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973

献给喜欢性幻想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5-2009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clarencele 的帖子

不勉强。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5-2009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入菩萨行论》也说,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如果意念没有业的话,佛菩萨又为何教我们要随喜诸佛的善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5-2009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stdoit77 于 8-5-2009 08:05 PM 发表
《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入菩萨行论》也说,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如果意念没有业的话,佛菩萨又为何教我们要随喜诸佛的善行.




尽信书, 不如无书

佛学就好像其它的道理一样, 要活学活用

而不是把它的一字一句照着学,照着办,照着备

所以, 说说自己本身的看法不是更有意思吗

再说,

众生皆有佛性

众生皆可成佛

所以, 所有的众生和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道理及佛理

即然如此, 又何须执著于佛经或佛书里的一字一句呢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09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clarencele 的帖子

相信白布版主的回答,应该足够让您理解意业。
而我本身,是不跟书的,不过也不违背佛陀的教育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09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念有业, 但若没有行动(身业,口业),苦的只是自己。
那天能从这枷锁解放出来,我们去那里找愚昧的自己消业 ?

但身业口业对他人造成伤害,有一天是要还的。

那个轻那个重,答案很明显。

justdoit77:-

《地藏经》上讲得清楚,“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没错。心有所住,善念恶念都是罪业。

所以佛说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09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是开始也是结束,所以最重要。
其重不在于罚重,而是你所走的路。
心术不正者,得大力着犯大害。
想就是种子,时机到就发芽,无知的人们有那智慧清楚控制自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5-2009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9-5-2009 12:52 AM 发表
相信白布版主的回答,应该足够让您理解意业。
而我本身,是不跟书的,不过也不违背佛陀的教育本意。




首先,

道理不是两极化的, 不是说你的道理是对的, 那么别人的就一定是错的



然后,

不反驳白布不表示我认同他说的

主要因为我尊重他是版主, 还有没时间没完没了的长扁大论了


其实他的最后一句我不是很明白



最后

谢谢您的交流, 这里本来就应该是思想上的交流, 而不是paste paste 去的交流

更不是凡事都跟从书上写的

不然,信佛信到最后, 却没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5-2009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又称为行,包括了内心的一切起心动念,还有言语上及身体上的一切行为造作,特指由无明与爱染相关的意念所发动的行为。


你应该知道什么是风,就是看不到却感觉得到的空气流动。
同样的,我们的各种想法,也和风差不多一样,就是会有动作,不过看不到,却感觉得到。
同样的,我们的身体的行为,则是有动作,也看得到,也感觉得到。

所以,行 = 动,不过这个动可以很细微到自己不自觉,就比如一个很简单的想法=热水凉比较好冲,在脑海里也有一个行动的过程,虽然没有实现在实际行动中,不过也因为在脑海里有行动,所以属于意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5-2009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人去思考“性幻想”是什么?

是封建社会压抑了“性”,所以物极必反的成为现在的“性幻想”吗?

还是“性幻想”是天生的冲动,需要压抑?

又或者...“性幻想”不过是对“性”极度好奇的结果?

干嘛去“想”,而不能做?禁欲?有罪?业力?

人类发明了“不能做”的理由,结果身体本能的反射行为就是去“想”,但如果“想”也有罪,“思考”也是罪,因为“想”只是罪行,犯的是“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09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larencele 于 8-5-2009 09:36 PM 发表
尽信书, 不如无书
佛学就好像其它的道理一样, 要活学活用
而不是把它的一字一句照着学,照着办,照着备
所以, 说说自己本身的看法不是更有意思吗
再说,
众生皆有佛性
众生皆可成佛
...

别误会,我引用佛经里面的话,这不表示我不活学活用,也不表示这不是我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也许很害怕造意业.
但如果心存善念的话,我们每天可以迅速的累积很多的修行资粮.
当你看到一个人做好事,如果你打从心里生起欢喜心,你也能得到同样的善业.
这就是随喜功德,普贤十大愿里其中一愿.

