之鳥般四處嘎嘎其路過的好奇的人。至於有關于書法的問題。我相信你果真如你寫的古詩般脆弱。就如一個溺水垂死的人般在水中掙扎。遇上什麽就亂抓什麽以保全性命。


我从没说我的诗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你大概不了解《国标舞》本身是用几分钟时间写出来的一个“例”而已,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的例要多精细?充其量,你的论证只能说明,路口在那里,但还没有人在这条路上达到成熟水平。也正因此,才需要发展。然而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所以尝试邀“同好”(没强迫喔!)来研究,才会想要有这样的一个“学派”。艺术的东西五花八门,怎样的破烂也应该要有人尝试去走。其他人要写不合格律的仿古诗其实我也觉得无所谓,我只是在找同好而已。

我以爲書法是表現現代人個人生活與精神上的充實。書法的一筆一劃閒都充斥著他個人的執著或某种信念。因此所謂的象金文與甲骨文只是某种表現他們感覺的形式。與你的古詩相同的是,這都是以形式表達内容的部分;可與你古詩不同的是,你必須嚴謹挑選你的用字來達到你的表達目的。可你做到了麽?就如你的《國標舞》一詩,用詞雖已盡力,可卻看不見詩人的氣度與風範。純粹之歌詠不如無詩?又或我們說,這並無藝術上的價值。


关于《国标舞》一诗,这只是一部属于此派的,随性的、粗糙的、不成熟的作品,不能单以我个人的表现来评断这个派系的不可行。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解释过。若由第二个人来写同样的东西结果便极可能不同,而我深信会有这样的人,如此而已。

不论是哪一门,所有派别的初期作品都不是成熟作品,更不一定是‘代表作’。你对这个作品的不满我其实是无所谓的,不但如此,而且还是坦然接受。但这样攻击对理念本身无损,而在派系还未成形之前,对其可能性的论断还言之过早。

而且,很明显的你上面那一段文字间接地承认了“理念”,你只是否定那一部作品而已,那是因为你觉得我没好好去精选字词。的确,诚如我之前说的,第二个人来写可以写得好,我更没说过象“我是不可能被超越的”这一类的话。我反而是深信版上有一些有才情的人,在同样的理念下,他们能写出很好的东西,而且远在我之上。这,才是我的夙愿。

-----很好的動機,可惜不曾考慮大環境的驅使。我似乎反應過大了,但我以爲若要使人認識古詩,不必誇言創宗立派。名位“新復古”,實則使自我的思想走進末路。就如前提你把自己的四周給建立圍牆,最終只會死在裏頭而如井中之蛙,不知天下之大。


关于这一些说法,我觉得你在逻辑上有一点问题。“佳礼新复古派”不过是一个同好俱乐部,我可以参加成千上万其它的俱乐部,其它的会员也可以自由参加其它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确也只是我所加入的俱乐部里面的其中一家!怎么说人家把思想局限了?

难道你要在排球场上踢足球?在名为化学实验室的地方研究天文?在某个意义层面上“新复古派”只是一个同好实研室。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有效地以古诗词诠释及描写新事物”。实验可以有成功也有可以失败,但没人说这是不可以研究的。如果我要探讨新诗,我就去“新诗俱乐部”,这有什么妨碍?有什么冲突?是你自己陷入那种“又是一阵风这个人以后都只呆在新复古派了”的想法,我自己可从来都不曾这么想。

-----這就是你給你自己證實了古詩已死,請讀下文:
“旧诗和新诗的社会基础其实是很不相同的。在中国古代,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主要都不是一般老百姓,而是 少数所谓读书人。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不少大诗人有钱有势或在宦海沉浮。从屈原开始,到魏晋的曹氏父子、陶渊明、谢灵运,唐代的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 白居易,以至宋以后的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元好问等,都是做大官的居多。晋代的陶渊明据说比较贫穷一些,他的同代人颜延之在《陶 徽士诔》中说是“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似乎也没有贫穷到没有饭吃的地步。这样的社会基础决定了古代旧诗的闲适基调,也决定了旧诗只能是少数人写给少数人 的作品。用今天的话说,旧诗的社会基础其实是那时的统治阶级而不是劳动人民,是为少数人的而不是为大多数人的。这一点恐怕无法否认。


