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390|回复: 72

[辩论]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3-2006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方: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反方:读万卷书胜行万里路


这是一个严肃的辩论主题,所以我恳请各位以较深入的讨论方式来回贴。凡是离题,灌水的话题,我会短消息此版的版主抽离。在辩论的时候,请清楚的写出你的立场,正方、反方或中立。不过本人不鼓励太多中立的发言,因为这不是一个辩论的精神。所以在提出中立的论点时候,请务必明确写出那一个论点是属于正,那一个属于反,不可摸凌两可。

正方主辨词: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是一句中国老话,而之所以有此一说,就代表了当年中华文化的精神是崇向于行万里路多过读万卷书。首先,让我来分析这个主题。从字面的解读,行万里路指的是游历,读万卷书指的是学历。两种方式在社会意识来看本来相辅相成,但是对于个体意识,就显出了其不同层次,所以扮演的角色也自然有轻重之分。

在我的立场,行万里路的层次高于读万卷书。在一个人生的成长阶段里,从读书来获得知识是一个必然过程,而要让学识到达一个成熟的阶段,则必须要配合亲身的经历。所以游历在这里扮演了一个更重要的环节,而这个环节是在读书环节之后的另一个更高程度的进修之道。

古人还有一句老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缘如玉”。这句话表达了读书的基本目的是处于比较物质的层次,如可以得到黄金屋和缘如玉,都显而易见。但是一个人在出游后,得到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有书本上不能得到的精神满足。一直以来,精神的层次都凌驾在物质之上。所以,只要我能够证明游历在人性认知和精神成长的环节里,比学历更为重要,那我的立场就能成立;也就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读书,就是要用眼睛来看,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来吸收。就算再美丽的文字,附上再瑰丽的图片,始终,牵涉的只是人类的一个基本感觉;视觉。而在外的游历,除了视觉外,还包含了其他四官;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试问,单靠视觉一样,难道就能和五官皆齐抗衡吗?在书上看到的文字图片,我们不但嗅不到听不见、更不能触摸,也不能拿来吃出味道。在四官缺席的环境下,读书充其量只是认知的一个途径罢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吸收知识的效率,游历也比学历能够让人成长,进而达到了人性的升华。我在一次的旅游中到了柬埔寨,那是一个久历战火的国家。我在出发前就从书上了解到这个国家可悲的历史。到了那里,我在一个巧合下,看到孩童们抢夺我们吃剩的食物,震撼的程度,比之书上所解高了百倍。从那时去,我开始懂得珍惜,因为终于才了解了什么叫幸福,了解了自己是幸福的。这个过程,很明显的让我成长了许多。这种震撼,就算是读书百遍,也不如一次的亲生体验来的沉重。

所以,一个永远躲在角落里读万卷书的人,得到的知识固然丰,又可以知识换取了物质的享受。但是要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精神提升,亲身的经历才是一个最佳的途径。一个人的内涵优劣,在于精神而非物质,所以我坚决认为,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 本帖最后由 ahcoln 于 27-7-2006 08:46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李練 + 10 題材豐富,主題明確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4-2006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生命有限,也不见得人人都能四出旅游,所以,书是最廉宜能增广见闻的方法。楼主自己也说"我在出发前就从书上了解到这个国家可悲的历史"。注意,看书是在启程之前,这说明了什么?

看了孟姜女的故事,如果你到了长城,除了雄伟,你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感触?读通鉴念到唐王朝时"洛阳至长安,麻田桑树,村落庭院,连绵五百华里",但亲临现在的陕西省却看到一片荒凉,你会不会别有一番感触?

行万里路的时,当然也可以一边行一边读,但如果行前都念好了,不是更方便吗?而人之所以会对一个地方产生憧憬或向往,难到不是事前先知道了关于那个地方的历史或故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6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您的发言。等了如此之久,真的是百感交集。咱们以笔会友,如果有什么言语上的冒犯,请多包涵。

言归正转。重看主题,可以清楚看出题目的"比较性"。也就是那一方式更胜一筹,而非是否两者皆须。不然世间之事就毋须再辩,因为从客观角度来探讨一个问题,则往往两面皆是。既然是比较,那么我们要比较什么?在我的定义解释里,我具体的提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生的阶段和精神层次。而论点带出了游历和学历在人性精神成长的环节里扮演的角色。

