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1-2006 06: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大西洋沒有太平洋深?
世界四大洋像四兄弟一樣,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太平洋最大最深,是大哥;大西洋只能算是老二。大西洋無論在平均深度或絕對深度上都比不過太平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達到4028米左右,而大西洋只有3530米左右;太平洋最深的地方,馬里亞納海溝達11034米,而大西洋最深的地方,波多黎各海溝僅9218米。
大西洋的面積只有太平洋一半那麼大,然而在大西洋的中間的海底裡,又分佈著一條「S」形的海底山嶺,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海嶺。因為這個海嶺很寬,所以就大大減小了大西洋的平均深度。可是太平洋呢,它沒有巨大的海底山嶺,相反,在太平洋的東西兩側,特別是西側,分佈著大量的深海溝,單是深度超過10000米的就有5處,超過6000米的更達19處之多;大西洋裡的深海溝卻很少,只有4處。在太平洋裡所以有這麼多深海溝,是因為它的東西兩側的地殼,是世界著名的斷裂地帶。
由於這麼些原因,所以大西洋比不上太平洋深。 |
|
|
|
|
|
|
|
发表于 1-1-2006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您知道么,
告诉您经验及玩用法
火药篇:
好玩的经验告诉我,在大量火药燃烧之下,任何物体的表面将会镀上一层钙化物质。
怎么样清洗也难去除!(除了玻璃)
农历新年快到了。去找找地下烟花(几块钱就有整大把。合理的价钱)。
稀硫酸篇:
收集汽车电池的稀硫酸水,在清洗完毕房屋室外日晒雨打之墙角及地板处,
倒下汽车电池水。告诉您3年内,该小范围寸草不生,就连生长最顽强的苔类都无法生存。
等到其他范围黑漆漆脏兮兮的时候,该小范围还是清清洁洁。
1(家有宠物者,不宜使用。)
2(极度污染水源)
[ 本帖最后由 superDog 于 1-1-2006 12:0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2006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量的酵母菌+水+糖 --------------〉生产大量的二氧化碳!
对鱼缸内鱼类及水草自然生态循环非常好。
从饮食 -"转码"- 成为 养鱼法。 |
|
|
|
|
|
|
|
发表于 1-1-2006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师 于 28-8-2005 02:22 PM 发表
生活小知识
晚上添油可省錢?
避免中午太陽曝曬時添油 , 因汽油是以“體積”而不是以“重量”計費,根據 “熱脹冷縮原理”, 晚上添油時,同體積的汽油可以有較多質量,所以可省下不少錢, 多跑個幾十公里 ...
经计算:
汽油的体胀系数是 0.001 1/K
也就是温度升高一度,
油的体积增加0.1%
马来西亚日温差(最高温-最低温)大约10度,
所以最好的添油时间是早上6点(一天里的最低温)
最差的添油时间是下午3点(一天内最热的时间)
差别大约是1%
<50块钱的汽油早上会比下午多五毛钱>
而且温度越高,
汽油的蒸发率越大,
"损失"就越多了...
所以以上的言论属实,只不过...
没办法多跑几十公里吧(几公里就可能) |
|
|
|
|
|
|
|
发表于 1-1-2006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以上方法,其他的省油妙方还有:
1.驾车时不要随意加速/超速.
2.车上不要放一大堆没用的东西.