我想这是新中国,特别是共产主义除旧派思想的中国人所写的文字。有些东西没争议,是的,旧诗主要是文人的东西,贫下之人较少机会接触,但也不尽然,只是基本上是那样而已。

但你也勿略了新世代的一个现象——新世代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掌握古文知识的人更占有一定比例。时下中产阶级的兴起让人们更容易有闲时去欣赏这一些东西,并在其中玩味。

过去在大讲阶级斗争的 时代曾把这样的社会基础强调到极端,以至完全否定统治阶级集团中的成员的作品也可能包含人民性,自然是不合理的。但完全忽视这样的社会基础也不是实事求是 的态度。相比较而言,新诗的社会基础则是社会的大多数人,同时更有一种积极的现实态度。这与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和民主的扩大是一致的。因此,新诗是民 主的,也是大众的。这是新诗的社会基础所决定了的。所以,虽然新诗的发展一直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人们始终无法回到旧诗。这显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 社会原因。”


我没要求新诗的停滞,我也是新诗派的会员之一。整体而言,当然不可能让中华诗词回到“旧诗”的形式,但可不见得不能开分店。而就那样的一套观点,其实现在最成功的诗就是流行曲的歌词而已。我想你一个错误的了解是——我打算抹杀今诗的母行——新诗。其实我一点那样的意思也没有。我们纯粹只是想搞一点复古风潮而已,大家突然穿起迷你裙,突然穿起纱笼跑街,研究怎样穿纱笼最酷有什么不可?是你自己带着偏激的思想,过虑了。

“新诗的文化背景与旧诗也不尽相同。概而言之,旧诗的文化背景是传统农业文明,而新诗的文化背景则是现 代城市文明。旧诗中的理想是自然和田园、朴素的和谐,然后还有诗人在其中悠闲自得,因此旧诗是宁静和谐的世界。新诗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黑沉沉的海湾, 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郭沫若《笔立山头 展望》)。显然,新诗是世俗的和矛盾的世界。剧烈的社会动荡在诗人心灵中的投影以及在市场带来的大开放大融合中产生的异质文明的激烈冲突,往往是新诗人所 无法回避的内容,即使也是写个人的沉思,主体觉醒之后的内在矛盾也在所难免,典型的如戴望舒的《乐园鸟》:“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到乐园里去的?/华 羽的乐园鸟,/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


我没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是客观的,而我也一直是这样想的。但,我一直强调创新的事物就必须脱离这一些,或脱局部脱离,不然就是一模一样。例如:你要不就用今文古话,要不就用古文今话。古文古事,新文新事是常态。而当然,古文今话只是创新的“其中一个”分支。

若干年前,一位现代诗歌的鼓吹者曾把“古典+民歌”称作是小生产歌吟者汪洋大海中的典型标志,致 使这位评论家受到严厉批评。但平心而论,旧诗的文化背景的确是农耕时代的小生产者。也正因为如此,旧诗可以创造空灵的境界。这是世俗的矛盾的新诗所无法或 难以达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历史不能倒转,后来的人和诗歌都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空灵的悠闲的世界。假如我们仍然把空灵和悠闲当作好诗的标志,我们便会无比 怀想逝去的过去和过去的诗。但是为什么要把诗的理想固定在过去呢?”


你大概对我的愿景不甚明了。我一直都认为复古诗不可能成为今时主流,也不会是未来主流,但它会以古诗变身的形式在一个小偏流的部分一直流传下去。就象古典派和写实画派一样,到了今天,它们已不具主流的地位,人们甚至不再嘉奖这些创作人,而把奖赏留给其它类型的创作者。但这些画又何尝不存在?你再继续画天使画圣母吗?画平川原野和苹果?不能,你只能钻其它的题材,而现在很多这一类绘画就是以这种姿态存留下去。逶不逶曲?没人在乎,但重要的是可以这样做,也有人继续去这么做。

而另一方面你仍然是陷入“古文必须表现空灵和理想世界”的迷思。充其量,以上的文字只是对“古诗词”现象的一个总结,是古诗词表现出来的“一般现象”,但不是“必然”或“应然”的。文字是表达工具,有谁规定讲话一定要讲些什么?有谁规定钢琴只能弹古曲?我的重点是,如果你参考其它文艺领域的复古方式,绘画、摄影、音乐等,你将发现没有人一百巴仙复古的。变得最多的——题材,因为手法和工具较没得变。