如我所言,学历是人生必经之路,所以它有着启蒙的角色。然而,阅读由于读的都是别人所写,著眼点、出发点观点等等,在感情上和理性上都会有被牵引的可能性,所以不能确实的表达读者真正的感觉。所以有了学历之后,一个人就应该努力求证,致力于发展自己的精神层次。到了这时候,学历已经不能让你到达更高的层次,而游历是其中一个最有效的方式。

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虽然是因为鲁定公的无能而使他萌生去意,但是事实上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让他大展才华的地方,来发扬自己的学说。否则他大可躲在私塾终其一生,悠哉渡日。如果只懂的读书,则一个人只能获得有限的精神成长。但是在经过了真实的游历,你所读所思,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在实验而得以证明后,才能称得上完全。

几点反驳:

"楼主自己也说"我在出发前就从书上了解到这个国家可悲的历史"。注意,看书是在启程之前,这说明了什么?"
出发前看书,为的是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但这一点并不足以证明看书比较重要。注意我们比较的不是先后,而是其重要性。比如,一个孩童的成长,必先学爬再学走,却不代表爬比走重要。

"看了孟姜女的故事,如果你到了长城,除了雄伟,你会不会有另外一种感触?读通鉴念到唐王朝时"洛阳至长安,麻田桑树,村落庭院,连绵五百华里",但亲临现在的陕西省却看到一片荒凉,你会不会别有一番感触?"
到了长城,我们依然可以在那里看到孟姜女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是个传说,如果不是真的看到了长城的雄伟,我倒真的要误以为孟姜女有本事把长城给哭倒了。俗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看来吾兄倒是用错了例子,大有助我一臂之力之意。

"行万里路的时,当然也可以一边行一边读,但如果行前都念好了,不是更方便吗?而人之所以会对一个地方产生憧憬或向往,难到不是事前先知道了关于那个地方的历史或故事吗? "
同样的,读书先后次序并不是比较两者间重要性的重点。而之所以会对一个地方产生憧憬,的确可以是书上读来。但是一个人之所以要去游历,并非都是因为有了憧憬。在现今的社会里,一个人要去游历,可以有很多的原因。因为要精神成长、因为要感受不同、因为要增广见闻、因为要结交好友、因为要证明所学、因为怀才不遇、因为学术交流,各种各样,怎么可以说游历都是为了从书上得了憧憬呢。而且就算论先后,现在的人都是决定了要去的地方才翻书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ahcoln 于 3-4-2006 02:01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0 收起 理由
李練 + 50 辨題第一階段評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嘴

容許我給大家一個假設
這樣或許可以讓辯題的思考範圍擴大一點

也許我們都不知道“讀万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作者
原意是如何的

但是,這有點類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雖然,裏頭有個‘疑’字,不過這並不重要

我們不必局限在,萬里路這點上
這樣,我們的思考範圍會有點局限

不知道,這樣的講解有沒有誤
至於,其後的事,就留待各位自己去決定了

突然很期待一個故人的出現...
哎呀,又執著了...


呵呵......


補充:
書也好,萬里路也好,他們都只是媒介
認知也好,精神層面也好,他們都只是一種方式/形式之類的


[ 本帖最后由 幻藏 于 4-4-2006 11:5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6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藏 于 3-4-2006 02:22 PM 发表
容許我給大家一個假設
這樣或許可以讓辯題的思考範圍擴大一點

也許我們都不知道“讀万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作者
原意是如何的

但是,這有點類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雖然, ...



幻兄,如果是观众发言的话,好像时候尚早。而且阁下说言,好像画蛇添足了。你真以为我们不知道吗。。。
是观众,就看到最后,自以为是的提醒,要让人家笑话了。。。(嘿,我是在跟你玩的,你应该了解我的人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coln 于 3-4-2006 02:43 PM 发表
幻兄,如果是观众发言的话,好像时候尚早。而且阁下说言,好像画蛇添足了。你真以为我们不知道吗。。。
是观众,就看到最后,自以为是的提醒,要让人家笑话了。。。(嘿,我是在跟你 ...

這個我真的不知道...
因爲你已經知道了...

我是這麽想的...

呵呵......

因爲終點都一樣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3-4-2006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幻藏 于 3-4-2006 02:49 PM 发表

這個我真的不知道...
因爲你已經知道了...