佛陀在多生以前有一次堕入了地狱,看到很多的众生在受苦.
当下就生起了怜悯心,便发愿替众生受这些苦.
他当下马上脱离地狱道,直登天界.

一个人在死后,没有了身体,但他的起心动念却会造业,而影响到他的未来.
他可能突然想起观音菩萨或,或生起菩提心,可能就因此而往生净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09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时常参加一些法会的人有时会觉得,为什么布施了那么多的钱,做了那么多的超渡,或是财富法会等等.
可是运程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
关键就在于你的发心.
如果你以慈悲心来超渡这些亡者或冤亲债主. 你本身的问提一定能解决.
不是说写个名字,上台说句话就算是真心. 要发自内心.
你的发心如果是为自己解脱,你就是小乘.
如果你是为了求财享受,那只是世间法.

有静坐的人都有过一些经历,脑里会突然出现一些邪念或令你生气的念头.
这些如果你能舍掉,不去管他的话,不久你会觉得你的处境更顺利了.
因为你的业障被化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9 05: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世人無知 的帖子

善念恶念都原自无明。不是我们不想,他们就不来。
-- "切勿认为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



《楞严经》里讲了十二类生,其中一类生就是土木金石,像烂泥、木头、石头、五金矿藏等等。这就是修法时,不知怎么修而误入了歧途之故。所以修道须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开始用功,最忌压制念头,强制念头不起。
切勿认为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压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变为无情了。须知所谓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念起不随,生而无住也。
《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个无所住心,要生一个玲珑活泼心,要生一个不取不舍心。不是不生其心。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
不起妙用,哪还有现在的世界?哪还有什么净土佛界?譬如,《弥陀经》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种种美好的境界亦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所显现的
。佛在说法时,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们不能说入灭尽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错误的。
           ------ 元音老人 <心经抉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9 05: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世人無知 的帖子

善念恶念都原自无明。不是我们不想,他们就不来。
- "切勿认为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



《楞严经》里讲了十二类生,其中一类生就是土木金石,像烂泥、木头、石头、五金矿藏等等。这就是修法时,不知怎么修而误入了歧途之故。所以修道须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开始用功,最忌压制念头,强制念头不起。
切勿认为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压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变为无情了。须知所谓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念起不随,生而无住也。
《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个无所住心,要生一个玲珑活泼心,要生一个不取不舍心。不是不生其心。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
不起妙用,哪还有现在的世界?哪还有什么净土佛界?譬如,《弥陀经》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种种美好的境界亦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所显现的
。佛在说法时,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们不能说入灭尽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错误的。
&#160; &#160;&#160; &#160; &#160; &#160; ------ 元音老人 <心经抉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09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发心如果是为自己解脱,你就是小乘.”

这句话需要被理清,
1)不要误解阿罗汉就是自己解脱。
2)不能误解圣人阿罗汉入灭后就不存在,不往生。
3)不要误认为阿罗汉就是小乘。

小乘这顶帽子是被不了解佛法的人用来套上某些佛教团体。

他们认为阿罗汉不再往生,已经不了解佛法。

试问佛陀怎会如此矛盾,怎会开始时责骂一位比丘胡乱说阿罗汉入灭后就不存在,佛陀也说不可以认为圣人不往生或往生,佛陀怎么会在后期自打嘴巴说:小乘心态的阿罗汉只顾自己解脱不再往生呢?

佛陀怎会在后期说之前所教导的不能够再次往生来普度众生?

阿罗汉有否普度众生?
阿罗汉入灭后,不受后有,
这个“有”代表带来痛苦的有/业,
佛陀也说:圣人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是否要入灭,

不受后有不可以理解为不再往生或者还会往生,
那么,现在的阿罗汉到底在那里?
在水中的鱼儿不会了解陆地上乌龟在那里?