-----這些話只是顯示了你對詩學的懦弱與無知。我們不是爲了迎合市場而寫詩,而只是這都是詩發展的必然趨勢。古詩已經寫老了。自唐以後,宋元明清的詩歌並無法達到唐時大時代所給予的恢宏基礎。之後如宋詩的説理,明詩的狹隘,清詩的兼容,你能如何地說他們超越了前代?這發展不是一霎那的。文學受到環境的驅使是必然的。如果無開放的政治,王維何來樂於山水;李白何來飄逸的詩風?若無逢亂世,杜甫何來的沉鬱頓挫?你說:有人喜歡就好,證明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看詩。這對於建立你的詩派太薄弱了。


你强调的是“大环境下始有此诗”,我没反对,也向来知道。你举的李白、王维那些例子说的是內容(题材)吧!但现在的大环境是“现实的”、“切身的”、“追新的”,现在写的若是虚无故旧的题材才没益处呢!这岂不更加突显矛盾?

-----所以你的突破是?我並不覺得你的《國標舞》帶了什麽新的創舉。反而只是延續舊風,道出什麽婀娜多姿等句。唯一罕見的就是“火辣男女”等字。可這就是藝術的構造?平白無實的表現就是你新詩派的表現?你似乎低估了文言的美感與白話的自由。胡亂參雜只是一堆ABC,恐怕連吃也叫人害怕。何以成詩?


突破就只是开新题材而已。我一再强调的也是古文新事,文字哪是突破的部分?而且你一再针对的是文字造诣,不是题材。关于这一些前面已经讨论了N遍,不再述。

後面的話我更不想說下去了,因爲這令人很無力。其實我反對的是你無故的成立詩派。可你已審視過古詩的必然存在是在於偶然一看還是無限制的產生?我也不反對些古詩啊!我還常寫古詞。只是你的説法太使人疑惑新詩是否已經停滯不前而致使有人跑囘來時路。這不正和這全球化的時代相衝突麽?你怎麽又不喊你想找回中國的皇帝來治理國土?


关于这一个,我也在前面解释了N次,是你自己误以为我只有这一家别无分店。你逻辑能力之弱才是我觉得疲累的所在。那么我来问你了,你们现在写古诗词岂不是更脱离大环境?写一些真正被判了死刑的东西,那才是死事。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3-5-2008 02: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5-2008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一句的逻辑叫人摸不着头脑。我们是用古文来写新事物如是而已,语文本身基本不换,换的是被描写的事物。如果连语文也换了还复什么古呢?我一再强调,以 上“陈腔烂调”指的是“古题材”,什么山山水水,风花雪月。前人写得太多了,我没说这诗不好,只是一味地跟着跑已经没有意义。如果要有新意,那就只能换题 材。
------這就是你的問題。其實老樣的我不反對以古文寫詩的動機,可你純粹寫就寫啊!幹嗎立什麽門派,誇大其詞,說要以“以古文或今文古法为诗,遵守格律传统,但允许情趣性的变格”。又說什麽“着重描写新近的世界,避免重复古神州之陈腔滥调”。問題是你做到了嗎?立論點的基礎都站不穩,何來門派?你的新復古又名一言堂嗎?


把诗学之门关闭的是你那一方。人家在开辟新的空间你便开始封杀。说穿了,我也只是开一个分支来走而已。

-----呵呵!以古文入詩的開始你已經封閉了自己認識更廣更擴的白話新詩。誰封閉了誰?誰又封殺了自己?況且這行爲不是你來開端的。在你之前,五四之後都有許多文人在做。而他們懂文的都了解古文與詩已經走到了末路。雖然自身還作古詩,但那卻只是怡情之用。你卻跑出來大聲喊什麽新復古,立論呢?你已經把成效都帶出來了麽?響應你的人出現了麽?真正體現你“門派”的作品僅有你一片幾分鈡的大作麽?説穿了你根本沒有辦法立明你的新復古派可以成立,反而卻製造了笑話。你自己看囘你自己的話多幾遍就了解:我从没说我的诗境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你大概不了解《国标舞》本身是用几分钟时间写出来的一个“例”而已,美术老师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的例要多精细? 充其量,你的论证只能说明,路口在那里,但还没有人在这条路上达到成熟水平。也正因此,才需要发展。然而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所以尝试邀“同好”(没强 迫喔!)来研究,才会想要有这样的一个“学派”。艺术的东西五花八门,怎样的破烂也应该要有人尝试去走。其他人要写不合格律的仿古诗其实我也觉得无所谓,我只是在找同好而已。你的同好呢?再者古詩不是破爛的藝術。它已經成形了不能動搖,這纔是事實。


