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379|回复: 27

资讯交流-不管是事业、工作、健康、生活文章都可以传上来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2008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提供更好的资料交流,另开一楼来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對零食,好心情成功瘦身 part 1

想瘦,不必辛苦挨餓,用對方法,反而能大方擁抱零食,心情愉快地控制體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臨床研究中心婦女健康計劃負責人茱蒂.威特曼博士(Judith J. Wurtman, PhD)和身兼醫師、營養師、瑜珈老師的妮娜.馬奎斯(Dr. Nina Frusztajer Marquis),在最新著作《好心情瘦身飲食法》(The Good Mood Diet,天下雜誌出版)發表了最新的減肥觀念。

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減重好幫手
碳水化合物!不就是會養大脂肪細胞的肥胖惡魔嗎?不少追求身材苗條者,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忍痛與甜食、澱粉類食物(碳水化合物)保持安全距離。

其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是減重時的必備利器。茱蒂和妮娜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多年的科學實驗,以及麻省梅格寧醫院附設減重診所自1996年起的施行成果,提出利用碳水化合物零食的減重計劃,它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調解情緒。

根據研究,攝取碳水化合物,能觸發大腦產生「血清素」,它是消除食慾的開關,也是天然的抗憂鬱劑,能恢復好心情。

茱蒂早期的動物實驗結果就證實,動物會在腦內血清素活性較佳時停止進食,「能夠停止進食的器官是腦子,而非飽足的胃,」她在書中闡明研究結論。

她的另外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禁食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的反彈後果,反而不利減重。連續三週未食用任何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大鼠,腦中的血清素極少,當恢復正常供食時,出現異常狂吃碳水化合物的行為。

動物實驗的結果,與人類的經驗相同。麻省理工學院找來志願者進行「無碳水化合物飲食」,結果腦中缺少血清素的受試者,儘管已吃下超量食物仍抱怨吃不飽,還經常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等碳水化合物食物。

茱蒂等人得出結論:餐前食用適當的碳水化合物零食,將提升血清素濃度,有效控制食慾、減少嘴饞,且能避免心情不佳時的暴飲暴食。

切記正確吃
但是,這個新發現並非鼓勵你僅靠零食來減重,而是要有技巧,必須懂得節制,不能放縱大吃,並且要在正確時間吃。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建議,若能將零食的熱量也計入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裡,更有助於體重的控制。(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總熱量:男性2199大卡、女性1700大卡。)

「好心情瘦身飲食法」共分為三個階段:血清素激增期(為期2週)、血清素平衡期(為期6週)、及血清素控制期(為期4週,或持續到達成減重目標為止)。詳細的飲食組合、吃零食時間和攝取量,請見上面的「好心情瘦身飲食一覽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對零食,好心情成功瘦身 part 2

這套減重計劃的成功要件,除了遵照飲食規則,還有選對零食也很重要。如何選對?建議養成購買食品前,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示的習慣,別讓不合格的零食進入你的生活圈。

參考「好心情瘦身飲食一覽表」中各階段零食的營養配置,若無法找到完全符合的零食也無妨,儘量挑選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質的食物,就能增加腦中血清素,幫助控制食慾及好心情。

趙強營養師觀察世界營養界的研究趨勢指出,目前有許多學者在探討食物與內分泌(胰島素、血糖、血清素等)的關係。他認為人體內分泌的調節是擋不住的,一般人在生活中一定也有經驗,例如血糖低心情就不好,吃下一片餅乾就能恢復元氣。所以,與其極端地節食壓制本能慾望,不如順應身體的反應,攝取適當的食物,才是體重控制的長久之計。

茱蒂.威特曼博士提醒有特殊疾病的人(如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示下進行飲食。

另外,減重是需要時間的,「你無法控制自己多快達到目標,但能夠控制自己對計劃的執行度,」茱蒂主張體重控制是長期戰,就像龜兔賽跑一樣慢慢累積成果。

1.空腹吃。若正餐吃了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如奶類、肉類、魚類等),則至少要等3小時後才吃零食,因為蛋白質會干擾血清素的合成。

2.在10分鐘之內吃完,超過時間將延緩血清素的合成。

3.購買小包裝的零食,或自行分裝攜帶,以免吃過量。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表示,「零食應是淺嚐即止,滿足口慾及心情就好,不能(靠它)吃到飽,」他提醒市售的零食多是一大包,千萬不要「一口接一口,片刻不離手」,就把整包吃光。

「無添加」、「純天然」就能安心吃?
商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零食商品排排放,五花八門的包裝手法,爭相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

許多民眾為了健康,避免人工添加劑隨美味下肚,而選購印有「無添加」或「純天然」的食品,殊不知,這其中大有玄機。

到底「無添加」了什麼?
永豐餘生技公司總經理何奕佳為了開發漢方零嘴,研究許多市面上標榜「健康、自然、無添加」的食品,結果發現「很多看起來很天然的產品,事實上裡面的危險比你想的還要多。」

在日本,商品要掛上「無添加」的字樣,必須經過厚生省(相當於衛生署)的審核,確定成分中沒有厚生省在2000年公布的102種、可能對人體有害或易引起敏感的物質成分,包括界面活性劑、防腐劑、殺菌劑、酸性防止劑、人造油脂、人造色素、人造香料、螢光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吃對零食,好心情成功瘦身 part 3

反觀在台灣,「無添加」卻成了行銷手法,沒有規範。
何弈佳觀察市面上有些食品雖印上「無添加」三個大字,其實只是少添加其中1、2種人工添加物,但仍加了其他有害的物質。例如有家知名廠商推出一系列「無添加」的休閒食品,其中一種無防腐劑卻有人工色素,另一種無人工色素卻有防腐劑和人工甘味劑。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認為,完全無添加的食品不一定最安全。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一些對人體無害、又能穩定食材使不變質的物質,不見得是件壞事,但一定要在包裝上標示清楚。

「純天然」到什麼程度?
除了「無添加」,還有不少消費者為了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學食品,而偏好「純天然」的食品。
但深入了解許多打著天然水果形象的軟糖、果汁、果凍……的製作成分會發現,其實天然果汁或水果的含量非常少,吃進去的色素和糖分遠比果汁的營養多更多。
還有些看似天然素材的零嘴,可能是用人工合成的方式調製而成。例如標榜低熱量的蒟蒻干,可能並不是天然的蒟蒻製成,而是用粉調製,再加人工香料去調味。
商品行銷的創意日新月異,如何跳脫誘人的包裝用詞,選擇真正令人安心的食品?黃士懿教授建議消費者,選購食品時,應仔細閱讀成分標示,若有標示不清的商品就別買了。


[ 本帖最后由 katrina2399 于 3-1-2008 12:0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瘦子才知道的的8個祕密