我是這麽想的...

呵呵......

因爲終點都一樣啊~~



这是一个严肃的辩论主题,所以我恳请各位以较深入的讨论方式来回贴。凡是离题,灌水的话题,我会短消息此版的版主抽离。在辩论的时候,请清楚的写出你的立场,正方、反方或中立。不过本人不鼓励太多中立的发言,因为这不是一个辩论的精神。所以在提出中立的论点时候,请务必明确写出那一个论点是属于正,那一个属于反,不可摸凌两可

单是主页提到的这点,就可以扣你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6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读万卷书胜行万里路


我持反方.


首先, 让我们先把"读万卷书"的定义弄清楚.
为什么我们自小就要学习?
这是因为, 基本技能和知识是人类须具备的.
从语言, 逻辑, 思维, 也是从书本里理出头绪的.

再者, 书本的定义又是如何?
现在的"书", 也不仅仅是我们熟悉不过的纸制书本.
它其实也包括了电子相关的物品.
其中包括电子书 (E-BOOK), 更广义的话, 可以延伸到网际网络的知识性的搜索.
这也把"书"的的意义发挥的更广及知识性的深度.

我不否认行"万里路"益处. 但是它也必须建立在"读万卷书"的基本之上.
既然是一个基本点, 其重要性就绝对的重要.
就好像我们没到过月球, 却了解其科学的证据., 这就是书的功能.

反之, 就算我们到了月球亲身体验.
却在出发前的茫然无知, 也就等于如宝山而空手而归.

因此, 读万卷书是胜行万里路, 因为说有的知识探讨点, 都是"书"给与的基本.
这当然也包括"行万里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李練 + 8 辨題第一階段評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4-2006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想点一点,古人都是在“行万里路”之后,把累积的经验编入书籍之中,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写个百分百准确。而且世间变换无数,在书上学到的,必须在实践中证明。

就比如我告诉你鬼是长什么样子的,可对一个没见过鬼的人来说,那是无稽之谈。只有在他见到鬼的时候才相信真有鬼这个灵体,也知道了鬼的样子是怎样的。

文字可以描绘,如果要比较的话,我会觉得电视屏幕所显示出来的画面比文字上描绘的更加真实。

因此,我还是支持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6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到了争论主题定义的时候了,这点不得不让我兴奋。我先谢谢各位的参与,而接下来我的语气可能会有转变,那不过是进入状态的现象。言语措辞如有得罪之处,请当是剧情需要,非有意针对也。开始了。

谢谢LY。LY在这里犯了3错,之一,辨题了解不够。之二,辨词流于片面。之三,错误引用例子。下面我会针对其论点一一反驳。但在这之前,就让我先道出我的论点。说回辨题:“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我一开始就说了,这个辨题的特点在于比较。基本上双方已经达到共识,不管行万里路或读万卷书都一样重要,今天要比较的是哪一个比较重要。但是,我们到底要比什么东西比较重要呢?之前我已经提到了,这个主题在比较人生的认知阶段和层次。为了达到认知的阶段,我们就需要获取知识的方法。今天我们提起了两个方法;“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LY说要找个定义,但是最后却是在说为什么要读书。试问有谁不知道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但是这只代表了了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方法,却不代表是最重要的方法。

进一步分析,两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读”属于静态,“行”属于动态。所以读就是通过了读取书上(当然不限制于书,可以如LY提起的各种媒介)的文字后获得的知识,而行就是在行动中或实践中获得知识。以对方的看法,读必先在行之前,可知这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然而,就算是读先于行,也完全和其重要性没有关系。看回古时,人们岂有任何读的方法?没有。在早前,人类就是通过了行动去实行一件事,然后再从行动中去获取知识。当人类有了文明后,这些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在以文字的方式流传了下来。如果没有经过了实践,那这些留下来的知识就不是重要的知识。因为重要的知识都经过了实践。打个例子,如果伽利略不是含冤300余年,今天我们还会以为地球是圆的,更不要说上月球。所以,你说什么才重要?

