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晴宗

我在扫树叶-叶的掉落是风的追逐还是树的不挽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风起云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1-2012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的帖子楼上的我的帖子内容中青色字句已经先知的回复了你的后知问题

------------------------ ...
风起云涌 发表于 4-1-2012 02:39 AM



    哈哈哈哈哈哈。。。。。。。。佛教先知----赌博小姐笔下的转贴钟来妹的新闻果然法味“重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012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分享要指出的是出现在大乘思想中的佛经内容阐述的所谓500罗汉退席-还有更炫的佛法没学到的经文典故。。而这段所谓500罗汉退席的经纶出现在疑似佛教伪经的北传佛教中国区广泛流传甚至东渡日本

而你的罗汉解释没有错--确实是原始佛典的内容阐述--该文要带出的是原始佛教中并没有刻画出所谓罗汉云集席地而坐后出现所谓500罗汉退席没有学到所谓的上乘佛法。。。并不是要指出没有罗汉-不承认罗汉这回事

请指出500罗汉退席的大乘经典根据。

被仇恨的情绪冲昏脑袋,不顾一切,谤得就谤?

没有依据就不要捏造事实,诬赖大乘佛教,害人慧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2 0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似乎怨恨很深--我不是正等正觉者也不是释迦佛陀--一切的因缘果业随你的说

感恩-合十-SADHU

风起云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2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00罗汉退席出自哪部大乘经典?
说不出吧?还死不认错。。。

你对大乘佛法的怨恨也几深的,想尽办法凭空虚造,捏造事实。
达到诬赖与丑化的目的。因果也不理那麼多了?
不止诽谤大乘佛法,还诽谤500阿罗汉。

以后说‘大乘乱相’之前,不妨在地上撒泡尿照照自己又是怎样的乱相、什么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12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起云涌 于 8-1-2012 03:32 PM 编辑
500罗汉退席出自哪部大乘经典?
说不出吧?还死不认错。。。

你对大乘佛法的怨恨也几深的,想尽办法凭空 ...
Svaha 发表于 8-1-2012 11:55 AM

Svaha的知识有缺陷-阅读理解能力低能应该不需要我一再重复吧--已经含蓄的提醒你的素质问题是你自个的事--与我无关与释迦佛陀无关与佛教正法的说--你这又何苦聂??

你引用的该文章出自别楼-我在该楼的回复目的是希望那二位参与者对对方的分享所判断认知别产生误会--原因可能就是对罗汉理解和想要诠释的大家认知或许有出入【在该楼已经有很好解释】。。。你断章取义拿过来我这楼闹--我只能一笑而过当你幼稚而已--真的没能再做什么--因缘果业随你--

再来--文章文字提点都很关键的区分出不同的的意识形态和概念阐述--大乘佛典-大乘思想-大乘乱相。。。这些所谓和北传佛教有关的词句本身并不是等于的说--他们各自背负着不同的背景和原有以及在传承上的不同情况出现和误区。。你的智能低落-知识贫缺在你不断分享网络关于南传佛教文章时已经暴露无遗【只看标题断章取义没有理解能力--完全没有足够智慧去解读文章的核心和具备引发思考冲击以及增进的上取心】-试问这样填鸭式出来的教育产物如何能理解佛法-修习佛法??这些无法段去无明-心盲的--就只能继续自我麻痹-自我陶醉-自我封闭在作着像你现在这样到处攻击-诅咒-诬蔑的事

因缘果业随你的说

------------------------

风起云涌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

以上深蓝色字有个小故事可以简单刻画--就是有胡子的就是你爸爸的误区--如果你是小孩-这样的认知无可厚非--但是继续抱着这样认知水平--真的出来社会后等着被人SASIMI的说--你爸爸有胡子--有胡子的人--不能连贯蛋白思维成有胡子的人就是你爸爸

--------------------------
至管理坛主--我这帖确实是情非得已才回复--毕竟不想对于他人的低能还出言证实-这样会造成对方的种种--而我自己也在造口业--释迦佛陀有慈悲之心--说好话做好事。。。我非正等正觉者-实在不想纠正些什么让对方有如万箭穿心-万劫不复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12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vaha 于 9-1-2012 09:15 PM 编辑

回复 326# 风起云涌

    你断章取义拿过来我这楼闹
【在该楼已经有很好解释】


短暂取义?可以看回原文。。。

捏造事实,诬赖大乘佛典完后,就没有什么解释了。。。最终的目的是旨在丑化大乘佛教,误导大众。。。



幻想84网友:
五百阿罗汉是出自原始佛法典故,也就是五百比丘集体修成圣果,佛也不是神,而佛陀也是阿罗汉。
“印度大部分的神, 其实都是我们现在的佛, 只是法相变了。 因为当时佛教为了在印度得到更有力的发展, 所以把印度教的神都融合在佛教里面。 随后再由印度传进中国, 再有了五百罗汉等。。。”
可见你还不明白或者混淆,在佛教人物中阿罗汉都是真实的佛陀弟子,如头陀第一,智慧第一等十大弟子,而佛陀最后弟子也是阿罗汉,但是他在佛陀涅槃前,先行涅槃。可见修成觉者是没有必要什么复杂的程序或方式,只要理解四圣谛和八正道,而内心与之相应。佛陀最后弟子就是问佛陀,为何佛陀僧团能解脱,而佛陀如此开解他,而令他修成圣果。