3.预先计划路程(不要走塞车路段)
4.经常检查汽车性能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006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骨痛熱症
骨痛熱症,也稱登革熱,是由骨痛熱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黑斑蚊(也稱艾迪斯蚊、伊蚊)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這只病媒蚊再去叮咬其它健康的人,那麼健康人就被感染骨痛熱了。病後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骨痛溢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及引至死亡。一般來說骨痛熱主要分佈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登革熱的英語名稱是Dengue Fever。
英語中的其他名稱:Aden fever, bouquet fever, breakbone fever, dandy fever, date fever, polka fever, solar fever。
在華人地區之間,有不同的叫法: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普遍稱法:登革熱,斷骨熱,天狗熱,褲子熱(dandy fever)、花束熱(bouquet fever)。
我國和新加坡的普遍稱法:骨痛熱症。
故骨痛熱症、天狗熱症、登革熱症、斷骨熱症、褲子熱症和花束熱症指的是同一種傳染病。
骨痛熱症的歷史
骨痛熱的另一名詞登革熱,登革一詞由英語Dengue一詞翻譯而來。Dengue由來也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原自斯瓦希里語(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猶如被惡魔纏身。在台灣被稱為「天狗熱」或「斷骨熱」。
目前,對這種病的最早來源仍然眾說紛紜。
人類最早記錄,是在晉朝時,有文獻記錄了類似骨痛熱症的病。
近代歷史上,骨痛熱疾病的醫學文獻記錄是:
1779年於開羅發生 。
1779年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發生 。
1780年在菲律賓也有相似的疾病發生 。
1780年在美國的費城也發生 。
1780年在印度的馬得拉斯也發生 。
1873年在台灣的澎湖縣發生 。
1897年在澳洲出現 。
1910年在貝魯特出現 。
1916年-1931年之間在台灣相繼發生 。
1917年中國海南省也傳出疾病發生,據資料顯示,可能是第3型骨痛病毒造成的。(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
1928年在希臘出現,造成約一千人死亡 。
從此以後,世界各地相繼傳出發生骨痛熱症。
至今骨痛熱的名詞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骨痛熱症在東南亞地區造成日本軍隊和盟軍的傷亡人數增加後,日本和美國科學家便積極投入研究,1943年日本科學家首次發現骨痛熱病毒,美國也相繼發現這病毒。其病因學直至1944年才被瞭解,1952年登革骨痛熱病毒首次被分離了出來,也依血清學方法定出一型骨痛熱病毒(dengue 1 virus)及二型骨痛熱病毒(dengue 2 virus);1956年在馬尼拉從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別分離出三型骨痛熱病毒(dengue 3 virus)及四型骨痛熱病毒(dengue 4 virus)。
除了人類及斑蚊(Aedes mosquitoes)外,骨痛熱病毒的自然宿主尚有低等靈長類(黑猩猩、長臂猿、彌猴),1931年Simmons等學者首先證實骨痛熱病毒可經由猴子傳播猴子或經由猴子傳播給人,1978年Rudnick學者於馬來西亞森林區捕獲之Aedes (Finlaya) niveus complex分離到四型骨痛熱病毒,1984年Yuwono等學者於馬來西亞、越南、高棉、印尼及菲律賓森林區彌猴身上發現四型骨痛病毒抗體。
1987至1990年南台灣大流行時,由捕獲之成蚊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體內分離到的骨痛熱病毒,證實為台灣型之骨痛熱感染病r;而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卻一直未分離到骨痛熱病毒,但1983年Rosen等學者證實四型登骨痛病毒(dengue 4 virus)能借由白線斑蚊垂直傳播給下一代。
1993年Chen W-J, Wei H-L, Hsu E-L, Chen E-R等學者也證實白線斑蚊確實具有傳播一型骨痛熱病毒(dengue 1 virus)之能力,白線斑蚊在台灣之分佈較埃及斑蚊廣,且大部份地區密度均高於埃及斑蚊,故白線斑蚊仍為不可忽視的登革熱病媒蚊之一。2
自1953年開始,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等地,陸續發現一種變異型之骨痛熱,主要侵襲對像為3至10歲的兒童,會造成嚴重且致命的出血性登骨痛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或骨痛休克綜合症(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其死亡率達12%至44%。 |
|
|
|
|
|
|
|
发表于 3-1-2006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頂頂頂頂。。。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帖
樓主。。我撐你
再來再來。。 |
|
|
|
|
|
|
|
发表于 6-1-2006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2006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燒燙傷時如何緊急處理?