关于《国标舞》一诗,这只是一部属于此派的,随性的、粗糙的、不成熟的作品,不能单以我个人的表现来评断这个派系的不可行。这一点在前面已经解释过。若由第二个人来写同样的东西结果便极可能不同,而我深信会有这样的人,如此而已。不论是哪一门,所有派别的初期作品都不是成熟作品,更不一定是‘代表作’。你对这个作品的不满我其实是无所谓的,不但如此,而且还是坦然接受。但这样攻击对理念本身无损,而在派系还未成形之前,对其可能性的论断还言之过早。而且,很明显的你上面那一段文字间接地承认了“理念”,你只是否定那一部作品而已,那是因为你觉得我没好好去精选字词。的确,诚如我之前说的,第二个人来写可以写得好,我更没说过象“我是不可能被超越的”这一类的话。我反而是深信版上有一些有才情的人,在同样的理念下,他们能写出很好的东西,而且远在我之上。这,才是我的夙愿。

-----這就不必多說了。我們論了那麽久,那來的同好?再者你的方式的確偏離與抛棄了文字的藝術與作者本身的情感。這樣的作品實在已死,可有可無。可有留存價值麽?不必言喻了。


关于这一些说法,我觉得你在逻辑上有一点问题。“佳礼新复古派”不过是一个同好俱乐部,我可以参加成千上万其它的俱乐部,其它的会员也可以自由参加其它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确也只是我所加入的俱乐部里面的其中一家!怎么说人家把思想局限了?难道你要在排球场上踢足球?在名为化学实验室的地方研究天文?在某个意义层面上“新复古派”只是一个同好实研室。它的研究对象是“如何有效地以古诗词诠释 及描写新事物”。实验可以有成功也有可以失败,但没人说这是不可以研究的。如果我要探讨新诗,我就去“新诗俱乐部”,这有什么妨碍?有什么冲突?是你自己 陷入那种“又是一阵风这个人以后都只呆在新复古派了”的想法,我自己可从来都不曾这么想。

-----你誤會了。而且你的文學底子真的不錯…可你缺乏學術修養?你在這裡又開始自打嘴巴了。我以爲一個派別的立意非常的大,卻不似俱樂部是以“玩樂”的心態來學習古詩。倘若你說你開的是一個古詩俱樂部、復古俱樂部,我相信我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反之你已經創宗立派了,這纔使我驚訝你可以憑藉什麽説明的派別存在的實際與價值。


我想这是新中国,特别是共产主义除旧派思想的中国人所写的文字。有些东西没争议,是的,旧诗主要是文人的东西,贫下之人较少机会接触,但也不尽然,只是基本上是那样而已。但你也勿略了新世代的一个现象——新世代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掌握古文知识的人更占有一定比例。时下中产阶级的兴起让人们更容易有闲时去欣赏这一些东西,并在其中玩味。

-----先不論這文章的立意是來自于什麽背景。可您能否認傳統的階級問題與政治背景所造就的詩藝麽?你那裏可證實古人就算再窮還是有人學習得了文字並以之聞名。就算是杜甫他本身也是個有一定背景的因素才造就他後來的文學地位。就算當下他活得窮,但年少時就因爲他能接觸到四書五經。他可是書香門第。現在呢?現在忠於文字的人、真正懂得文字的人有多少?就連我們本土接受中文係的態度也不曾百分百明朗。難不成你真以爲這些文字是閑時才玩味的東西麽?那麽你的認識有個限度了。


我没要求新诗的停滞,我也是新诗派的会员之一。整体而言,当然不可能让中华诗词回到“旧诗”的形式,但可不见得不能开分店。而就那样的一套观点,其实现在 最成功的诗就是流行曲的歌词而已。我想你一个错误的了解是——我打算抹杀今诗的母行——新诗。其实我一点那样的意思也没有。我们纯粹只是想搞一点复古风潮 而已,大家突然穿起迷你裙,突然穿起纱笼跑街,研究怎样穿纱笼最酷有什么不可?是你自己带着偏激的思想,过虑了。

-----問題時只有“大家”還“突然”麽?還是“你”“突然”?而且還不明所以的“創立”門派。你的“純粹只想搞”更加使得他人可以不必過度重視你本來理念不錯的想法。誰偏激的忽然想搞樂子卻又裝有本錢呢?