而今天我们看到的类似神怪雕像,是描述天人,或后期大乘教的菩萨。
http://cforum6.cari.com.m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33947&pid=95890684


疯起网友:
有解读差异--500罗汉和罗汉--你们双方都没有解释错误但显然着力点被误导了。。。

上文分享要指出的是出现在大乘思想中的佛经内容阐述的所谓500罗汉退席-还有更炫的佛法没学到的经文典故。。而这段所谓500罗汉退席的经纶出现在疑似佛教伪经的北传佛教中国区广泛流传甚至东渡日本

而你的罗汉解释没有错--确实是原始佛典的内容阐述--该文要带出的是原始佛教中并没有刻画出所谓罗汉云集席地而坐后出现所谓500罗汉退席没有学到所谓的上乘佛法。。。并不是要指出没有罗汉-不承认罗汉这回事

你们两位要着力的点显然不同--希望明鉴
http://cforum6.cari.com.m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33947&pid=95913070


请指出大乘佛经内有500罗汉退席之根据,是什么经名,那一段。
否则,就是不止诽谤大乘佛教,还诽谤500阿罗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1-2012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6# 风起云涌

Svaha的知识有缺陷-阅读理解能力低能
你的智能低落-知识贫缺

呵呵,LZ将自己真实的人格修养之“乱相”展露无遗,不错。。。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你“高尚”的“乱相”德性。

-就只能继续自我麻痹-自我陶醉-自我封闭在作着像你现在这样到处攻击-诅咒-诬蔑的事

谁在诬蔑?攻击?诅咒?如我所建议,你真撒了泡尿,照了自己,看到自己的“乱相”?

你拿得出500罗汉的大乘经典依据吗?
不认错,就只能发难?诅咒?人身攻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012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人怎么撒谎都不带脸红的?不惭愧的?
学佛可以学到如此的品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1-2012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在本楼和佛教法音内你有多少个帖子是在攻击和污蔑我的??自己看不到自己做过的事吗??按照发帖时间来证实-一直是你先不断挑衅和污蔑-企图引发情绪搅和

认定你解读能力低落的原因是-你断章取义

我那一个字那一句写了出自大乘佛教经典??

已经解释了大乘佛经-大乘思想-大乘乱相-大乘演义【最近才写的】。。。这些前面都有大乘字眼-但是后面词句的背景延伸意义和具体中心都不同【佛经-思想-乱相-演义。。。】-麻烦自己去找辞海注解-【Svaha有胡子的人就是你爸爸的故事再不断重覆】

因大乘佛经而延伸出许多的大乘伪经-各自表述对大乘佛教的解读思想综合称之为大乘思想【所谓北传八宗-各自的主体大乘佛经都有不同-甚至比如同样是天台宗-但是对于自己的主体佛典【法华经】的思想核心认知都有歧见】。。。我的原文已经很坦白的说出出自疑似伪经-并没有说是出自大乘佛经--而大乘伪经的鉴别和区分在大乘思想为核心的网络论坛以及部落格内都有许多叙述和辨别以及列明的说【那些是佛教伪经】

而这些是所谓北传大乘的事--与我何干??该楼讨论完了就算了--干嘛扯来我这楼??请问你是谁??网络论坛虽然是虚拟帐号在发言--但是你似乎离谱了点--你的认知低能就能够随便扣人帽子-乱指责污蔑他人吗??你以为自己是什么??
被仇恨的情绪冲昏脑袋,不顾一切,谤得就谤?

没有依据就不要捏造事实,诬赖大乘佛教,害人慧命。
Svaha 发表于 7-1-2012 05:15 PM

你的智慧低能就非要拉别人下水培你一起低能-你怕寂寞也不是这样老在人家的主题楼闹--本楼对于大乘乱相的一些简单注解已经在之前【很久以前】写得很多以及重要文献和历史颜渊和国家佛教民情等等--你以为自己是什么??无理取闹--
你对大乘佛法的怨恨也几深的,想尽办法凭空虚造,捏造事实。

以后说‘大乘乱相’之前,不妨在地上撒泡尿照照自己又是怎样的乱相、什么德性。
Svaha 发表于 8-1-2012 11:55 AM

而这两星期以来的你的分享帖子无论是转帖还是情绪挑衅都不难觉察出你的怨恨似乎很深-自然我也会在回复中含蓄提醒和回避你的下三滥搅和--实在不想的说

该楼该文已经写出了是有包括我等三位网友的回帖连贯性--主要关键是另一位网友的回复~~那个讨论范围的认知我承认我自己也离题了-所以就没有再继续--

-----------------------------------------------------------------------------------------------------------------------------------------------------
不断的在我的回复帖中找碴--几乎平均我的每100个帖子回复中就能被挑到一句来对我追加阻击--这人也挺户荫的说

