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833|回复: 35
|
有谁人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经历?
[复制链接]
|
|
|
学佛人应当知道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经历。
知道佛陀的一生,才知道佛陀的伟大,才能忆起佛的功德,对自己才有利益。
佛教徒应该学习基督教徒把荣耀归给上帝那样,把一切荣耀归给佛陀。
目前很多佛教徒把后世的僧人当成学习目标,而忘记了佛陀。
世人应当学习佛陀的言行身教。
有谁人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经历?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或只知道一点。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海神之風 的帖子
其实从来没有看过一个详尽的佛陀传。
从他一岁到八十岁的所有事迹记录。
其实国民服务佛学课程第一课就是佛陀传。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4-11-2007 12:14 A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4-11-2007 12:12 AM 发表 
其实从来没有看过一个详尽的佛陀传。
从他一岁到八十岁的所有事迹记录。
其实国民服务佛学课程第一课就是佛陀传。
佛教徒有必要知道佛陀传。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4-11-2007 12:23 AM 发表 
巴利圣典的 “经集”有描述佛陀的故事。
有时我想为什么基督教徒会那么佩服耶稣,那么相信圣经。
读了一点【新约】后,我才知道经书以很写实的手法,描述常人所不能的神人。读了后,让人感觉很靠近耶稣。
佛教的阿含经里面佛陀的言行身教,也是给人很平实,却有非凡智慧的感觉。读了后,让人觉得自己很靠近佛。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注重的是佛法的传承,
佛法其实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把“人”的生存价值发挥到最高点。
如果“ 学习基督教徒把荣耀归给上帝那样,把一切荣耀归给佛陀。”
或把后世的僧人当成学习目标,
就是把佛陀,僧人神格化,
佛教就变成了一个依赖性的宗教。
信徒将会把信仰的目的变为为了得到保佑,
而忘却了自己应该行的佛道,把自己的生存价值发挥到极点,
就是所谓的成佛。
当然,身为佛教徒是应该了解佛教历史,
珍惜佛陀宣说佛法的功德,
所以更要珍惜佛法,保护佛法。
但万万不可有崇拜,依赖的心,
佛教徒应该挺身保护佛法,
而不是希望佛陀保佑我们。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gdog369 于 24-11-2007 12:30 AM 发表 
佛教注重的是佛法的传承,
佛法其实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把“人”的生存价值发挥到最高点。
如果“ 学习基督教徒把荣耀归给上帝那样,把一切荣耀归给佛陀。”
或把后世的僧人当成学习目标,
就是把佛陀,僧人 ...
我们看那些圣弟子阿罗汉,有哪一个在得圣果后就不再赞佛,礼佛的?
大乘经典里也有记载菩萨将“荣耀”归给佛陀,或“承佛威力”。
基督教,回教的异端多有现代先知,末世救主。信徒将这些人奉为“耶稣”,奉为“穆圣”。
佛教徒绝对不能将这个僧人,那个居士奉为“现代佛”“末世佛”“新佛”,不要鼓吹佛教的异端。
[ 本帖最后由 mahalwin 于 24-11-2007 01:09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出生在公元前623年5月的月圆之夜。在蓝毗尼园出世7天母亲去世。
童年是充满爱心的太子,不忍见弱肉强食的画面而开始懂得沉思。
青年是个文武双全的优秀太子,娶了美丽娇妻耶舒陀罗,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生活美好让太子对外界产生好奇,于是多次出游看见生老病死的现实苦况及修行者安详非凡的气质。
开始了探讨人生真谛的思路历程。
29岁,在儿子出世后,替他取名叫罗候罗(障碍),接着在一天夜里离开宫廷,正式落发出家去修行探寻真理。
太子出家后来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愿意将半壁江山让给太子,以留住他。太子拒绝。
太子接着四处漫游,寻访名师,可是却得不到满意的答案。
太子接着进行六年苦行,耗损身心,差点丧命,依然心境不得安宁。
接着在紧要关头悟得中道的修习方法,舍弃苦行,接受牧女苏陀加乳糜供养,恢复健康身心去修行。
太子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打坐沉思,发心誓要悟得真理,那夜明月当空,繁星闪烁,魔罗用各种幻想诱惑或恐吓想阻止太子悟道,最终被太子一一克服。于是在一天夜里进入很深的禅定,注意力能看清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人事变换。黎明一刻,他彻底明了世上一切因果关系,找到解脱一切烦恼的方法,获得无上智慧,成为佛陀。
佛陀接着第一次讲述他悟到的四圣谛于五个一同与他苦行的出家人。正式第一次传播佛法予人,开始了一个个佛教僧伽。佛教称为初转法轮。
接着佛陀四处宣说佛法,僧团逐渐成为一派宗教,其中有十个相当出色的弟子带领,曾经一度成为古印度最兴盛的宗教。佛陀教化提倡众生平等,极力反对当时的种姓制度,强调人世一切苦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他四处说法长达45年。
八十岁,佛陀依然带病四处说法,在喝了樵夫的蘑菇料理,病情加剧。在当天月圆夜里,涅磐在娑罗双树下。佛陀入灭前对阿难说:“有人或许以为我入灭后,你们便没有导师,其实佛法就是你们的导师。”接着又说:“你们不必悲伤,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你们必须努力精进修行,莫放逸。”说完,佛便入灭了。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24-11-2007 01:13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4-11-2007 12:28 AM 发表 
有时我想为什么基督教徒会那么佩服耶稣,那么相信圣经。
读了一点【新约】后,我才知道经书以很写实的手法,描述常人所不能的神人。读了后,让人感觉很靠近耶稣。
佛教的阿含经里面佛陀的言行身教,也 ...