燒燙傷時馬上將燒燙傷部位置於自來水下輕輕沖洗
,或浸於冷水中約10分鐘到不痛為止,如無法沖洗
或浸泡,則可用冷敷。傷處未腫脹前,小心脫除一
些束縛物,必要時可以使用敷料並加以包紮。用乾
淨的布塊將傷處水份吸乾,用消毒紗布蓋住包紮之
,視情況送醫治療,如手腳受傷可抬高傷處減輕腫
脹。
注意:
*不可挑破水泡或在傷處吹氣,以免汙染傷處。
*不可在傷處塗抹油膏、藥劑。
化學藥物燒傷時立刻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化學藥物,
並脫除受傷部位之衣物。查看化學藥物容器上是否
有急救指示,如有則照著指示去做。如果眼睛被化
學藥品灼傷立刻用清水由眼睛內角向眼睛外角徹底
沖洗。用消毒敷料或乾淨布塊覆蓋並包紮之。防範
患者揉眼睛。立刻送醫治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2006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有的山洞裡很冷,有的卻很熱?
世界上有許多這樣的山洞:那裡沒有積雪不化的山峰,但洞裡的地面卻結著厚厚的冰雪。匈牙利的多布邵山洞,冰雪覆蓋了7100多平方米的地面,冰的總體積達到12萬立方米左右;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市附近的一個山洞裡,冰雪覆蓋的面積更大,厚厚的冰層幾乎在洞裡鋪了兩公里多長。人們可以在冰洞裡看見和鐘乳石一樣的冰筋。
為什麼在地下也有這樣多的冰雪呢?勇敢的探險家向我們報告:這些山洞除了頭頂上唯一的洞口之外,都像布袋一樣沒有第二個出口,冬天,比重最大的冷氣沉入洞內,漸漸地越聚越多,再也沒有辦法跑出去,於是就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冷藏庫,使所有的水分都凍洁起來,地下的冰窟就逐漸形成了。
如果這種盲腸一樣的山洞,洞口開在最下面,夏天的熱空氣不斷保存在裡面不能流出,就能造成完全相反的結果,使那裡成為像火爐一樣溫暖的暖洞。法國有些山洞,人們常常看見洞底的冷空氣和這裡積存的熱空氣相遇,造成一片白色的迷霧,當彌漫的霧氣從洞口飄來時,沒有經驗的人,還會以為是地下的火山正在噴射著煙霧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2-2006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紅潮有什麼危害?
紅潮是由一種名叫腰鞭毛蟲的微小藻類造成的。這種植物大量聚集到一起對人類有毒,但對某些以之為食的海洋動物來說可能無毒。
這種植物的毒素會在以之為食的動物(比如貝類、魚蝦等)體內逐漸沉積,我們食用了這些動物就會生病。
不過不要太擔心,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那麼,紅潮是怎麼回事?當條件適宜時,這些植物就會在海洋中大肆生長,也就是說,它們繁殖的速度一發而不可收拾!很快,連海水也變紅了。
漲潮時,海水帶來了大量被這種藻類毒死的動物的屍體,海灘就會變得一片狼藉。 |
|
|
|
|
|
|
|
发表于 12-2-2006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06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宵節
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宵"即夜也,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
根據考證,元宵節的來源,有說與祭祀"泰一神"有關。泰一神亦稱"太乙神",主宰人間的風雨、飢饉和瘟疫。據說,漢朝武帝曾久病不癒,求助太乙神後竟奇蹟治癒,乃於元鼎5年(西元前122年)開始建太乙祠壇祭祀,每逢正月十五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從此便形成元宵節張燈結彩的習俗了。
另一說是東漢明帝篤信佛教,於上元夜在宮廷、寺院,燃燈表佛,命令士族、庶民一律掛燈,遂相沿成俗。隋唐諸朝之後,上元之夜放燈的習俗亦已流傳甚廣,並演變成民間盛大的元宵佳節。張燈時間也從一夜增至三夜。到北宋時,放燈增至五夜,南宋更增至六夜,明朝官府發布節假日十天的規定,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