一个知识,如果没有经过了实践而得以流传,则取可信度必然降低。如果读者尚抱着囫囵吞枣的态度来读书,那就更加要不得。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完整表达其意义。略举一些生活的例子。书上说被电极会导致人亡,请问这个是否经过了实践证明的呢?还是写者凭空想出来的。再来,说人到了水里无法呼吸,会溺死,那难道也是凭空想出来的?所以说到了本,理应实践为本,而非文字。如此还能说是读比行重要吗?

反驳:
首先, 让我们先把"读万卷书"的定义弄清楚.
为什么我们自小就要学习?
这是因为, 基本技能和知识是人类须具备的.
从语言, 逻辑, 思维, 也是从书本里理出头绪的.

前文已经说过了,LY对题目了解未深,所以有此错误起点。须知所有书上的理论都是经过了前人的实践、整理和发表才得以流传的。如果没有了“行”,则“读”也只能获取不实的知识。

再者, 书本的定义又是如何?
现在的"书", 也不仅仅是我们熟悉不过的纸制书本.
它其实也包括了电子相关的物品.
其中包括电子书 (E-BOOK), 更广义的话, 可以延伸到网际网络的知识性的搜索.
这也把"书"的的意义发挥的更广及知识性的深度.

当然,书,在今天已经有了各种媒介。但,这依然只是媒介,和其重要性没有直接关系。充其量,我们只可以说,现在可以比较快的速度从文字上获取知识了。但是没有经过实践证明的知识,在快给你获得,依然无用!

我不否认行"万里路"益处. 但是它也必须建立在"读万卷书"的基本之上.
既然是一个基本点, 其重要性就绝对的重要.

基本一论,我也解释了。一本书是以什么为本?如果是以流传文本,大概那本书的价值也是有限,流于小说、故事、传言之类的。所以一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里面的资料是否经过了实践。也就是有“行”过了的知识才真的是重要。那么请问,基本点在那里?

就好像我们没到过月球, 却了解其科学的证据., 这就是书的功能.
反之, 就算我们到了月球亲身体验.
却在出发前的茫然无知, 也就等于如宝山而空手而归.

前面我已经提到了一些生活化的例子,那就是要扯上了高科技也无不可。说到了上月球,如果书上可以告诉我们月球上有什么,那我们大概不用去了。就是为了证明那些理论是真的,所以人类才要登上月球去求证呀。没有了这个求证的经过,那些知识,也不过是“未经证实的理论”罢了。所以我才说你用错了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是个辩论新手.有几个问题想向楼主请教..

1.基本一论,我也解释了。一本书是以什么为本?如果是以流传文本,大概那本书的价值也是有限,流于小说、故事、传言之类的。所以一本书的真正价值在于里面的资料是否经过了实践。也就是有“行”过了的知识才真的是重要。那么请问,基本点在那里?
今天两方的比较平台有所不同..楼主的比较平台在于何者更有价值何者就更为重要,但lyy的却是何者更能有效及快速的用于社会何者就更为重要.我比较赞同lyy的说法.楼主说的是前者,因为实践后由书中表达.对,今天要论证的不是前后,而是其重要性.而今天有多少的时间让我们去蹉跎,让我们去行万里路??今天世界瞬息万变,而如果我们要实践所有的的理论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依靠书中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也让我们省略时间学习更多各方面的知识.难道布鲁诺看一看天空就发现日新梭,难道爱因斯坦也是看一看天空就能推出相对论??他们也是从前人的知识在加以本身得知识得到结论的.而今天我们要比较的不是说因为前人去实践后,发表与书中,所以实践就更为伟大.而是在于个体,何者让我们个体自身学习更多,更广泛,及更有效率,何者就更为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4-2006 0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发言。对方辩友提出了立论的方向。的确,在这里的立论尚未明确,那么,我们就来让其明朗。首先,双方在某一方面已经达到了共识,就是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都是获取知识的管道。而由于辨题是属于比较性的,所以今天我们要辨出来的就是那一个比较重要。但是对方可知在立论上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提到了社会。须知,不管是行万里路或读万卷书,要用在社会可是缺一不可,因为两点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制造出生产力。这一点我在开场已经提过。所以如果一提到了社会,那么这个题目就变成了无以为辨了。(类似鸡和蛋的问题了)。