目前位居「國際大胃王競技聯盟」第一名的日本人小林尊,已經連續6年贏得在紐約舉辦的世界熱狗麵包快食比賽冠軍,他的紀錄是12分鐘內吃下53又3/4個熱狗麵包,連嗜吃熱狗的美國人都瞠乎其後。
能有如此驚人胃口,想像中小林尊應該是個魁梧壯漢,其實他身高173公分,體重只有58公斤,BMI為19.3,完全和胖沾不上邊。
對許多戰戰兢兢忌口,連體重變化個半斤八兩都計較的人來說,小林尊簡直像外星人。為什麼有人就是吃不胖?瘦子真的天生註定嗎?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也擁有瘦子的體質?《康健》特別尋訪專家為讀者一一破解其中奧妙,讓你也能打造健康均勻的好身材!
迷思:瘦子不愛吃飯?
事實:吃飯配菜,健康享瘦
許多減肥法訴求不吃飯、不吃澱粉類,事實上,低醣類、高蛋白雖能快速瘦身,卻是復胖率最高的減肥方式。
米飯大部份營養為醣類,能提供人主要的能量來源,而體內多餘的脂肪組織,還是來自於油脂攝取。油脂熱量:1公克=9卡,密度最高,常塞在食物縫隙中,更容易不知不覺吃太多而發胖,台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賴聖如解釋。

有些人不吃飯改吃麵包,麵包看起來雖不油,其實製作過程中已使用油脂、砂糖,就算是白土司,熱量也不低。且麵包鬆鬆軟軟,往往吃很多也不覺得飽,沒多久就肚子餓,食量不減反增。
用餐時扎扎實實吃碗飯,維持飽足感,自然不會一直想吃高糖、高油的食物。為了打造不易發胖的體質,最好少將三明治、義大利麵、披薩當主食,而是恢復吃飯配菜,尤其高纖維的糙米飯、五穀飯,熱量低、營養價值高,更是控制體重的好幫手。
迷思:吸菸能瘦身?
事實:拒當煙囪不發福
戒菸後發胖的傳言時有所聞,甚至有人拿來當成不戒菸的擋箭牌。
香菸中的化學成分會影響味蕾,對食物的敏銳度降低,影響食慾,戒菸之後,「味覺改善,食物變好吃,食量跟著增加,的確比較容易變胖,」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指出,而且為了戒菸多吃零食、口香糖,熱量增加,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
好消息是最新研究指出,戒菸後復胖只是短暫現象,對長期體重影響有限,吸菸的人發胖速度和不吸菸的人差距不大。而且「慢慢戒菸的人,復胖幅度不會太明顯,」他說,只要注意飲食、多活動即能預防。
迷思:瘦子胃口都很小?
事實:該吃就吃,食量不爆發
食欲是人的生存本能,人體內有一套精密系統負責調節食欲:大腦下視丘負責整合、判讀身體各部位傳來的飽食信號及飢餓信號,當飢餓信號強過飽食信號,下視丘便刺激飢餓中樞提高食量;熱量攝取過多時,則刺激飽食中樞減少食量,以維持平衡。

當攝食調控機轉失靈,就會出現熱量明明足夠,還是停不了口而造成肥胖。研究統計,一般健康、體位正常的人,在25~55歲間,只要每天額外攝取3%的熱量,體重就能在30年內增加9.1公斤。
目前已知和調控食欲有關的荷爾蒙非常多,其中以1995年發現的瘦素(leptin)最受矚目。
由脂肪組織分泌的瘦素透過影響飽食中樞、體溫、熱量消耗調節體重,當脂肪組織增加,瘦素的濃度隨之增加。因此胖的人血液中瘦素濃度通常較高,易造成瘦素抗阻,中樞神經對瘦素變得不敏感,使食欲上升,吃得更多,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楊偉勛解釋。
攝食調控系統環環相扣,忍飢挨餓不但沒用,還可能過度刺激飢餓信號,吃的更多。為了避免吃太撐或餓過頭,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如下:
◆減緩進食速度以增加飽脹感,延長食物排空時間。
◆血糖平穩有助控制食慾,應吃少精緻的單醣食物,增加飲食纖維量。
◆酒精性飲料會刺激食慾,搭配高油脂食物更易引起暴食,不宜過量。

迷思:瘦子很少喝水?
事實:多喝水,健健美
不少人常抱怨自己「喝水也會胖」,或擔心水腫而不敢多喝水。事實上,水不但零熱量,身體代謝水出去還須消耗熱量,並有助排除減重時產生的老廢物質,「想減重更要多喝水,」劉燦宏強調。
他觀察,自認喝水也會胖的人,大部份是40歲以上,基礎代謝率降低(一般而言和18歲相比,下降幅度約20%),即使吃得少但消耗的熱量更少,「所以會繼續胖下去,造成惡性循環,」劉燦宏指出,這時反而要多吃一點,增加代謝率並運動,才能瘦下來。
而不少看過中醫的人說自己是「水腫型肥胖」,循環不好、擔心浮腫不敢多喝水,但用儀器測量體內卻水分不足,「水腫不是胖,因為水腫而增加的體重不到0.5公斤。」
多喝水有助血液流動,循環順暢,減少血管堵塞產生的血壓、膽固醇上升等問題,「多喝水會更瘦、更健康,」劉燦宏提醒,一天最好能喝到2000㏄的水(腎功能不佳者除外)。
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不要用飲料、湯取代水,早上起床時、兩餐中的間隔、下午3~5點(氣血運行到膀胱經)都是喝水的好時機;運動前先喝水可加強流汗,達到代謝、排毒的功效,有利體重控制。但注意口味應調整清淡,當鹽分(鈉)攝取過多時,再喝水就容易產生水腫。
迷思:瘦子都是天生的?
事實:胖瘦七分靠自己,三分天註定
許多屢戰屢敗、老是減重不成功的人,難免怨嘆「吸空氣也會胖」,認為肥胖是遺傳,無法克服。
但基因真是肥胖的罪魁禍首嗎?
「肥胖是多重因素造成,不只是體質,生活方式、藥物、疾病都有影響,」楊偉勛醫師指出,而且和肥胖有關的基因高達兩百多個,協同作用的機制非常複雜,「還不可能針對特定肥胖基因設計出解決方法。」
但某些早發或病態肥胖症,的確和單一基因缺陷有關,這種基因有六、七個,只要遺傳到一定會胖,通常出生幾個月或幼年期便發作,不過「全世界沒幾個例子,」楊偉勛說。
而一般性肥胖和基因的關連,目前廣為接受的是「節儉基因假說」(thrifty genes):
百萬年前人類祖先過著狩獵、採集的生活,即使花很大的力氣覓食,還是可能有一餐沒一餐,因此在演化過程中留下寶貴的節儉基因,能將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充分吸收、運用,有剩餘則儲存在脂肪組織中,以備不時之需。
當進入工業社會,不再需要花這麼大力氣去覓食,食物取得也更加方便,勞動量大幅降低,但節儉基因功能並未改變,還是把吃下去的統統吸收儲存,吃得多、用得少,想不胖也難。
節儉基因雖來自遺傳,但有些人體內節儉基因量不高,只有一兩個,「這四分之一的人一輩子不會胖,」楊偉勛指出,會胖的人約有十幾個節儉基因,其中一半以上的人20歲以後會發胖。
由於基因會影響基礎代謝率、食物攝取量和活動量,因此瘦的人不見得食量小,但可能天生吃得慢、容易飽足,個性也較好動、精神好,「就算硬是吃很多,也胖得比別人慢,」劉燦宏解釋。
即使如此,「(控制)環境很重要,會胖的人一半要怪自己,」他認為,如果有家人肥胖,或自己曾經胖過,更應隨時警覺常常活動,少吃高熱量食物,遠離發胖的危險因子。
至於強調能「改變體質、保證不復胖」,或訴求從血型、基因檢測著手的減肥法,「都是噱頭,只能唬唬外行,」楊偉勛直言,這些花招對減重毫無幫助,「看自己父母的身材就知道自己會不會胖,正本清源是控制環境。」
所以別再怨怪祖先,至少還有一件事很公平:除了極少數個案,大多數人,只要少吃多動,一定瘦得下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瘦子才知道的的8個祕密