事实上我并没有排斥北传佛教和在北传佛教中的许多佛经--对于内涵和遵照原始佛法释迦佛陀法义的佛教经典我不时都会在这楼分享的说--本楼的标题很大大的写着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是出自北传的--显然Svaha这类从事挑衅为己任的户荫者才会不断的继续进行污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2012 04: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由天而降-耶和华由天而下-所现身之处一片黑暗。。。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
觉悟之路不该如此--无时无刻都思路清晰保持谨慎-连睡觉都无法松懈脑袋的思维路线【睡得想做美梦变成了是奢求的事】。。。难怪按照古代文字的诠释【心】=【脑袋】要无执-要放空。。。静观-禅坐原来只是一个中结【能力的有限--连初果都攀不上】-甚至堕入自我封闭和自我催眠异途中。。。延续着空想-虚无缥缈。。。

如果用浅白的口语来解释为这是游戏的第一关--那么所谓破关之后究竟还有多少关??后世人按照自己的周围环境和觉知能力编写出了许多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零八。。。这些都是预先人为【认为】设定的自以为终章【成果】。。。然而无常-无我。。。无穷-无止境该为是释迦佛陀的觉悟正法之始吧

风起云涌

恭祝大家龙年岁岁平安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012 06: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说释迦佛陀是一位觉明智者。。。以下这个很有意思的说

罗卡定律
  
[凡两个物体接触,会产生转移现象。即会带走一些东西,亦会留下一些东西。] ——法证之父罗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7: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七做七,亦称“斋七”、“理七”、“烧七”、“作七”、“做一日”、“七七”等。旧时汉族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即人死后(或出殡后),于“头七”起即设立灵座,供木主,每日哭拜,早晚供祭,每隔七日作一次佛事,设斋祭奠,依次至“七七”四十九日除灵止。

简介  每隔七天祭拜亡魂一次。台湾民间以七日为单位形成丧期的一个阶段,共四十九日,由亡者过世之日起算,第七日为头七,第十四日为二七,此后依序为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七七通常称为满七或圆七,以七日为阶段的丧期至此结束。进入工商社会后,有演变为缩短至24天者,头七、满七仍为七日,但头七之后,每隔二日即做一个七。逢奇数之七为大七、偶数为小七,在大七日由亲人代亡亲举行祭拜阎王仪式,或请僧、道诵经礼忏,尤其是在头七与满七,仪式较为隆重。  大七的做七仪式中,头七由儿子举办;三七则由出嫁女儿办,称为“女儿七”;五七由出嫁的孙女办,称为“孙女儿七”;满七仍由儿子办,以示功德圆满。北部的客家习俗,则是以四七为女儿七。  做七的观念并非儒家所原有,而是佛教进入中土后,融合中土、印度文化而形成十殿阎王的地狱信仰,道教后来也发展出十王信仰。祭祀十王的仪式称为“过王”,头七是秦广王、二七是楚江王、三七宋帝王、四七伍官王、五七阎罗王、六七卞成王、满七泰山王,还有平政王、都市王、转轮王则在百日、对年、三年时祭拜。  做旬的祭拜仪式,从前一日的子时开始,备办三牲、酒及纸钱祭拜十王;而祭拜的五味碗如饭、米粉、春干(有馀)、韭菜(天长地久)、肉片、菜头、猪肠、翅膀等,各有吉祥的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源于佛教说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源于道教说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其它传说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7: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内容
  治丧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称为“做七”、“七七”为最后一个“七”,称“断七”。其中“五七”一次最热闹,一般请来道士做“五七”道场。亲朋好友都到齐,办“五七”饭。一百日到来做百日祭祀,后每隔一周年祭祀一次“周年”,三年为止。每十年做阴寿祭祀,到百岁为满。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   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2-2012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望  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礼仪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   

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2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这里来踩一脚,记得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7-2012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论坛 发表于 22-7-2012 10:47 PM
到这里来踩一脚,记得我吗?

嗨!第一前辈,好久不见;你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7-2012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22-7-2012 11:02 PM
嗨!第一前辈,好久不见;你好吗?

活在当下,没好也没坏。安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12 04: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坛主--我这楼发生什么事??怎么我会被3个通知的说-又不知道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7-2012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vaha 于 26-7-2012 12:32 PM 编辑
风起云涌 发表于 3-2-2012 07:36 AM
源于佛教说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 ...
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

中阴身住世7日乃至49日是源自上座部说一切有部,不过此说法在当时还未有定论。

《大毘婆沙論》
世友說:到第七天,必定要死;但如因緣不具足,是會再生再死的。
寂授說:中有極多住七七日,四十九日定結生故。


《瑜伽师地论》是采用统合两方意见,此中有,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有得生緣,即不決定。若極七日未得生緣,死而復生,極七日住,如是展轉未得生緣,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後,決得生緣。

从这一方面我们能看到上座部有部是和唯识是一脉相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01:15 AM , Processed in 0.11791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