尤其是当一个人在潦倒或悲伤之时,一个那么友善的主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他们的福音小册子里所引用的圣经金句,都显示“上帝”“基督”是很靠近我们的。
若能根据这些比较早期的圣典,将佛陀的一生集成一册,是很好的。
“故道白云”有这样的特征。
达摩难陀长老的“Treasure of the dhamma" 里的“the buddha" 都是巴利圣典里的法句。可是我觉得不够多。
我给过我的朋友一本日本人编的“佛教圣典”(佛陀教育中心印的),她对我说原来佛陀和佛教是这样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4-11-2007 01:07 AM 发表 
尤其是当一个人在潦倒或悲伤之时,一个那么友善的主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他们的福音小册子里所引用的圣经金句,都显示“上帝”“基督”是很靠近我们的。
若能根据这些比较早期的圣典,将佛陀的一生集成 ...
佛教圣典 是怎样的书?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4-11-2007 01:10 AM 发表 
佛教圣典 是怎样的书?
http://book.bfnn.org/
这里有。
应该是在菁华类里。
我的父亲有日本印的英文版,看起来就像圣经似的。
可是我对照了经典原文,这部书并不是直接将经文直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07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24-11-2007 01:15 AM 发表 
http://book.bfnn.org/
这里有。
应该是在菁华类里。
我的父亲有日本印的英文版,看起来就像圣经似的。
可是我对照了经典原文,这部书并不是直接将经文直译。
我对日本人的治学态度 --- 要不是很严谨,就是非常乱来。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hehe..
参加camp有看影片..
书也有看过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07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神之風 于 24-11-2007 12:28 AM 发表 
有时我想为什么基督教徒会那么佩服耶稣,那么相信圣经。
读了一点【新约】后,我才知道经书以很写实的手法,描述常人所不能的神人。读了后,让人感觉很靠近耶稣。
佛教的阿含经里面佛陀的言行身教,也 ... 吓???是boh???
我都没觉得这样的说@_@"
不是阅读BB书(BIBLE)才会觉得靠近呱。。。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07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07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海神之風 的帖子
不会远不会远,OXFORD教授给我的回复。。
These are good questions that have been asked for centuries, way back to
St. Augustine who felt he could not believe in a God Who would do such
things and so became a Manichaean for a time instead.
My own view is that the bible is of divine inspiration but has human authors.
No matter how hard we humans try to listen to what God is saying, we
don't get the message clear, because its reception has to be filtered
through our preconceptions. In those passages of the Old Testament in
which God is represented as commanding genocide, we see the human author's
conception of God as the sponsor and champion of their tribe, pressing
their tribes' interest against the neighbors. His job is to win their
battles, to expand their borders, and to make fools of their enemies.
The Old Testament also tells us that God has other ideas about what
their partnership was about. God forms a people through Abraham to
advertize Divine glory and to be a blessing to all the nations of
the earth. Israel wanted to be like other nations and w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o become rich and prosperous etc. But that was not destined
to be because God chose a small nation strategically placed on trade routes but squeezed between big powers that fought over the territory.
In short, the cruelty that is ascribed to God reflects their conception
of who God should be. But however understandable it was that they should
think so, they were wrong. |
|
|
|
|
|
|
|
|
|
|
发表于 15-12-2007 0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星云大师好像有写过一本《释迦牟尼佛传》,各位怎么看待?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