我没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这是客观的,而我也一直是这样想的。但,我一直强调创新的事物就必须脱离这一些,或脱局部脱离,不然就是一模一样。例如:你要不就用今文古话,要不就用古文今话。古文古事,新文新事是常态。而当然,古文今话只是创新的“其中一个”分支。

-----還是一樣,你無法憑藉什麽脫離。你是沒法脫離,卻像是向世界宣佈你已經得道了。這不是一個文人的“常態”吧?


你大概对我的愿景不甚明了。我一直都认为复古诗不可能成为今时主流,也不会是未来主流,但它会以古诗变身的形式在一个小偏流的部分一直流传下去。就象古典
派和写实画派一样,到了今天,它们已不具主流的地位,人们甚至不再嘉奖这些创作人,而把奖赏留给其它类型的创作者。但这些画又何尝不存在?你再继续画天使
画圣母吗?画平川原野和苹果?不能,你只能钻其它的题材,而现在很多这一类绘画就是以这种姿态存留下去。逶不逶曲?没人在乎,但重要的是可以这样做,也有
人继续去这么做。

-----你把你的想法造神化了。你更顯得渺小。



而另一方面你仍然是陷入“古文必须表现空灵和理想世界”的迷思。充其量,以上的文字只是对“古诗词”现象的一个总结,是古诗词表现出来的“一般现象”,但 不是“必然”或“应然”的。文字是表达工具,有谁规定讲话一定要讲些什么?有谁规定钢琴只能弹古曲?我的重点是,如果你参考其它文艺领域的复古方式,绘画、摄影、音乐等,你将发现没有人一百巴仙复古的。变得最多的——题材,因为手法和工具较没得变。

-----你忽略了到底你現在處於的世界正在運用什麽文字。



你强调的是“大环境下始有此诗”,我没反对,也向来知道。你举的李白、王维那些例子说的是內容(题材)吧!但现在的大环境是“现实的”、“切身的”、“追新的”,现在写的若是虚无故旧的题材才没益处呢!这岂不更加突显矛盾?

-----你用古代的文言表達現在的現實。這就是你的矛盾。



突破就只是开新题材而已。我一再强调的也是古文新事,文字哪是突破的部分?而且你一再针对的是文字造诣,不是题材。关于这一些前面已经讨论了N遍,不再述。

-----開新題材,以古文的形式。就是你的矛盾。這也說了千遍,你沒看懂。



关于这一个,我也在前面解释了N次,是你自己误以为我只有这一家别无分店。你逻辑能力之弱才是我觉得疲累的所在。那么我来问你了,你们现在写古诗词岂不是更脱离大环境?写一些真正被判了死刑的东西,那才是死事。

-----我對毛澤東認識不多,但他說古詩束縛思想,宜於閒時稍作。我想這足以解釋你的爭論了。我寫古詞只為在某程度抒泄自己的思緒,但卻不會因此而妄想給他另立派別,自譽“新”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08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麻瓜森 于 13-5-2008 08:25 PM 发表
你这一句的逻辑叫人摸不着头脑。我们是用古文来写新事物如是而已,语文本身基本不换,换的是被描写的事物。如果连语文也换了还复什么古呢?我一再强调,以 上“陈腔烂调”指的是“古题材”,什么山山水水,风花雪月。 ...