第三種說法是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於宮中,因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劫難。惟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奏准,「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
元宵節期間,民間多吃元宵(湯圓)來應節,象徵家人團圓。此外還有掛花燈、猜燈謎、迎紫姑、踩高蹺、舞獅、舞龍等民間娛樂活動。流傳至今,這一連串充滿熱鬧歡樂的慶典活動稱為"鬧元宵"。
如今,每到元宵佳節,各地總要舉行盛大的遊園燈會。大抵古代元宵燈節時人流如潮,節日活動豐富多姿,而古時男女缺乏交往的機會,所以元宵節很自然就成了古時情人相會之日,如歐陽修亦有詩云:"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因此,元宵節亦稱為"中國情人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2-2006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猴群中原來也有"警察"
猴群中原來也有"警察"
警猴工作起來恩威並施
猴性最是頑劣。而新研究發現,猴群中也有擔負著重要使命的「猴警察」,維護整個群體的秩序,約束一下大家的「猴性」。更令人驚訝的是,「猴警察」們靠的是以「文德治理天下」,負責維護整個群體的秩序和團結,作用不可忽視,儼然是些「德高望重」的「資深猴子」。
警猴維護公共利益
據《經濟學家》、《生活科學》報道,美國新墨西哥州聖菲研究所傑西卡·弗萊克和她的同事研究發現,猴子社會也有警察,如果把猴警從猴群中趕走,整個猴子社會很快會變成一團亂麻。尤其重要的是,猴警並不只是保護它們自己的利益,它們還以一種大公無私的方式,負責處理下級猴子之間的衝突。
弗萊克的研究報告發表在1月2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猴群離不開猴警
據研究發現,這些「猴警」通常可以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群體內的爭鬥,讓整個群體協調有序地生活。「猴警」不需要槍支和大棒,但卻懂得利用自身「資歷」影響群體,對那些尋釁滋事的不安分子予以警示和壓制。
科學家們的實驗對象是棲息在美國耶基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內一個擁有84名成員的豚尾猴群,它們中有45只成年猴。有3只雄猴和1只雌猴享有管理權,這4隻猴子充當著警察的角色。科學家們將其中的3只雄猴暫時移出猴群10個小時,但把那只雌猴留在猴群中,這主要是擔心將雌猴也移走可能會引發其他的社會混亂。
參與這項研究的戴維·克拉科爾表示:「把猴警察移出猴群後,不僅僅是發生在猴群裡的暴力行為增加了,而是猴群突然之間群猴無首,各個猴子都失去了約束,大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變成了一盤散沙。集體行為像人間蒸發了一般。」獨特的「投票」方式
該研究還揭示了猴群在委任這些「警察」時頗為複雜的「投票」制度。那些有威望的猴子並不是採用暴力手段,他們出任這個職位,必須經過一個「投票、任命」過程。下等的猴子向那些「候選警察」呲一呲牙。克拉科爾解釋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投票』動作,那意思就像說,『我同意你出任警察了』。」
當一隻猴子收到了猴群中大多數猴子的這些投票信號後,這就表明它已經受到廣泛尊重,也可以說多數猴子都怕它了,它就成「猴城」的「新警察局長」了。
工作起來恩威並施
只要當選,猴警就獲得了相關的權力,一旦兩隻猴子發生衝突,猴警一般會站到兩隻猴子中間,將它們隔開,直到兩隻猴子心平氣和。當然,如果猴警事先知道衝突是由哪隻猴子先挑起的,它會把這只壞猴子趕跑。
猴警的威信很快就樹立起來,它們解決衝突也越來越容易,幾乎連發出可怕的嚇唬聲音都不用,猴警的裁決是最終裁決,不管當事者是否心服口服,裁決結果永遠會受到猴群的尊重。需要指出的是,出任警察職務的並不一定是雄猴,如果有實力,雌猴同樣可以瀟灑走一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2-2006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五大著名沉船揭秘
瑪麗.羅斯號(Mary Rose)