迷思:瘦子都是運動健將?事實:任何人隨時隨地趴趴走,肥肉不上身
運動是提升基礎代謝率及熱量消耗的最佳方式,跑步30分鐘便能增加消耗約200~300大卡,運動也能減少復胖機率,維持減重成果。
但對習慣當沙發馬鈴薯的現代人,一提到運動就認為必須在健身房裡滿身大汗、氣喘吁吁,因而裹足不前。
幸好愈來愈多研究指出,即使是輕度運動,也有助體重控制及改善肥胖造成的慢性病:一週從事園藝1小時可減輕心臟停止機率66%;體重過重的人每天帶狗散步,一年平均可減輕6.3公斤。

以治療、預防肥胖為目的的運動處方,是1週至少5天,每天累積60分鐘的活動量,「任何身體活動都算,例如走路搭車、爬樓梯等等,」劉燦宏指出,這比起跑步、打球等固定運動難度低,又容易在生活中達成。
他也提醒,游泳、瑜伽、太極拳雖是好運動,減重效果不明顯;健走、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更適合減重。至於騎馬機,能訓練局部肌肉穩定,減少痠痛,對減少脂肪效果有限,「主動性的運動才有效,藉助機器、人把肥肉推來推去,脂肪也不會消失。」
活動度高低也和性格有關。體態均勻的人,做事比較敏捷俐落,個性也較積極,不易被動、懶洋洋,「當發現訪客出現在辦公室門口,馬上走過去招呼的人,通常不會是胖子;至於只坐在位子上抬頭張望的人,比較難瘦下來,」健康醫學顧問福田千晶博士觀察。讓自己從心活躍起來,改變消極的行為模式,對維持健康體重大有幫助。

迷思:瘦的人都沒有壓力?事實:鍛鍊抗壓性,有助不發胖
傷心、不愉快、情緒低落時,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吃甜點、零食或油膩的食物發洩。大吃大喝時,大腦會分泌血清素,令人一時心情好轉,是最簡單的抒壓管道,卻也加速囤積熱量,落入肥胖的陷阱。
「約有七成的人壓力大時會發胖,」劉燦宏分析,壓力大除了造成飲食過量,還會讓人不想動、肌肉痠痛、睡不好而易發胖。
鍛鍊抗壓性,讓自己保持好心情,有助於體重控制,尤其是全神貫注自己熱愛的人事物。興奮時大腦會分泌腎上腺素,刺激交感神經,增加活動量,促進脂肪代謝,因此應多發掘熱中的嗜好,「歌唱、跳舞都可以,找出除了吃以外,能讓自己感覺幸福的方式,」日本飲食與健康研究所主持人幕內秀夫建議。

迷思:睡得少會變瘦?事實:睡愈飽,愈能一瞑瘦一吋
無法通宵狂歡、非睡飽不可的人無須再羨慕夜貓子,因為睡眠充足有助體重控制,睡得愈少、發福的機率愈高。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比起每天睡7~9小時的人,睡5小時的人肥胖機率高出50%;4小時以下的人更高出73%。
另一項針對6萬8千名女性的長期追蹤調查則顯示,和睡7小時的人相比,睡5小時的人,體重大幅增加15公斤以上的比例高出三成。
通常睡眠少的人,生活形態多不太健康,例如常吃宵夜、運動不足,都是助長肥胖的因素。且睡不夠會讓晚上小腸蠕動不良,隔天吃不下早餐,容易便秘。
而熬夜也讓人生理時鐘混亂。原本白天交感神經旺盛,有利消耗熱量,夜貓子卻在睡覺;晚上副交感神經開始作用,新陳代謝減緩,準備修復疲勞,即使只吃一點也會全部吸收,長期下來自然體重上升。
除了預防肥胖,充足睡眠還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增加肌肉質量,減少過多體脂肪,睡得好、睡得飽,更可能發揮「一瞑瘦一吋」的功效。

計劃戒菸又擔心體重上升,飲食可做以下調整:
◆多吃全穀類,豐富的維生素B群有助減緩戒斷症候群。
◆多吃蔬菜水果,減輕菸癮發作的症狀。特別是紅蘿蔔、番石榴、小黃瓜等,能替代吸菸時口腔的滿足感。避免油炸、油膩的食物,停止咖啡因類及酒精類飲料。
◆多喝水。兩餐間應喝6~8杯水,有助排除體內尼古丁。
攝食調控系統環環相扣,忍飢挨餓不但沒用,還可能過度刺激飢餓信號,吃得更多。為了避免吃太撐或餓過頭,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如下:
◆減緩進食速度以增加飽脹感,延長食物排空時間。
◆血糖平穩有助控制食欲,應少吃精緻的單醣食物,增加飲食纖維量。
◆酒精性飲料會刺激食欲,搭配高油脂食物更易引起暴食,不宜過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烏龍茶讓我狂瘦36公斤

喝茶好處多,其中一項是減肥。
美語老師史蒂芬因茶展開新生活,
半年內成功甩掉36公斤的贅肉,
而且掙脫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糾纏,找回健康。

42歲的史蒂芬.瓊斯,去年參加茶會活動,大家興高采烈地跪坐在地上泡茶、聊天。但對於體重106公斤,身高170公分的他,卻輕鬆不起來。
「全瑒只有我跪不下去,特別要搬張小板凳坐在旁邊。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好受傷!」
他頂著啤酒肚,坐在小板凳上,發現每個人看他的眼神都充滿憐憫,並不時地被問,會不會太累?
當時,他的健康亮起紅燈,血壓高到200多毫米汞柱(mmHg),血糖和膽固醇也偏高,經常氣喘呼呼、滿頭大汗。而和他體型相仿、68歲的父親,剛好在兩個月前才猝死於心臟病。
種種痛苦都是肥胖惹的禍,使得史蒂芬決心要脫離胖子一族,挽回健康。
茶成為他的健康敲門磚,幫助他在半年內把體重減到70公斤,沒有復胖,還讓他遠離慢性病。
肥胖辛酸誰人知
來台14年的美國人史蒂芬,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在美語補習班任教。自從娶了台灣嬌妻後,10年內,體重從86公斤直竄到106公斤。