所以此题目主要是围绕着个体意识来辨。我们要得到的结论是,是读还是行,是比较有效的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行(也就是实践),是比读来的有效的掌握知识方法。对方辩友提出了速度的优势,姑且放下了我本身的资料价值性不谈,我就来辨一辨您所谓的快速性。一个知识通过了快速的途径得以被吸收固然重要,除了视乎此资料是否有用外,也要看这个知识是否能够被用?这情形就好像我丢一本教导如何驾驶的书给你,要你看书学。试问,你可不可以看完了书,就对别人说你已经掌握了驾驶的技术?速度太快,虽然能让一个人顺利读完了万卷书,也不过是读过了。至于能不能用,还得看这位仁兄懂不懂的用。请问,学来的知识最终目的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学以致用呀。学来不会用的知识,读的再多,也不过是读死书罢了

我要强调我的立场,读书没有疑问是求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管道,但是,只有通过了实践,一个知识才能算是被真正接收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因斯坦当然不是看一看天空就能推出相对论,但他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这些道理,如果不是建立在前辈们实践(行)后所得到的理论,相对论到了今天能不能出现还是一个未知数呀。难道你认为读的快,就能制造出许多的爱因斯坦了吗

反驳
何者让我们个体自身学习更多,更广泛,及更有效率,何者就更为重要.
更多,不代表有用。更广泛,不代表能够学以致用,更有效率不过让一个人可以读更多书。单以这些无关大事的立足点来说读书比较重要,似乎有点那个。如果多、广泛、有效率,再加上了懂得运用,是不是有画龙点睛的妙笔呢?

注:这里,我只是针对速度快提出了辩驳,但是时候已晚,其它论点会陆续登出;如果还有人继续辨下去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学来的知识最终目的是做什么用的?就是学以致用呀。学来不会用的知识,读的再多,也不过是读死书罢了
对方辩友试图想把读万卷书狭小化,把读万卷书等同于死读书,那今天到底我在科学室做实验证明太空无吸引力的说法叫行万里路,还是真正到太空求证才叫行万里路,我们都知道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去行,读道德就是要行道德,读英文就是要学会说和写英文.如果把所有的行都等同与行万里路的话,那这个辩题完全不必辩了.对方辩友把过后的行与之前的学来做比较,一个头和一个脚如何比较,如果要比应不应该从你要从书本中学习,还是你不要从书本中学习,自己发掘呢来比较呢??两个都必须是从无到有来比较才能比较.

如果多、广泛、有效率,再加上了懂得运用,是不是有画龙点睛的妙笔呢
对方辩友也犯了一个错误,他把读书已经当成一个基础了,在有知识的基础下,肯定是实践来得重要,如果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今天爱因斯坦出生原始时代,对什么都毫无所知,那他能成功推出相对论吗??在车的例子中,今天如果叫一个原始人来驾车他们就会驾了吗??从无到有自己摸索,难道真是那么容易吗??一样的道理.

更多,不代表有用。更广泛,不代表能够学以致用,更有效率不过让一个人可以读更多书。单以这些无关大事的立足点来说读书比较重要,似乎有点那个。如果多、广泛、有效率,再加上了懂得运用,是不是有画龙点睛的妙笔呢?
其实我要谈的是有关博和专,与时间的问题,今天行万里路能让你学习一样技术,而读万卷书让你学习十样技术,那何者更为有效呢??今天行万里路从无的研究,到过后得实践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读万卷书过后在去实践,能省略很多的时间,让你有时间学习更多技术.请对方辩友不要在说只会读不会做了哦,无可否认行万里路的价值更高,但在个体而言,有多少人能从无到有自己去摸索,又有多少人能成为爱迪生,自己去发明电灯??所以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来得更重要.

请楼主指教,小弟有冒犯之处多多包涵.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李練 + 20 辨題第一階段評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4-2006 09: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你大概没有读清楚我的立论点,难道是书读得多了。一开始我就表明了立场,读是一个重要的求取知识之路,而行则是实践知识之路。请问如此的立论问题出在那儿?还是对方辩友认为,读还包刮了实践?如果获取知识,求证知识都属于"读"的范畴内,那么"行"是什么?如此这辩题没有了比较之处,那我们还辩什么?