於1509-1511年建造而成的瑪麗.羅斯號是第一批可做到舷炮齊射的船隻,並得到亨利八世國王的偏愛,被形容為「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這艘船舶的誕生標誌著英國海軍已由中世紀時「漂浮的城堡」轉變為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I) 的海軍艦隊。
1545年7月19日,亨利八世國王在南海城 (Southsea) 檢閱他令人驕傲的艦隊出海迎擊法國入侵者。然而,他卻目睹了一場災難:滿載的瑪麗.羅斯號在一陣風浪裡顛簸並迅速傾覆,海水灌進了下面的炮門。當時她的甲板上有90多門炮,大約有700名船員,據說只有不到40人得以倖存。
在這艘偉大的戰艦沉沒的當年,人們就開始了打撈工作,有些槍炮、帆桁和船帆被打撈了上來,但是打撈工作於1550年中止了。瑪麗.羅斯號已經有一部分陷入了淤泥,並在未來的幾個世紀裡得到了這些淤泥的天然保護。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亞歷山大.麥祺 (Alexander McKee) 帶領的一支隊伍發起了對沉船的調查工作。經過他的努力,這艘都鐸王朝的戰艦在沉入海底四個多世紀之後,被海水浸透的船骨終於浮出了索倫特海峽 (Solent) 的表面。1982年,大約有6000萬人觀看了瑪麗.羅斯號打撈儀式的現場直播。
直到今天,這艘船仍然在用聚乙二醇防腐劑不斷噴射,以防止船骨腐爛。這一工作預計將於2008年完成,之後她還將經歷一個緩慢的乾燥過程。到了那時,前往樸次茅斯 (Portsmouth) 歷史造船廠參觀的人們就可以透過玻璃屏風和霧狀防腐劑瞻仰她的倩影了。
泰坦尼克號(Titanic)
白星航運公司 ( White Star)的郵輪泰坦尼克號於1912年4月15日被冰川撞沉。她是由哈蘭德.沃爾夫船廠 (Harland and Wolff) 造船廠建造,註冊的總重量為46,328噸。泰坦尼克號上裝備了引以為豪的健身房、游泳池、壁球館和土耳其浴室。
1912年4月14日晚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的瞭望員搖了三次警鈴,並通報說「右前方有冰川。」不幸的是,接下來所有躲避撞擊的努力都為時已晚,一塊像岩石般堅硬的冰塊刺進了船體,就好像一個巨大的罐頭起子,將船身的外殼刺穿了250英尺。由於船上的救生艇數量遠遠不夠,恐慌開始蔓延。1912年4月15日凌晨2點20分,泰坦尼克號最終沉入了北大西洋海底,共有1503人喪生。
泰坦尼克號也許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沉船,這個深達2.5英里的海底墳墓就位於距紐芬蘭島 (Newfoundland) 東南部323英里的海域。這艘船是在1985年9月1日由讓.路易斯.邁克爾船長 (Captain Jean-Louis Michel) 和羅伯特.巴拉德博士 (Dr. Robert Ballard) 帶領的一支科考隊發現的,當時船隻已經首尾分離,裂成了兩半。船頭仍然保持相對完整,而船尾則位於2000英尺之外,已經嚴重受損變形。如今,你可以在從加拿大聖約翰市 (St John』s) 啟程的M.I.R.型潛艇上參觀這艘全世界最有名的沉船,還可以看到那舉世聞名的船頭和艦橋—— E.H.史密斯船長發出最後指令的地方。
路西塔尼亞號(Lusitania)
1915年5月7日(星期五),由紐約 (New York) 駛往利物浦 (Liverpool),冠達海運公司 (Cunard) 引以為豪的路西塔尼亞號(被暱稱為海上灰狗)於愛爾蘭南部的老金塞爾角 (Old Head of Kinsale) 附近被一枚德國魚雷擊沉。
1914年8月戰爭爆發時,路西塔尼亞號被移交給英國海軍 (Admiralty),並被送往利物浦的加拿大碼頭 (Canada Dock),在那裡配備上12門6英吋口徑的炮。她是作為武裝的後備巡洋艦註冊為英國海軍艦隊成員的,而她所裝備的武器重量超過了在英吉利海峽 (English Channel) 巡邏的皇家海軍 (Royal Navy) 艦隊。作為首任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曾參觀利物浦並視察了路西塔尼亞號。他發表了一番將令他終身難忘的言論:「對我來說她只不過是又一個45,000噸重的活魚餌而已。」
1915年5月7日(星期五)下午兩點十分過後,負重30,396噸的路西塔尼亞號毫無預警地被一枚魚雷擊中。她只用了20分鐘左右就沉沒了,1,201個男人、婦女和小孩失去了生命。在死亡的人數中,有128人是美國公民。發射魚雷的德國潛艇 U20 繞著下沉的船隻轉了幾圈,然後就逃離了現場,於5月13日回到了其位於威廉港 (Wilhelmshaven) 的基地。
沉船遺址首次被發現是在1935年。1982年路西塔尼亞號的一個四葉螺旋槳被打撈了上來,現在正在利物浦阿爾伯特港 (Albert Dock) 的默西賽德海洋博物館 (Merseyside Maritime Museum) 的碼頭區展出