熱愛美食的他,吃得很晚。他的課多半排在晚上,通常10點到家,扭開電視,飽餐一頓,吃喝到半夜,犒賞自己工作的辛勞,再上床睡覺。
漢堡、沙威瑪和沙拉船是他的最愛,一口氣可以吃下3個,還常搭配鹽酥雞塊、薯條或者起士蛋糕、炸甜甜圈,有時到了半夜兩點還在吃冰淇淋。
在他最胖的那年,他歷經坐壞椅子、睡垮眠床,逛遍百貨公司也買不到他44腰的褲子,只好空手而回的慘事。
最糗的一次是,坐在計程車前座的他,即使把安全帶拉到底但還是繫不上啤酒肚,只能全程用手緊抓著安全帶扣環,遮遮掩掩地假裝有扣住,讓他羞愧得想跳車。
雖然史蒂芬為肥胖所苦,好幾次立志要減重,但總是草草收場,體重也隨之上上下下。
例如,他試過吃肉減肥法,雖然剛開始瘦了幾公斤,但難以為繼,因為沒有吃米飯或麵包等主食,沒有飽足感,反而讓他餓得受不了,吃得更多,全又胖回來。
他也試過減肥藥,卻因為發生腹瀉的副作用,而宣告失敗。葡萄柚、沙拉減肥法等等,也都不了了之,最後總是靠吃東西來宣洩他失望、沮喪的情緒。
醫生嚇著他
但在去年初,父親的死訊加上身體出現毛病,刺激他誠實面對自己的肥胖問題。
那時,他因為異常疲累、流汗、背痛、頭暈等問題,就醫檢查。沒想到,醫生對他說,你的血壓高到200多mmHg,膽固醇和血糖也都偏高,還有脂肪肝。你才41歲,但體重已經破百,你的毛病都是因為你太胖了!
醫生還要開給他降血壓的藥,但史蒂芬卻堅持不肯吃藥,「既然我的問題出在肥胖,應該先減重,如果體重一直減不下來,我再來吃藥。」
最後,醫生拗不過他,答應給他一年的時間減重,並且和他約定每個月都要記得回診追蹤。
往後,史蒂芬徹底改掉吃宵夜的習慣,晚上8點以後就不再吃任何東西,也不再喝啤酒、可樂,開始每天三餐前後都要喝1杯茶。
因為,茶會的老師和朋友們告訴他,茶能去油解膩,減少食物的油脂被人體吸收,容易讓人有飽足感。
與茶結緣,完全是因為兩年前他太太到坊間茶藝中心學茶,參加茶會,讓史蒂芬也沾染了茶香。
他把茶當開水喝。在家裡,他在冰箱冰了一大壺的茶,方便取用,外出時就把茶裝在保溫瓶,隨身攜帶。
如果,在外頭吃自助餐,他還會跟老闆多要個碗或杯子來裝茶水,先將食物泡在茶湯中,去掉浮油再吃。
此外,史蒂芬也力行少吃多動。每餐控制食物的份量,肚子餓就灌上幾杯茶,每天可以喝1000cc以上。他一改以往睡到自然醒的習慣,每天早上6點就跟著岳母到住家附近的小公園做45分鐘的甩手操。
他也不再坐著授課,改成一邊在教室走動,一邊上課。另外,他走路接送太太去上茶藝課,從住家雙連捷運站經台北捷運大街轉台北火車站,再步行到衡陽路,來回約2個鐘頭,每週至少兩次。
他還每天秤體重,每週記錄一次,製作體重變化的圖表。把它貼在冰箱,提醒自己要忌口。
他的努力看得見,體重直線下降,平均每週減掉1公斤。每當史蒂芬嘴饞,他就會看看體重表,為自己打氣,不要輕言放棄,否則之前辛苦減重的成果就白費。
另外,他也開始提筆寫下減重的點滴心情,不管是開心還是糟糕的感覺,特別是看見家人隨心所欲吃東西,他只能淺嚐幾口、流口水,「寫下來就好過多了,」他說。
喝茶的好處說不完
過程中,史蒂芬遇到減重的停滯期,個性向來溫和的他,脾氣也變得暴躁。太太張麗香記得,他的體重曾經停了一、兩週都沒變化,那天史蒂芬沒吃任何東西,她勸他吃點東西,否則會餓壞。
沒想到,先生憤而離家,出門前氣得大聲吼叫,「我不吃!我不吃!你不知道我在減肥嘛,你們大家都那麼瘦!」
後來,全家人學會把「加油」掛在嘴邊,經常讚美他,「你比以前瘦多了!」
為了改掉吃宵夜、看電視的習慣,史蒂芬轉而培養泡茶、養魚等嗜好。他們夫妻經常找朋友來家裡泡茶聊天,或者帶著茶具相約到郊外出遊。
他說,「泡茶會讓我凝神專注,忙得不可開交,忘掉食物的誘惑。」
他最愛的是金萱烏龍和白毫烏龍茶,因為它們含有淡淡的果香、奶香,毋需添加任何東西,就很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烏龍茶讓我狂瘦36公斤

半年後,他甩掉36公斤的贅肉,體重從106公斤減到70公斤,腰圍從44吋變成34吋。這一年來,他也沒有復胖。
而且,他身體的毛病不藥而癒。今年5月,他最新的身體檢查報告出爐,血壓已經降到正常範圍,膽固醇、血糖和肝功能也回復正常。醫生還稱讚他,「你是少數真能做到改變生活習慣的病人。」
現在,史蒂芬談起茶經,頭頭是道。看他跪坐在地,小心翼翼擺好茶具,捏幾撮茶葉,拿碼錶計算沖泡時間,在縷縷茶香中,捧起茶案說,「請喝茶!」
氣氳繚繞中,史蒂芬恭敬地做好每個泡茶的動作,彷彿誠心誠意謝謝茶給了他一個全新的生活。

喝茶減肥,研究證明給你看!
看了史蒂芬的例子,你是否也想躍躍欲試?但喝茶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該喝什麼茶、喝多久才能見效?
去年,成功大學醫學系教授張智仁發表在《肥胖研究》期刊的研究指出,喝茶習慣愈久的人,身體質量指數、體脂率和腰臀比就愈小。而且,女生效果比男生顯著。
針對台南市隨機抽樣分析1103人,其中42.9%的人有喝茶習慣,他們每週至少喝一次茶,持續6個月以上。結果發現,和沒有喝茶習慣的人相比,喝茶超過10年以上者的體脂率下降19.9%、腰臀比減少2.1%,也就是說,全身脂肪分布和腹部脂肪都明顯降低。
從研究中發現,96%的人主要喝綠茶和烏龍茶,約4%的人喝紅茶。張智仁解釋,從動物實驗發現,紅茶能夠刺激胰臟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減少醣類和脂肪類食物被吸收。
但綠茶和烏龍茶除了有上述功效,還能夠加速身體的產熱增加,促進脂肪燃燒,所以能降低體脂率、減少腹部脂肪堆積。

烏龍茶最搶手
「現在,我們研究室的紅茶包擺了好久都沒人動,綠茶粉被嫌口感澀、銷路也不好,只有烏龍茶包最搶手,」他笑著說。
張教授強調,最好喝開水泡的清茶,別再添加奶精、糖,只建議加幾滴檸檬汁,否則會干擾茶的四千多種成分作用,影響燃脂、抗老化、防癌等功效。
另外,成大醫院家醫部社區醫學科主任楊宜青也發現,長期喝茶可能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
他的研究對象為1507位過去沒有高血壓病史及使用降血壓藥物、20歲以上的台南市民,約四成有長期喝茶習慣,他們每天平均喝120cc以上的茶且至少一年以上。
研究人員評估所有個案的健康情形後,發現有10.9%的人被新診斷出有高血壓。結果發現,相對於沒喝茶習慣的人,每天喝茶120~599cc的人,被診斷出高血壓的風險可以降低近一半(46%);每天喝茶600cc以上的人,被診斷出高血壓的風險則可降低65%。
而且,持續每天喝茶120cc以上、1年以上就有降血壓的效果。和沒喝茶習慣的人相比,他們的收縮壓降低3~4mmHg,舒張壓降低1~2mmHg。120cc約是常見老人茶一泡茶的量,可以裝滿4杯30cc的小茶杯,也相當於英式下午茶的1杯茶。
上述研究刊登在今年7月《內科醫學文獻》期刊。不過,楊宜青醫師特別提醒高血壓病人,千萬別以為用喝茶可以取代吃藥。
所以,他並不贊成史蒂芬血壓持續高達200mmHg,還堅持不肯用藥來幫忙血壓的控制。他說,配合醫囑吃藥、減重和調整生活習慣,一段時間後,高血壓病人還是有可能逐漸減藥甚至停藥的。
但是,有下列情況的人則不合適長期喝茶。例如,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喝茶會有心悸、手抖和失眠等不良反應。有腸胃疾病的人,如消化性潰瘍、胃發炎、習慣性腹瀉等。
史蒂芬的成功便利貼
年齡:42歲
事蹟:半年內減重36公斤、腰圍從44吋縮小到34吋
小秘訣:三餐前後都喝1杯茶、培養泡茶、養魚等新嗜好擊退暴食的念頭、晚上8點後不再進食、在冰箱上貼體重表、誠實寫下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量級情話