我们不应该再用小乘/只求自己解脱来形容阿罗汉。

这种说法就好像鱼儿说:陆地有两种乌龟,第一种是缩头乌龟,第二种是不缩头乌龟。
乌龟听了都会笑。

所以,不要再说:
圣人有两种,一种不再往生,一种会往生。
也不要说,只求自己解脱和求大家一起解脱来分类圣人。

[ 本帖最后由 y973 于 12-5-2009 09:3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5-2009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发心只求自己解脱的,这种充满着我的观念的人,怎可能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9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y973 的帖子

阿罗汉,还是会有“自了”的心态的。
如同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也曾经想过不告诉别人灭苦之道,自了就好了。

所以,个人意见认为,当时候佛陀应该是说着有些解脱了的阿罗汉,全部跑进森林修习或一觉悟就进入无余涅磐却没有继续说法利益众生,引导其他的人觉悟。

佛陀,并不否认有很多阿罗汉确实继续在利益众生,也不否认有一群阿罗汉有能力可以利益众生的,却选择提早进入无余涅磐自了。

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有背后的原因存在的,所以有时候经文看起来矛盾,却是因为有着不一样的原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5-2009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o1j2m3 的帖子

佛陀觉悟后的第一个星期,没有把佛法告诉任何众生,是因为还在考虑众生没办法接受这种放下我的思考,和担心他们如果无法接纳更毁谤佛法而带来恶果。

有些阿罗汉自行入灭,
也不可以理解他们就是不再普度众生和不再往生。

佛陀的入灭,不要误解为不再往生。
不受后有,不再拥有痛苦,摆脱苦痛,这些都不能了解为不再往生。

无余涅磐也不可以了解为不再往生。

灭了五蕴的缘起,不代表不再往生。

后人把圣人分成两类,是可怕的行为。

我觉得被他们分出来的自了汉和菩萨,都不是圣人。
他们误解了四圣谛的方向是属于自了汉,
他们更误解了缘觉乘属于辟之佛,
更误解了菩萨的修行方法。

这种分类严重改变了圣人的境界,
佛陀已经说了,不可以把圣人理解为会往生或者不会往生。

把圣人分成三类,已经把往生和不往生这种标准来错误地归类圣人。

这种做法不但模糊了初学者的视线也就是修行的方向,
更严重地把佛法的修行方法给曲解了。
他们如何曲解修行法呢?
之前修行的步骤:
1)空
2)无相
3)无所有
4)离我漫知见

之后有人曲解佛法而说:
1)灭贪嗔痴的四谛法属于声闻,这样的说法好像把证到第三步骤(无所有)的境界的修行人理解为声闻,这样的思考严重误导别人看不见第四步骤。

2)把缘觉归纳为辟之佛,这样说,如同把十二缘起和第四个步骤(离我漫知见)归纳成另一种修行,这样做法硬生生把不可分开的修行步骤分得体无完肤。
3)它们把第一步骤的“空”复杂化了,也把第二个步骤“无相”过渡抬高,并认为第四个步骤(离我漫知见)只是我空,
比不上第二个步骤(无相)的法空。

以上种种问题,都是错误地分类圣人所导致的后果。

我们知道,阿罗汉,辟之佛,菩萨,佛,都是修同样的法门。

更不要再把阿罗汉看成不再往生的圣人,也不要把佛菩萨看成乘愿往生的圣人。

这种分类会导致佛法变质而末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09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y973 的帖子

不错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09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urple_world 于 2-5-2009 06:01 PM 发表
意业比身业重,

是说性幻想叫鸡比真的叫鸡的罪还重吗?

哈哈哈,真是一针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5-2009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wongtackhua 的帖子

身体的叫鸡最多中爱滋一辈子痛苦,幻想叫鸡也不会怎样最多几辈子重复不一样的痛苦而已。所以,世人看到身业痛苦,却不知道意业更苦,更不知道没有意业就不会有身业。
因为行为的起端,都是来自意念的重复累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5-2024 08:40 AM , Processed in 0.07457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