俾斯麥號
滿載貨物時排水量可達五萬公噸,最高時速為30哩/小時,裝載了數台大炮的俾斯麥號被看作是德國海軍的驕傲。她被邱吉爾形容為「一艘了不起的船隻,海軍艦隊的傑出之作」,從船頂到船底共有17層樓高,長度相當於三個足球場。
然而,這艘德國戰艦的首次出航就成了短命之旅。1941年5月,在大西洋上持續了八天的追逐之後,俾斯麥號在最為激烈的一場海戰中受到了英國海軍的攻擊。俾斯麥號被敵人強大的炮火擊中,傾覆並擱靠在一座陡峭的海底山脈上。俾斯麥號上的2,200人(平均年齡為21歲)中只有115人倖存 。
1989年,羅伯特博士和他的科考隊在仔細搜索了大約200平方英里的區域之後,終於發現了俾斯麥號的殘骸。沉船遺址位於愛爾蘭的科克 (Cork) 以南大約380英里,大西洋底15,000英尺左右的地方。儘管在海戰中英國軍隊強烈的炮火和魚雷對船體造成了很大的損毀,船隻的沉沒也對其造成了明顯的破壞,令人吃驚的是,沉船的殘骸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自從得到沉船公墓的法定擁有者——德國政府的允許之後,人們先後對俾斯麥號進行了一些探險。這些人中包括俾斯麥號的倖存者海因裡希.庫特 (Heinrich Kunht) 和海茵茨.斯蒂 (Heinz Steeg),以及美國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貝爾格拉諾號(Belgrano)
貝爾格拉諾號戰艦的沉沒是福克蘭戰爭中最慘烈和最引起爭議的事件之一。1982年5月2日,英國的核潛艇——英國皇家海軍艦船「征服者號」( HMS Conqueror) 向阿根廷戰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 (ARA General Belgrano) 發射了兩枚魚雷。大約有300人在此次襲擊中送命。
當這艘令人生畏的戰艦開始沉沒時,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次海上營救活動也在進行中。魚雷使得貝爾格拉諾號上的1093位船員中的323人送命,幾乎相當於阿根廷在這場戰爭中傷亡總人數的一半。
2003年2月國家地理學會和阿根廷海軍共同組成一支探險隊,搜索南大西洋海域,以尋找沉船殘骸。在海上停留了兩周之後,探險隊受到南大西洋惡劣天氣的影響,未能找到這艘船隻。儘管人們認為沉船位於水下4000米深,距阿根廷海岸180公里波濤洶湧的海底,探險隊仍希望他們的儀器(曾用於搜索泰坦尼克號)能夠很快找到沉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2-2006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流為什麼會衰老?
金沙江、大渡河,它們都是長江的上游,奔騰澎湃,水流迅疾,力量強大。它們真像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充滿著活力。
但是當河水流到長江下游一帶,盡管那裡水量增加了許多,但是力量卻變得衰弱了,流得慢吞吞的,像一個邁不開大步的老大。
河水的力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原來河水力量的大小,決定於水量的多少和水流的快慢,特別是受水流快慢的影響更大。
如果河流所在處的地殼比較穩定,河水長期沖刷的結果,就會使河底漸漸變低,河流水面降到與它所流進的海面或湖面的高度接近,這時河流把主要力量向兩側侵蝕,因此漸漸變得彎曲起來,河流就衰老了。在一條河流上,因為下游總是先形成的,上游則是後來慢慢發展上去的,因此總是上游的河水活動強烈,下游則先衰老的。
但是地殼是在不斷運動的,即使說某處比較穩定,也不過是暫時的或是與別處比較來說的,因此河流的活動常常受到地殼變動的影響。原來比較年輕的河流,可能由於上游的地勢下降,也會變得衰老起來;相反,原來已經衰老的河流,由於上游的地勢升高,河流會重新活躍起來。如永定河在流經北京山區的那一段,本來已發展到向兩側侵蝕的衰老階段,後來由於山區地勢上升,河流重新向下強烈侵蝕,又恢復了旺盛的生命力。有時河流經過的局部地區發生上升或下降的運動,也能使那裡的河流發生變化。如黃河在陝縣至垣曲一段突然變窄,水流湍急,成為修建水電站的好地方,就是由於那一帶地勢升高帶來的結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3-2006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發現暈倒者怎麼辦?