重量級情話也許不是『我愛你』,這三個字沒有獨特性,任何人也可以對另一個人說。

重量級情話也不是『鐵達尼號』裡的那一句:『答應我,無論多絕望,你要活下去。』這句話已經太多人說了,況且,並不是每一對戀人也要面對生離死別。

所謂舉重若輕,重量級情話是那些聽起來很輕鬆的情話。

他說:『你脾氣這麼壞,我到底為什麼可以忍受你呢?而且還打算忍受一輩子。』

他說:『你什麼時候才會長大?才會變得成熟一點?我不用再像袋鼠媽媽那樣,常常要把你放在口袋裡保護你。』

他說:『看到你,我無法自持。』

他說:『你會老又怎樣?將來我也會老。』

他說:『來讓我抱抱你,我不知道下一次是什麼時候。』

他說:『我不想跟你吵架,因為我不想你不快樂。』

他說:『不喜歡上班就算了,我又不是養不起你,不過,你以後也許要少吃一點,我才養得起你啊。』

重量級情話要輕若羽毛,在戀人的心頭翩然起舞,那支舞一直跳到永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量級情話:在天涯尋覓你

在雜誌社裡,聽到我的女編輯兇巴巴地在電話裡跟男朋友吵架:
『你去死吧!我不想再理你!』

她平常是很溫柔的,沒想到罵人這麼厲害,過了幾天,我取笑她:
『那天是不是罵你男朋友?他很可憐啊!』

她尷尬地說:『我們也不是常常吵架的。』

『你一向也是這樣罵男朋友的嗎?』我問。

『不,以前那一個我是不罵的。』她說。

以前那一個,她愛他比較多。她很緊張他,會做許多事情去讓他快樂。可是,她付出這麼多,始終還是得不到同樣的愛。

後來這一個,她愛他和他愛她一樣多,他們大家都緊張對方。從前,她以為遷就一個男人便可以得到他的愛,今天,她寧願要自我。

也許,所有的愛情,都是要經過這些階段的。

你遇上一個人,你愛他多一點,那麼,你始終會失去他。然後,你遇上另一個,他愛你多一點,那麼,你早晚會離開他。直到一天,你遇到一個人,你們彼此相愛。

終於你明白,所有的尋覓,都有一個過程。

從前在天涯,而今咫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量級情話

期待,微笑,然後哭泣
W在電子郵件裡說,她與相戀四年的男朋友分隔兩地,她在美國,他在中國,兩個人只有兩年零六個月的時間真正在一起,現在只能靠書信和電話聯絡。
他們互相思念,想見又見不著,見不著的時候,她以為自己很愛他,一旦可以見面,她又覺得自己好像不需要他。她愈來愈迷惘,她應該放棄他嗎?
不要說相隔天涯,即使是近在身邊,有愛情,就有迷惘和懷疑。從愛上一個人那一刻開始,我們就不停在愛與不愛的問題上兜兜轉轉。
見不著的時候思念他,見到他的時候又覺得不需要他,這是愛還是不愛?
也許,這就是愛情。思念,牽掛,期待,相見,微笑,然後哭泣。
雖然最後會哭泣,但我們享受了思念、牽掛、期待和微笑的過程。而且,哭泣之後,若沒有分手,就是思念、牽掛、期待,然後再相見,不停的重演。
每一段愛情,都要經歷期盼和失落,猶豫和肯定,微笑和心碎。哭泣不要緊,只要曾經微笑,事後又思念,那麼,你還是愛著這個人的,然後再創造。沒有一種愛是不需要反覆驗證的。

◎ 避雨的愛情
好的愛情和壞的愛情是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好的愛情使你的世界變得廣闊,如同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漫步。壞的愛情使你的世界愈來愈狹窄,最後只剩下屋簷下一片可以避雨的方寸地。
好的愛情是你透過一個人看到世界,壞的愛情是你為了一個人捨棄世界。
好的愛情,最狹窄的時刻也不過是在床上的時候,是最擠逼的了。壞的愛情,最廣闊的時候也只是在床上的時候,那已經是最大的空間,人於是變得愈來愈狹隘,愛得死去活來,也無非是井底之蛙。
好的愛情,能夠讓本來沒有理想沒有大志的你,變得有理想和大志,本來偏激的你變得包容,本來驕傲的你變得謙遜,本來自私的你變得肯為人設想,本來沒有安全感的你,變得不再懼怕。壞的愛情與這一切全然相反,你唯一可見的將來就是愛情,沒有別的可言。
好的愛情讓你時刻反省自己付出的夠不夠多,使你不害怕老去,因為即使年華老去,你也不會失去對方。你不會擔心十年後,你們的步伐不一致,因為你們攜手漫步在草原上,而不是在屋簷下避雨,當雨停了,也就沒必要相依下去。

◎ 是震撼,也是無力感
一位唸高三的女孩子來信問,愛情的定義是什麼?她思考了很久,還是想不到。
愛情的定義,對每個人來說,也許都有點不同。
有些女人覺得男朋友那天不打她就是愛她,有些女人覺得男朋友那天打她才是愛她。
有些女人認為替男人生孩子是愛他,有些女人卻認為為男人打掉孩子才是愛他。
有些女人覺得為一個男人放棄自己的理想,便是愛他。有些女人卻會因為愛一個男人而有自己的理想,她怕跟不上他。
付出是一種愛,但是,想從他身上得到更多,也是一種愛。
思念是愛,但是,你叫自己不要再思念他,你負擔不起了,那也是愛。
愛是有安全感,又沒有安全感。
愛是一種震撼,也是一種無力感。
愛是誘惑,也唯有愛能給你力量抗拒誘惑。
愛是忠誠,可是,愛也會令你背叛。
不要問我愛情的定義,它的定義會隨著你的年紀和經歷改變,愈來愈清晰,或者愈來愈模糊。那時候,你會明白,尋找定義是不必要的。