你的质问疑难我都有能力一一辩解。可惜的是昨夜写至凌晨的回复因为超过一万字而全被系统杀去(烂系统一个,又不能剪贴),目前有些元气未复,我须先做其它较不伤神的事。

但回复大意如下:
1)你的焦点抓不准,一直迴避尽管诗作未成熟但题材已经改变,事物已非旧事物的基本逻辑及事实。
2)支持人数是暂时性的问题,而且在关于“是非”辩论中,以支持人数来说明是非是不当的辩证手法。在辩论中,人数只能支援“社会现状”的事实,不能明辩是非。例如人人爱钱是事实,但不能说爱钱就是对的。
3)并非所有派别在成立时就已有成熟及代表作品,理念先行的大有存在。甚至《文学改良刍议》本身也是全篇文言。
4)你一直强调政治及社会现实会造就文艺现象,这是没问题的。但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知识的流通是自由的,这种背景下,人们几乎是什么都可以写,文化应是百花齐放的。古来之所以会有你说的那种现象是因为特定时候有生命威胁,知识和人的流通较难,情况完全不同。至于今人都不用古文的论述不能成立的基本因素——如果连你也看不懂古文,你凭什么论断我的诗?我的基础就是世上还有很多象你这样也看得懂古文的人,所以因情趣而选用古文诠释的文章绝对有办法存在,因为即使你不认同,市场仍然存在。若要否定,你须辩证天下只有你看得懂古文。
5)以古文描写今事无矛盾的问题。就最基本语言学知识,即使是古埃及文也能用于描绘今日的东方事,至多只需添加词汇。暂把古文当外语看待就能显示出古文不能描今说法的不逻辑。
6)拟议中古文的应用仅为“借用”,使用时取的是“裝饰性”及“情趣”——这“情趣”是指如人们有时选用动画而不演真人版电影的那种情趣选择,尽管人们知道可以有真人版电影。把古文用于今文的作用是“披外衣”,只讲“裝饰”不顾其原始意义,就如将古老的云文和雷文应用在今时建筑,钟表、领带、书写工具等物件时仅有装饰的作用了。
7)由于所求不同,事物不同,欣赏角度也不同,而人们是否能欣赏则是主观的问题,并非客观的。
8)我将其它类形文艺的主题变革套用在文字艺术的做法你若要否定就须证明“在文字艺术上,任何的题材变革都无法使文体继续存留。”但这个显然不通,最起码在戏剧上的情况不是这样,散文则更不用说。
9)我的帖是“建议”帖,是“邀请”帖,邀请时目的是必有的,而且发起人和招集人无须是最有实力的人,更不一定是派别盟主,而且常常不是。你对我的用心完全误解。派别可大可小,但一组人所做的事情和周围的人不同时就自然成一派。为文以乐为重,成派不得以乐为之,还被说成是“无学术修养”的论调是奇怪的,而且也没有根据。
10)古诗之所以被说成会束缚思想的主因正是因为省美和题材的一陈不变。

[ 本帖最后由 又是一阵风 于 14-5-2008 10:5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5-2008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驚覺自己的詮釋能力越來越不像話。以爲你消失了,原來你還沒明懂。我樂意再給你周旋,畢竟有道是真理越辯越明:

1)你的焦点抓不准,一直迴避尽管诗作未成熟但题材已经改变,事物已非旧事物的基本逻辑及事实。
       
-----建議參閲朱光潛先生的《談文學》。裏頭有説道:本來文學之所以為文學,在内容與形式構成不可分拆的和諧的有機整體。如果有人專從内容著眼或專從形式著眼去研究文學作品,他對於文學就不免是外行。比如説崔顥的《長干行》:“君傢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相問,或恐是同鄉”這首短詩。如果我們把内容和形式拆開來説,那女子攀問同鄉的一段情節/題材(内容)算得了什麽?那二十字所排列的五絕体(形式)又算得什麽?哪一個船碼頭沒有攀問同鄉的男女?哪一個村學究不會胡作五言四句?你題材已非舊事那又能證明什麽?問題在於你成功了麽?事實就是你無法為你的新復古立論,你還生搬硬套的給自己創宗立派。越說就越覺得你無恥了。

2)支持人数是暂时性的问题,而且在关于“是非”辩论中,以支持人数来说明是非是不当的辩证手法。在辩论中,人数只能支援“社会现状”的事实,不能明辩是非。例如人人爱钱是事实,但不能说爱钱就是对的。

-----是非已在上題説明。況且你也確實無法推翻人人都愛錢的事實。就算你所提的邏輯可行,你還是處於弱勢,你凴什麽站立。再者,我並不以爲你的邏輯是哪門子的邏輯。先秦的名家雖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但論及其影響始終不及儒、墨、道、法。

3)并非所有派别在成立时就已有成熟及代表作品,理念先行的大有存在。甚至《文学改良刍议》本身也是全篇文言。

-----你的理念連雛形也不被確定已存在,何必老黃賣瓜?《文学改良刍议》的立意不在于他是否完全脫離了文言,你不必扭曲史實。

4)你一直强调政治及社会现实会造就文艺现象,这是没问题的。但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知识的流通是自由的,这种背景下,人们几乎是什么都可以写,文化应是百 花齐放的。古来之所以会有你说的那种现象是因为特定时候有生命威胁,知识和人的流通较难,情况完全不同。至于今人都不用古文的论述不能成立的基本因素—— 如果连你也看不懂古文,你凭什么论断我的诗?我的基础就是世上还有很多象你这样也看得懂古文的人,所以因情趣而选用古文诠释的文章绝对有办法存在,因为即 使你不认同,市场仍然存在。若要否定,你须辩证天下只有你看得懂古文。