我从没有说读书就是读死书,这是诬告呀。我说的是读而不知其用,才是读死书。这一点,难道还有争执的地方?对方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立足点下却大肆批评我方的立足点,似乎显得很那个,无理。。。

对方辩友更可怕的诬赖之处就是把我的话误释为"行"是在没有"读"的情况下去实践。这一点我在开始就说了,读是在前,后是行。这个你也赞成了。看:"读万卷书过后在去实践,能省略很多的时间,让你有时间学习更多技术"一词就证明了你认同了我的论点。问题是你当读书就能学会更多的技能,是为"博"也。而我当读后要再实践,为"深"也。"博"而缺"深",如何叫人信服这个"读"的用处大于"行"也?

最后,你我用词都是辩论所须,大家都别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题其实可以把它形象化,就是你觉得:
1。太空人比天文学家重要
2。天文学家比太空人重要
你们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07: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方

既然咱们今天讨论的是“XX胜XX”,那咱们就得先讨论何者为“胜”吧。

在这里我要为“万卷书”及“万里路”下一个更明确的定义。

在这个时代里,万卷书是咱们所说的学历,我想大家都有共鸣了吧但,学历并不单单代表着一个考试的分数,而是概括那学生在求学生涯中所有的理论(threory)及实践(practical)的表现。因为,不论理论或实践,都是咱们学习的一部分。而行万里路呢?其实更具体的来说,就是我们的人生经验、工作经验及所经历过的种种。而它,已不再局限于各位在这里所讨论的游历了。楼主一再强调,万里路之所以会胜过万卷书,是因为在“楼主”的心中,精神层面远远的大过物质上的层面。但,更具体的一点来说,楼主所谓的“胜于万卷书”其实也只是楼主的主管意识在作祟,因为楼主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实已让楼主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而楼主在这里为“胜于”所下的定义,其实是模糊的。

在发表我的论点之前,我想先为我的“胜于”下一个定义。如果把万卷书即学历和万里路即工作经验放在同一个平台下,前者将被优先考虑,那我的立场就能成立

在这个事事讲求效率的年代,学历其实已间接的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的指标。没有多少个老板能给每一个来求职的人十天半个月的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了。唯一能最快,最直接了解一个人的能力的方法,就是看一个人的学历。试问,如果一个在工程系毕业的大学生和一个在工程领域当助手工作了十年但学历只是小学毕业的工人,同时应征一份工程师的工作,何者将会被优先考虑?想当然尔,前者的机会较大些。而那位工人想再得到那份工作,他就得去进修,考得执照再与人一争长短。而这只能证明什么?证明了学历在同个平台上已胜过了人生经验。
同样的 ,我并不否认万里路,即经验或实践的重要性。在只有学历的而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只会显得自己更愚昧。但,学历是让一个人能否鹤立鸡群的关键。我们的学历将遭就别人给我们有机会得到经验,让我们继续自己的万里长征。躲在家里读万卷书,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万里路做准备。而万卷书更是决定我们的旅程是否能行得能更长、更远的关键。

我坚决认为,行万里路胜于读万卷书。

[ 本帖最后由 鬼才 于 4-4-2006 07:49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李練 + 30 辨題第一階段評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4-2006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结束,有时间了,刚好可以来继续我的辨题。为何辨题到了今天仍然徘徊在定义和立论,实在叫我吃惊。到底是对方辨友不明白题目的意思,还是故作不知?什么时候这个题目变成了没有一个公平的平台。对方似乎太野蛮了吧?一笑也!

说我把读书狭小了,但是现在对方却可以堂皇的把实践纳入了读的范围内,那么小人现在不用辨了,认输算了。现在理论和实践都变成了“读”,那么“行”是什么?以对方的解释,根本就是把“行”变成了“走路”,不管是人生还是岁月,都只是一个“走路”罢了。那不是等于把才高八斗的科学家(有学识,懂实践)和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只懂得走路和做事)拿来比较?那还有得比吗?如果我们要比较,就同时比较两个科学家同时比较两个原始人才对呀!二笑也!

那么我们到底比什么?我们今天要比较的是“行”和“读”,哪一个为大,大者胜也!就是那么简单。那么比什么较大呢?我们都已经达到了共识,不管是“行”或“读”,都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而“读”是通过了书本,加上读者的思考,然后吸纳知识。“行”是通过了实践,加上理论的辅助,然后吸纳知识。如此,我们才能够确实的比较同一阶级的个体,通过了不同的管道,何者为大,何者为胜。这样的平台才是一个公平起点,而不是如对方辨友拿科学家来比较原始人,还硬说这是公平的。三笑也!