◎ 這就是人生
一個女孩愛上了比自己大一年的男同學。可惜,他愛的是另外一個人。
她說,她有很多朋友,有一個溫馨的家庭,有學識、有運氣、有健康,還擁有一頭很可愛的小狗。她為這一切感謝上帝。可是,她仍然固執地朝思暮想著那個男孩。她不明白自己為甚麼不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卻渴望得到自己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這就是人生啊!
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我們不會再去追求,並且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還沒擁有的東西,我們才會拚盡全力去追逐。
我們擁有的衣服,永遠比實際需要的多,但我們仍然想買新衣。
我們已經有許多雙鞋子了,還是想買一雙新的。
有追求和渴望,才有快樂,也有沮喪和失望。經過了沮喪和失望,我們才學會珍惜。
沒有人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珍惜身邊一切的。珍惜是要學習的。曾經失去、曾經傷心、曾經得不到,你才會發現,你擁有的原來也不錯。你的幸福要比你的遺憾多一點。
你曾經不被人所愛,你才會珍惜將來那個愛你的人。

◎ 一個殘忍的願望
一位二十九歲的女孩子,一直以來只是不停的暗戀別人。身邊許多條件比不上她的人都找到男朋友,唯獨她卻孤零零。辦公室裡有一個男同事對她有好感,她也想找個伴,雖然他並不是她的首選,但她不想傷害他。當他約會她的時候,她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答應了。
一天晚上,她剛剛學會了怎樣送出電子郵件,她興致勃勃的寫了一封給他。可惜,過了幾天,他還沒有回音。當她問他有沒有看過她的電郵,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太忙了,沒時間打開電子郵箱。』她很沮喪,想不到連他也這樣對她。於是,在新的一年來臨之前,她許下一個願望:她祈求上天賜她一顆不再愛人的心。
這樣一個願望,並不是對別人殘忍,而是對自己殘忍。
失去了一顆愛人的心,也就等於同時失去了快樂。是的,你會說,不去愛人,便不會有痛苦、不會失望、不會妒忌、不會傷心。然而,這樣的人生不是太單調乏味嗎?愛情裡的痛苦和傷心都是一種鍛煉。失望和妒忌,有時是苦的,有時也甜。
我不會祈望自己有一顆不再愛人的心,我只會願望我有一顆被許多人所愛的心。

◎ 不要太早有承諾
男女之間,還是不要太早有承諾比較好。
兩個人都很年輕,不用那麼快便有承諾。
兩個人的愛情還很年輕,才剛剛開始了不久。這樣的話,也最好不要有承諾。
年紀愈輕,承諾不能實踐的機會也愈大。一個十九歲的男孩子許誓要跟他十八歲的女朋友廝守終生。這個承諾會有多少機會兌現?
一個二十六歲的跟一個二十四歲的說:『我會永遠愛你。』這樣的承諾,許多年後,也許只是笑話一個。
年輕的日子,還是好好的享受愛情吧,不要把承諾當真。
年輕的時候,承諾的同義詞是謊言。
即使你不算年輕,若這段感情才開始了不久,那最好也不要許甚麼承諾了。
承諾是美麗的,卻也是累人的。
大家一起還不夠一年,就說將來要怎樣怎樣,這不是太天真嗎?你們又不是第一次談戀愛。誰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還是沉默比較聰明一點。
戀情剛剛開始的階段,也是最甜蜜的時候。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對對方有任何的要求。沒有要求的愛,才會奔放一點。承諾便是要求。有了要求,便會有失望。
在人生大部分時間裡,承諾的同義詞是束縛。奈何我們嚮往束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量級情話

我們畢竟相隔了天涯
許多人說『天涯若比鄰』。天涯真的若比鄰嗎?通訊科技發達,長途電話費和機票愈來愈便宜,是否代表遙遠的你,就好像在我身邊,從未離開過?
距離始終還是距離。你去了一個很遙遠的地方,雖然我們每天可以用ICQ聊天,可以寫電子郵件,每年你可以回來我身邊三次,甚至四次、五次,但我們畢竟相隔了天涯。
我需要擁抱的時候,你在哪裡?
你需要接吻的時候,我能吻你嗎?
我需要你安慰的時候,你能來嗎?
你無助的時候,我可以為你做些甚麼?
一對情侶決定天各一方的時候,就是一場賭博。起初的時候,我會思念你,但是所有的思念也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被撫慰。無休止的思念,是一種折磨。
你說:『你等我四年吧。』
好,我等你四年,不過,你最好不要問我這四年裡會不會愛上別人。所有的等待都是有代價的,你要我等待,就不能霸佔我的自由。假如我要你等我,我也會如此。
我知道你會回來找我,這樣已經足夠了。在我們約定重逢的那一天之前,你可以去愛任何人。如果最後還是覺得我最好,那就回到我身邊吧。
我從來不相信『天涯若比鄰』,我只見過比鄰若天涯的男女。

總勝過從未碰頭

二十五歲的M與男朋友相戀八年,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快樂和不快樂的日子。那年,他考不上大學,她一直在旁邊支持他。第二年,他終於考上大學了,他們的感情更加鞏固。大學畢業之後,他們各自在兩個不同的行業工作,問題就來了。
每次見面,他都跟她談工作的事,彷彿工作就是一切。他不再跟她說親暱話,不再吻她和擁抱她。他們從來沒有性關係,他希望她在婚前是完美的。他是這麼好的一個男人,可是,現在他坦白的告訴她,他對她的感覺已經變得很弱,他不想再拖著她。他不想為了責任而跟她結婚。他要找的人不是她。她哭了起來,他也哭了。大家都捨不得分開。她仍然愛他,希望他回頭。只是,他已經沒有那種感覺。
她的房間裡全是這八年來他送給她的東西。他仍然關心她,但他不再愛她。她問,怎樣可以令他對她再有愛的感覺?
你和我都知道,愛的感覺一旦消失了,幾乎是無法挽回的。相愛也是一種電波,這兩種電波的信號曾經是很強的,今天,電波變弱了,對方拒絕接收,你的發射網再強也是徒然的。
兩個曾經相愛的人,成長的路不同,那麼,唯一的結局就是各自走自己的路。每個人的路都不同,有幸相遇,無緣則分手。曾經相遇,總勝過從未碰頭。
我一個人也可以
戀愛的人也會覺得疲倦。疲倦的時候,我們會想:
『其實我一個人也可以呀!』
『我沒有他也可以過日子!』
然後,我們覺得自己成熟了,瀟灑了,而且能夠忍受寂寞。
我們這樣想,因為我們現在根本不是一個人生活。我們擁有愛情,所以才能夠大方地說:
『我也可以沒有愛情!』
我們被愛著,我們才有資格說:
『我不需要被愛!我自己愛自己也可以!』
我們不寂寞,我們才會得意地說:
『我不怕寂寞。』
當你沒有愛情,你才不會說你不需要愛情。
被人愛著,也愛著別人,然後,偶然享受獨處的時光,那才是最幸福的。
沒有人愛,獨處的時光不免有點遺憾。
誰不可以一個人過日子呢?然而,誰又會想一個人過日子呢?
我們自以為不需要別人,我們自以為對方愛自己多一點。一旦失去了,我們才知道:我一個人也可以,但我不想。
◎                把開心和不開心留給自己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因為一些不開心的事情而感觸起來,一邊吃飯一邊流淚,要狼狽地用手絹去抹眼淚。身邊的人說:
『開心和不開心,都應該留給自己。』
我不知道這一句說話,是安慰還是教訓。也許,他是對的。
開心的時候,用不著向別人炫耀。
不開心的時候,也不要向人訴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假如還要承擔別人的煩惱,那便很可憐了。
有誰沒有煩惱呢?那天,跟朋友通電話,我有些事情覺得很煩,想聽聽別人的意見。他在辦公室裡,工作堆積如山,我說了幾句之後,有些內疚。
『還是不要說了。』我說。
『你說吧,我在聽。』他溫柔地說。
最後,他給了我很寶貴的意見。
是的,每個人都有煩惱。然而,當我聆聽別人的煩惱,而又能幫助對方解決一些問題時,我們本身的煩惱,好像又會減輕了一些。
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才有意思。
不開心的時候,有人安慰,我們才有勇氣去面對。
把開心和不開心都留給自己的人,理智,但孤獨。我還是做不到。
不愛你就是不愛你
我們習慣為一些事情尋找背後的原因,當我們遇到一個有高貴情操的人,我們會去研究他為甚麼有這麼高貴的情操,然後推論出他受童年影響,他有家教,他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他透過對別人好來控制別人等等……