-----其一,百花齊放不等同于有屁亂放。無立論根本連站的地方都沒有,那來的綻放?其二,我相信許多研究古現今文學的大師都不敢自譽通曉古今文之全部。難不成你的文學基礎已經自問扎實?可能嚴謹的理解現文之餘也能兼通古文之文學學問?這實在是當今世上第一美事了!可我到目前還不認識誰又名“又是一陣風”。你真如風一般無意。

5)以古文描写今事无矛盾的问题。就最基本语言学知识,即使是古埃及文也能用于描绘今日的东方事,至多只需添加词汇。暂把古文当外语看待就能显示出古文不能描今说法的不逻辑。

-----事實是古文就是現今漢語的前身,兩者極具差別。請遵循其本。邏輯不能幫助你在文學理解上有更多扎實的認識。

6)拟议中古文的应用仅为“借用”,使用时取的是“裝饰性”及“情趣”——这“情趣”是指如人们有时选用动画而不演真人版电影的那种情趣选择,尽管人们知 道可以有真人版电影。把古文用于今文的作用是“披外衣”,只讲“裝饰”不顾其原始意义,就如将古老的云文和雷文应用在今时建筑,钟表、领带、书写工具等物 件时仅有装饰的作用了。

-----糟蹋了古文,就在於此。你的裝飾性、情趣皆可在白話文裏擁有。可有人偏拿了個饅頭充飢還不足卻偏要搶別處的泥巴來突出自己的“私欲”。美其名開闢新空間,實則人心不足,好爲人師。

7)由于所求不同,事物不同,欣赏角度也不同,而人们是否能欣赏则是主观的问题,并非客观的。

-----兩者閒都無法證實你的新復古可行。不必製造煙霧為你解脫。

8)我将其它类形文艺的主题变革套用在文字艺术的做法你若要否定就须证明“在文字艺术上,任何的题材变革都无法使文体继续存留。”但这个显然不通,最起码在戏剧上的情况不是这样,散文则更不用说。

------戲劇與散文不是詩歌。你又胡來了。各文學體式有各自發展的必然與脈絡。你還在製造煙霧。

9)我的帖是“建议”帖,是“邀请”帖,邀请时目的是必有的,而且发起人和招集人无须是最有实力的人,更不一定是派别盟主,而且常常不是。你对我的用心完 全误解。派别可大可小,但一组人所做的事情和周围的人不同时就自然成一派。为文以乐为重,成派不得以乐为之,还被说成是“无学术修养”的论调是奇怪的,而 且也没有根据。

-----如何奇怪呢?成派者對其所言所寫是必然的負責與重視。不如個人之為文,可自由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一再把自己的動機範圍縮小…說什麽建議貼…那是否等於廢話?

10)古诗之所以被说成会束缚思想的主因正是因为省美和题材的一陈不变。

-----我相信其中以言不達意為由較正確。正如我所說,現在是以白話文爲主的世界。你爲何要用受平仄、古韻、格律等的束縛給自己的情感釋放套上枷鎖?倘若值為純歌詠某事某物,那何不寫文章?何以寫詩?這是抹煞現文與封閉自我的表現。更妄論這樣的新復古能帶出什麽深刻性的價值。要是你還不懂,我還會繼續努力為你找尋更多理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5-2008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你第六项说明,我再给予稍微补充:

不管任何文体,形式与内容关系密不可分。断绝不可说:某一方为装饰,我们只重视内容的创新。那算是哪门子文学?正如一个作品的诞生,它创造了一个艺术的空间,但也必须要容纳文学批评的进入,才有逐步把空间扩展并升华的可能。倘若你的内容无法从形式上有机表达你的内在讯息,那么这文体还是文学么?我如果不能说话,也是文盲,是否得通过一个统一的表达形式去说出自己嘴巴说不出话?你神奇的把文学给偏离了正轨并塑造你自己的末路。还没开始你所谓的新空间,你就死得连自己都不明所以了。

[ 本帖最后由 麻瓜森 于 15-5-2008 09:4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2-2025 11:57 PM , Processed in 0.18233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