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蓝袍术士

关于佛陀的慈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9-11-200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huoshen2 的帖子

我们现在也“知道”佛陀与阿罗汉的解脱是一样的啊。
那么菩萨那个时候修行的境界比我们高那么多,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当然也可能他不知道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1-2008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蓝袍术士 的帖子

我们是以经典为据, 鹦鹉学语那样讲讲而以~

当时, 他第一次见到佛, 又没听过佛说法~
自己也没证, 所以应该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同意你的说法~

要解脱也好, 要过得更好也好~
都是个人的选择, 没必要去褒贬~
不过, 哪一个都好, 别只停在嘴皮上就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对呀, 佛陀经常开示获得富贵(布施),长寿(持戒),死后去快乐地方(生天之法)的方法,
佛陀已经把方法留给我们了, 你说佛陀慈悲不慈悲? 你还会怀疑佛陀就这样入灭了所以不慈悲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袍术士 于 19-11-2008 11:12 PM 发表



你的话值得再思考思考。

那么,对于佛教而言,对一个人慈悲就是让他证得涅槃。这么说的话,佛教认为唯有证得涅槃是最重要的咯.
那不就变成只有出家修行才是真正有意义?

证得涅槃可以说是相当重要下,也是学佛人的终极目标。
佛陀说法,也是希望众生都能证得涅槃,那么就能彻底的消灭苦。

个人认为不论在家还是出家,重要的是依据佛法,精进修行。
是否要出家修行,那就要看个人的因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8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三法印 的帖子

好的,值得再思考思考。


不知道从初期大乘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问题,又会有怎么样的看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11-2008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山野草夫 的帖子

我所谓的出家,是代表一心一意的修行啦。
因为在家是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修行啊。

这么说的话,在佛教的价值观里,就只有一心一意修行,追求涅槃才是有意义的咯?
那不是变得很“消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袍术士 于 20-11-2008 12:20 AM 发表
我所谓的出家,是代表一心一意的修行啦。
因为在家是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修行啊。

这么说的话,在佛教的价值观里,就只有一心一意修行,追求涅槃才是有意义的咯?
那不是变得很“消极”。

在外人看来可能会是消极,但对于出家修行的众生而言则是积极的。

在家是不可能一心一意的修行,这很难说,每一个的因缘都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2008 12: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蓝袍术士 的帖子

佛陀教导了三种方法--1)当世完全解脱方法(四果), 2)部分解脱方法(初至三果), 3)权宜的方法(富贵(布施),长寿(持戒),(生天之法)

从初期大乘的角度来看似乎是3)会比2), 1).来的好....................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0-11-2008 12:5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0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蓝袍术士 的帖子

只能说,“冷漠无情”绝对不会是阿罗汉等解脱圣者的特征,如果解脱圣者是冷漠的,那么,我们今天不会有任何佛法可听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oshen2 于 19-11-2008 11:55 PM 发表
我们是以经典为据, 鹦鹉学语那样讲讲而以~

当时, 他第一次见到佛, 又没听过佛说法~
自己也没证, 所以应该不知道~


恩咯,第一次见到佛又没有听过佛讲法就已经知道有菩萨道了,直接跟佛说以后要成佛? 哈哈可信度满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09: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胜利 于 20-11-2008 08:54 AM 发表


恩咯,第一次见到佛又没有听过佛讲法就已经知道有菩萨道了,直接跟佛说以后要成佛? 哈哈可信度满低的


给你遇见佛陀又怎样?证法的机会率大一点?
外道六师就是个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20-11-2008 09:06 AM 发表


给你遇见佛陀又怎样?证法的机会率大一点?
外道六师就是个例子~


我遇佛肯定不会没有听过佛讲法就已经知道有菩萨道了,直接跟佛说以后要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胜利 于 20-11-2008 09:18 AM 发表


我遇佛肯定不会没有听过佛讲法就已经知道有菩萨道了,直接跟佛说以后要成佛


你说要成就成的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20-11-2008 09:29 AM 发表


你说要成就成的咩~


你也是这样认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 是個令人誤解的詞句.

這是我自己的見解. 符不符合佛法我不管, 只是給你們一個啟發.

佛菩薩的確是慈悲的, 而且是全然的慈悲. 那麼, 佛菩薩愛染嗎? 不. 慈悲就是慈悲, 慈悲不是愛, 所以佛教講慈悲而不講愛, 入世的時候才有講愛. 出世是講慈悲.

那麼, 慈悲與愛不一樣了? 的確. 而且還是全然的不一樣.

人類, 只懂的愛與恨, 是一種對等的關係, 所以很難理解什麼是慈悲, 到現在幾乎沒有人認識什麼是慈悲了. 說佛菩薩是慈悲的, 那就以為愛染了. 那麼為了避免說佛菩薩是愛染, 那就說佛菩薩沒有慈悲, 那不就變成了冷血了?

這, 只是一個對慈悲的誤解而產生的迷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2008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類, 生活上習慣的 "愛" 是一種對等關係. "愛" 變成了 動詞 verb. 既然他是 動詞了.那麼我們的用法是:

"我愛你." "你愛我" "我喜歡這個" "我不喜歡那個".

當它是 動詞 的時候. 它就具有:

(Subject 我) + (Verb 愛) + (Predicate 你)

這整個過程, 就是一個 對等關係. 也就是一個愛染和執取的造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試試你用慈悲這個字可以造這個句子嗎:

(Subject 我) + (Verb 慈悲) + (Predicate 你)

我慈悲你 --- 是什麼東東? 根本就語法文法都錯誤. 因為. 一個原因, 慈悲不是動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hamitaichi 的帖子

慈悲是平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008 11: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不是一個對等關係(Relationship).
慈悲是一個性質 (Properties)

慈悲是佛菩薩的本質

修行者, 如果為了避免愛染, 而錯誤的剔除了慈悲, 就是把自己成就的幼苗給斷送掉.

因為, 修行者在修行的過程中, 慈悲的性質會越來越強化, 越來越恢復了佛菩薩的本質, 這才是正確的進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5-2024 06:46 AM , Processed in 0.0725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