為甚麼他不可以毫無原因地擁有高貴的情操?他就是那麼善良的一個人。他就是願意捨己為人。他就是見義勇為,就是那麼正直。他生下來就是一個好人,正如有些變態殺人犯生下來就有變態的傾向,不是社會和家庭的錯。

為甚麼我們不可以接受別人有高貴的情操,而偏要為他的情操想一些不高貴的理由?人根本不是很有動機的。許多時候,我們都是在事後才為自己所做的事下一個註腳,當時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愛你,根本沒有原因。不是因為你像我或者因為你剛好與我相反。不是一種心理補償。不是你擁有甚麼優點,甚麼條件,也不是因為你怎樣對我。

所以,不要問我為甚麼愛你,如果我能夠回答,那些原因也不過是我在事後才想到的。
我不愛你,也沒有原因。不一定是你有甚麼不好或你太好。我覺得自己不愛你,就是不愛你。如果有理由,也是我用來說服自己的。
不會太早,也不太遲
著名女伶在接受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發的『終身成就獎』時發表的謝辭,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她說:『世事往往很奇妙,不是來得太早便是太遲。』
美好的東西總是沒有在適當的時候來臨,這是大部分人的遺憾。可是,甚麼是適當的時候呢?
我們都是貪婪的,總希望同時擁有一切,總希望時間表是由我來編的。可惜,遲或早,根本不是我們去選擇。
工作上,我們不是忙得喘不過氣來,便是清閒得要命。忙與閒,從來都是不平均的。
我們或許都聽過所愛的人說:『我們相遇得太遲了。』我們也曾對自己不愛的人說:『太早認識你了,假如晚一點相遇,也許我會比現在懂得欣賞你。』
假如我們能夠退一步去審視人生每個時刻,或許會有另一番體悟。
我們在這個時刻相愛,看似太遲,卻是適當的時候。因為你來遲了,我才懂得珍惜。所有熾熱的激情,是因為一切好像都太晚了。然而,假如你來早了一步,我也許不會那麼愛你。
世事其實都是在它適當的時候降臨,只是我們沒有適當的心情去迎接它。

在蒼茫人世上尋找那一半
柏拉圖《對話錄》中有一段著名的假設:原來的人都是兩性人,自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所有的這一半都在蒼茫人世上尋找那一半。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
假使我們不是從太初就被分隔開,我們怎能重新經歷邂逅的歡愉?我們窮一生的時光去尋覓自己所愛的人,本來就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天職。在尋找的過程中,縱使有多少的失望和傷痛,也同樣有恩愛深情。兩個孤單的靈魂,合而為一。愛情,就是自我復原的過程。
在還沒有重遇那一半之前,我們心裡的缺口在等待著,當我們終於遇上自己期盼的那個人了,心裡的缺口也得以修補。從今以後,歡笑的時候,有人分享。流淚的瞬間,有人慰藉。尋常生活裡,也有一個隨時可以讓我們歇息的懷抱。
我們本來是雌雄同體的,所以心意相通。
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人,人是多麼複雜的動物?我們有矛盾的時刻,也不要驚訝。
分隔了的靈魂,重新組合,當然難免要重新適應、懷疑,然後肯定。
我們有時候會找錯了那一半。然而,我知道,我的那一半早晚會出現。到時候,愛情會召喚我們。
我要一個甚麼樣的男人?
我就是要我那一半。他修補了我身上和心上所有的缺口,我也修補了他的。流離失所的靈魂,終於回家了。
愛情,是自身的圓滿。我不再缺少一些甚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幾米:我最愛在限制裡創作

幾米的個子不高,臉也很小,躲在黑框眼鏡下露出的是既害羞又靦腆的眼神,他靜靜站在角落,一點都不想引起人群注意,即使今天,他是主角。

在新聞局與Discovery頻道合作的新一季《台灣人物誌》紀錄片中,幾米是6位人物其中之一。片名「走向世界的繪本作家」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幾米的影響力:明明他的意象如此獨特,卻有一種無遠弗屆的韻律,竟然能深深觸動廣布全世界的細膩心靈。

幾米不愛交際,更不喜歡面對媒體,常常一句話沒有收尾突然結束,或講著講著就笑起來。連在一旁聽的墨色國際行銷公關經理郭怡君都忍不住說:「這次已經是他3年的quota(分量)了,請珍惜使用。」

或許,幾米最擅長的始終是用畫筆表達自己,不是語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幾米:我最愛在限制裡創作

拍一部以自己為主角的紀錄片,等於回溯一次人生,你有什麼感覺?
年輕時浪費了很多時間。以前不覺得自己會創作,都在上班。上班又都在混。
都在混?廣告公司不是很辛苦的工作嗎?
對啊,可是上班可以在夾縫中求生存。自己創作會全力以赴,上班就是上班嘛(笑)!
意思是,應該更年輕就出來創作嗎?
如果早知道可以的話。可是人生沒辦法。
如果有人跟你當時一樣,心中有夢,又過著上班的生活,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這好難喔(頓了一下)。如果早幾年,我會說趕快去實現那個夢,可是現在市況很糟,有很多朋友都接不到圖畫。如果你覺得你有好武藝,當然可以獨闖江湖;如果還沒準備好,也不用急於一時,只要夢永遠在。當然,有一天夢不在了,那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問題了,不可否認,這裡面也有機運,可能我特別幸運。
你創作的泉源是什麼?
創作的泉源是房貸(大笑)。
跟小朋友的相處也是吧?
嗯,對,跟我女兒。就像前一陣子出那本書《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她就很得意。她說:「小孩本來就沒有錯。」
但是你也畫像「履歷表」這種現實感比較強的題目,為什麼?
我是個滿喜歡在限制裡創作的人,先給自己一個限制的題目,再想辦法從裡面寫很多細節。後來回想我的創作,大概都是這樣。
比方《向左走.向右走》就是一個要左,一個要右,把一個故事說出來。《地下鐵》是在地鐵跟旅遊中間的片段,基本上都有非常多的限制。
喜歡在限制中創作,跟你的人生經驗有關嗎?
沒那麼嚴肅吧!創作就是好玩,就是覺得這樣的限制很有趣,不是大家想像一定有那麼大的抱負。
為什麼你筆下的色彩都那麼濃烈?
因為生活太無聊,所以用色彩來渲染一下。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畫圖?
就跟上班族一樣。我是一個很有紀律感的人,創作也需要有紀律,紀律是最大的贏家。
一開始創作就這麼規律?
其實說簡單,就是我很喜歡畫圖,所以把所有時間都拿來畫圖。畫圖給我很大的愉悅,有時候勝過出去玩、出去打屁,所以可以畫就一直畫。畫畫畫……後來讓我被看到,覺得為什麼(成績)這麼好?那就更要趕快繼續畫。
所謂的「業績」會對你創作帶來壓力嗎?
難免的。但不是業績,還是品質的問題,會把自己弄得很累。每個人都會希望更好一點、更精緻一點。
你創作是一氣呵成還是會不斷修改?
短篇比較快,可是長篇因為時間拉得很長,中間很多反覆、很多懷疑、很多挫敗、很多迷惘。
創作的過程有時會很沮喪,會覺得這樣ok嗎?或是可以再更好?呈現之後就說:好吧,這就是我要的,就饒了自己。
其實這些都是一種練習,所以也沒有那麼了不起,一定要達到什麼目的,還是趕快看下一部作品好了。就像王建民一球一球投,我就一本一本畫,中間可能有畫不太好的,就繼續吧。

如果要你送給年輕人一句話,你會怎麼說?
日子這麼苦,趕快去玩吧!