發現暈倒者怎麼辦?
暈倒是因腦部暫時缺乏足夠的氧氣而產生暫時性的昏迷,可能是因情緒打擊、驚嚇、劇烈疼痛、懼怕、情緒激動、極疲勞或飢餓等因素造成。其症狀與休克的初期症狀大致相同,但脈搏慢而虛弱,患者臉色蒼白、人事不醒。
暈倒之急救:
讓患者平躺,抬高腳部。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讓患
者獲得充分的新鮮空氣。鬆開患者身上的束縛,以
協助呼吸順暢。若有呼吸困難的情形,將患者置於
半坐臥的姿勢。若患者未恢復知覺,應立即送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3-2006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暑急救法?
中暑急救法?
中暑是因為氣溫過高而且乾燥,引起體內體溫調節
中樞失常,無法控制體溫,汗腺失去排汗功能,以
致不能散熱。病人的症狀為臉色潮紅、脈搏快而強
、體溫高達40度以上,神智不清或昏迷。
中暑之急救:
將患者送至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仰臥,解開衣服、
束帶、頭部墊高。用濕毛巾或酒精擦拭患者身體,
設法立即降低其體溫,勿低於38度。如患者清醒,
可酌量給予冷飲,最好是鹽開水。密切注意患者,
如有異常變化,立即送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3-2006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么吃飽後想睡覺?
為什么吃飽後想睡覺?
通常吃過午飯之後,我們都會感到特別累,想睡覺。原來當我們吃完東西,腸胃因為要消化食物而活動起來。這時身體裡的血液都會集中在腸胃,腦部的血液供應便不足夠了,所以容易產生疲倦想睡的感覺。
怎樣才能夠驅走疲倦的感覺呢?其實我們只要在飯後做一些輕鬆的小運動例如散步,血液便會平均分散到身體的不同部份,腦袋裡的血液也回復正常,便不會再感到想睡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2006 08: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問——25個最難找到答案的科學之謎
《科學》雜誌創刊125週年發出「天問」———
這25個問題中,有幾個問題涉及當前全人類面臨的挑戰。比如:能否研製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溫室效應會將地球加熱到什麼程度?什麼能源、到什麼時候能取代石油?地球能容納人口的上限是多少?還有問題涉及信息學和醫學:傳統計算機的極限在哪裡?我們能否選擇性地「關閉」某些免疫反應?其中,最著名的10個問題分別是:
1. 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
近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恆星和行星是由普通物質構成的,甚至於人類本身也是,並且宇宙中有5%的事物是由普通物質構成的,其餘的都屬於暗物質與暗能。什麼是暗物質?什麼是暗能?它們在哪裡?科學家希望找到答案。
2. 生物的意識是怎麼產生的?
17世紀的時候,法國哲學家、數學家迪卡爾(1596-1690)宣佈人類的精神和肉體是完全分離的。他將對意識本性的爭論留給了後代的哲學家。當今的科學家們開始挑戰他的這種觀念,一種觀點認為意識來自肉體,來自大腦中的神經元組織。而人類對這些神經元組織的試驗工作剛剛開始,要想結束這樣的爭辯還有待時日。
3. 人的壽命究竟有多長?
近來,一些科學家通過對酵母、蠕蟲、老鼠等動物延長壽命的試驗已經確信,人類不久就可以輕鬆地活過百歲。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人類壽命可能因為受到更多的限制而縮短。不論是否有這種可能,延長人類壽命的研究前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整個社會。到底人類能活多久呢?
4. 地球靠什麼運轉?