所以,如果连平台也还搞不清楚,那么接下来的辨词我连反驳也不用了。毕竟,你们都在为我方说话,说实践比理论重要,如果我还辨,不是等于自打嘴巴?在笑也!

最后,我要给大家了解得一点是,一个理论是经过了前人实践得以证实的,而后人继承了前人的作业,继续实践,继续创造,从旧理论中寻找新知识,新论点,这些都是通过了实践,也就是“行动”而得。当然,如果对方还是硬要把实践纳入“读”的范畴内,那我只要鸣鼓收山,让对方继续去犯这个笑话好了。大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4-2006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点反驳

在这个时代里,万卷书是咱们所说的学历,我想大家都有共鸣了吧但,学历并不单单代表着一个考试的分数,而是概括那学生在求学生涯中所有的理论(threory)及实践(practical)的表现。因为,不论理论或实践,都是学习的一部分。而行万里路呢?其实更具体的来说,就是我们的人生经验、工作经验及所经历过的种种。
这一点我已经反驳了。在这个辨题里,要拿一个可以比较的平台,必须是平行的,公平的。我们首先认定了不管“读”还是“行”都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如果您把理论和实践都纳入了“读”,那么请问,“行”是什么?如此容易明白的解释,你应该可以明白了吧?

楼主一再强调,万里路之所以会胜过万卷书,是因为在“楼主”的心中,精神层面远远的大过物质上的层面。但,更具体的一点来说,楼主所谓的“胜于万卷书”其实也只是楼主的主管意识在作祟,因为楼主的精神上的满足其实已让楼主不能做出更客观的判断。而楼主在这里为“胜于”所下的定义,其实是模糊的。
这个你就有所不懂了。我提到了读书可以为一个人带来什么?带来了物质享受,这点毋庸置疑。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因为知识的渊博,所以可以获得很好的待遇。但是这些都可以只是以知识换取金钱的方法,那个人可以是一个只懂得书上学来的东西罢了。如果要求更进一步的层次,则就要去实践从书上获取的知识,而后得到了满足感,才是我们应该正确追求的目标。就比如我们丛书上看到了长城,我们知道了其雄伟,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去长城,我们还是不能感受到其雄伟。但了这个层次,一个人才能够创造,以学得的理论,配合自身的经验,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或造就更美好的世界。如果读书后知懂得找一分好差事,那我肯定您有生之年也难有作为。

在发表我的论点之前,我想先为我的“胜于”下一个定义。如果把万卷书即学历和万里路即工作经验放在同一个平台下,前者将被优先考虑,那我的立场就能成立。
你的平台就是把读书和实践纳入了“学历”(读),而只把工作经验纳入了“游历”(行)。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平平台?这根本是强把别人的帽子套在自己的头上还沾沾自喜。

我坚决认为,行万里路胜于读万卷书。
没想到最后看到了这个,也算你还迷途知返,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4-2006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的辨题是
行万里路:Practical
读万卷书:Knowledge
何者为大,何者为胜。

我建议对方辨友应该致力与去辩论Knowledge的重要性,而不是企图把Practical也加入了读万卷书的行列内。首先你们辨说读书在先,实践在后,所以读书比较重要。在我确实的反驳后,其实实践才是读书的母亲,你们就又说,吸收知识比的不是那者先,而是快。于是我也辩驳了,快,如果没有准,那么就没有用处。两点不胜后,就又提到了博,而我应以深。最后,竟然变成了实践也是“读”的一节。那么,我不用辨了,因为再怎么辨,对方也会“变”。最後还可以把别人的论点纳为己用。如此辨法,和流氓有什么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6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问对方辩友,今天若我不把求学时的“实践”也列入我的范围内,那很明显的此题目不也是一面倒,没得辩?死读书,读书死,这点我自己也很明白。我只是提供了另一个思考平台而已~

我并没有把科学家和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来做比较啊。
我比较的是,两个拥有同等能力的人,但,学历有所差别,
而在这里,万卷书才是我比较的地方。

而且,我比较的是毕业的大学生(有学识、但缺乏经验)和熟练工人(有经验、但缺乏学历),两者皆有所缺,不公平吗?

比较的方法不同,就不是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07:58 PM , Processed in 0.153994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