[ 本帖最后由 katrina2399 于 3-1-2008 12:4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08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自已写的还是抄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时代的人 于 3-1-2008 01:00 PM 发表
你是自已写的还是抄来的?

当然是抄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008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倦怠,該休假還是辭職?

工作倦怠其實很正常,人人都會有,我覺得它不完全是負面的,換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檢視和思索生涯規劃的好機會,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為什麼會產生倦怠,然後尋求解決方法。

工作倦怠的原因通常不外下面幾項:
■工作負荷量太大:工時長、難度高,無法勝任。
■跟工作產生疏離感:覺得自己只是組織中的小角色,無法掌握和主導工作,工作努不努力都沒有意義。
■工作回饋少:例如待遇不如預期、待遇與工作量不成正比、收支無法平衡,都可能對工作產生不滿,導致倦怠。
■職場支持薄弱:例如與主管或同事不和、公司制度不利員工、硬體設備不更新,導致工作不順等等。
■職場的公平性:例如加薪升遷要靠裙帶關係或拍馬屁,苦幹實幹的人得不到肯定,就會產生倦怠感。
■對工作的價值觀產生衝突:個人不認同工作內容、主管想法或企業文化。

想清楚 倦怠從哪裡來?
當你清楚自己的工作倦怠從何而來,才能找出對策,而辭職通常不是唯一或最好的選擇。
例如工作量太大,至少有三種方法可以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說不:告訴主管你難以負荷這麼多工作,婉拒無止境的工作指派。
敢要:要求相對應的薪資回報。 如果是因為常幫同事的忙、分攤別人的工作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建議你適度婉拒這些額外的工作,避免當「濫好人」。
如果對工作有疏離感、覺得自己可有可無,我建議調整觀念。在現代職場,多數公司都希望任用能跟團隊合作的人,而非單打獨鬥的超人,或個人色彩過於鮮明的明星;每個人各自貢獻所長,一起成就公司交辦的任務。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想,即使扮演「螺絲釘」這樣的角色,也可以發揮「達人」精神,認真把簡單、細微的事做到好,這不也是一種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我收藏了很久,觉得满有意识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學習別亂用脾氣

剛開始和他談戀愛不久,有一次約會時間拍拖得太晚,回到女生宿舍時已經過了學校規定的時間,發現大門深鎖的她,在很不得已的情況下,跑去找在校外租屋的學姊勉強擠一擠過夜。

隔天她將前一夜的遭遇,用抱怨的語氣說了一遍又一遍,「如果你不遲到,我們就不會錯過前一場的電影時間,弄到那麼晚。」

其實,除了睡得不是很好,她並沒有什麼嚴重的損失,但是她依然向他不停抱怨,最後說:「都是你害的啦!」

熱戀的階段,他深愛她,他微笑地看著她、聽著她,心疼地說:「對,對,都是我害的,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我罪該萬死,任妳怎麼處罰我。」

聽他這麼一說,她反而不好意思,提醒自己發洩情緒必須有所節制。

戀情持續幾年,兩人先後畢業進入社會工作,冬天的夜裡,送她回家途中,接到死黨的電話,約他們去郊區的山上吃燒酒雞,經過雙方商討之後,兩人欣然前往赴約。

回程,他們很不幸地碰到警察臨檢,測驗酒精濃度,他竟然不能一次通過,距離標準值只差一點點,經過一番解釋之後,確定他們只是多吃了燒酒雞,並沒有蓄意酒後駕車,明理的警員讓他們過關。

自己比喻為逃過一劫的她,並沒有因此而覺得萬幸,翌日清晨,發現臉上冒出幾顆睽違很久的青春痘,等不及到辦公室,一走出地鐵站就撥手機罵他:「跟那些胡群狗黨吃什麼燒酒雞,昨天碰到警察臨檢,今天整個臉冒出痘痘,唉!都是你害的啦!」

電話彼端傳來他的聲音,如同幾年前熱戀時那般親切:「對,對,都是我害的,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我罪該萬死,任妳怎麼處罰我。」

不論這段感情經過了多少年,在他這句話裡,時間好像回到從前,這一刻,她才發現:他對她的愛,始終沒有改變。

她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辦到的,就算EQ再好的人,也無法保證每一次都經得起這樣責任歸屬的宣判,他總是照單全收,沒有申辯。

夜裡,她問他,他只說:「因為我愛妳,我不想跟妳吵架,我願意有所承擔。」

性格獨立的人,懂得為自己的作為負責,的確是一種美德。

但是,走入愛情的場景,能夠對自我負責的人,通常也會要求另一半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無法接受對方的卸責、耍賴。

堅持立場與原則的結果,是讓感情陷入「誰也不肯讓步」的僵局,沒錯,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負責。

一段體質健康的愛情,必須靠兩個懂得為自己負責的人共同建立,才會穩固。

但是,適度的妥協與讓步,偶爾讓對方賴皮一下,卻可以化解一時情緒的紛爭,創造美好的生活情趣。

一個人的賴皮,和另一個人的樂意承擔,成就了美好的戀情,但是,當一方永無止境地耍賴,導致另一方無力承擔時,這段戀情也就毀了。

愛耍賴的人,也要懂得把握分寸啊!


[ 本帖最后由 xiao_yee 于 4-1-2008 01:0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8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牆

牆有兩種,有形的牆和無形的牆。
有形的牆,肉眼就可以看得到。
無形的牆,悄悄地在心中築起,無形無影,不易察覺。

有形的牆,因需要而建。
無形的牆,因意底牢結(ideology)而起。

有形的牆,可以阻止外人穿越。
無形的牆,能夠蒙蔽人性的光輝。

有形的牆,無繁殖力,隨時間的推移,逐漸傾頹衰老於歷史長河中。
無形的牆,具感染力,可以匯聚成河,載舟覆舟,億萬生靈,家破人亡。

在德國,曾經有一道種族主義的牆,造成猶太人的悲劇與德意志民族的大浩劫。
在中國,曾經有一道階級主義的牆,把同胞分成紅與黑,造成億萬人頭落地與中華民族的沉淪。

世間有兩種力量莫大無比:愛與恨。
愛是生,恨是滅。
愛能使人性發光,無怨無悔。
恨能使人性抓狂,玉石俱焚。

真愛無界,無分別心,不能用來築牆;
無形的牆,築於人心,既能成牆,必不是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9-2025 03:14 PM , Processed in 0.13853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