自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板塊構造理論問世以來,其理論已經深入人心。探測地球內部構造的科學家,通過使用復雜的工具,對礦物進行研究,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手段試圖尋找地球運轉的驅動力,但是迄今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
一個原因是說由地幔對流造成的,但是至今人們無法進行地幔對流運動的直接觀測。也有可能是對地震波速記錄和地震層析成像所間接反應。那麼究竟地球是受什麼驅動的呢?
5. 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
從數學概率的角度來說,應該不是。在我們的銀河系就有數百億顆恆星、星雲,而在整個宇宙又有數十億個銀河系。就在我們的附近,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了150顆恆星。總之,科學家們說宇宙很可能有許多適合智能生命進化的地方。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什麼時候才能與這些生命接觸。
6. 地球生命是怎樣出現的?
近來的一些試驗表明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核糖核酸(RNA),不是今天所有生命都是必需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當一些科學家們聚集在實驗室模擬生命起源的時候,其他的科學家們則致力於研究毫無生命氣息的化學物質是怎樣轉化成地球上的原始生命DNA的。另外還有一些研究員想知道這些原始生命是從哪裡來的,深海熱熔岩液體中、潮汐池,還是隱藏在冰河中?或許火星微生物被在40億年前帶到了地球上吧!
7. 艾滋病疫苗有效嗎?
兩個世紀以前,研究員們把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看作引起免疫缺陷綜合病症(AIDS)的原因。艾滋病剛一發現,它100%的死亡率震驚了世界,各國政府及其醫學研究者緊急動員起來,投入到尋找治療艾滋病的藥物的研究工作。自從那時開始,對於抑制艾滋病傳染的疫苗研究就從沒有間斷過。但是至今為止,人類還是沒有找到一種對艾滋病完全有效的疫苗。現在的艾滋病疫苗有效嗎?
8. 世界將會變得有多熱?
科學家們當然瞭解世界正在變暖,也知道人類是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內,地球溫度上升了0.6攝氏度,這直接導致了地球上由風暴、洪水、乾旱等引起的各種天災成倍增加。據統計,2000年發生的地球天災數是1996年的兩倍。科學家預測,在21世紀,這些災難數將以6倍的比率增加。最新科學研究結果證明,今年夏季,北冰洋冰塊正在大量融化,這些都將加速地球氣候變暖,使未來的人類在溫室效應的熱浪中「漸漸死亡」。地球究竟會變得有多熱?
9. 代替石油的能源何時出現?
目前,石油價格和人類對石油能源的需求都在不斷上漲,但是石油的探明儲量是有限的,並且石油這一能源給地球環境帶來的污染和影響也是日益突出。因此對於人類來說,用一種新的能源來代替石油已是迫在眉睫了。新的能源應是可持續的永久性能源,它不給地球環境增加負荷,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成本。納米科技的進步或許就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一個答案。但是它能夠及時出現以挽救枯竭的能源嗎?
10. 馬爾薩斯人口論會錯下去嗎?
1798年,英國經濟學家、數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指出農業呈代數級數增長(1,2,3,……),但人口呈幾何級數增加(1,2,4……),這意味著飢餓和災難並不遙遠。可是兩個世紀後,全球人口已經超過了60億,並沒有像馬爾薩斯預測的那樣會出現大崩潰的局面。人口統計學專家認為到2100年,地球上的人口將會達到100億。自馬爾薩斯提出人口論以來,人口的過分增長,一直對人類的命運、環境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一場即將來臨的人口災難可以避免嗎?
今年是《科學》雜誌創刊125週年。這125年中,這份由大發明家愛迪生創辦的雜誌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刊物之一。因此,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雜誌編委會特地挑選了125個科學「大問題」作為紀念。
《科學》雜誌編委會說,其中25個問題最為醒目,也有望不久得到解決。
這25個問題涉及的範圍從宇宙構成、地球演化、生命興起直到人類自身。物理領域的問題包括:宇宙的構成究竟如何?描述世界的物理理論能否統一?量子不確定性和非定域性背後,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論?地球內部的活動機理如何?而化學領域的問題是:「自我組合」物質的化學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